良好的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隐形财富,然而,在社会竞争激烈的今天,很多家长在培育“幼苗”的过程中总是不知不觉披上了焦虑的外衣,家长的焦虑感是从何而来?家长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来缓解焦虑现象?<div> 三六五平台周五安排了李苏云老师将给大家带来专题讲座:家庭教育从“焦虑”说起。本周选取了中班家长的感悟与各位家长分享。</div> <font color="#333333"> </font><font color="#ed2308">中八班 刘怡萱家长</font><br> <div>今日听了李苏云园长的讲座《家庭教育从“焦虑”说起》后受益颇深,每位孩子来到我们家长的身边,家长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所成就,身心健康的,所以在每日的成长教育中多多少少都会有些焦虑的情绪在里面,有时我们家长也是无助的,应该怎样做才是对孩子更好的呢?今日听后李苏云园长的讲座后对我帮助很大! <br> 李苏云园长讲了五大块内容《什么是家庭教育》《家长焦虑的现象》《焦虑产生的原因》《如何缓解焦虑》《给家长的建议》里面说了,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个大课题,也是社会难题,我们国家现在对家庭教育特别重视,所以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当中也是特别重要的,在家庭教育当中容易引起我们的焦虑的原因李园长也讲了,主要有两方面《期望值高产生的焦虑》《观念冲突产生的焦虑》家长们的望女成龙,望子成凤的心情也是能理解的,为了自己的孩子优秀不落于其他小朋友的身后都利用休息课后时间给孩子们报各种补习班,以前我也是这样的,今日听后李园长的讲座后觉得以后可以看看孩子喜欢什么,喜欢了就会很轻松很愉快的去学习,不喜欢不适合的也就没必要考虑了,那样只会家长焦虑,孩子压力大!我们要做教子有方,做有主见的快乐父母,为孩子营造快乐轻松的环境,学会和孩子有效的沟通,建立起孩子的自信心,发自内心的自信是很重要的,这也需要我们家长有空就提升自我,如果说每天强行让孩子学习,自己却在孩子身边扣手机,那样的学习是没有效果的,我们不妨试试陪伴孩子在玩儿中学习,孩子很开心,我们就会觉得很幸福,我女儿放学后都会说妈妈,陪我玩儿一会儿!我会一有空就陪孩子玩儿,虽然有时觉得自己想休息一会儿,但是想想孩子需要我们陪伴的时光其实也是很少的,等到她们长大后不需要我们陪伴时我们会不会后悔在孩子小时候陪伴她的太少了呢?我想答案肯定是会!<br> 李园长为我们推荐了两本书《如何说,孩子才肯定,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父母效能训练》我推荐我们的家长买回来在家抽空时看一看,对我们在孩子的教育中会有所帮助的,我们在要求孩子努力向上时,首先自己也要学习,我们和孩子共同进步!<br></div> <font color="#ed2308">中二班 赵志谦家长</font><br> <div>今天晚上观看李苏云园长的讲座受益匪浅,你的理论扎实,思路清晰,尤其是孩子的教育上,好像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找到根源,对焦虑也有了深刻的认识。不要乱打乱骂孩子要有耐心去引导孩子,不管孩子多大都要放手让他们自己做自己的事这样孩子才有自主能力,尊重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积极学习兴趣不能给孩子太大压力,为孩子还要不断地学习来提升自己孩子才有好的教育!营造温馨的环境!远离焦虑。 <br></div> <font color="#ed2308"><br>中六班--薛雨轩家长</font><br> <br> 今晚认真观看教育专家李苏云老师的直播视频,内容丰富,观点明确,方法多样,受益匪浅!<br> 家庭教育是家长有意识地按照社会需求和对子女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br> 在这个教育活动中,我们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观念产生冲突,把自己的价值建立在孩子身上,从而使孩子产生很大的压力,而父母也很焦虑.还有就是培养目标不一致,爱的方式不一致,教育策略不一致,教育内容的不一致,也会使家长心力交瘁,产生焦虑.<br> 那么如何缓解焦虑呢?<br>第一:我们要遵循孩子的身心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尊重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严禁拔苗助长式的强化训练.<br>第二:孩子爱模仿,所以要身教大于言教.孩子的学习特点是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所以要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包办代替,要相信孩子的能力并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br>第三:孩子有个体差异性,家长要尊重差异,支持和引导孩子从原有的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br>对于孩子我们家长要给出合理的预期,不能操之过急,给孩子空间,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br>活到老学到老,孩子需要进步,需要学习,作为家长也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育儿先育己,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更多方法,更好的指导陪伴孩子成长,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教子有方,我们要学会与孩子沟通,倾听他们的想法,给他们营造一份有爱轻松的学习生活环境。<br>希望我们的家长通过提升自己,学会当合格父母,远离焦虑,做一个内心平静,心态平衡,家庭和睦的家庭教育者,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也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健康茁壮的成长。<br> <font color="#ed2308">中七班 张煊晨妈妈</font><br> <div>今天观看了李苏云老师主讲的《家庭教育从“焦虑”说起》知识讲座,李苏云老师从什么是家庭教育、家长焦虑的现象、焦虑产生的原因、如何缓解焦虑、给家长的建议五个方面对家庭教育的焦虑进行了讲解,感觉收获颇丰。<br>家长应该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密切与孩子接触,从深切智慧的爱出发,用赏识的眼光代替挑剔的眼光,用热情赞美代替批评,宽容孩子的过失,认为孩子的优点和缺点都是与生俱来、与生相伴的,家长应该发现和挖掘孩子的优点,用优点去点燃孩子的自信,用自信去点燃孩子对生活和学习的热情。一个优秀的孩子应该在不断的鼓励中成长起来的。<br>作为家长不应该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不应该控制孩子自己的想法,不能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尽量让孩子自由发挥,这样孩子才能有自己的思想,更有利于孩子思想的成长。<br>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也是终身的老师,家长的改变也使得孩子发生变化,我们也要不断提升自己,学会当合格的父母,做一个内心平静、心态平稳和家庭和谐的教育者,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也是很重要的方面。<br></div> <font color="#ed2308">中三班 于恬悦家长</font><br> <div> 听了这堂课,让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同时也感到能听这堂课,真是件很幸福的事啊!这堂课让我这位不知所措的家长领悟到许多,也点醒了我,同时也谢谢老师给我的这次学习的机会。作为年轻的父母,我深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从孩子出生后我一直很无措,不知道该怎么教孩子,如何做才能教好他?今天的课堂上李老师提到:其实焦虑源自于内心那颗不平静的心,对孩子总是有过高的期待 <br>正是因为我们潜意识中不易被察觉的焦虑情绪常常导致我们与孩子的对抗,甚至做出错误的行为。焦虑情绪对教育孩子没有多大有价值的作用,而且还常常潜移默化的把自己不良的情绪转嫁给孩子,让孩子也无形中习得焦虑。<br>1、 察觉焦虑情绪<br>既然教育是一件复杂的事情,我们又那么重视教育,所以我们在教育中难免会出现患得患失,把握不了分寸的情况。所以偶尔轻度的焦虑情绪是难免的,但我们在不断的学习,比如学会察觉焦虑情绪,并分析焦虑产生的原因,这也是情绪管理很重要的内容。<br>2、 认识孩子的行为与自己价值观的联系<br>我们传递给孩子的价值观一般都是经过长期社会认可的比较正确的价值观,但是孩子的行为也许只是简单的想法,所以,我们要重新看待孩子行为与我们价值观有无因果联系、因果联系大小问题,而不能随便把简单事情人为的扩大化、严重化。<br>3、 优化、深化我们的教育认知<br>对于成人,改变对事物的看法与认识,看待问题的角度就完全不同了,那么结果就会不一样。不管怎样,不断学习儿童成长规律,优化深化我们的教育认知,以更广阔的视野看待教育问题,而不纠结问题本身,这也是摆脱焦虑的方法吧!<br>4、 沟通是建构和谐亲子关系的法宝<br>我们当然爱孩子,要求孩子这样做是好的,那样做是不对的,但总是有不按父母意志做事的时候,这时我们就会有情绪。当我们按照自己标准要求孩子时,觉得理所应当时,就无法看到孩子的内心,孩子也有自己的“价值观”啊!所以,蹲下身子,语气平和地说出自己的感受,也让孩子表达他们的感受,这样彼此了解,真正有效的沟通就开始了,和谐的亲子关系就会往良性的方向发展。这也是消除我们焦虑情绪的方法。<br>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很重要,父母的情绪会影响孩子,甚至有时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所以家长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不能产生冲突,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幸福、快乐的家庭氛围,家长要根据孩子的性格引导孩子积极向上,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不要过多的干预。家长也要多学习,充实自己,放下焦虑,少说多做,用行动来影响孩子。孩子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害怕、甚至恐惧,家长要做好的就是支持他,鼓励他。我做为一位新手爸爸,听完李苏云老师的讲座后,获益良多,她让我对孩子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配合老师共同努力把孩子教育好。<br></div> <font color="#ed2308">中四班 朱姝涵 </font><br> <div> 自当妈妈后,得以遇见很多父母,据了解,在家庭教育中,都或多或少存在着焦虑:比如会给孩子报很多的课外辅导班,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比如给孩子很少的玩耍时间,认为别人家孩子都这样,不能浪费一丝一毫时间;比如总认为孩子吃得太少,担心孩子营养不良,智力发展受阻;比如看见孩子不愿意和其他孩子分享玩具,就担心孩子会成为自私自利的人;比如倾其所有也要买学区房,如果不上名校,孩子的前途就灰暗一片…… 焦虑似乎无处不在,充斥于家庭教育中,轻则无碍,重则会影响我们的亲子关系与家庭生活。<br>那么,是否有些共通方法能够破解焦虑呢? <br>1.眼光放远,较低期望 曾经,我也思考过,到底希望孩子过怎样的一生,直到某天看到一句话,“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很是赞同。我们自己就很平凡、很普通,何必要求孩子一定要成为优秀之人?这世界,天才以及伟人必定是极少数的,大多不过芸芸众生。 <br> 2.尊重个体,去除攀比 记得小时,最难熬的时刻,不是生病、不是受冻、不是贫穷,而是父母有意无意间,说起那个“别人家的孩子”时。杜威说,”教育的目的即生长,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活。“家长最该做的事就是把孩子送到他该去的地方。 <br>3.关系先行 爱与尊重 曾在地铁上,阅看一本书,书名已忘,但有段话令我当时身颤并一直铭记于心:爱,就是深深的看见,看见他的喜怒哀乐、看见他的悲欢离合、看见他的无助、孤独、委屈、看见他的需求、欲求,看见他的努力、抗争…<br> 4.敬畏生命 静等花开 每个人都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做家长的,宁可不懂、不去打扰孩子的成长,也千万不要无知,尽去做些破坏孩子成长的事。<br></div> <font color="#ed2308">中五班 文艺家长</font><br> <div>在当前的教育大环境下,父母要做到不焦虑,似乎真的很难。父母从孩子刚上幼儿园就想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于自己的孩子抱着很大的期望,往往这样,会使家长产生更多的焦虑。<br><br>什么是家庭教育呢?对于孩子而言,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父母的言传身教,孩子就是一张白纸,父母在纸上画什么画,孩子以后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br><br>育儿先育己,做有底气的“硬核”父母。首先,要学会自己怎么当好父母,马云在今年开学第一课上讲到:“父母要先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家长自己主动学习,提升自己,先改变自己的行为,对孩子要有耐心,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父母的言行和孩子的个性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个人成长。<br><br>“言传身教”的道理相信每个父母都知道,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已,经常检点自身的言谈举止,成为孩子的好榜样。要用自己的行动来引导和改变孩子,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和习惯先自己养成良好的品行和习惯(如坚持每天抽一定的时间看书学习),改变孩子不良的品行和习惯先要改变自己不良的品行和习惯。要通过长时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努力,逐渐使孩子养成优良的品格、良好的习惯和坚强的毅力。<br><br>在中国普遍的大教育环境下,父母如果不保持清醒、不自我觉醒,那么最终受牵累的只会是孩子。父母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严禁家长使用拔苗助长的方式,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br><br> 最后,希望每个父母都能有一颗平常心,有勇气对自己的孩子说:“孩子,无论你是否优秀,我都会永远爱你。希望你活成你自己,健康快乐,拥有平凡的人生和平淡的幸福,就是我最大的心愿。”<br></div> <br><font color="#ed2308">中一班 王梓丞</font><br> <br><br> 今晚认真观看教育专家李苏云老师的直播视频,内容丰富,观点明确,方法多样,受益匪浅!<br> 家庭教育是家长有意识地按照社会需求和对子女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br>那么,是否有些共通方法能够破解焦虑呢? 眼光放远,较低期望 曾经,我也思考过,到底希望孩子过怎样的一生,直到某天看到一句话,“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很是赞同。我们自己就很平凡、很普通,何必要求孩子一定要成为优秀之人?这世界,天才以及伟人必定是极少数的,大多不过芸芸众生。 尊重个体,去除攀比 记得小时,最难熬的时刻,不是生病、不是受冻、不是贫穷,而是父母有意无意间,说起那个“别人家的孩子”时。杜威说,”教育的目的即生长,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活。“家长最该做的事就是把孩子送到他该去的地方。 <br> 关系先行 爱与尊重 曾在地铁上,阅看一本书,书名已忘,但有段话令我当时身颤并一直铭记于心:爱,就是深深的看见,看见他的喜怒哀乐、看见他的悲欢离合、看见他的无助、孤独、委屈、看见他的需求、欲求,看见他的努力、抗争…敬畏生命 静等花开 每个人都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做家长的,宁可不懂、不去打扰孩子的成长,也千万不要无知,尽去做些破坏孩子成长的事。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保持一颗警觉的心、敬畏的心,孩子不是物品,孩子有其自然生长规律,天然向上向善。我们家长能做的就是用一颗谦卑的心,多学习、多反思、多总结,没有人天生就会做父母。 <br>所有的教育都是自我修练,孩子就是我们的镜子,你如果觉得孩子有哪些不好的习惯,那么请一定要认真的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我们自己或生活出现了问题? 人生不过百年,何必那么求呢;人生至少百年,何必那么急呢。 有幸跟大家分享这些感悟,谢谢大家!<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