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2020年9月13日,秋阳初照,清风送爽。我们—行退休教工,在李治敬主任的带领下,乘坐中巴车来到延津县胙城乡西辛庄村,参加采摘苹果、花生的活动。“老园丁”相聚在丰收在望的田野上,参加秋收劳动,更有别样的滋味在心头。</p><p> 参加者:陈汝祥、毛梦增、赵洪天、张培相、刘嵩敏、时习连、李书庆、邢忠光、周应莲、穆新梅、庞桂琴、候爱玲、冯德荣、常丽云、郝月仙、宁隽、程静、孙淑琴、郜艳琴。</p><p> </p><p><br></p><p><br></p><p><br></p><p><br></p> <p> 我校已走过五十五年艰辛而光辉的历程。五十五年的艰苦创业,五十五年的敬业奉献,五十五年的改革创新,五十五年的风雨兼程,五十五年的薪火相传,五十五年的众志成城。一个基础落后、设施简陋、职能单纯的干部培训学校,已经“涅槃重生”,蜕变发展成为办学理念现代,师资力量优化,教学设施先进,专业种类增多、招生数量翻番的国家级重点中专,荣获国家、省、市多项教学成果和荣誉称号。</p><p> 这些巨变与发展,这些成绩和荣耀,离不开党和政府的领导与支持,离不开数代工科人的奋斗与传承。</p> <p> 如今,我校已退休的教职员工中,有些老同志已进入髦耋之年,最年轻的也近花甲,他、她们秉持良好心态,注意养生,锻炼身体,拓展爱好,陶冶情操,丰富了退休生活,享受着天伦之乐。</p><p> 多年以来,学校一直关心着退(离)休教职员工的生活,组织了多次相关活动。</p><p> 近年来,学校又专门成立了老干部科,加强了对退休工作的领导和重视,为已退休或今后陆续退休人员,带来了期待和福音。</p> <p> </p> <p> 上午10点许,我们来到了秋收活动的地点—— 延津县胙城乡西辛庄。</p><p> 下车来到地头,我们望着绿色“海洋”似的花生地,看到了今年农业丰收的前景。</p><p> 这块儿广袤的土地,在许多年前是连绵不断的沙丘,只长茅草不长庄稼,当地乡亲们大多过着贫困的生活。</p><p> 现在,改造过的沙丘变成了良田。每年收一茬小麦,种一茬花生。农民收入增加了,好日子一天一个样。</p> <p> 清风拂面,果园飘香。依照安排,老同志们首先来到果园摘苹果。治敬老师给每人发了一个袋子,要求摘满果子,任务就完成了。大家都很同意。</p> <p> 一进果园,已经八十多岁的老书记陈汝祥和老伴周应莲老师,就在苹果树下忙碌起来。</p> <p> 苹果个头不大,据园子主人说,这里的苹果品种是“香蕉苹果”,大多是“青香蕉”苹果。</p> <p> 一心一意摘苹果。</p><p> ——周应莲老师</p> <p> 八十多岁的老领导毛梦增,精神焕发,摘果动作快,堪比“年轻人”。</p> <p> “这个苹果多水灵”。</p> <p> 这不是在“偷吃” 哦。在果园品尝苹果,不算违犯“纪律”,主人是允许的。候爱玲医生在尝了之后,笑盈盈的告诉大家:不错,又脆又甜。</p> <p> 庞桂琴老师笑容可掬,“我摘了一个大苹果”。</p> <p> 摘苹果也来不得的“虚假”,一只手要扯紧树枝,另一只手拽。哈😊,鲜果成了“囊中之物”。</p><p> ——程静老师</p> <p> 我来摘,你装袋,分工细,效率高。这个摘法儿不错哦。</p> <p> 身手敏捷,轻松上树。</p><p> ——宁隽老师</p> <p> 果树丛中,到处是劳动的欢笑。</p><p> ——郝月仙、孙淑琴、郜艳琴老师</p> <p> 常丽云、宁隽等老师</p> <p> 杨喜霞老师</p> <p> 邢忠光老师</p> <p> 冯德荣、常丽云老师</p> <p> 收获满满,心情喜悦。</p><p> ——穆新梅老师、候爱玲医生</p> <p> 刘嵩敏、时习连、李书庆老师。</p> <p> 我们姐妹“超额完成任务”啦。</p> <p> 苹果树下,美好难忘。</p> <p> 果园“彩凤”,放飞心情。</p> <p> 采摘结束,走出果园。</p> <p> 大地为景,挺立田间。两位髦耋老人风采依旧。</p><p> ——毛梦增</p> <p> 多才多艺,爱好广泛的张培相老师。</p> <p> 沐浴阳光,亲近田野。</p><p> ——刘嵩敏、李书庆老师</p><p> </p> <p> 一声吆喝,“上工了”。老同志不辞辛劳,精神饱满的开始了第二项“秋收劳动”——摘花生。 </p><p> 大家纷纷响应,走向花生地旁的田间小路。有的“全副武装”,有的头戴凉帽,有的身穿防晒服,有的惦着小凳或马扎(不能蹲者),陆续来到花生地。</p> <p> 治敬老师乐呵呵地对大家说:今天摘花生的任务,一人摘一兜,摘完下晌,收工吃饭。</p> <p> 这块儿准备收摘的花生地,南北长近百米,东西宽约八米,它的周围是叶子深绿、成熟待收的“花生王国”。</p> <p> 花生地的主人为了方便老同志收摘,在昨天下午就提前把花生棵刨出,一排排整齐码在田地里,专等“老园丁”前来“惠顾”。哈😊哈</p> <p> “园丁”们来到劳动现场,三三两两分散开来,寻找着各自的采摘目标。他、她们有的坐在凳子上,有的坐在田埂上,有的坐在沙地上,有的始终蹲着,拿起一株株地上的花生棵,揪、拽着花生果,两手不停,一片繁忙。</p><p> 在一个多小时的收摘劳动中,大家沐浴着秋日的阳光,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畅谈着趣闻、回忆着往事、唠叨着家常,欢声笑语回荡在绿色田野。这一切,就是一种有滋有味的享受,一种暖人心田的幸福。</p><p><br></p><p><br></p> <p> </p><p> </p> <p> </p> <p> 小视频,记录了大家欢乐、和谐的劳动场景。</p> <p> 偏午时分,摘花生的人们下晌了。大家满脸喜悦,带着收获,走在田间的小路上。</p> <p> 大家坐车来到午餐的农家小院,啧啧称赞主人家的欧式小楼,感叹农村的新变化、农民的新生活,像芝麻开花🌸节节高!</p> <p> 风雨同行,相濡以沫的好夫妻。</p><p> 祝福每一位退休与在职教工,夫妻恩爱,身心健康,幸福地久天长!</p> <p> 喜上眉梢,“青春萌动”。</p> <p> 祝愿每一位女教工笑口常开,健美身姿,永葆“年青、乐观、美好”的心态!</p> <p> 车厢好似一个流动的“家”,充满着友情与温馨。在来时和归时的路上,车内不仅有欢声笑语,也有歌曲诗词。</p><p> 忠光祝愿大家有一个七彩的退休生活。为大家献上一首《最美不过夕阳红》。</p> <p> 培相老师即兴赋诗一首,热情表达参加秋收活动的喜悦心情,祝福大家年迈福寿绵长!</p><p> 他铿锵有力的朗诵,博得大家齐声喝彩。</p> <p> 培相老师吟诗视频</p> <p> 嵩敏老师高亢激昂,深情演唱了“亲爱的战友”,大家报以热烈掌声。</p> <p> 饮水思源。今天,人民群众的美好日子,我们幸福的退休生活是共产党带来的。我们永远不忘党的恩情,大家一起高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p> <p> 再见,同志们!</p><p> 期盼再相会,常欢聚!</p> <p class="ql-block"> 祝愿祖国的未来更加繁荣富强!</p><p class="ql-block"> 祝愿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安康!</p><p class="ql-block"> 祝愿我校的明天更加光明美好!</p><p class="ql-block"> 祝福大家身心健康,快乐生活!</p><p class="ql-block"> 鸣谢刘嵩敏、宁隽老师的拍摄</p><p class="ql-block"> 作者:邢忠光</p><p class="ql-block"> 2020.9.16.</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