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1957年,王亚非出身于许昌地区的一个书香门第,父母是高中的语文和数学老师,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他们一心想在最后一胎时能要个儿子,结果未遂人愿,是个丫头,当年为纪念亚非会议召开,给她取名“亚非”。 </p><p> 王亚非两岁时,父母便把她送她到禹州乡下农村,也给她赋予了深厚的农村生活积淀。生性耿直的她,继承了父母好学上进的高智商基因,在文学方面天赋异禀,上17岁时便在省文学刊物《奔流》发表了两篇小说,逐渐成为当时与河南知名作家李佩甫齐名的年轻作家。</p><p> 高中毕业慧眼识才的县文化局领导,专门将她安排到县文化馆从事文艺创作。王亚非不负众望,她以深厚扎实的文学功底,所创作的剧本在省市展演中一炮打响,推向全国,她积极进取,深入生活,深入农村,心系群众,先后陆续创作出了一大批群众喜闻乐见的的文艺作品和文学作品。</p> <p> 1976年,王亚非创作的剧本《换表》在由剧团排演后,引起轰动,在1979年由原许昌市曲剧团排演后,作为新中国成立30周年献礼剧目推出。其后,她创作的剧本《迎贵》关注社会上对上级溜须拍马的问题,在推上舞台后,获得省工会会演一等奖。其后,王亚非又创作出《和尚桥传奇》《风流娘们浪当汉》等广受好评的剧本,其中《和尚桥传奇》由原许昌市曲剧团排演推出后,巡演5000余场,成为剧团最受人民群众喜欢的看家剧目。1991年,王亚非调入许昌市文化局,专职从事剧本创作。</p> <p> 从事文艺创作30余年来,王亚非先后创作发表了小说、散文、戏曲、戏曲小品等作品120多部(篇),作品先后获许昌市优秀文艺成果奖、许昌市“五个一工程”奖、河南省戏剧大赛优秀作品奖、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河南省戏剧创作一等奖、文化部全国优秀剧目奖和中国小戏小品曹禺文学奖、全国“群星奖”金奖、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金奖第一名。</p> <p> 辛勤耕耘,用心创作,使王亚非著作满满,获奖众多,但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一直坚守的“贴近时代,反映现实问题,弘扬社会正气,为时代发声”的创作原则,使她写过的不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各种题材作品,都是百姓身边的故事,都成为了群众喜爱的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