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欲求教书好,先做读书人。对于教师来说读书是“最长远的备课”。9月15日下午,三、四年级数学组教师一起走进教育名著——《教师的挑战》,结合书中的一些观点和自身的实际做法进行了深度交流,收获颇多。</h3> <h3> 读书交流在温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大家抛开琐事,慢下来,静下来,一起聆听同事们的品悟,升华自己对“学习共同体”的理解与认识。 </h3> <h3> 任志伟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际,带领老师们从改变教学、润泽教室、学会倾听三个方面分享了课堂的美好模样,并与老师们共勉:要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一颗尊重孩子的心,在课堂教学中勤勤恳恳、脚踏实地,也来进行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吧!</h3> <h3> 徐艳艳老师以“用心做好每一件小事”为主题交流自己的所得所想。她针对班级情况谈到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和合作能力是本学期的重点,课堂教学时以倾听为核心,完整的接纳每一个孩子的想法,在教学中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尊严,逐步培养孩子的倾听与合作能力。</h3> <h3> 陈晓艳老师这样说道:为了更好地阐释学习共同体,在今后的教学中,结合学校对小组合作的要求,把小组合作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编排小组二年级已经完成,三年级将进一步培训组长,尽可能的让孩子小组学习的语言精炼,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够在合作学习中找到自我,展现自我。<br></h3> <h3> 王欢老师认为:教学时注重倾听、串联和反刍。努力把教材和儿童串联起来,把儿童和其他儿童串联起来,把一种知识同其他知识串联起来。当孩子不能理解的时候做再次阐述。一旦‘反刍’之后,又会将儿童的思考引向深入。</h3> <h3> 李亚茹老师认为:在教学中是否能够形成合作学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尊重每一个儿童的尊严。要诚实的面对每一个儿童,诚实的面对教材。作为青年教师在讲课时要注意语速放慢,一个内容讲完不要马上就进入下一个内容,注重反刍的艺术。</h3> <h3> 盛金玲老师认为:没有做不到,只有不想做。她在教学中细致的注意每一个人的态度,耐心等待,让孩子体验到学习乐趣,着力培养他们的上进心,切记急躁,全盘接纳所有有问题的家庭,改进和孩子谈心的技巧,和家长密切沟通,做好家校共育。</h3> <h3> 苏艳玲老师认为教师用语应变得凝练,不急不躁悠然自得的展开,点名不举手的同学,尝试让他们学会组织语言,琢磨每一个儿童的表情变化,一旦发觉其他儿童没有听到,则通过重述,让全班学生知晓,所有活动都要以倾听、串联、反刍为中心展开。</h3> <h3> 李长河老师从“信任“”合作”“倾听”三大方面为我们解读。他认为接纳不懂的孩子,对明显学习困难的学生要进行个别辅导,并带动全班同学帮助不懂的孩子,往往不懂的地方是孩子的共性,在互帮互助中,孩子们都会思考,与同伴交流, 形成和谐的课堂。<br></h3> <h3> 尹志伟老师认为:教师应发挥穿针引线的作用,在课堂中形成一种规范:每一个人倾听其他同学的见解,接纳他人的主张,并且致力于生成自己的理解方式。教学方式上应该是触发、交流、分享的教学。儿童应以探究价值的题目和课题为中心,借助大量的资料和多彩的活动追求着高品质的学习。</h3> <h3> 田忠丽老师与大家分享了倾听、合作和家校共育的具体做法。结束时说到:一个人走的快,一群人走的远。愿我们都加入教育改革的大军中,为孩子创设一个润泽、安宁的课堂,以尊重为基础,给每个孩子机会,学会等待,学会倾听、学会合作,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发展。<br><br></h3> <h3> 此次交流会上,有老前辈工作的细致入微;有中年教师的踏实肯干;更有年轻教师的善于钻研。大家积极互动,气氛热烈,不仅交流书中经典佳句,更重要的是交流思想。精彩说辞频出,掌声不断。</h3> <h3> 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善辩,读书使人深刻。相信在校领导的正确引领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林东二小在学习共同体的路上一定能越走越远。<br></h3> <h3>编辑:徐艳艳<br>摄影:尹志伟<br>审核:教导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