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甘肃包括青海,在我以前的印象里,那里天高地远风景绮丽,是祖国大西北一片人烟稀少人烟稀少的戈壁荒原,只有敦煌在那遥远的地方,像一颗星星一样在边陲闪耀。</div><div>随着对中国历史的不断学习,我才慢慢了解到:甘肃作为东西方交流的必经之路的“河西走廊”,既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之一,更是中西方文化碰撞融合的故地。特别是甘肃、青海史前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更是闻名世界,成为继敦煌之后中国西北地理历史文化的又一大亮点。</div><div>我是在不断参观博物馆各种展览的过程中,逐渐对陶器特别是彩陶有了一些了解的,它承载着的历史文化信息深深地吸引着我。</div><div><br></div>“国色初光——甘肃彩陶艺术”展是国家博物馆携手甘肃文物局、甘肃省博物馆等十几家机构共同推出的一个重要的专题性地方精品文物展。<div>展览分为<b>“黄土下的彩色世界”“笔画与色彩的奏鸣”“大自然的生命组歌”“精神的家园”</b>四个部分,194件(套)精美文物,覆盖了甘肃地区彩陶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具体展示了彩陶出现的文化背景、制作工艺、纹样演变、精神生活等,系统反映了当地人们的社会生活、原始信仰和审美情趣等,集中呈现了古人早期艺术创作的华丽时尚和璀璨多姿,充分证明了中华文明的悠久沉厚和灿烂辉煌。</div> 彩陶是一种将矿物质颜料涂在泥坯上,经过焙烧而成的带有纹彩的陶器,这种陶器的纹彩不会因为年代久远而脱落,大量远古优秀艺术作品由此得以保留下来。<div>在我国黄河、辽河、长江等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中都发现有大量制作精美的彩陶制品。</div><div>位于黄河上游的中国甘肃省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彩陶的地区之一,拥有独具特色的彩陶文化,素有“彩陶之乡”的美誉。</div><div>自距今8000年前的大地湾文化伊始,甘肃彩陶经历了仰韶文化的兴盛、马家窑文化的繁荣、至辛店、沙井等青铜文化的余辉,时间跨度达5500余年,在世界诸多彩陶文化中延续时间最久,具有独特完整的风格体系。</div><div>其中的马家窑文化彩陶不仅代表着中国彩陶艺术的巅峰,也是世界艺术殿堂中璀璨夺目的瑰宝。</div> 甘肃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多分布在甘中部和东部的黄河流域。 甘肃彩陶文化经历的文化时期,不同文化时期彩陶的代表器型和纹样。 甘肃彩陶文化年表:<div>大地湾文化:距今8000~7000年</div><div>仰 韶 文 化:距今7000~5000年</div><div>马家窑文化:距今5000~4000年</div><div>齐家、四坝、辛店、沙井文化:距今4200~2500年</div> 第一单元:黄土下的彩色世界<div>第一单元在中厅展出,揭示的是彩陶的发现,以及彩陶文化的分期,和对应的经典文物。</div> 第一单元位于展览的正厅,都是最经典的最具代表性的彩陶文物。 <div>第一组,发现</div><div><br></div>1920年代,瑞典人安特生开始为寻找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彩陶的发源地,对甘肃青海进行考古,发现了甘肃地区彩陶遗址的大部分地区。<div>1940年代,中国考古学家夏鼐将马家窑文化从仰韶文化体系中独立出来。<br><div>1978年考古工作者在秦安大地湾遗址发现了中国北方最早的彩陶,为仰韶文化彩陶找到了源头。</div></div> 瑞典人安特生与中国史前考古 中国考古学家夏鼐对甘肃彩陶文化的再认识 第二组,泥火成器<div><br></div><div>彩绘陶和彩陶不同之处在于:彩绘陶是在烧好的陶器上绘制花纹;彩陶是在陶坯上绘制花纹后再烧制。<div>彩绘陶在彩陶之前出现。</div></div> 彩陶泥坯和颜料的制作工具 第三组,文化兴衰<div><br></div><div>甘肃彩陶历时5500多年,分为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两大阶段。</div><div>新石器时代以农业文化为主,包括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div><div>青铜时代由于气候变化,甘肃中部及河西地区以农业和畜牧业兼容的文化形态为主,包括齐家文化、四坝文化、辛店文化、辛店文化和沙井文化。</div> 大地湾文化,距今约8000~7000年。<div>大地湾文化地域横跨甘肃陇东南及陕西关中地区,是中国北方率先使用彩陶的史前文化,也是世界上最早生产彩陶的古文化之一。</div> 宽带纹三足钵,大地湾文化 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年~5000年。 宽带纹刻符钵,仰韶文化早期(约公元前5000-前4000年) 叶形圆点纹钵,仰韶文化中期(约公元前4000-前3500年) 锯齿网格纹瓶,仰韶文化晚期(约公元前3500-前3000年) 马家窑文化,距今5000年~4000年。<div>彩陶之冠</div> 波浪纹內彩盆,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约公元前3000~前2700年) 漩涡纹四系罐,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 菱格圆点纹,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约公元前2700~前2300年) 垂弧锯齿纹瓮,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 四大圆圈网格纹罐,马家窑文化马场类型(约公元前2300~前2000年) 齐家文化,距今约4200~前3700年。<div>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的黄河上游地区地域文化。</div> 网格V字纹尊,齐家文化 四坝文化(距今约3900~前3400年)<div>含有大量彩陶的青铜时代,彩陶纹饰受东西方文化的共同影响,并含有畜牧生活气息。</div> 斜线纹带盖罐,四坝文化 辛店文化,距今3400~2800年<div>具有畜牧文化的鲜明特点。</div> 太阳双勾纹罐,辛店文化 沙井文化,距今3000~2500年<div>文化族属可能与历史记载中的月氏、乌孙等民族有关。</div> 红彩罐,沙井文化 第一单元展厅 第二单元,笔画与色彩的奏鸣 第一组,一抹虹彩(大地湾文化)<div><br><div>中国彩陶的起源一直颇多争议,在大地湾发现的直径51厘米的彩陶圜底鱼纹盆,是国内发现直径最大的鱼纹盆。与上面地层的仰韶文化面貌截然不同。陶片质地松脆、色泽不匀,几乎见不到大块的陶片,墓葬中的随葬器物多已破碎,发掘人员形象地称这些陶片为“酥皮点心”,这一现象可说明当时制陶技术较为原始。发现的器形很特殊,底部多有小小的三足支撑,或圜底、或圈足,基本不见平底器。更为奇怪的是,在钵形器口沿内外均发现暗红色的彩条带。</div><div>以上特征无疑表明,它们不是通常认识的仰韶文化。从地层上看,这是早于仰韶文化的遗存。</div><div>经北京大学考古实验室测定,送检的5个标本年代约为距今7300年—7800年,比仰韶文化早了近千年。大地湾文化的发现不仅确立了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早期文化,而且为探索彩陶与农业的起源提供了一批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div><div>大地湾彩陶与世界上最早出现彩陶的两河流域,及中亚地区在时间上几乎是同步的,表明中国彩陶起源于我国西北地区的渭河流域。<br></div></div> 宽带纹<div>內彩符号与刻画符号</div> 三足深腹罐,大地湾文化 宽带纹钵,大地湾文化 彩绘符号陶片,大地湾文化 第二组,从直线到曲线(仰韶文化)<div><br></div><div>仰韶文化彩陶与大地湾文化彩陶相比,质量提升,泥质为红陶,打磨细致,线条简洁明快,柔美流畅。晚期彩陶风格,尤其是漩涡纹的出现,对稍后的马家窑文化产生影响。</div> <div><br></div>对三角纹钵、直线三角纹钵、圆点三角纹钵(仰韶文化早期) 弧边三角纹圆底罐(仰韶文化早期) 弧线圆圈纹罐(仰韶文化晚期) 漩涡纹壶(仰韶文化晚期) 第三组,激流涌荡(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div><br></div><div>马家窑文化大体经历了马家窑、半山、马厂三个发展时期。</div><div>马家窑文化早期——马家窑类型,典型的纹饰是漩涡纹,表达了人们对黄河的情感。</div> <div>漩涡纹</div><div><br></div><div>漩涡纹网格纹內彩钵、圆点弧线內彩勺(马家窑类型)<br></div> 漩涡纹演变图<div><br></div><div>锯齿漩涡纹壶(马家窑类型)、漩涡纹罐(半山类型)</div> 漩涡纹內彩豆、圆圈十字网格纹壶、漩涡纹三联杯(马家窑类型) 网格纹<div><br></div><div>网格纹钵、黑白彩束腰网格纹罐、网格纹瓶(马家窑类型)</div> 十字圆圈纹內彩曲腹盆(马家窑类型) 棘刺纹瓶、漩涡纹带盖罐(马家窑类型) 水波纹內彩盆(马家窑类型) 漩涡纹尖底瓶(马家窑类型) 漩涡纹壶(马家窑类型) 凹凸纹敛口罐(马家窑类型) 第四组,红黑彩与锯齿纹(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div><br></div><div>马家窑文化中期的半山类型,彩陶数量庞大,纹饰更加精美,色彩愈加绚丽。<br><div><br></div></div> 水波纹,没有卷进旋涡的水流的水波纹,半山类型的特色之一。 弧线水波纹壶(半山类型) 锯齿弦纹罐、锯齿水波纹壶、水波纹罐(半山类型) 圆圈圆点纹壶(半山类型) 菱形网格纹罐(半山类型) 圆点芒角纹罐(半山类型) 编织纹 垂弧网格纹罐、编织网格纹壶、编织网格纹罐、编织菱格纹罐(半山类型) 垂弧纹,源自仰韶和马家窑文化,是半山类型常见的装饰纹饰 垂弧锯齿纹高低耳壶(半山类型) 垂弧纹罐(半山类型) 锯齿纹<div><br></div><div>十字漩涡纹罐,半山类型</div> 菱格纹,半山、马厂类型最具变化的纹饰<div><br></div><div>锯齿菱格纹,半山类型</div> 锯齿漩涡纹瓮,半山类型 网格纹壶,半山类型 圆圈网格纹罐,半山类型 第五组,圆形天地(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div><br></div><div>马家窑文化晚期,图案渐趋纷杂而抽象,并称衰退迹象。</div> 马家窑文化彩陶十字纹演变图;马家窑期圆圈纹中的内天图案 四大圆圈纹,马厂类型彩陶的代表花纹之一。<div><br></div><div>四大圆圈十字点纹罐,马场类型</div> 四大圆圈纹内天图案 网格纹筒形杯、编织网格纹罐,马厂类型; 折线纹双联杯、菱形斜线纹罐,马厂类型 竖条锯齿纹壶、圆点水波纹提梁罐、卦象纹罐,马厂类型 折带纹,马厂类型的常见纹饰,回形纹也可视为其特殊形态。<div><br></div><div>折线叶形纹壶、菱格条带纹罐,马厂类型</div> 回形纹,最早出现在马厂类型的彩陶上,后来成为中国青铜器上的主要纹饰之一。<div><br></div><div>回形纹钵、回形纹豆、折曲网格纹单耳带流罐、回形纹单耳壶,马厂类型</div> S形折带纹罐,马厂类型 第六组,余音绵绵(青铜时代)<div>距今4000年前后,甘肃历史进入到青铜时代。同期我国其他地区的彩陶已基本消亡,而此地的彩陶依然独居魅力,先后出现了<b>齐家、四坝、辛店、沙井</b>等含有彩陶的地域文化。彩陶表现为器型小型化,纹饰有水纹和水族动物纹转换为陆生动物为主。</div> 大双耳与三角纹,齐家文化距今4200~3700年,与中原龙山时代和夏王朝大体同期。新出现的青铜器更被人们喜欢,陶器质地较粗,器型也少。 菱格带纹圈底罐、网格纹高圈足单耳杯、对三角大双耳罐、三角网格纹罐,齐家文化 敷彩沉厚,四坝文化距今约3900~3400年,相当于夏代晚期和商代早期,出土较多铜器、金银器及大量彩陶,是河西走廊一支典型的青铜文化。彩陶纹样流露出强烈的畜牧生活气息。 折线纹方盒、矛形盖条带纹罐、贴绿松石回形纹大双耳罐,四坝文化 双勾飞扬,辛店文化距今约3400~2800年,相当于商代至西周晚期。彩陶器型较多,还出现了鼎和鬲,彩陶图案简洁疏朗,纹饰豪放粗犷,动物纹大量出现,体现了畜牧与狩猎生活的文化特色。 太阳双沟纹壶、回形纹壶,辛店文化 双沟纹,犹如大角羊头像的简化符号,有一部分双沟纹又融合了对犬的造型。<div><br></div><div>双沟纹鬲、漩涡纹大双耳罐、旋涡纹壶,辛店文化</div> 沙草夕照,沙井文化距今约3000~2600年,相当于西周中期至春秋晚期,是甘肃彩陶的最后语音。<div><br></div><div>倒三角纹,是沙井文化的代表纹饰。</div> 倒三角纹圈底罐、单耳罐,沙井文化。 第二单元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