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春捂秋冻,不生杂病”,这是一句保健防病的谚语。</p> <p class="ql-block">仲秋伊始,大山里的一早一晚已经能够感受到深深的寒意,就连前两天一直喜欢穿短袖骑行服,袒胸露怀感知“秋冻”的@梦幻,今天早晨也自觉自愿地换成了长袖骑行服。</p> <p class="ql-block">当骑出我们所住的这家客栈之后,在山雄峡峻的山谷中还有许多档次有别的宾馆、风格各异的客栈存在,可供游人随意挑选。所以,我们昨夜害怕食宿无着落的担心纯属是多余的。</p> <p class="ql-block">山风掠过,云烟成雨,刚刚骑行不一会儿就开始下起了小雨并且越下越大,我们不得不穿上雨衣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在日复一日、山高路远的长途骑行活动中总免不了会遇到下雨天,所以我每次长途骑行都会携带分体式雨衣和雨披两种雨具。若是下小雨,我还是喜欢使用既遮风挡雨又通风透气,全身不觉闷热的雨披。</p> <p>我们蹬上了一个大长坡后,就来到了黄龙景区的核心景区——五彩池。</p> <p>黄龙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海拨高度在1700-5588米之间,面积700平方公里。它是中国唯一保护完好的高原湿地。</p> <p class="ql-block">黄龙以彩池、雪山、峡谷、森林“四绝”著称于世,再加上滩流、古寺、民俗称为“七绝”。景区由黄龙沟、丹云峡、牟尼沟、雪宝鼎、雪山梁、红星岩,西沟等景区组成。主要景观集中于长约3.6公里的黄龙沟,沟内遍布碳酸钙华沉积。并呈梯田状排列,以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享誉人间,素有“世界奇观”“人间瑶池”等美誉。</p> <p class="ql-block">好看千里客,万里去传名。自疫情解封、景区开放后,每日前来黄龙景区旅游观光的人们接踵而至,日渐增长。</p> <p>在黄龙索道公交站,我们为了躲雨呆了好长一段时间。</p> <p>已经参观完黄龙彩池在此等待公交车的两位美女游客临上车时,将两件乳白色的一次性塑料雨衣分别送给了我和@沙丁鱼以备不时之需。</p> <p class="ql-block">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受人之惠,铭记于心。人世间之所以美好,之所以温暖,就是因为有一群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人们的存在。</p> <p>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p> <p>瑟瑟秋日,飒飒西风,高原上的花花草草正在逐渐凋零,败落,枯萎,寂灭……</p> <p>昔日,平武县与松潘县的交通往来必须穿越海拨4000米的雪山梁垭口。</p> <p>如今,在海拨3200多米处打通了近8公里长的雪山梁隧道,让过往车辆和行人大大地减少了奔波劳累之苦。</p> <p>我们从雪山梁隧道长下坡很顺溜地到了川主寺镇周围,小雨也慢慢地住了脚。</p> 环境优美,历史悠久的川主寺镇,凭借其突出的区位优势,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了旅游大巴南来北往的转折点,旅游观光客东食西宿的落脚点。 去年7月份,我们骑行青海湖曾经路过此地,只是吃了一顿午餐,但给我留下的却是车龙马水、门庭若市的繁荣景象。 <p>今天我再次骑行到川主寺镇,感觉街市比较冷清,游人也不是很多。</p> <p>由此可见,新冠疫情对各行各业的影响之巨大。</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十字街头等待同伴寻找住宿地时,@沙丁鱼抓拍了一张我下蹲姿势的照片,大伙儿都说“这张照片更像罗汉了”。</p> 在我们住宿的宾馆前,停放着一辆房车。开房车去旅游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实现随心所欲的深度游,既不用担心住宿和吃饭,也不用担心堵车和赶路。 尽管国内目前的房车营地设施严重的滞后,但开着房车去旅行的时尚,还是正在逐渐成为有钱有闲、酷爱旅游的成功人士和退休人员的一种新兴的生活方式。 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 徽风蜀韵的仿古牌坊。 穿镇而过的漳腊河。 <p>骑迹再现👇</p> 景色迷人的川西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