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秋·蒙黑行(30)瑷珲历史陈列馆

李晓强

<p>2020年9月16日下午参观了瑷珲历史陈列馆。</p> <p>瑷珲历史陈列馆,坐落在清代第一任黑龙江将军衙门驻地、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签订地——瑷珲新城遗址内,遗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瑷珲历史陈列馆是全国唯一一座以全面反映中俄东部关系史为基本陈列内容的专题性遗址博物馆;爱辉历史陈列馆是全国首批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全国十大精品馆,已入全国重点博物馆名录。</p> <p>陈列馆院中的秋色。</p> <p>陈列馆主要景点指示牌。</p> <p>主展馆。</p> <p>主展厅入门左侧是有创意的城墙,上面是210平方米的大型铜浮雕《美丽富饶的黑龙江》。</p> <p>右侧是五面风墙,五面风墙悬挂大小不等的1858个风铃,在微风中作响,寓意是1858年签订的不平等的《瑷珲条约》。</p> <p>步入50米宽、6米高的阶梯,阶梯旁的侧面小广场上,一个母亲的两只抽象的大手,托着地球仪,有一个残缺的手指,寓意着祖国10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被夺去了近十分之一。</p> <p>进入展馆首先看到的是序厅,序厅集中反映了爱辉历史陈列馆的主题。</p> <p>从1689年—1900年中俄签订的四个不平等条约示意。</p> <p>新馆陈列的主要内容共分五个部分。</p> <p>第一部分“黑龙江是中国北方民族的母亲河”,说明从遥远的古代起,源远流长支流众多的黑龙江流域就哺育着自己的优秀儿女——中国古代北方诸多民族。</p> <p>第二部分“十七世纪的黑龙江流域和中俄《尼布楚条约》”,说明从十七世纪四十年代开始,清政府统治下的蒙古、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满族、赫哲、费雅喀等黑龙江流域各族,遭到了沙俄哥萨克的严重侵扰,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清政府被迫组织了雅克萨之战,通过外交谈判,中俄两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p> <p>第三部分“十七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中叶的龙江流域”,说明《尼布楚条约》签订后,清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了对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大片领土的管理。在约一个半世纪的和平环境里,黑龙江流域的社会经济得到稳定发展,爱辉发展成为黑龙江中上游地区的中心城市。</p> <p>第四部分“十九世纪下半叶的黑龙江和中俄《瑷珲条约》”,说明十九世纪下半叶,清帝国已由盛至衰、内外交困,面对强邻沙俄对黑龙江流域的再次入侵,再也无力自卫和反抗。1858年,在沙俄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的武力威逼下,黑龙江将军奕山被迫与之签订了丧权失地的《瑷珲条约》。</p> <p>《瑷珲条约》的场景展示,则再现了1900年瑷珲城被毁和爱辉人民不屈抗争的历史。</p> <p>对俄国的侵略行为马克思讲过这样的一段话:“由于进行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帮助俄国获得了鞑靼海峡和贝加尔湖之间最富裕的地域,俄国过去是极想把这个地域弄到手的,从沙皇阿列克塞·米哈伊洛维奇到尼古拉,一直都企图占有这个地域”。</p> <p>恩格斯在他的《俄国在远东的成功》一文中讲到:“俄国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p> <p>第五部分“‘庚子俄难’和‘重建爱辉’”,说明《瑷珲条约》生效后,黑龙江两岸中俄贸易发展起来,江东64屯地区仍归中国管辖。1900年,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爆发,沙俄借机出兵中国东北,制造了震惊世界的“海兰泡惨案”和“江东六十四屯惨案”,烧毁了黑河和瑷珲。</p> <p>列宁在《中国的战争》一文中也讲到:“沙皇政府在中国的政策是一种犯罪政策。他们杀人放火,把村庄烧光,把老百姓屈辱黑龙江中活活淹死,枪杀和刺死手无寸铁的居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p> <p>习近平主席指出:“历史会逐渐久远,但历史的启迪和教训,不管承认不承认,永远就在这儿”。</p> <p>历史不能忘记,不忘历史,不是要记住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地把握今天,开辟未来。软弱被人欺,落后要挨打,雄厚的国力、巩固的国防、强大的军队,是捍卫国家主权尊严、领土完整、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p><p>不断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p> <p>我们还参观了位于爱辉的其他有关景点。</p> <p>位于黑龙江畔的瑷珲边防哨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