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u>百善孝为先 </u></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u>逸夫小学二年一班九月主题活动</u></b></p> <p>孝对国民性的影响:</p><p>中国历来是一个宗族势力强大的宗法专制社会,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维护政治统治,中国的统治者选择了“孝”来作为其主流价值观,从而隐蔽的利用情感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策,所以而历代君王施政都提倡“以孝治天下”。</p><p>春秋战国儒家便提倡实行“仁政”,主张“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汉代的“察举制”便注重“孝廉”一科,其后的“九品中正制”也有“孝廉”要求,“忠孝”与“孝廉”作为中国政治范畴的重要内涵一直发展传承着。直到21世纪的今天大陆依然称官员“父母官”,君如父,官入母。这也是孝文化稳定社会的政治意义。</p><p><br></p> <p><b>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b></p><p><b>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b></p><p><b>是否尽孝,和你的钱无关,与你的心有关。</b></p><p><b>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贫家无孝子。</b></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