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不久前,回了一趟昌江县城石碌镇。应县政府几位老部属相邀,到县城新区御南山小区附近的一家名为“相遇”的茶艺馆品茶叙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茶艺馆的老板看来是一个很有内涵的人。单从茶艺馆的起名“相遇”,就足见其对茶道“待君子、清身心”的内涵、意境理解和诠释得淋漓尽致。茶艺馆内的布设,尽显古香古色,茶桌是清一色的红木,典雅而大气。茶桌上的茶具,茶池是朱红色的带漏口的潮式鼓型陶瓷,精致而玲珑;茶壶是江苏宜兴的紫砂壶,端正而浑厚;茶杯是潮州枫溪出品的白瓷小杯,胎薄而透明,其余茶具如茶垫、茶勺、杯夹等一应俱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老部属对茶道看来已经是老道精湛。他们自带了产自潮汕地区的凤凰单丛,是一种半发酵型的乌龙茶,属于既有绿茶的清香、又有红茶的浓郁的浓香型茶中上品。他们冲烫茶具、按量纳茶,接着就是候茶、冲点、刮沫、淋罐、烫杯、筛茶,一套程序下来,娴熟连贯,操作自如,让我看得目瞪口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当我端起金黄明亮、醇香扑鼻的单丛茶液啜入口中时,顿觉齿颊留香,沁人心脾。这种久违的、但又非常熟悉的甘醇,让我的思绪飞回到几十年前的石碌矿区的生活场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石碌功夫茶的兴起和流行,想来应该是1958年后开始的。石碌铁矿1957年7月1日恢复生产,急需大批产业工人,于是在广东各地尤其是潮汕地区招收了一大批优秀青年。潮汕地区素有“茶乡”之称,茶文化源远流长,自宋代开始,品饮功夫茶的习俗便盛行于民间。正是这些潮州青年的迁徙,将盛行于潮汕民间逾千年的品饮功夫茶的习俗也带进了南国偏隅——石碌矿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于是,饮茶之风在这块尚处于莽荒的化外之地悄悄地弥漫开去,风气也慢慢地开化起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记得小的时候,总是喜欢到潮汕籍矿工后代们的家里玩耍,从小就受到这种饮茶文化的浸染。潮汕人的家总是收拾得干干净净,窗明几净,地板锃亮,布置古朴典雅。偶有工友造访,总是脱鞋进屋,然后盘腿坐在功夫茶桌旁,一番寒暄后,主人便起炉煮水,纳茶烫杯,一番操作后便是相互推让,然后各自端起杯子掩面啜饮,大有恭敬谦让之古风。正因为自小受到这种茶文化的熏陶,矿工的后代们从小就知长幼,懂廉耻,重礼节,识谦敬,一个个都出落成为谦谦君子。在这座小山城里,大家都淳朴率真,彬彬有礼,相互间交往很轻松,没有尔虞我诈的戒备。几乎很少听说相互间闹红脸的事件,更别说那种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的恶斗。多年来,这里的人们享受着平和娴静和轻松快乐,不能不说与功夫茶文化的传播有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功夫茶还是思乡之情的寄托。每当风清月明之夜,潮汕籍的矿工们总会在屋外摆起长桌,大家围聚在功夫茶具前,仰望明月,秉烛焚香,举杯饮茶。扬琴、二胡、琵琶弹奏起了苏东坡的词《水调歌头.中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弹奏者全情投入,时而大弦嘈嘈如急雨,时而小弦切切如私语,高潮时,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最后,当绵长悠扬的扬琴声被轻轻按下时,大家凝神屏气,此时无声胜有声。在听奏中,大家既抒发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豁朗,又对家乡亲人表达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福!这种带着仪式感的文化氛围让我们这些矿山的孩子们终身难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到了后来,功夫茶文化的流行已经不再局限于居家里弄,而是渗透进了工作环境。它不仅仅是家居接人待客的礼节,而已经成为工作交流的媒介。在车间的每个班组,一套功夫茶具是这个班组的标配。每天早上,矿工们一边呷饮着浓香的功夫茶,一边交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功夫茶的浓香,让他们身心愉悦,这是矿工们一天中最美好的开始!在矿山生产中枢的调度室里,每天的生产碰头会、汇报会总要在这里举行,领导们往往在品饮着功夫茶的过程中决定或实时调整生产布局。甚至在日夜奔忙的电力机车上,功夫茶总能让机车司机们保持毫不倦怠的精力和清醒的头脑,以确保多拉快跑,安全可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如果说功夫茶早期还有一种隐隐晦晦的宗亲和地域的色彩,可是到了后期已经成了石碌矿区这座小山城里人与人和睦相处的粘合剂,更是人与人感情升华的催化剂。老矿长孟庆平是东北籍人,他的家每天晚上人来人往,有工作情况汇报的,有生活困难诉求的,有子女就业愿望的,甚至有单位领导矛盾纠纷的。所以,他的家到了晚上就像一家门诊部,访客多时,人挨人坐着排队也要长达7-8米。为了让来访着都能感受到一种亲和力和轻松感,他专门设了几张功夫茶桌,来客一边品茶聊天,一边等候召见,几乎每位来客在被召见后都高高兴兴地离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我甚至听说过矿区法庭庭长以一壶功夫茶化解一场婚姻危机的故事。一天,一对夫妇到法庭闹离婚,庭长在认真听完夫妇俩的婚姻纠纷后,感到只是生活琐事引发的矛盾,俩人并非真心要离婚,只不过是口是心非的任性。庭长很睿智,也很风趣,他把夫妇俩召集到功夫茶桌前,泡起了功夫茶。一边喝茶,一边拉家常,在轻松中把刚刚还在剑拔弩张闹离婚的两人逗得春风拂面,笑得前仰后合。我后来给这位庭长口赠了一幅对联,上联:古有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下联:今有刘庭长捧茶化危机,横批:功德无量。此联一出,我们两人也都笑得前仰后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我到地方政府工作以后,每天也要在办公室接待很多来访者,还有些来访者在楼道里等候。我因此特别交待办公室在会客室置办一套功夫茶具,让来访者在会客室喝茶等候,力图把功夫茶文化的亲和及轻松送给每一位需要得到帮助的来访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石碌功夫茶文化在这座小山城的兴起和流行,历经了半个多世纪,它融合了优秀的中原文化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影响了无数的人,同时造就了这个地方,让人们在岁月静好中享受着它的温馨和甘醇。</b></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