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 background-color: rgb(254, 222, 227); color: rgb(75, 35, 32);">【志愿军第12军参战上甘岭战役揭秘 】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开心牛牛制作</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20年10月迎来一个重要的纪念日,即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七十周年。一九五0年,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将战火燃烧到鸭绿江边,开国领袖毛主席一声令下,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国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战胜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侵略者。</span></p><p><br></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环境恶劣、条件艰难,敌人强大,我军弱小的情况下,尤其是在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中,那前赴后继的12军、将士们,以钢铁意志和巨大牺牲,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联合国军,迫使其在停战谈判协定上签字,让他们惊心胆战,从而为新中国赢得了数十年的和平!</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之所以取得军事胜利,其主要原因就是以国际主义、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为主导的政治工作所产生的精神力量,政治优势成为我军致胜的战略优势。无数先烈、革命前辈们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牺牲、贡献,英雄事迹可歌可泣。</span></p><p><br></p><p> </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远赴朝鲜,跨过鸭绿江,参与到了抗美援朝战争。1951年3月,第12军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4月17日,参加第五次战役,11月,参加金城防御作战,进行大小战斗400余次,圆满完成防御任务。1952年11月,参加上甘岭战役。第12军入朝参战期间,在志愿军当中,也不乏有一些女志愿兵,她们担负起机要兵、文艺兵、卫生兵等多重战争角色。1954年4月,第12军从朝鲜回国!</span></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在50年代60一一70年代对外宣传的都是15军,12军指战员也说是15军的指战员。</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80年代解密正式报道宣传12军参加了上甘岭战役。由当年12军31师参谋长林有声前辈主编。宣传了12军战斗在上甘岭战役详情。</span></p><p><br></p> <p>志愿军十二军副军长李德生在朝鲜金鹤洞!</p> <p>左起:35师、31师、34师三个师的作战科长。在朝鲜</p><p>狄循(35)枫亭(31)冀少志(34)</p> <p> ( 1952年10月 ——— 12月 )</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中朝人民军队转入阵地防御后,在“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方针指导下,在朝鲜中部的东西海岸之间200多公里的战线上筑起了以坑道为骨干与各种地面野战工事相结合的坚固防守阵地,多次挫败了敌人的猖狂进攻。同时积极组织有准备、有把握的战术反击,并采取“零敲牛皮糖”的战法,不断给敌以有力打击,大量歼灭和消耗了敌人,使战线长期稳定在“三八线”附近。</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此时,在开城谈判中,我方严正驳斥了敌人的无理要求,有力揭露了敌人拖延谈判的阴谋。敌人在军事上和政治上都陷入被动,处境困难。在此情况下,美帝国主义为了扭转被动局面,谋求在谈判中的有利地位,与18月8日,宣布停战谈判无限期休会。接着[U]于1952年10月14日,便向我志愿军发动了一年来规模最大的以上甘岭地区为主要进攻目标的“金化攻势”(代号为“摊牌作战”),[/U]进行一场所谓“挽回面子的恶性赌博”。</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上甘岭,位于我志愿军中部战线战略要点五圣山(金化以北)南麓,其以南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是我五圣山主阵地前的两个连的支撑点,阵地突出,直接威胁着 敌之金化防线。</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敌人发动“金化攻势”的直接企图是:破坏我军正在进行的战术反击作战,占领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改善其防御态势,并借以试探我军防御的稳定性,为尔后扩大进攻,伺机夺取五圣山和向北进一步扩展,创造条件。</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战役开始后,美第七师、南朝鲜第二师各一部,在大量炮兵和航空兵支援下,同时向我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发起持续、轮番的猛烈攻击。面对敌人的猖狂进攻,我守卫阵地的第15军45师部队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英勇作战,依托坑道顽强阻击,给进犯之敌以大量杀伤,挫败了敌人的进攻锋芒。但敌继续组织兵力,向我猛攻,与我反复争夺阵地。</span></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志愿军12军部队向上甘岭地区紧急开进。</span></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一、受命于移防途中,荣膺战役预备队任务</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上甘岭战役经过第一阶段的恶战,敌虽付出了巨大代价,但不甘心失败,仓忙调整部署,将美军第44师调至芝浦里待机,把刚从另一个方向挨打调防下去的美军3师调至铁原地区接替南朝鲜第9师防务,而以第9师为战役预备队,随同美军空降187团、哥伦比亚营、阿比西尼亚营等部队陆续投入战斗,并将在汉城的新兵编制师和训练联队调至金化地区,以便随打随补。敌企图集中重兵继续向我进攻。</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联合国军”司令克拉克;南朝鲜伪总统李承晚;美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等,也先后陆续赶赴前线,亲自巡视,给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南朝鲜军队,鼓励打气。增调大量兵力,妄图一举拿下上甘岭,进犯五圣山,向北扩展,完成所谓的“摊牌作战”。</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这种情况下,志愿军3兵团首长,正确分析判断了敌情,并根据志愿军总部首长的指示,于10月20日决定我第12军担任战役预备队。</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12军先调第31师(辖属91团、92团、93团);继调第34师100团、106团、第35师103团、一共6个主力团陆续开赴上甘岭地区,准备参加战斗。 10月27日,第3兵团首长指示:</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五圣山前沿作战,经13天激烈争夺,我虽给敌以重大杀伤,但敌仍有力量把这个仗打下去……”。“我第45师打得英勇顽强,但也付出了代价”。“这个战斗越打越艰苦,如能再给敌以更大杀伤消耗,于整个战役乃至朝鲜战局意义很大。因此,兵团决心将这个仗坚决打下去,再给敌人以大量杀伤,直至将敌击退,全部恢复阵地”。 兵团首长强调:</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军必须树立长期打下去的思想,应准备与敌多次反复较量,才能达到目的,切不可操之过急”。“在作战中,不宜‘有失必反’,而应有机会则大反,无机会则小反,以小反创造大反的条件;同时,切忌在反击时间、道路选择上形成规律,为敌所制”。“在战术上要量敌用兵,发扬孤胆作战的精神和灵活的小兵群战术动作,注意步炮协同,发挥炮兵作用,并抓紧一切时机抢修工事,以达到减少自己伤亡,大量消耗杀伤敌人,最后恢复阵地之目的。”</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12军受领上甘岭参战任务时,正当胜利完成历时一年的金城防御作战任务后,向我第67军交防之际,部队已陆续向休整地区转移。受领任务后,各单位立即在部队中进行深入动员,传达兵团首长的指示精神,发扬军事民主,迅速做好战斗准备。</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br> 我第31师仓促受领任务后,及时召开了党委会。会议认为:上甘岭,举世瞩目。此战不仅关系到中线平康地区的安危,而且足以影响到整个朝鲜战局。我师必须全力以赴,不惜一切代价,坚决打好。</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0月底前后,第31师部队分别进至上甘岭以北地区。31师的领导,还带领各团的军政领导干部提前到15军接受任务,了解情况,学习兄弟部队作战经验和英勇顽强的优良战斗作风。师领导向各部队提出了“不怕疲劳,不怕流血牺牲”、“打好仗,搞好团结,为人民再立新功”的响亮口号。并详细地了解敌情,地形,研究和掌握敌人的作战规律。各团组织排以上干部和班战斗骨干分批到前沿进行现地勘察,熟悉敌情、地形; 第31师领导,组织部队灵活运用金城防御依托坑道作战的成功经验,进行临战训练,并根据上甘岭地区作战的地形特点,及时调整充实了后勤机构,先后从机关和勤务分队中抽调了近1000人,加强运输力量。各参战部队,由于深刻认识到上甘岭战役的重大意义,不顾连日行军的疲劳,抓紧时间,争分夺秒,积极进行作战准备。广大指战员一致表示:坚决粉碎敌人进攻,当好‘12军的代表队’,创造更大的荣誉。</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上甘岭作战的第31师首长。 ————按照顺序由左到右:参谋长林又声、政治部主任李宝奇、政委刘瑄、副师长李长林、新任师长吴忠。</span></p> <p>第31师领导观察91团在597.9高地作战。</p> <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92团收复537.7高地北山老图片。</h3><p><br></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91团8连荣立集体一等功老照片。</p><p><br></p> <p>31师的91团,设立在741高地的生活供应站,正在给91团送粮送水。</p><p>图中在10号阵地的这个班,就是91团7连的补充上去的一个班。</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二、顽强坚守,激战597.9高地</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上甘岭地区之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经敌我双方反复激战,敌虽遭重大杀伤,但我第15军亦付出了相当代价。且537.7高地北山及597.9高地的大部份表面阵地被敌所占领,我15军45师、29师部分兵力退守坑道坚持斗争。</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0月28日,兵团首长鉴于我12军部署调整完毕,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决定将我12军投入交战,对敌举行决定性的反击。</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根据敌人进攻重点是597.9高地。首先集中步兵和炮兵火力,恢复与巩固597.9高地。然后相继恢复537.7高地北山。在反击过程中,立足于反复争夺,保存自己,大量消耗杀伤敌人,以便最后确实的巩固阵地。</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当日兵团命令:</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以第15军45师一部,反击597.9高地,12军第31师91团作为第二梯队预备队,担任后续反击和反击后接防并坚守该高地的任务。</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31师领导接受任务之后,政委刘瑄、副师长李长林、参谋长林有声、政治部主任李宝奇,迅速赶到德山岘,与第45师领导会合,组成了联合指挥所,部队立即进行临战准备。</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注: 31师原师长赵兰田,调60军任副政委。新任师长,此时还未到位。)</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为贯彻兵团首长的决心意图,第91团召开作战会议,研究制定了作战方案。作战会议上,31师师领导强调:</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一、进一步深入动员,准备打恶仗,打硬仗,坚决打好参战上甘岭第一仗,以胜利的战斗向来到五圣山前线的祖国人民慰问团汇报。</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二、充分运用金城防御作战的经验,强调小兵群战术和依托坑道逐次补充消耗的“添油”战术,量敌用兵,充分发挥炮兵火力和步兵夜战近战的威力,灵活机动的打击敌人。</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三、为适应597.9高地地形狭窄,地面工事被毁,敌人火力猛烈的特点和持久作战达到需要,全团以连为单位,相机陆续投入战斗,每个连争取坚守一天。</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四、团、营领导干部分工负责,实行有条不紊的指挥。</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五、大量携带手榴弹、手雷、爆破筒、炸药包;保证每人有一件土工作业工具。严密组织好后方运输补给。 随后91团李长生团长、赵金来参谋长、王靖海主任,又亲自带领营连干部勘察了地形。</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0月30日晚至31日晚,第15军组织10个连队对597.9高地实施反击,经过激战,歼敌4个连,并打退敌多次反扑,至31日夜,恢复了除11号阵地外的全部阵地。</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12军31师91团,奉命于11月1日18时,接受坚守597.9高地的任务。即以第3营8连,进驻占领主峰(编号3号)阵地,以及主峰前方9、10号和西北0、4、5、6号阵地。</span></p><p><br></p><p> 主峰东北2、8、1号阵地,仍为15军134团、86团各一部,防守。</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2日8时,敌即对597.9高地展开猛烈攻击,敌首以密集火力向我反复袭击,发射炮弹10万余发,出动飞机100余架次,轮番轰炸扫射,持续时间达2小时之久。我阵地上,硝烟弥漫,石土飞扬,地面工事被毁。</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从10时起,敌即以美军第7师30团一个营、哥伦比亚营、美军空降187团一个营、南朝鲜第9师30团一、三营;先后向我发起多路多梯次的猛烈攻击。</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第8连英勇顽强,机智灵活,与敌激战7小时,歼敌1000余人,阵地屹立未动。坚守在前沿阵地的第4班,巧妙利用弹坑,岩峰和残存的工事作为依托,分两个战斗小组轮番作战,激战一天,仅以轻伤3人的代价,歼敌400余人。创造了小兵群作战的范例。该班在激战过程中,连长3次派兵增援,付班长蔡兴海均以阵地无工事依托,兵多徒增伤亡为由,要他们回去增援友邻作战,充分体现了我军战士不怕艰险、孤胆作战的大无畏精神和关照全局、关心兄弟部队的优良品质。</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2月6日,《人民日报》在第一版以《志愿军某部在上甘岭创光辉战例》为题,宣扬了他们的英雄事迹。</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同一天的战斗中,我8连新战士王万成、朱有光两同志,看到友邻1号阵地15军86团8连情况危急,主动驰援。当他俩赶到1号阵地时,敌人成群涌来,他2人毫不犹豫的冲上去,拉响爆破筒,与突入我阵地的敌人同归于尽,使友邻1号阵地转危为安。战后志愿军总部为王万成、朱有光烈士追记了特等功。</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注:电影战斗故事片《英雄儿女》中,拉响爆破筒冲向敌群的英雄王成,就是我91团8连战士王万成等同志的原型。 该电影剧本,由12军文工团原创,八一电影制片厂改编。)</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日晚,第91团7连按预定方案接替了8连防守597.9高地主峰,同时第9连进入4、5、6号阵地坑道,负责坚守这3个阵地。并随时准备支援第7连在主峰上的战斗。</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上甘岭指挥作战的31师李长林副师长(代理师长指挥)上甘岭坑道指挥部是在坑道里指挥。即是在537.7的后方大约岭坑道指挥部是在坑道里指挥。即是在537.7的后方大约1000米处的上所里北山(第92团前指)的坑道里指挥的。</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左起第一个林有声、第二个李宝奇、中间是刘瑄、右边第二个是李长林、右边第一个是吴忠师长(新调任的)</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这张照片部分公众号及部分网络标注是志愿军通讯兵不是,是志愿军12军31师.师首长们!</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上甘岭战役部分特等功臣、战斗英雄。</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图①特等功臣、一级杀敌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胡修道;</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图②:特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郝兴文;</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图③:特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蔡兴海;</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图④:特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高良伦;</span></p><p>图⑤:特等功臣、级战斗英雄程荣庆:</p><p>⑥特等功臣、杨根思式的英雄王万成</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⑦战后,朝鲜人民为永远纪念自已的亲人,在上甘岭石壁上刻下“中</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杨根思式的英雄王万成、朱有光永垂不朽!”壁刻照。</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三、反复争夺,收复537.7高地北山</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br> 在第31师91团、93团一部,坚守597.9高地的分队,与敌人继续战斗期间,第15军29师对占领537.7高地北山表面阵地的敌人进行了几次规模不同的反击,但表面阵地仍为敌人盘踞。第29师坚守分队退入坑道后,继续坚持艰苦的斗争。</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上甘岭作战的重点,转移到我与敌人反复争夺537.7高地北山阵地。</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据此,3兵团首长,决定将作战重点东移,尽全力恢复和巩固537.7高地北山。并将兵力部署做了调整:</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以第31师91团及93团一部坚守597.9高地;</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集中第92团全团、以及93团主力,恢复537.7高地北山;</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以第35师103团到文碧里、洗浦里地区集结待命。</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兵团首长在作战指示中,特别强调:</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要依托坑道与地反复争夺,充分发挥各级指挥员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大、中、小反击结合;袭扰与奇袭结合;步兵与炮兵火力袭击结合(炮兵采取阵地分散配置,火力集中使用的方法)。 除对表面主阵地必须坚守外,其他阵地,有利则守,无利则放,而用炮兵火力控制。特别要重视抢修地面工事,千方百计的掌握作战的主动权。”</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537.7高地北山,位于597.9高地以东,阵地狭窄,孤立突出,受注字洞南山、537.7高地主峰,以及597.9高地东侧11号阵地之敌3面火力威胁。加之敌控制表面阵地以后,昼夜突击抢修,已构成比较江都野战工事,并设置了铁丝网、地雷等大量的障碍物。</span></p><p><br></p><p> 因此,我军31师,反击537.3高地北山的战斗,带有攻坚性质。</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鉴于以上情况,12军前线指挥所李德生副军长,指示31师李长林副师长,亲赴现场,具体指挥部队反击作战。</span></p><p><br></p><p> 军、师2级首长,决定以第92团全力反击537.3高地北山的战斗;</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以第93团第9连部分兵力,同时反击597.9高地11号阵地,牵制敌人;保障第92团右翼安全。</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以第93团2营、3营作为预备队。</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92团受命后,在李副师长率领下,团长李全贵、政委孙坚、副团长姚履范、参谋长陈水香,立即召开会议,明确任务,进行分工,制定作战方案。进行战斗动员,并组织干部骨干,勘察地形。</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1月11日,第92团1连、7连、8连三个连,在我强大的炮火支援下,利用当天大雾,于16时25分,对537.7高地北山之敌,南朝鲜第2师17团一营,实施反击。</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突击连队分三路迅猛突入敌阵,经35分钟的激烈战斗,即歼灭敌大部,除9号阵地残敌一个地堡外,其余阵地全部被我92团部队恢复。 入夜,92团以第2、3连加入战斗,连夜抢修工事,准备迎击敌人的反扑。</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2日拂晓开始,南朝鲜第2师32团、27团和17团残部,在火炮300余门、飞机20余架次的直接火力支援下,陆续投入战斗,向537.7高地北山,发起了连续攻击,战斗异常激烈。</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第2、3连英勇抗击,与敌反复争夺,粉碎了敌人的多次进攻。但因被数倍与我之敌连续攻击后,伤亡过大,弹药消耗殆尽,加之通讯工具被炸坏,与上级联络中断,后续梯队和弹药被敌炮火拦阻,不得不放弃表面阵地,转入坑道坚守。</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3日夜,我第92团9连、6连,在坚守坑道分队配合下,再次反击,恢复了表面阵地。</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敌迅速拼凑南朝鲜第2师、以及第9师各一部,在炮兵和航空兵密集火力掩护下,又连续向我猛烈反扑。</span></p><p><br></p><p> 我军指战员与敌浴血奋战,顽强坚守。第6连7班长程荣庆,4次负伤,在6连干部全部伤亡的情况下,挺身而出,代理连长指挥战斗,直至再次腹部中弹光荣牺牲。战后,程荣庆同志荣记特等功,并授予“二级战斗英雄”光荣称号。</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92团在4天的激烈战斗中,反击20余次,击退敌人近100余次冲击,歼敌2900余人。</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位于597.9高地主峰东北的11号高地,位置低下,敌人占领这个阵地以后,筑堡、挖壕、设网、布雷。用1个连兵力防守,利用这个阵地和537.7高地主峰及注字洞南山,对537.7高地北山构成三面火力威胁,对我反击537.7高地北山和以后在该地区的坚守都不利,</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为配合第92团对537.7高地北山的反击,军前指首长指示、31师首长命令:</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93团以一部分兵力,在第92团反击537.7高地北山的同时,夺回597.9高地的11号阵地。</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1月11日16时40分,我炮兵以猛烈的火力向盘踞在11号阵地的敌人进行急袭射击,第93团9连3排和2排一部,随即向11号阵地发起攻击,战士们利用炮火袭击效果,勇往直前,仅10分钟,即夺回11号阵地,全歼南朝鲜第2师31团第9连170余人,俘虏4人,缴获一批武器弹药。我仅轻伤3人,干脆利落的打了一个歼灭战。</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2日晨,南朝鲜军1个营在炮火掩护下,向我进行疯狂反扑,我第9连以小兵群战术,顽强抗击。副班长杨国良小组,一昼夜击退敌人21次冲击,歼敌400余人。当战至阵地上只剩杨国良一人时,他机智灵活的用手榴弹、手雷,抗击百倍于己的敌人,最后在两臂负伤,情况危急的紧要关头,手持爆破筒冲向敌群与突入之敌同归于尽。战后,杨国良同志被追记特等功和授予“二级战斗英雄”光荣称号。</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2日夜,我第93团2连接替第9连的防务。</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至20日,又先后击退了敌1个班至两个营兵力的冲击40余次,共歼敌1000余人。</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537.7高地北山,敌我争夺仍很激烈。14日31师领导下达命令:由第93团接替第92团,防守537.7高地北山。</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4日夜至17日,我93团2营、3营,在团长李基中、副政委尹中蔚、参谋长赵文哲的组织指挥下,先后加入战斗,艰苦奋战3昼夜,打退敌人1个排至1个团兵力的冲击70余次,歼敌1000余名。</span></p><p><br></p><p> 17日下午,6号阵地一度被敌占领,第8连只剩下8名同志,坚守坑道。我第93团3营立即将阵地上的连排干部和勤杂人员组成突击队,由营参谋长率领连夜反击,歼灭了突入之敌,恢复了表面阵地。</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三兵团首长于11月5日,通令嘉奖我12军:</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你们刚胜利完成阻击任务归来,不顾艰苦,立即投入到了五圣山前沿争夺战,你们在第15军已有的胜利基础上,在强大的炮火协同下,斗志昂扬,打退敌伪第2师全部和伪9师30团及美7师31团连续无数次反扑”,“你们坚守的597.9高地屹立未动,特别在11日晚的反击中,又一举全部恢复了537.7高地北山阵地。你们打的英勇顽强,工事修的既快又好,战术灵活”,“望你们继续发扬这种小兵群孤胆战斗作风,既能以小的代价坚守住地面阵地,又能大量杀伤敌人,要将战斗坚持至全部恢复我原有阵地,直到敌不敢轻易向该地进犯为止”。 兵团首长的嘉奖,是对我12军的极大鼓舞和鞭策。</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7日夜,我12军以第34师106团,在团长武效贤、政委于永贤的精心组织指挥下,接替了93团,加入了537.7高地北山的作战。</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8日至21日,我106团先后投入4个连的兵力,继续与敌反复争夺,顽强拼搏,共击退敌1个班至1个营兵力的冲击50余次,毙、伤敌1500余人。</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9连一班长刘宝成胸部中弹负重伤,仍顽强战斗,最后抱着爆破筒冲入敌群,与敌同归于尽。战后,刘宝成同志被追记一等功,并被授予“二级战斗英雄”光荣称号。</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经4天的反复激烈争夺,我虽给敌重大杀伤,但我106团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有的表面阵地一度被敌占领。</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为达到巩固阵地,长期坚守的目的,该团遵照12军前指李德生军长的指示,及时总结经验,改变战术手段,集中兵力扼守要点,集中力量抢修工事,积极改善作战、生活条件。该团还在部队中开展立功运动,规定一昼夜能挖一公尺以上的坑道者,给予记功,迅速掀起了抢修工事的热潮。</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由于采取了上述措施,第106团以较小的代价,很快恢复了原有阵地。</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至25日,我军在537.7高地北山激战半个月,歼灭南朝鲜第2师和第9师约7000余人,恢复和巩固了537.7高地北山,彻底粉碎了敌人的进攻。</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br> 至此,上甘岭战役,胜利结束。</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之后,我第106团奉命继续坚守537.7高地北山。第106团在继续巩固阵地阶段,又在我军炮火掩护下打退了敌人多次小群攻击,并于12月3、4日两日,粉碎了敌人最后一次猛烈反扑,从此,敌再无力向我举行较大规模的进攻了。</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12军,将上甘岭原有阵地全部恢复和巩固后,于11月28日,第31师奉命将597.9高地之阵地移交给15军部队,北返谷山休整;</span></p><p><br></p><p> 12月15日,第106团又奉命将537.7高地北山阵地,移交给15军部队。此时阵地坑道工事已可容纳1个营的兵力和团以下伴随火炮。</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志愿军12军,圆满的完成了参加上甘岭战役的作战任务。</span></p><p><br></p> <p>12军34师106团,于12月15日,全部撤出上甘岭537.7北山时欢庆胜利的老照片!</p> <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5px;">权银刚:他曾经在上甘岭上坚守了二十八天!当这位老人回忆那段经历时,情绪还是那样激动,思路还是那样清晰。那段特殊的经历对他来说是永远也不会被磨灭的记忆了。上甘岭战役中的两个主要阵地;一个是597.9,另一个便是537.7。因这两个阵地之间有个上甘岭村而称之为上甘岭战役。537.7高地位于上甘岭村的北侧,而537。7高地的北侧是下甘岭村。537.7高地和597.9高地就象三八线上的两把铁拳,在这两把铁拳的后边便是敌我双方争夺的真正战略要点--五圣山。战役初期敌人的主攻方向在597.9高地。进攻失利后又转向537.7高地。这两个高地成了这场战争的焦点。敌我双方你争我夺,表面阵地经常是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失去阵地的一方往往很快就会以重炮还击。当我们问及双方炮火的猛烈程度时,老人给我们看了一份当年的资料。1952年11月8日前指反击537.7高地北山作战计划中关于火炮的组织是这样部署的:(1)10日19时30分进行第一次火力急袭,步兵的一个组发出信号,向敌冲锋,诱敌进入阵地。于19时50分进行第二次火力急袭,再以步兵一个组发出信号和步行机下命令冲锋。于20时以火箭炮进行第三次火力急袭。于20时10分步兵发起冲锋占领敌阵地。(2)囤积2万发迫击炮弹,予反扑敌人以歼灭,拦阻,巩固阵地和保障突击队顺利发展。(3)用10个炮兵连,4000发野榴炮,保证攻击成功。以1/3压制拦阻,以2/3摧毁攻击目标 。</span></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5px;">权银刚,1938年4月入伍,当时年仅13岁,抗美援朝时志愿军12军34师106团三营营长,副团长。1952年11月,他们刚打完五次战役,还未来得及修整便奉命前往上甘岭地区,接替减员十分严重的部队。上甘岭战役从一开始就是十分残酷的!1952年11月18日在夜幕的掩护下刚完成了537.7高地的交接。权银刚便派出一个连的兵力向刚失去的5,6号阵地发起进攻!在米连长和闻指导员的带领下不到30分钟的时间里便全扦敌人一个排的守军,收复了阵地。从此,拉开了上甘岭537.7高地上长达28天悲壮战斗的序幕。</span></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5px;">从以上我方火炮的组织中可以看出敌我双方对上甘岭炮火的猛烈程度!</span></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5px;">权银刚率部接管537.7高地时,坑道和战壕已基本被毁。收复阵地后,全营近一千官兵当夜在各阵地上最紧迫的工作便是修复坑道和挖可以藏身的猫耳洞。经一夜努力虽然7条坑道已大至修复,但有些不太牢固。大部分表面阵地的志愿军只能靠猫耳洞藏身。营指挥所所在的坑道内弹药和背包堆积如山,仅有不到一个平方米的空地做为他的工作场地,周围摆放着电话机,步话机,电台和地图。11月份的朝鲜已是天寒地冻,但坑道内那狭小的空间里却人人汗流浃背。</span></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5px;">第二天清晨!敌人便对537.7高地所有的阵地发起了猛烈的炮击!那雨点般的炮弹把整个537.7高地炸得地动山摇!六号阵地上闻指导员和一个排的志愿军官兵所在的坑道被敌人的炮火炸塌,全部壮烈牺牲!炮击之后敌人便整连整营地向537.7高地扑来。侥幸活下来的志愿军们被炮火震得几乎听不到彼此之间的说话,看见敌人来了!他们彼此搀扶着从泥土中钻出来 和敌人战斗!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被击退,炮火也一次再一次地向我高地猛轰!志愿军战士也一个接一个地倒下了!但他们只要还有一口气,无一不和敌人作拼死的博斗!甚至有的战士在剩下一口气时,拉开爆破筒滚下山和敌人同归一尽!其惨烈景象真是让山河泣,鬼神惊!</span></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5px;">11月18日战况报告这样写道;敌约两个营兵力向4,5,6号阵地的八连进攻,以一个连以下兵力冲锋19次均被击退,毙伤敌500余人。我伤亡160人。</span></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5px;">(权银刚:1938年参加八路军,曾任号长,连长,营长,第一副团长,团长,副师长,师长,军副参谋长,蚌埠市委书记,副军长,顾问等职,1984年离职休养。)</span></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文献来自新浪博客血肉筑起的长城(访原12军副军长权银刚)</span></h3><p><br></p> <p>34师106团奉命12月15日全部撤离上甘岭537.7北山高地时留影老照片</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四、全力保障,一切为了前线</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12军参加上甘岭战役作战,连续奋战28天,共歼敌1.2万余人。我军之所以能以劣势装备打败装备优良、并掌握制空权的敌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坚强有力的政治工作,可靠的后方保障,是其中很重要的保证。</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上甘岭作战,地形复杂,交通不便,战斗激烈,持续时间长,伤亡和消耗大,加上敌机、敌炮对我后方地域和道路的袭扰封锁,保障任务十分艰巨。</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为了圆满完成繁重的后方保障任务,第31师专门成立了战勤指挥组,统一负责运输力量的调配和前运后送,参战的各团分工1 — 2名团领导担任战勤机构的领导,组织实施后勤保障。运输分队是远不能满足需要的,军、师级首长,最大限度的从军机关.师机关.团机关.军随营学校.军美术队.军文工团.军直属分队等单位。抽调战士和干部参加运输,使参加运输的人数保持在3000人以上。</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敌炮和敌机的封锁袭扰下,实施运输保障,任务十分艰巨,运输人员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创造了一条钢铁运输线,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有的同志因日夜抢运而中途昏倒;有的同志因肩负过重、劳累过度而吐血,仍坚持把粮食、弹药、水源,尽全力送到前线。</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供给战线上,兵站工作人员和炊事人员,不畏艰险,积极设法保证供应,大力改善部队伙食。有的炊事员,在严寒中脱下自己的棉衣,将饭菜包好送上阵地,保证部队吃上热食;有的炊事员,送饭上阵地后就参加战斗,打退敌人后又背伤员下来。</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战伤救治卫生及卫勤战线上,各级救护所、收容所和手术队;野战医院的同志们,日夜紧张的工作,救治了大量伤病员;为了抢救伤员,纷纷争先输血。第93团担架连1班,全班8人,为掩护伤员都负了伤,还坚持把伤员抬下来,保证了伤员安全。</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上甘岭战役中,我军还充分发挥了政治工作优势,高度发扬了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这是取得上甘岭战役胜利的重要保证。我参战上甘岭作战的各部队,是刚刚从金城前线下来,又匆匆奔向上甘岭战场的。任务转换时间短,准备工作十分仓促,作战中环境艰苦,战斗残酷激烈,由于政治工作抓得主动,做的活跃,从而充分调动了广大指战员的积极性,有力的激励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保证了作战胜利。在接受任务初期,进行深入的战前动员,“当好12军代表队”的口号深入人心,对部队起到了极大的动员和鼓舞作用。作战中广泛发扬军事民主,开展以党团员为骨干的群众性运动,吃苦在前,冲锋在前,激励部队英勇顽强、灵活的作战,保持了旺盛的斗志和士气。</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106团参战3天,消灭了大量敌人,但自己伤亡也比较大。团领导提出改变战术方案,团党委专门开会讨论,又在部队中深入动员,要求部队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使后来战斗中敌我伤亡比例由2比1变为4比1;大大减少了我军的伤亡,保持了持久作战能力。取得了连续作战的胜利。</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战斗中的政治工作在基层更为活跃,第93团执行前运后送任务的分队,提出了“坚决不让伤员负二次伤”的口号,途中遇到敌炮火袭击,就把自己的身体伏在伤员身上,表现了崇高的革命友爱和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精神。</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各参战单位还普遍开展杀敌立功运动,做到报功快,审批快,宣传快,既大大鼓舞了斗志,又及时传播了战斗经验,杀敌立功运动对保证战斗胜利起到了巨大作用。</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上甘岭战役是在正面约2.5公里,面积约3.7平方公里的狭小阵地上进行的,敌我双方共投入兵力10万人,兵力之密集,火力之猛烈,争夺之激烈,战斗之残酷,是中外战史上罕见的。我12军参战部队在这场战役中,正确领会和坚决执行志愿军首长和兵团首长的意图和指示,在友邻部队的有力配合下,在祖国人民和朝鲜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发扬了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战斗作风,不畏强敌,英勇作战,粉碎了敌人持续、猖狂的进攻,取得了战役的最后胜利,打出了国威、军威,为我军军史写下了不朽的篇章。</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上甘岭战役结束后,第106团奉命改番号为第102团。</span></p><p><br></p><p><br></p> <p>志愿军12军作训处参谋崔明礼和夫人瓦兆平12军文工团在朝鲜合影。</p> <p> 志愿军12军31师后勤部协理员王祥清。左①在朝鲜坑道口照片(后任原12军后勤部长)</p> <p>王敬饶志愿军12军干部.干事.立二等功!</p> <p>志愿军12军政治部美术队《雪山抢救》何孔德作。</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画选》诞生于抗美援朝的烽火中,取材于抗美援朝战斗英雄的真人真事,全部作者都是在朝鲜战斗和生活了几年的战士。这些作者都是战争的亲身参与者,幸存者。</span></p><p><br></p><p> </p> <p> 志愿军12军政治部美术队《上甘岭》周祖铭作</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几十年以后,原十二军政治部美术队老同志们回忆,现在解密的《画选》实际上是“志愿军第十二军画选”。因为《画选》中全部英雄事迹都是十二军的,全部作者也是十二军的,创作《画选》的组织者也是十二军的。因此,叫它《中国人民志愿军十二军战地画选》也是无可厚非的。</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备注文献来自祖国网赵国庆原12军宣传干事!</span></p><p><br></p><p><br></p> <p>董声岐和夫人刘衡哲在朝鲜坑道里结婚照。《董声岐12军侦查科科长在上甘岭指挥所成员之一》</p> <p>吴先枝志愿军12军一分院</p> <p>文兴惠志愿军12军二分院立三等功!</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第三兵团12军31师91团2营教导员张三昌.抗日干部。</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右图抗美援朝回国探亲河北高邑全家福照片。</p><p><br></p> <p>滕久有文化敎员</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由于在朝鲜战场往阵地上背*粮食、背伤员、弹药,超负荷超强度运转,加之吃饭饱一顿饿一顿,滕久有患上了严重的内脏出血、胃溃疡。1953年,他被送到志愿军治疗所进行了短期治疗后,转入十二军“随营”学校治疗所治疗,病情不见好转。因为前线医疗条件受限,他又被送回国内,到石家庄白求恩医院做了脾脏摘除手术,术后转入华北军区第三后方医院(现为河北正定县解放军256医院)疗养。1955年授军衔也是在医院进行的。病愈后,医院给他评了二级残废军人,还打算调他到湖南省望城县荣军院当文化教员。可是滕久有说,朝鲜战场上牺牲了那么多战友,我能活着回来就不错了,有工资钱够花就行,坚决不要残疾金。他说自己还可以工作,不能让国家白养活。就这样,他拒绝了领取残废证、残废金,并且在他坚决要求下,出了医院,调入华北军区训练团,通过考试转业到北京,在国家粮食部工作。</span></p> <p>华北第三后方医院现名(解放军256医院)中间的文教员滕久有。</p> <p>左一杨志.志愿军12军治疗所中间的是小男孩13岁司号员右一郑向民。</p> <p>右二杨志.志愿军三兵团医院三分院护士。</p> <p>志愿军12军治疗所喝水的是杨志。</p> <p>志愿军三兵团医院三分院牛玉书护士长。</p> <p>程相权志愿军三兵团医院三分院(大学生)外科军医和夫人刘郁文</p> <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志愿军三兵团三分院牛玉书男护士长带领大家在朝鲜山上砍树建坑道。右下角女兵杨志。(第一排左带帽眼往山上看的是牛玉书护士长)</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照片地点朝鲜</h3><p><br></p> 后记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志愿军3兵团首长(王近山代司令为代表),正确分析判断了敌情,并根据志愿军总部首长的指示,于10月20日决定12军担任战役预备队。</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31师领导接受任务之后,政委刘瑄、副师长李长林、参谋长林有声、政治部主任李宝奇,迅速赶到德山岘,与第45师领导会合,组成了联合指挥所。</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0月28日,兵团首长鉴于12军部署调整完毕,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决定将12军投入交战,对敌举行决定性的反击。</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0月30日晚,第15军组织10个连队对597.9高地实施反击,经过激战,歼敌4个连,并打退敌多次反扑,至31日夜,恢复了除11号阵地外的全部阵地。</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二)、 第12军上甘岭参战部队,最早是在11月1日18时;为31师91团。接防597.9高地大部阵地。该团8连在第一天,就实现了志愿军在白天守住上甘岭表面阵地的战绩,创造了小兵群作战的范例。</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三)、 12军副军长李德生,于11月4日赶到五圣山地区,在德山岘组织前方指挥所。直接指挥12军参战部队。</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5日晚,我以步兵91团1连、2连接替本团5、6连,守597.9高地主峰以及主峰西北4个阵地。</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同时以步兵93团1营接替15军友军,守备主峰东北的3个阵地。</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31师李长林副师长与第45师崔建功师长,于5日晚,完成597.9高地的全部交接换防。</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91团在连续4天紧张激烈的战斗中,先后与敌4个团作战,(美军第31团、美军空降兵第187团;南朝鲜军第30团、第31团)。击退敌1个连至1个团兵力的50余次冲击,毙、伤敌4200余人,俘敌1人,我伤亡600余人,阵地寸土未失。</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统计不含93团1营,在11月5日,接防守备597.9高地主峰东北3个阵地的战斗。)</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四)、 当上甘岭作战的重点,转移到我与敌人反复争夺的537.7高地北山阵地后,对于反击537.7高地北山之任务,第12军前线指挥所李德生副军长,指示31师副师长李长林,亲赴现场,具体指挥部队反击作战。军、师2级首长,决定以第92团全力反击537.3高地北山的战斗;</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1月11日,第92团1连、7连、8连三个连,在我强大的炮火支援下,利用当天大雾,于16时25分,对537.7高地北山之敌实施反击。经35分钟的激烈战斗,即歼灭敌大部,除9号阵地残敌一个地堡外,其余阵地全部被我92团部队恢复。</span></p><p><br></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1月11日至11月14日,第92团在4天的激烈战斗中,反击20余次,击退敌人近100余次冲击,歼敌2900余人。</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五)、同在当日,11月11日16时40分,第93团9连3排和2排一部,向11号阵地发起攻击,仅10分钟,即夺回11号阵地,干脆利落的打了一个歼灭战。</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六)、14日31师领导下达命令:由第93团接替第92团,防守537.7高地北山。14日夜至17日,我93团2营、3营,先后陆续加入战斗,艰苦奋战3昼夜。打退敌人1个排至1个团兵力的冲击70余次,歼敌1000余名。</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注:93团1营,早在11月5日,已接防负责守备597.9高地主峰东北的3个阵地。)</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七)、17日夜,我12军以第34师106团,接替了93团,加入了537.7高地北山的作战。18日至21日,我106团先后投入4个连的兵力,共击退敌1个班至1个营兵力的冲击50余次,毙、伤敌1500余人。</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八)、截止至25日,我12军在537.7高地北山,激战半个月,歼灭南朝鲜第2师和第9师约7000余人,恢复和巩固了537.7高地北山,彻底粉碎了敌人的进攻。</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九)、 我12军,将上甘岭原有阵地全部恢复和巩固后,于11月28日,第31师奉命将597.9高地之阵地移交给15军部队,北返谷山休整;</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十)、12月15日,第106团又奉命将537.7高地北山阵地,移交给15军部队。</span></p> <p> 上甘岭战役所取得的胜利,是我志愿军3兵团辖属的第15军、第12军,这两个军携手合作、共同御敌的结果。</p><p> 这是包括我志愿军首长、中朝联合指挥部首长、则以第3兵团首长为主、并由第15军、第12军的各级军、师、团参战部队在内的各级首长和领导们,运筹帷幄、正确指挥的结果;还包括所属部队各级营、连级基层指挥员们在内,共同积极努力作战,而创造出的结果。</p><p> 这更是15、12军,这两个军的广大指战员们,共同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勇敢战斗、奋力杀敌的结果。</p><p> </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志愿军12军参加《上甘岭战役》的这段被隐埋了近半个世纪,重大历史事实《 12军鏖战上甘岭,粉碎敌“金化攻势 》,给予彻底‘揭秘’出历史真相,主要则在于清本正源,还原历史的真实面目。</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上甘岭这个只有十余户人家的小村庄,经过一场战役的洗礼,成为近现代战争史上一座丰碑!上甘岭战役既是双方军力的较量,又是两种世界观、两种价值观、两种思想体系的较量。这场战役让中华民族找回了失落百年的民族尊严,从此,世界不再轻视中国。</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上甘岭战役充分体现了我军各级指挥员在战争指挥、作战上的“智”,我军在整体物质技术条件远逊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情况下以极弱打败了极强;充分体现了各级指战员在面对艰苦环境时表现出来的战胜困难的“勇”、视死如归的气概和灵活有效的战略战术。尤其是老一代革命家面对荣誉,不记名利的高风亮节,更值得后人学习和铭记。</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时至今日,美国人重提这场战役仍心有余悸。</span></p><p><br></p><p> 如果说今天的中国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厦,那么,支撑这座大厦的第一根柱桩,是以坚守上甘岭的军人为代表的那一代中国人,是他们用血肉之躯和百折不挠的意志重塑了中国人在国际上的地位!</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就是“上甘岭精神”!</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胜利的奉献精神!</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不屈不挠,团结战斗,战胜困难的拼搏精神!</span></p><p><br></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英勇顽强,坚决战斗,血战到底的胜利精神!</span></p><p><br></p><p><br></p><p><br></p><p> </p> <p>文献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原12军军史》1981年8月版、1995年8月版。</p> <p>部分文献来自天马踏飞燕。</p> <p> </p><p>请勿复制截图制作不易!</p> <p>照片部分来自网络.部分来自志愿军12军后代。感谢后代们照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