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课程来源:</p><p>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中秋节的习俗也很多,赏月、吃月饼等。我班幼儿对中秋节早有期盼,并有着深厚的兴趣及探究欲望。时值中秋节来临之际,为了提高幼儿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与兴趣,加深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和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热爱之情。由此,开展了此次班本活动。</p> <p>课程目标:</p><p>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感受体验传统文化;</p><p>2.通过讨论和讲述,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p><p>3.欣赏有关月亮的文学作品,对月亮的变化产生兴趣;</p><p>社会领域《中秋节的来历》</p><p>活动过程:</p><p>一、关于中秋传说的交流和分享</p><p>幼儿自由讲述自己所了解到的中秋节相关信息。</p><p>二、教师讲述《嫦娥奔月》,提问:</p><p>1.嫦娥怎么会飞到月亮上去的?这是哪一天?</p><p>2.后羿听到这个消息后,做了什么?</p><p>3.从这以后,后羿是怎么寄托对嫦娥的思念的?</p><p>4.中秋节是怎么来的?</p><p>三、边听故事录音,边阅读完整故事。</p> <p>语言领域《月亮姑娘做衣裳》</p><p>活动过程:</p><p>一、播放音乐《夜曲》,感受夜晚宁静美好的氛围。</p><p>师:天黑了,天空中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你喜欢这样的夜晚吗?</p><p>二、配乐完整地朗诵诗歌《月亮姑娘做衣裳》,对诗歌有个初步的印象。</p><p>提问:诗歌中的月亮在哪里?诗歌中有谁?他说什么?</p><p>三、出示图片,朗诵诗歌通过欣赏画面帮助幼儿理解诗歌。</p><p>提问:你在哪看见了月亮?月亮怎么会挂在树梢上呢?为什么说“挂”呢?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也说挂的呢?为什么小鸟说月亮和他是好朋友?为什么池塘里“漂”一个月亮?你见过什么东西也会在水里漂的,请你用动作表示一下!为什么脸盆里盛一个月亮,什么时候我们也说“盛”?</p><p>四、学习有感情的朗诵诗歌。</p><p>1.教师跟音乐有感情的朗诵诗歌,幼儿体会教师是如何来朗诵的。</p><p>2.幼儿朗诵诗歌。</p><p>延伸活动:引导幼儿想象,月亮还会和谁好?树上,池塘,脸盆旁还会有谁呢?回去后尝试与父母一起仿编,并记录下来。</p> <p>健康领域《好玩的月饼盒》</p><p>活动过程:</p><p>1.开始部分。</p><p>幼儿抱着月饼盒进入场地,听音乐(或教师口令)做简单的自编盒子操</p><p>(上举、下蹲举、侧身举、跳跃等) </p><p>2.基本部分。</p><p>交待要求:今天,我们要用月饼盒锻炼身体,看看谁想出的玩法最多。</p><p>◆幼儿自 由探索月饼盒玩法。(如头顶纸盒练平衡、 双脚分开跨跳过月饼盒、背负月饼盒前行、绕着月饼盒跑等)</p><p>◆分享大家的玩法:</p><p>请个别幼儿示范自己的玩法,带领幼儿集体练习。</p><p>◆重点练习双膝着地背负月饼盒前进。</p><p>3.游戏“小乌龟爬爬爬”。</p><p>幼儿分成四组,背负月饼盒双膝着地向前爬进行接力比赛,看看哪组爬得又好又快。4.结束部分。</p><p>放松活动,把月饼盒送回指定的地方。</p> <p>课程反思:</p><p>《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此次班本活动的开展正是对《纲要》理念最好的诠释。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中国中秋节的许多习俗,更让孩子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了分享、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家长们也积极参与进来,不仅密切了家园合作的关系,也增进了亲子间交流合作的情感,让孩子们对中国传统节日有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