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又被称为吉金,其表面铸刻的文字被称为吉金文或金文,是见证中国古代历史事件的重要物证。<div>金文上承甲骨文,下启秦代小篆。</div><div>本展览分为三个单元,精选青铜文物140余件,系统展示宝鸡青铜器铭文中的艺术、故事和智慧。</div> 第二次见到“何尊(西周早期)”,“宅兹中国”的真正出处。第一次是在清华艺博的《与天长久》展。<div>铭文记载:周武王在攻克大邑商之后,在太室山告祭说:“我要居于天下之中,在这里治理民众。”</div> 第一单元、吉金文字 交相辉映——金文的艺术<div><br><div>青铜器是中国青铜时代最核心的物质文化遗存。</div><div>金文字在商代早中期开始萌生,至秦汉时期仍然流行,在1500年左右时间内,金文因时而异、因世而异、因地而异。</div><div>殷商金文神秘瑰丽,西周金文典雅庄重,东周金文清新繁细,秦汉金文素雅古朴。</div></div> 1. 画成其物 随体诘屈——族徽与日名<div><br><div>族徽,亦字亦画,人物形象、山川大河、飞禽走兽、树木花草武器工具等无所不有。</div><div>日名金文,殷商贵族用青铜器进行祭祖的直接证据。</div></div> 夙父辛卣(商代晚期) 旅父乙觚(西周早期) 正鼎(商代晚期) 目爵(西周早期) 万甗(西周早期) 户卣(西周早期) 舀父乙壶(商代晚期) 戈鼎(西商早期) 史父乙豆(西周早期) 夏商二族源起于东方,周则源于西方。 亚邲其斝(商代晚期) 2. 古貌拙朴 浑然天成——育成期的西周金文<div><br><div>周人的饮食习惯、政治文化与商人多有不同。青铜礼器从装饰风格到器用制度都发生了显著改变。</div><div>周人强调德对于维持天命的重要影响。</div><div>青铜器铭文真正展示出中国早期书法艺术的魅力。</div></div> 天亡簋(西周早期(武王)) 武成时期的金文,大体延续了晚商以来的传统,字形结构尚未统一,合字、象形字所占比例较大。<div>康昭时期的金文,结字逐渐走向规范整饬,字体大小逐渐统一。</div> 陵方罍(西周早期) 史墙盘(西周中期(共王))<div>铭文前半段称赞数代周天子(文、武、成、康、昭、穆、共)的功烈,其后褒颂微氏家族的六世族人辅佐天子、奉事周邦的荣耀与贡献。</div><div>史墙盘具有极高的的历史、文献、艺术价值。</div><div>这3000年前的器物,如今看上去依然熠熠生辉。</div> 作册折觥(西周早期(康王))<div>铭文最长的青铜觥类器物,铭文整齐划一,笔画遒美劲拔。</div> 商尊(西周早期) 商卣(西周早期) 3. 礼乐大备 规范有序——成熟期的西周金文<div><br><div>西周中期(成、康、昭、穆)国土辽阔,四夷臣服。西周晚期风雨飘摇,社会动荡。</div><div>礼乐大备、规范有序的西周社会,赋予金文优雅的形态和智慧的光芒。</div></div> 西周中期的金文,整体看铭文风格端庄严谨,显现出强烈的理性与内敛。<div>西周晚期的金文,规范典雅,也自由开放,呈现出多元化的风格倾向。</div> 琱我父簋盖(西周晚期) 4. 秦系文字 追慕周风——周秦时期的秦系金文<div><br><div> 平王东迁后,周王室衰微,列国群雄并起。从艺术角度而言,秦文字与其它六国文字相比略显朴拙。</div><div>秦统一六国后,六国古文受到严重打击而退出历史舞台,小篆和隶书遂成为全国通用文字。</div><div>汉承秦制后,汉字成为中国的基因符号和文化象征。</div></div> 秦文字的特点:稳定性大,通行地区广,便于书写,不过分简化,不过分繁化,笔画由圆转变为方折,隶书进而 产生。 5. 世易时移 推陈出新——西汉时期的金文<div><br><div>汉代是中国青铜时代的尾声,青铜器从神坛走向市井,不再是“名尊卑、分上下”的礼器,金文也随之走向没落。</div></div> 汉代铸铭,多为阳文篆书,具有浓厚的装饰作用。<div>汉代书法教育,书法水平高低优劣成为汉代选拔考核官员的重要指标之一。</div> 第二单元、鸿功令德 铭传万世——金文中的故事<div><br><div>商周秦汉时期,祭祀宴享等礼仪活动是贵族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青铜礼器则是参与、见证此类活动最核心的物质遗存。</div><div>制作青铜礼器的作者,往往将自己的宗族背景、社会活动、功名利禄、家族荣耀等内容铸刻于器表。</div></div> 1. 吉金铸史 钩深致远——金文中的史迹<div><br><div>商周秦汉时期的金文,或记族徽、或载名号,或铸史迹,或刻度量,无论短长都具有特定的历史价值,为我们了解古代历史和社会提供裨益。</div></div> 利簋(西周早期)<div>记载了武王伐纣关键战役的具体时间和天象。</div> 大盂鼎(西周早期),西周初年,周公以成王的名义在殷商旧地发布了一道禁酒令。 逑盘(西周晚期)<div>铭文历数逑及其八代单氏族人奉事西周天子的世族事迹,同时将文王至宣王共12位周王文治武功的主要事迹也都主义罗列呈现其中,看成一部极简的西周断代史。</div> 2. 穆穆天子 敷有四方——金文中的周王<div><br><div>透过青铜器和铭文,三千多年前的周王作为君王、儿子、丈夫、父亲、领袖的形象渐趋融合,一系列重要历史人物的形象变得异常饱满生动和鲜活。</div></div> 3. 京室之妇 思齐思媚金文中的女性<div><br><div>商周时期,父权社会迅速成长,男性逐步取代女性权利中心的地位,但女性仍然在婚姻、社会、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div><div>商王之后,驰骋疆场,支持祭祀;</div><div>周王之后随王出征,代行王命。</div></div> 4. 小大之臣 咸怀忠良——金文中的公卿贵族<div><br><div>西周武成时期以后,分封制和宗法制成为奠定西周政治体制的根基,二者相辅相成,共同铸就了西周王朝的立国之本。</div><div>然而随着历史的演进,因为缺乏约束和调适,两制政策的不断推广,却将周王朝推向分崩衰亡的深渊。</div><div>在分封制和宗法制基础上形成的官僚政治、世族政治,逐渐成为周王朝的政权基础与和新架构。</div><div>这种政治生态对周王朝乃至中国古代社会,都产生了至为深远的影响。</div></div> 册命,是指周天子册封公卿大夫等各级贵族的命令和仪式。<div>除了天子封建诸侯外,诸侯册封卿大夫等任命都要 举行册命典礼。</div> 5. 雍雍在宫 肃肃在庙——金文中的礼仪 <div><br><div>夏商周时期以来,各级贵族将日常饮食文化推演至礼仪、等级社会,乃至精神信仰领域。</div><div>作为高级饮食器具的青铜礼器,既是供贵族们日常饮宴的奢侈用具,也是祭祀场合供祖先、神祗接受享祀的必备道具。</div></div> 6. 弓矢斯张 干戈戚扬——金文中的战争<div><br><div>“国之大事,在祀与戎”</div><div>战争既是周天子巩固秩序、开拓疆域的重要手段,也是其补充资源的有效途径。</div><div>贵族们也都期待通过战争建功立业,获得晋升和赏赐。</div></div> 7. 田里可鬻 有司主之——金文中的交易<div><br><div>“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r><div>西周中期以后,天子直接控制的土地分封殆尽,诸侯则陆续将田邑向下分封给其宗室、家臣,土地及其附属的邑人实际上逐渐变成了各级贵族的私有财产。</div></div></div> 裘卫盉(西周中期) 裘卫簋(西周中期) 8. 明德慎罚 以辞以誓——金文中的诉讼<div><br><div>周代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行成、发展的关键时期。</div><div>西周至春秋时期诉讼案件的判决往往明显受制于礼;</div><div>春秋晚期以后,随着官僚制度及法家学派的逐步发展、完善,法的因素才逐渐凸显出来。</div></div> 朕匜(西周中期) 五年琱生尊(西周晚期) 第三单元、天人之际 智慧存焉——金文中的智慧<div><br><div>青铜器作为祭祀、宴享的礼仪之器,某种意义上看成沟通人与自然的神器,器表面铸刻的金文,则充分体现了作器者对于成就功名、光宗耀祖、万年永宝的踌躇满志与热诚期盼。</div></div> 1. 格物致知 穷理尽性——金文中的数字<div><br><div>古人借用与数字有关的易卦、爻辞将客观世界的一些现象人文化、社会化,进而玉册吉凶,趋利避害。</div></div> 六六一甗(西周早期) 叔五父匜(西周晚期) 2. 观乎天文 以察时变——金文中的时间<div><br><div>时间是人们记录历史、传承文明的重要标尺。</div><div>抛开时间观念,人类历史将是一团混沌。</div></div> 3. 君子之名 制义出信——金文中的人名<div><br><div>古代贵族取名往往非常谨慎,既有信、义、象、假、类等诸多规则,又有“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生,不以器币”等诸多忌讳。</div></div> 4. 岂伊异人 兄弟甥舅——金文中的家族形态<div><br><div>周代社会对于宗族、姻亲关系普遍认同。</div></div> 单五父壶(西周晚期) 5. 眉寿万年 永受胡福——金文中的吉祥语<div><br><div>“万年永宝”“万年无疆”“眉寿万年”“子子孙孙 万年永宝用”</div></div> 对罍(西周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