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市革委会成立到红卫兵变身知青下乡

月下听泉

<p>一九六八年三月</p><p>3.01 汕头红旗红卫兵总部《战市委》小报第三期出版,刊登红旗红卫兵1227长篇评论文章“评反革命两面派吕金湖”。</p><p>3.06 省革委会发出“六点指示”,基本确定了汕头地、市革委会的组成框架和人员,孙敬业和吕金湖等两派争议激烈的干部全部上台,引发二七公社、地专红总等组织强烈反对。</p><p>3.09 汕头专区革命委员会正式成立。白相国为主任,王洪荣、卢延庆、王财元、孙敬业等为副主任。</p><p>3.14 汕头市革命委员会正式成立。阎寿湖为主任,符静涛、曹杰、吕金湖等为副主任。</p><p>3.17 市革委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开了一周,通过学习“毛著”和斗私批修,向全市发出倡议:掀起“抓革命,促生产”高潮;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p><p>3.20 各校发出通知,要求各中小学校全面实施“复课闹革命”。大多数师生陆续回校,但并无法开展教学活动,回校学生被分成班排连学习“毛著”。</p><p>3.24 中央处理杨成武、余立金、傅崇碧事件,下发“3.24口号集”,号召全党全军要共同坚决反击“三右一风”。</p><p>3.27 首都军民十万人隆重召开“粉碎‘二月逆流’新反扑,夺取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全面胜利誓师大会”,宣布对杨、余、傅撤职查办,并掀起全国反击右倾翻案风新浪潮。</p><p>3.28 消息传到汕头市,大街小巷布满了“打倒变色龙杨、余、傅!”“打倒小爬虫王、关、戚!”大标语和大字报,反击右倾翻案风成了运动的新潮流。</p><p>3.30 市革委会决定:坚决落实中央“3.24口号集”,大力反击“三右一风”。革委会成立后的革命大联合形势很快逆转,两派对立加剧,文化大革命又进入一个新阶段。</p><p><br></p><p>一九六八年四月</p><p>4.03 汕头市首届工人阶级代表大会(工代会)召开,未经选举而由两派工人群众组织代表组成。常务机构工代会委员会设在原市总工会,行使原市总工会主要责权。原两派职工战斗组织相应自行解散。</p><p>4.09 汕头专区所属12县、市“三结合”革命委员会全部成立,实现汕头“全区一片红”。</p><p>4.17 汕头市首届红卫兵代表大会(红代会)正式成立,由两派学生群众组织代表组成,并设立常务机构红代会委员会。原两派红卫兵、学生战斗组织停止活动。</p><p>4.19 汕头市“三代会”(工代会、农代会和红代会)和机关干部在人民广场召开“汕头市粉碎二月逆流新反扑誓师大会”。</p><p>4.20 中央一系列反击右倾翻案风的部署紧锣密鼓,专区和市革委会没有把主要力量放在反对巩固革命大联合和“抓革命,促生产”上,而反击“三右一风”在孙吕已经上台后,许多单位把矛头集中到支持批孙斗吕的干部和群众身上,造成在干部问题上两派的矛盾渗透到新成立的各级革委会中。各级革委会成立之初便陷入两派的斗争之中。</p><p>4.25 许多已经回校复课闹革命的学生又杀回社会,一些已经解体和停止活动的群众组织又恢复活动。</p><p>4.27 专区革委会举行常务扩大会,讨论在反击右倾翻案风中要继续批判的“死不改悔的走资派”问题,具体到谁是走资派看法和判别,出现激烈的分岐。</p><p>4.30 由汕头市“三代会”主办的《前进报》,(该报自1968年4月发行到全汕头地区,同年12月停刊,共发45期。)连续组织和发表大量文章,批判原汕头地区和市的领导干部,在干部队伍和群众中引起巨大的争议。</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