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随着秋季的到来,气温逐渐降低,幼儿机体适应能力下降,造成了各种传染病的蔓延扩散,为了加强家长朋友对传染病的防范意识,提高预防知识水平,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现将几种常见的秋冬季节传染病知识以及需要家长配合的相关内容做以下提示,希望家长朋友的给予关注、配合,谢谢。</p><p><br></p> 手足口病 <p>手足口病是一种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p><p><b>高发时段</b>:全年均有发病,4-7月,9-11月相对突出。</p><p><b>传播方式</b>:通过飞沫、直接接触患者或间接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传播。</p><p><b>易感人群</b>:5岁及以下儿童。</p><p><b>感染症状</b>:以发热、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出疹常见于手心、足心、口腔等部位,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p> 疱疹性咽峡炎 <p>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p><p><b>主要症状:</b>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h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年长儿童及成人常见严重的咽痛、吞咽困难、四肢肌痛、厌食乏力等。经1~5天溃疡愈合,一般3天内退热,症状消失。</p><p><b>易感人群</b>:5岁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p> 诺如病毒 <p>诺如病毒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肠胃炎的病毒。</p><p><b>高发时段</b>:每年10月到次年3月。</p><p><b>传播方式</b>:通过空气、直接接触或接触病人呕吐物、排泄物传播。</p><p><b>易感人群</b>:成年人和学龄儿童。</p><p><b>感染症状</b>:成人腹泻较突出,儿童以呕吐较多,伴有发烧、头疼、肌肉酸痛等。</p> 流感 <p>流行性感冒病毒,可引起严重的呼吸道感染。</p><p><b>传播方式:</b>通过飞沫、口鼻腔粘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p><p><b>易感人群:</b>儿童、老人、孕妇等体弱者。</p><p><b>感染症状:</b>发烧导致体温可达39——40℃,伴有畏寒、头疼、食欲减退、乏力、肌肉酸痛,也可能出现咳嗽、喉咙痛、流涕、鼻塞等症状。</p> 水痘 <p> 感染水痘-带状病毒后,患者并不会立刻产生症状,一般会经过9-21天的潜伏期。</p><p>潜伏期结束后,患者会进入1-2周的发病期,此期也是水痘传染期。儿童多直接进入出疹阶段。成人患者可出现低热、乏力、食欲减退、畏寒等全身不适症状,持续1~2天后出疹。</p><p>皮疹先发生于躯干、头部逐渐扩散至面部,最后四肢。通常躯干皮疹较多,四肢及面部较少,呈向心性分布。皮疹刚开始为粉红色斑疹,数小时后变成丘疹,再经数小时变成疱疹,疱疹基底部有一圈红晕。</p><p> 整体病程1-2周,病程中可同时见到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疹,口腔、咽部或外阴等处黏膜也可有皮疹。本病痊愈后一般不会留下痕迹。</p><p> 对于恶性疾病患者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可发生重症水痘,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明显高热、皮疹多且易融合成大疱型或出血性水痘。</p> 肠道传染病 <p> 肠道传染病是指一组由细菌、病毒等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最常见的是菌痢。菌痢全称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志贺菌属)引起的。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好发于夏秋季。</p><p><b>传播途径:</b></p><p> 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病菌由患者或带菌者粪便排出,通过污染的手、食品、水源等直接接触或苍蝇、蟑螂等间接接触,经口进入消化道导致人体被感染。</p><p><b>临床症状:</b></p><p> 普通型表现为起病急,高热可伴发寒战,继而腹痛腹泻,腹痛明显,便前尤甚,便后缓解,常有里急后重,每日大便十多次至数十次,开始为稀便可迅速变为粘液脓血便。</p><p> 爆发型病势凶险,高热并伴全身严重毒血症症状,精神萎靡、嗜睡昏迷及抽搐,并迅速发生循环及呼吸衰竭,以休克或中毒性脑病为主要表现,且儿童多见。</p><p><b>易感人群:</b></p><p> 人群普遍易感,但儿童和青壮年是高发人群。</p><p><b>预防措施:</b></p><p> 饮用卫生方面,为预防肠道传染病的感染,我园加强饮用水的卫生监管,开学前对园内饮用水进行了水质检测,更换滤芯,严格对设施设备进行清洁消毒,防止水源污染。</p><p> 环境卫生方面,加强卫生间的卫生管理,定期清扫消毒,随脏随清扫;清除积水灭蚊灭蝇。</p><p> 食品卫生方面,严格执行食品安全制度,保证食品安全及营养的摄入,做好餐饮具及食堂设施设备消毒工作,防止交叉污染。</p><p> 检查报告方面,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及时了解因病缺勤儿童的发病症状与情况;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做好传染病监测和报告工作。</p><p> 家庭护理方面,幼儿居家物品专用,建议家庭使用公勺公筷,尽量减少外出就餐。</p><p> 健康教育方面,加大对家长、教师及幼儿的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掌握肠道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身保护能力。</p> 乙脑 <p> 乙脑全称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经蚊虫传播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属于虫媒传染病,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夏秋季高发。</p><p><b>传播途径:</b>主要通过库蚊传播,以猪、牛等家畜为宿主或传染源,通过库蚊叮咬被感染的家畜后再叮咬人,使人感染。</p><p><b>临床症状:</b>早期症状与感冒相似,表现为高热(体温>39℃并持续不退)、剧烈头痛、惊厥和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并伴有烦躁不安、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现象,严重者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或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p><p><b>易感人群:</b>人群普遍易感,多发生在10岁以下的儿童,2~6岁发病率最高。近年来,在儿童青少年普遍接种乙脑疫苗后发病有所减少,但未接种乙脑疫苗的儿童发病风险较高。</p><p><b>预防措施:</b>目前没有特效药,接种疫苗是预防乙脑最经济有效的方法。适龄儿童要按免疫程序及时接种疫苗。</p><p> 我园非常注重整理环境卫生,定期清理积水,及时填堵树洞,消灭蚊虫孳生地。确保落实各项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措施。</p><p> 家长也要注意居家环境卫生,防止蚊虫滋生。如发现幼儿被蚊虫叮咬后出现发热头痛、呕吐、嗜睡等脑膜刺激症状时,要立即送医。</p> <p>为了孩子的健康,请家长们配合以下几点:</p><p>1.节假日避免带孩子去游乐场、儿童乐园等人群集中的地方 ,这些场所空气质量差、通风不够,消毒及卫生不及时,且存在传染性疾病患者的可能性较大。</p><p>2.带孩子参加课外兴趣班时应询问兴趣班有没有带病参加学习的孩子,如果有,应避免参加。</p><p>3.每一位家长都要有保护自己孩子和其他孩子的观念,一旦幼儿患了流行病,请注意隔离至痊愈,这样可以避免交叉传染。</p><p>4.请患病幼儿家长不要瞒报幼儿状况而导致大范围的疾病流行,待幼儿痊愈应持正规医院相关证明方可返园。</p><p>5.及时给孩子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多种传染病。 </p><p>6.早晨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并经常检查孩子的口腔、手心脚心、臀部等部位有无皮疹或其他异常,体温有无变化,发现症状,及时就医。</p><p>7.做好开窗通风工作,保持空气流畅。带孩子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p><p>8.根据天气变化及时调整幼儿衣着。</p><p>9.教育孩子讲究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p><p>10.教育幼儿多喝开水,少喝各种饮料,少吃零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