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知秋意渐浓 精彩纷呈群英会

美友9439394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风,带着温暖,夹着微凉,拂过田野,抚摸着稻田,一浪,一浪,秋的硕果在大地回响。2020年9月15日,盐湖区魏风小学三年级的轮讲互听也就此拉开序幕……</p><p><br></p> <p>  《秋天的雨》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语言美,意境美,篇章结构美,名为写秋雨,实在写秋天。在本课的教学中,南晓娜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欣赏画面,品读词句等方法使学生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从而产生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p> <p>  课堂中,师生的学习氛围是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南老师始终带着微笑的脸,以及鼓励、赞赏、期待的眼神,引导学生去发现秋天的美。学生因为有了信心,有了勇气而变得想说,敢说、愿说。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热情,关注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极大的提高了学习的效率。</p> <p>  李岩老师讲《秋天的雨》时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通过让学生欣赏图片,学会欣赏美;注重学生对词语和句子的积累,理解“五彩缤纷”时,给它找近义词,学生说得不多,老师又补充了几个“五颜六色、五光十色、色彩斑斓、万紫千红”,语言就是这样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课堂上,老师通过默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内涵。</p> <p>  《秋天的雨》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王琳老师通过师生承接读,男女生对读,配乐朗诵等美读方式,带领孩子们入情入境地感受秋雨的清凉和温柔,并适时通过读写联动的方法,让孩子们在美读的同时将修辞手法的运用迁移到写作当中。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王老师给孩子们寄语,希望他们在课后能走进大自然去看秋、听秋、赏秋,并用自己的画笔去描绘秋之美!</p> <p>  杨红老师在执教《秋天的雨》一课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由学生练习、想象和交流,整堂课循序渐进,有张有驰。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p> <p>  在《古诗三首》的学习中,刘银燕老师注重语文要素的训练,引导孩子们通过借助插图、结合注释、查阅字典等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课堂上孩子们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学有所得。</p> <p>  张炳瑶老师执教《写日记》。 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注重让学生通过认真阅读日记范文,从中初步感知日记的特点建立对日记的浅层印象,另一方面教师还注重点拨与指导,让他们认识到日记的内容必须是完整的,写的必须是一天中令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这样一来,大部分孩子都能够比较准确的,建立起对日记内容的感知,从而有效避免了将日记写成了流水账。</p> <p>  《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科普童话。王红亮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围绕课后练习题,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过程环环相扣,简练高效。王老师注重教学方法的渗透,用笔圈画重点语句,通过重点词句朗读体会动人的友谊。整节课顺畅紧密,浑然一体,给人美好享受,让人意犹未尽。</p> <p>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非常优美生动。曹晶丽老师执教过程中将重点放在了如何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美这一目标上。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品读感悟时间,让学生在与文本语言进行反复对话的过程中,感受文章对梧桐树叶描写的生动形象,不断习得精巧的表达方式,适当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使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轻松内化知识,更好地提升了感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p> <p>  教师的成长并不是一蹴而就,需要自己的积累和努力。通过听课、评课、自我反思、教学研讨的互动教研方式,促使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p> <p>  本次轮讲互听活动不仅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实践教学理念、提升自我的平台,在教学方面更是得到了磨炼和提高,是推进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日臻完善、教育教学水平日益精进的有效途径。</p><p><br></p><p>本期摄影:王琳</p><p><br></p><p><br></p>

学生

老师

教学

秋天

日记

教师

学习

语言美

注重

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