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班的幼儿喜欢打人、抓人、咬人

荷西美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经过开学后一段时间的磨合,班里的孩子和老师已经有了一些默契,他们基本可以乖乖的听老师讲故事,也基本可以听老师的指令来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了。同时,他们的注意力也开始出现了转移,开始关注身边的同学、老师等,甚至许多在家会被拒绝的事情在幼儿园可以探索着自己去解决了,这时的孩子似乎一下子成为了自己行动的主宰,而不再完全的受到支配,可以去发现和解决一些问题了,那么问题也就随之而来,这也是每年小班新生入园后都会出现的问题,那就是个别孩子爱咬人或打人、抓人,为什么小班孩子喜欢咬人或打人、抓人呢?原因有以下几点:</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1.孩子自我保护意识的问题。现在的孩子大部分由老人专职看护,他们与外界的接触机会很少,即使家长意识到位,经常带孩子外出的,其实孩子还是在和我们大人玩,与同龄幼儿单独接触的时间几乎没有,老人因为体力和活动能力的限制在带孩子时候为了保护孩子,往往会给孩子许多的行动性约束,这些孩子自我的保护意识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遇到问题和危险往往会不知所措,就用咬人或抓人来保护自己。</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2.孩子缺乏人际交往的方法。三岁是孩子开始进行社会交往的萌芽期,在此之前他们不知道如何与同伴交往,孩子入园后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但这只是刚刚开始而已,他们开始集体生活,开始关注集体,那么摩擦再所难免,他们会为玩具,为食物,甚至会因为任何的小事情发生冲突,咬人,打人,抓人的情况就在这个时间大量的发生了,虽然我们教师预先的一些安全教育已经开始,可是孩子们在自我约束和运用自我保护的手段上还不可以做到非常理想。</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3.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并没有达到运用自如的阶段。三岁左右是幼儿语言迅速发展时期,也是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还比较贫乏的时期。有时,孩子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需求,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有话说不出来。咬人是孩子消除心中不满情绪、引起别人注意、渴求成人疼爱的一种表现。</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4.孩子的这种行为大多是无意识的。想强调一点,幼儿园孩子的打人、抓人等行为,大多数时候都是无意识的,没有说孩子会特意专意的去打哪个孩子,没有我们大人的这种社会性的打人意识。有时只是一种游戏,下手时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不知道轻重!</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br></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可是如何预防呢!这就要家园的合作要提升到一定的默契上面来了。</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1.家长要有意识的多带孩子到同龄孩子较多的地方去玩,在孩子游戏时也要做个有心人多鼓励孩子去交流,并适时的教孩子一些交流的手段和方法,如交换玩具,不抢夺,遇到危险要告诉大人寻求帮助。在孩子试图去伤害别人时,及时告诉他这种行为是不对的,而在孩子即将受到别人伤害的同时及时制止并告诉孩子遇到危险要告诉大人的道理。</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2.在家不和孩子玩咬人的游戏。或许大人只是觉得孩子急了咬你非常的可爱,可是在你忍受了痛苦的同时破坏的是孩子对是非的判断力,所以孩子到了幼儿园也只是幼稚的以为咬人是种游戏。</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3.孩子刚入幼儿园,老师对孩子们的个性和习惯都需要时间去了解,当孩子不哭了,并不代表他已经和老师有了默契,那么摩擦再所难免,他们会为玩具,为食物,甚至会因为任何的小事情发生冲突,会出现咬人,打人,抓人的情况。家长这时就更要相信老师,配合老师作好教育的工作,咬人的孩子家长要这样,被咬的孩子家长也是,特别是被咬的孩子大多是比较胆小和柔弱的孩子,被咬后家长不要太着急,大声责怪孩子不还手,这样反倒会让孩子对集体生活产生恐惧,发生游离于集体之外的情况,严重的甚至会自我封闭,而是要教育孩子在发现危险即将发生的时候会大声说:“不”或向教师请求帮助,可以让教师及时知道情况并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被咬的孩子的家长更要关注孩子被咬以后的各种情绪和心理上的反映,及时和教师沟通孩子的情况,和教师一起鼓励孩子,学习与人交流,进一步适应集体生活!</p><p><br></p>

孩子

咬人

打人

抓人

家长

老师

幼儿园

幼儿

自我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