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剪纸

許许

<p>  父亲于1933年十二月生于长沙,三岁丧父,四岁丧母,跟着年迈的婆婆长大。父亲幼年就开始挑水捡柴,作土种菜,推碳熬硫磺。冬天一双旧布鞋不舍得穿,揣在怀里,路上总是打赤脚,只有到了地方,才会洗干净用稻草擦干穿上。父亲十七岁参军,二十岁转业,二十一岁开始从事教育工作。</p><p> 小时候,父亲调皮捣蛋,拿着婆婆为他筹备的钱,去汪公潭上学的路上却丢了,中学上不了了。高小毕业,在没有网络,电视和报纸都很缺乏的年代,父亲广为收集各种语文知识,摘录下来,累积成册。勤奋好学,父亲成了小学语文方面的专家。教育局同事的文稿要父亲阅后定稿;许氏家谱,父亲用浅易文言文写成的序言,庄重典雅;编写的湘东地方志一一湘东方言获很高赞誉。数学方面,人称小学数学教材能倒背出来。父亲的软笔隶书独具一格,硬笔书法雄健洒脱自成一体。</p><p> 年轻时候,父亲也很时尚。背着一把自制的二胡,拉着当时流行的曲调,穿着花纹衬衣,大大的喇叭裤,很潮的样子。</p><p> 中年不惑,苦难的日子终于过去,父亲的教学得到广泛认可,从教学主任,到校长,再到教育局干部、人大代表、学会理事长,经济条件也随之改善,但是要养育六个子女,父亲仍然非常简朴,利用业余时间编撰小学语文练习册,赚取一点“外快”,为儿女的教育、婚姻等筹备资金。</p><p> 进入老年,父亲由于三次胃出血,身体日渐消瘦。退休后,经常在家整理资料,发展爱好。后来父亲又罹患阿尔茨海默病,记忆日渐退化,总是忆起少年时期的苦难,不禁潸然泪下。</p><p> 父亲业余编撰的词典,汇编的妙对奇联装订成册,赠与亲友阅览。半个多世纪以来,他收集了一些邮票、火花、烟标、旅游票证、钱币等;他的美术字、剪纸、书法......父亲广泛的爱好,让我们看到他丰富的精神世界。现整理成美篇,以纪念父亲!</p> <p>  四十几年前大姐结婚时父亲剪的囍字,我没有印象,据说令人惊艳。我结婚,墙上、柜子上贴着父亲剪的大大的囍字,宛如一幅幅喜庆的图画,装饰着我的新房。邻居家有喜事,也请父亲剪囍字,写对联。直到外甥结婚,父亲年纪大了,身体不太好,握笔有些颤抖,自己不肯再剪囍字,写对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