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r></h1><p> 这两年心中其实一直很不平静,极少有时间能够真正沉下心去认认真真的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感觉自己每天都很浮躁,心中牵绊很多,所以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烦躁地控制不住的要发脾气。疲于应付每一天的生活。夜深人静时,反思自己对这种状态极不满意,所以一直在努力调整自己。</p><p> 最近一直在讲诗歌鉴赏专题,所以,很自然的看到了宋朝张镃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竹轩诗兴》。“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暑天倦卧星穿透,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初看时,不在意。可是细读之下,立刻欢喜起来,特别喜欢。最最喜欢的是诗中所描绘的竹轩生活。仿佛自己身临其境一般。闲坐竹轩,手捧爱书,茶香四溢。竹梢细细的影子倒映在汝窑制的茶碗中,清风吹来,竹叶婆娑的影子,沙沙的响声仿佛追随着篆烟起舞。夏天的夜晚,夜色如水,慵懒的躺于轩中,望着满天的星斗;冬日的白天,在轩中温壶小酒,赏院中皑皑白雪下绿盈盈的竹叶,赏皑皑白雪中傲然挺立肆意绽放的红梅。那种闲适、淡然的生活,那样简朴清雅的生活环境,令我神往不已。读着诗,已经脑补了各种美的画面。读着诗,感慨着“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所以课堂上,我讲的是眉飞色舞,表达的是神往至极。还给孩子们分享了苏轼的“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孩子们也被我的情绪所感染,不再仅仅把这当成一首诗,当成一道题来看。</p><p> 下课后,又想起了苏轼那篇著名散文《记承天寺夜游》。当年也是一见倾心,从此念念不忘。“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当时以为自己就是单纯喜欢诗人那种洒脱的人生态度;喜欢诗人和友人那种心灵的默契、志趣的相投;喜欢那种突如其来的兴之所至。现在想来,自己喜欢的应该是他们精神世界的富足,心灵的恬静安适。</p><p> 自己并不愿在繁杂的生活中迷失自己,我还愿自己是那个读着文字会又哭又笑,会沉浸其中,会对某些文字一见倾心的女子。自己并不愿被这个社会裹挟着不停的无奈的向前走,却不知走向何方。我希望自己可以有心灵的安闲,可以淡雅如菊。有人曾说“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尽管世界纷纷扰扰,心若不动,谁又奈何?所以,在心中修篱种菊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