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疾病预防健康宣教——手足口病

华师大弋阳实幼 黄琳

<p>秋季是传染病的多发季节,气温不稳定,忽冷忽热,早晚温差大适合病毒生存,所以秋季易发生呼吸道及消化道传染病,手足口病是较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p> <p>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高发于5岁以内的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流行的高峰为春夏交界及秋季,该病毒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密切接触传播。潜伏期为2~10天。约半数患儿于发病前1~2天有发热。多在38度左右。随后口腔手足出现疱疹。较大的孩子常主诉口腔及咽喉疼痛。较小的孩子表现出哭闹拒食,流口水。手和脚的疱疹多出现在手掌,脚掌和手指脚趾之间皮肤。严重时可延及整个下肢及臀部。疱疹最初为米粒大小,红疹,很快在红疹顶部出现小水泡。水泡破溃后可形成溃疡,整个病程约为5~7天。</p> <p>疾病护理:感染口手足口病轻症患儿应待在家中隔离,增加休息时间,避免剧烈活动。适当提高患儿饮水量。低热时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8度时,遵医嘱使用退烧药。口腔手足出现疱疹时注意饮食护理,最好使用清淡易消化,流质食物,保持口腔清洁。衣物穿纯棉材质,避免抓挠皮肤患处防止疱疹的继发感染。看护人在接触患儿前,处理呕吐物及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染物。如患儿哭闹厉害,疱疹严重,合并心肺等病变应及时就医。</p> <p>家庭预防: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及外出后接触不洁物品后采用洗手液经流动水冲洗。避免接触患病儿童,不吃生冷食物,并且勤修剪指甲,减少病毒侵袭机会。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幼儿到人群密集场所,注意家庭卫生,居室常通风,勤晒衣被。</p> <p>校园预防:每日做好晨检工作,一日两次监测幼儿体温。保持教室及寝室通风,干燥,桌椅玩具等幼儿经常接触的物品,每日清洁消毒。对餐具及个人卫生用品及时清洗消毒,做到一用一消。老师在做各项操作前,必须严格七步洗手法并佩戴好口罩。</p> <p>让我们家校合作共同预防,为孩子营造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