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真正的怒江之行始于与沙溪说再见,在此之前,整个行程还做了一个彻底调整。原计划这次滇西之行是逆时针走小环线从沙溪经丽江、香格里拉、徳钦、贡山到独龙江,再从独龙江经贡山、福贡、六库回大理。怒江的一个大姐一句话就把这个方案否了,理由是我们租的车根本走不了德贡(徳钦—贡山)公路,更别提进独龙江了。她上周刚从独龙江出来,从贡山到独龙江的路被五月的一场大雨冲毁了八九处,因此景区至今未开放。</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怒江这个大姐去过数十次独龙江,见惯大山大河的她独独对独龙江念念不忘,因此,她的建议不敢不听。大姐被豪爽的怒江同事们称为“王哥”,而我还是敬其大气却不失细腻,尚法又自带温情,称呼她“王姐”。</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王姐建议我直接从沙溪开车到六库,她再陪我一起进独龙江,最终能否到目的地则要看天气以及最新路况,尽力但勉强不得……</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变化着的计划</p><p> 计划随变化而变化,既然不能走徳钦方向那就只能掉头绕回大理,再从杭瑞高速往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六库。这一来一回意味着多走了三百公里的冤枉路,好在有石宝山和古镇沙溪的美好回忆来平衡这几百公里的辛劳。</p><p> 毕竟到了懂得变化比计划更快的年岁,也到了坚定实施计划并乐享变化的年岁,有时重要的是结果,有时比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一路上边开车边不时抬头看看天上变幻莫测的云,因为今天的天气决定着明后天能否进独龙江。</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想起五年前也是在滇西,也是由天气决定着能否成行,那次的目的地是徒步圣地—雨崩,结果过了香格里拉也还是大雨,大雨让我们断了去雨崩徒步的幻想,于是我们继续西行,竟然西行到了拉萨,而头一年我刚去过拉萨。</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这路也很像那次进藏的路,很多路段都高悬在半山腰,一边是绝壁一边是山崖。</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云翻滚着似乎是在和我开玩笑,雨在云中也开始和我捉起迷藏来。</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如果这次进不了独龙江,我就把怒江仔细地走一走</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从这个岔口下杭瑞高速公路后便都是国道了,一直到怒江州的州府所在地—六库接近一百公里的国道都是陡坡弯道。</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本地司机在这种路上可以开到时速接近一百公里,我坐在副驾体验过那种如打赛车游戏般的感觉,那感觉绝对和东北司机在雪地上以一百公里的时速超车有一拼,肾上腺素刺激得人眩晕。不分南北寒暑,轻车熟驾的老司机哪里都有。</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我的速度并不比本地老司机慢多少,在沿途耽误了半个多小时安全检查加修路堵车的情况下依然按照百度地图原计划的时间到达了六库的酒店。</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这个酒店也是六库数一数二的酒店,当然,这酒店的硬件条件可能比不上沿海发达地区的三星级,但它有个细节在两年前就给了我深刻印象:它的几个一次性洗漱用品的包装盒拼在一起是一幅完整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代表景点—怒江第一湾的图片。这种用心而巧妙的设计在其他地方不多见,必须赞一个!</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如图,很高兴它还在。</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六库的地形是两山夹一江,平地极少而山不少,和山城重庆一样,这里除了两岸的滨江路是平的,与之垂直的路基本上都是大陡坡,所以极少能看到骑自行车的人。别说骑自行车了,就是人走路都不是站直了走,感觉是上坡时身体前倾下坡时身体后仰。</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这座桥下的江边是怒江目前最热闹的地段了,这段步行街为这个彩云之南相对闭塞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增添了不少现代气息。</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尽管昨天天气预报还是连续一周都有雨,至少现在云散开一些,心情随着晚霞多了几分明朗,既为了这美景,更为了明天能成行的几率又大了一些。</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此时心情大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马上可以吃到地道的傈僳族手抓饭了。</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汉族人多推崇“诗以言志”,而大部分少数民族则是“舞以宣情”。在很多热闹的场合,那些能唱能跳的基本上都是少数民族同胞,或者是外国人,而那些笨手笨脚在音乐中四肢极度不协调的人不用问也能猜出来肯定是汉族人。儒家文化提倡中庸含蓄,这恐怕是对人性自然流露的最大束缚。</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有一年冬季去额尔齐斯河畔哈萨克族牧民的冬牧场,热气腾腾的手抓肉被直径半米多的大盘子端上来,几块肉几杯酒下肚,所有的哈萨克人就又唱又跳,那气氛无比热烈,而我坐在那里,无比尴尬……</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学界普遍认为傈僳族源于古氐羌族(氐族和羌族),与彝族同宗同源,一千年前才从氐羌族中分离出来独立成族。古氐羌族殷商时在西北的秦陇聚居,其后迫于战乱等原因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边际一路不断南迁,傈僳族迁到云贵高原并最终聚居在怒江地区大约是在十六世纪中叶。</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也许现在文字呈现出来的只是平淡的迁徙,如旅游一般轻松地从甲地到乙地,谁又能想到这漫长的岁月里、遥远的路途中有多少对故土的不舍和骨肉的分离。这是怎样一个苦难又坚韧的民族。</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所有的历史都由人民创造,而民以食为天,那就吃吧。</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将水果、蔬菜、肉类、主食整合在一起,用一个巨大的簸箕盛上来的手抓饭是傈僳族最具特色美食,也是傈僳族待客的最高礼节。</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五谷杂粮、鸡鸭鱼肉、特色蔬菜以最直接的方式烹制,以最直观的方式呈现,以最粗暴的方式诱惑。</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饮食习惯也是民族性的一个代表方面,你尽管品,“毫不掩饰”一定就是傈僳族的风格之一。</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肠胃被扎扎实实的手抓饭给夯实了,一路边消食边赏景往住处方向散步,经过了州政府前的同心广场。标语醒目地挂着,如今这信息社会,春风不仅能度玉门关,春风也能到怒江畔,有些事情记在心里再用实际行动证明不好吗……</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早上八点多钟从怒江大酒店出发,逆怒江而上,目标,独龙江……</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一路上行的景色并不单调,六库到贡山之间会有几个景点,这些景点多为天工巧成,只适合在某些特殊的角度和距离观赏,位置稍变则景致消失,如果没有非常熟悉地形的本地朋友做指引,这一路上会错过很多美景。</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车程一个多小时左右有一处名为“伟人山”的景点。车行至此,隐约可见远处山梁上有个仰卧的头像,头像侧影的额头、眼、鼻和嘴还真有些像是本地人口中的那位“伟人”。信者如观浮云,各人有各人的想象,信者恒信,不信者……</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一峡浊浪幻几许轻雾</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两璧青山挡万丈红尘</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这里是怒江虎跳峡,与这里相隔不远的金沙江也有虎跳峡。后者比前者更为开阔,对于虎来说,更逼仄的江面才越有跳的可能,所以,我选择相信这怒江虎跳峡不仅仅只是一个传说。</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怒江在这里因为更紧的约束而变得暴怒,巨大的落差让江水砸在巨石上转变为雨雾,濛濛雨雾湿了面目,浊浪青山,红尘作伴,相信期待的美景并不遥远。</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这个季节的怒江江如其名,江两岸山势险峻植被却茂盛,怒江水是从西藏裹挟着巨量泥沙奔腾而来的,比黄河更浑浊的怒江被两岸的高山挤压得更为暴躁,咆哮着、跳跃着。</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站在此时的怒江边,感受不到这是一条哺育着两岸百姓的温柔的母亲河,感受到的只是大自然的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气势。</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沿江上行,左侧是高黎贡山,翻过高黎贡山是缅甸,当年中国远征军第一次败退造成死伤无数的野人山就在高黎贡山上;右侧是碧罗雪山,山那边是另一条大江—澜沧江,山顶有众多高山草甸和高山湖泊,碧罗雪山已成了徒步者的天堂。</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行至此处是另一个自然奇观—石月亮,远处山峰的山腹上有一个巨大的圆圆的空洞,那是一个在海拔3300米的峰巅上形成的巨大的大理岩溶蚀而成的穿洞,洞深百米,洞宽约40余米,高约60米。它宛如一轮圆月挂在半山,常常会形成日月同辉的景象。</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从州府所在地的六库逆江而上至贡山县的丙中洛全长300公里,这条“美丽公路”于2019年12月扩建完成,它犹如一条秀美的丝带将怒江大峡谷沿途的景点串联起来,它的特色指数并不亚于新疆的独库公路,喜欢自驾的小伙伴万万不可错过了这串滇西的珍珠。</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全球二百多万傈僳族人口中我国占了至少一半,而国内的一百多万傈僳族同胞主要散居于滇、川和西藏,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是傈僳族最为集中的地州市,这里聚居的人数占到国内人数的百分之八十左右。作为一支已久居于西南部地区的古老民族,傈僳族不仅可以感受到大山大河的抚慰,也可以享受到彩云之南的佑护,这些自然生长的各种美味就是明证。</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车到贡山时已是中午一点多,好饭不怕晚,最能证明这顿是好饭的是这一大盘松露。</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怒江盛产品质优良的高黎贡山新鲜黑松露,黑松露因其外形被称为“黑块菌”,“鸡腰子”、“松毛蛋”,它还有个烂俗的名字叫“猪拱菌”。这个名字的由来比较有意思,采摘期的松露都在泥土中不露头,而它散发出来的气味最是吸引发情期的母猪,山民们便会牵着母猪去寻找这黑松露,并趁着它们在拱出来之前“猪口夺食”,于是“猪拱菌”就成了本地人口中最直白的叫法。</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我特别佩服第一个吃“猪拱菌”的人,他(她)怎么会知道老母猪从土里拱出来的这个黑乎乎的东西是能吃而且是好吃的,他(她)怎么会有猪口夺食的勇气。哈哈,现在谁会探究和在乎那最初。</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对于高黎贡山的黑松露有专家认为它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黑松露,但确实欧洲的黑松露传统上也是靠牵着猪拱去寻找,二者在这一点上完全相同,猪的嗅觉并不弱于狗,所以,与其质疑专家不如偶尔相信猪,就叫它“猪拱菌”又如何,毕竟怒江州一年的出产总量也不到六吨(2018年)。</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特别感谢提供这几张照片的朋友,我不过是在写此文时问问他手机中有没有完整的黑松露的照片,他竟然跑到菜市场去专门拍了这几张照片给我发过来,然后,又买了几斤新鲜的黑松露给我快递过来……</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初识独龙江</p><p> 享受过大山的馈赠—黑松露后心中满是对自然的感恩和敬畏。大山大江的阻隔让怒江显得闭塞,这种闭塞又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怒江,让她素颜,让她自然,让她青春常在,让她生生不息。</p><p> 怒江已是秘境,在这片秘境中最神秘的一片地方则是独龙江,“独龙江”是一条发源于西藏又流向缅甸的江,贡山最偏远的一个乡以这条江命名为“独龙江乡”,人数仅有5000人的独龙族就有4000多人居住在独龙江乡。</p><p> 因海拔4000多米的高黎贡山的阻隔,历史上的独龙江一年中会有半年以上被大雪封山,直到2015年独龙江隧道的开通才结束这种半开放半封闭的状况,独龙江的神秘,可见一斑。</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贡山县城是进独龙江的必经之地,进出县城的路旁有一条不起眼的小岔路,只是因为立着的一块指示牌才不会让你不经意间错过,牌子上清晰地指明了去往独龙江方向。贡山县城出来往右是前往丙中洛,我们往左转向独龙江。</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从县城直通独龙江乡政府所在地孔当村的公路就是独龙江公路,公路建在高黎贡山的半腰,以地质结构复杂、施工困难著称的“独龙江隧道”便在这条公路上。</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015年独龙江隧道正式通车前,独龙江公路的长度是96公里,隧道的开通不仅让独龙江公路缩短了17公里,也让车程减少了一个多小时,更重要的是结束了每年10月到来年4月因下雪而封山的历史。</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独龙江公路始建于1999年,当时花费了不到一个亿,2010年开始至2015年完工的独龙江公路改建工程总投资却接近8亿元,其中那6.68公里长的独龙江隧道就占用了大部分的资金和时间,以至于临开通时最高领导人也为它发来了贺电。</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正常情况从贡山县至独龙江乡的这不到80公里的路开车仍旧要花费3小时,平均时速也就不到30公路,全路段很少有超过100米的直路,据有人统计,其中有一段23公里的路就有400道弯。</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这是一条异常险峻、景色绝美的天路,风格和318国道曾经的通麦天险类似—“险”而“秀”。沿着独龙江公路的两旁尽是高山深谷,古木流泉,目中的一切都是一尘不染、美到醉心。</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没开出多远转过一个山峰豁然就出现了一挂瀑布,同行的家人瞬间一阵惊喜,一阵雀跃,而本地朋友很淡然,在同行的王姐和“小蚂蚁”看来,这还没有开始。</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公路改扩建完成后独龙江作为一个景区正式对外开放,由于独龙江承载游客的能力有限,从2017年10月1日-2019年9月30日期间,独龙江又暂停了正式接待游客开始扩容。</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新冠疫情后期云南率先开放旅游并给予医务人员特殊照顾发布了《关于独龙江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的公告》,公告称独龙江旅游景区于3月28日起恢复开放,医务人员凭证件可享受免费住宿一晚的优惠政策。</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仅仅开放了一个多月,今年五月初的一场大雨冲毁了很多路段,这又让刚刚开始恢复接待的独龙江景区再次封闭。</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图片拍摄于第一观景台</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独龙江公路沿途开辟了五个观景台,这些根据近旁的景色和地势打造的观景台方便了过往车辆停靠和游客休息观赏美景,其中最大的一个观景台叫神树桩观景台。</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据来过数十次的朋友介绍,这样的雾极少碰到,有雾和没有雾时的神树桩观景台一个像是在天上一个还是在人间。</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这一段云雾蒸腾的视频便是抓紧时间在神树桩观景台延时拍摄的。</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观景台被一片巨大的秃树干围绕着,那些曾经高大挺拔的杉树群落由云杉、铁杉以及冷杉混杂在一起,现在一律光秃秃的。</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这些造型各异的树主干乌黑,有些从支干又冒出来些绿叶,不生不死的状态让这些老树愈加显得精怪起来。尤其是那些挂在树干上的丝丝缕缕的“树胡子”,又为老树平添了几分仙气。</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那些飘逸的“树胡子”很多人第一看到会以为是蜘蛛网,这其实是一种寄生植物,对环境的要求极高,空气稍微有点污染就不能存活,所以只有人迹罕至的高海拔森林里才有。如果告诉你它也是金丝猴的食物是不是马上会对它另眼相看。</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树胡子也叫女萝、松落、树挂、天棚草,虽然看着很奇怪,但它却是十分难得的美食,而且据说有清热解毒甚至是防癌抗癌的作用。</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云南很多地方食用的“树花”也是“树胡子”的一种,新鲜的树胡子洗净晒干后去除苦味,吃的时候再用水泡几遍,凉拌吃清脆爽口,煲汤喝鲜美可口。</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在独龙江每年的365天中有二百多天的时间在下雨或下雪,充沛的降水浸润进土地,汇聚成河流,而像这样蒸腾成云雾再缭绕不断的日子并不多,这如梦如幻的云雾把独龙江这个巨大的动植物园变成了真正的仙境。</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同行的王姐来过这里很多次,她表示之前没有见过神树桩被这样的云雾妆点;同行的司机“小蚂蚁”来过独龙江的次数更多,他拿出之前手机里在这个位置拍过的图片对比眼前,没了云雾的神树桩确实少了神树的感觉。</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顺便介绍一下同行的朋友“小蚂蚁”,他的名号不是因为他长得黑瘦,作为一个老司机他常被其他司机取笑开车速度慢,慢得像一只“小蚂蚁”,于是大家叫他“小蚂蚁”,对这个名号他只是笑笑。</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如果说他是“小蚂蚁”,那他也是一只懂得轻重缓急并且率真的会飞的小蚂蚁。其实他开车并不慢。</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独龙江偏远而封闭的地理位置,加上至今也只是断断续续开放着旅游,所以这个被专家认定为“野生植物天然博物馆”的独龙江国家森林公园成了国内原始生态保存最完整的区域之一。那里的素颜山水和独特人文都会给游客带来极大的震撼,而有幸能进去一睹芳容的人很少。</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只一眼,便会永远。</span></p> <p>1964年之前独龙江没有公路,住在里面的人只能选择小半年的非封山季出行,翻山越岭、人背马驮足足3天才能走到外面的世界;之后有了土路;之后又有了公路;现在修通了隧道,三个小时就可以联通内外两个世界。</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下面就是进入鼎鼎大名的独龙江隧道的视频,隧道入口左侧是翻越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黎贡山的老路,从便捷性上来看隧道当然是进出独龙江的最优先选项,但事物都具有两面性。</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独龙江隧道让独龙江公路缩短了17公里,这17公里的美景无法复制;隧道加快了一个小时的车程,谁舍得删减在世外桃源里的分分秒秒;隧道改变了半年封山的历史,也正是这一年中半年的休养生息保持了独龙江和独龙族表和里的纯洁。</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有时不妨慢一点,原始一点,感受家书抵万金的真切。</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站在观景台俯瞰独龙江河谷,独龙江犹如一条长龙低伏谷底,云雾缭绕在群山间。因为雨季及上游的泥沙让温顺的独龙江也有些躁动和浑浊。虽然比起怒江它要清澈太多,但远远不像我想象的那么明澈、温顺。</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独龙江位于“三江并流”的核心区中却又是并行于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之外而独立存在的,这条位于“三江并流”西部的河流也被称为“第四江”,它向西流入缅甸克钦邦后改称“恩梅开江”。</span></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云层翻滚着笼罩着绵绵的高黎贡山,高黎贡山不仅是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也是历代兵家争夺的战略要地。</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高黎贡山是滇西大反攻的主战场之一,中国远征军败走的野人山就高黎贡山的一部分,至今高黎贡山上仍可见弹坑、地堡、战壕,以及在驼峰航线上失事的运输机的残骸。</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独龙江景区目前没有对游客开放,只有本地人的车才可以进出。少了喧嚣的游人和来来往往的旅游车辆,双向两车道的水泥路面也显得宽阔起来,在这里拍照可以随便找角度,即便是站在路中间拍也不用担心,因为十几分钟也很难等到一辆车路过。</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从这里再往前行基本上是一路下坡,而且也不像之前的路那样被雨水毁坏得很严重,路面很平整但坡陡弯急,这路对车辆的转向和刹车是个考验。</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这条路的尽头就是独龙江乡政府所在地孔当村,整个独龙江乡住着的4000多人百分之九十九都是独龙族,独龙江乡也是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独龙族唯一聚居的地方。当然,那里也是我此行的目标。</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前行,前行,目的地就在前方……</span></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这是一张比例尺合适能清晰呈现独龙江乡位置的地图。独龙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四江并行,各江之间隔着高山,这一区域是中国森林覆盖率最高、水利资源最为充沛的地区。</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独龙江被西边的担当力卡山和东边的高黎贡山夹在中间,顺江而下可以到缅甸,逆流而上则可以到西藏的察瓦龙、察隅,这察隅、察瓦龙就是著名的滇藏公路丙察察上的“二察”了,也就是说不用经过丙中洛,从这里也可以自驾到西藏而且风景更佳。</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来到谷底才发现江边的路并不像在山顶上看到的那么完好,今年的降雨量很大,五月份的暴雨让独龙江公路高处的路段损毁严重,谷底狂暴的江水也卷噬了大段的路基,施工人员正趁着水位较低时对路基抓紧修复,然而巨大的工作量恐怕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今年年内不知道是否可以等到独龙江景区再次开放。</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眼看天色将晚,我们抄对岸的小路赶往普卡旺,想趁着天色欣赏普卡旺河。这是一条路即将被对岸新路取代掉的老路,两旁的植物欣欣向荣几乎在空中交错,让路变成了一条绿色隧道,一路走并没有见到第二辆车。</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下午六点半赶到了普卡旺河,第一眼就被它惊艳。</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源自担当力卡山峰顶的雪水带着晶莹的光芒从海拔四千米高处一路蹦跳下来,到谷底已是有些累了,想缓缓地流却偶尔被江中的石块挑逗一下,水花马上快乐的绕过去继续奔向前方,留下一串笑声。</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普卡旺河位于普卡旺村旁,不知道是谁因为谁而得名,思考这个问题就像是琢磨先有蛋还是先有鸡,费脑子而没有结果,我更相信是先有了普卡旺河再有了普卡旺村,村因河而得名。</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普卡旺河是汇入独龙江的上百条瀑布支流的一条,源自雪峰的单纯出身让她在汇入独龙江之前都保持着冰雪晶莹。</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在本就空气清新、人际罕至的独龙江国家公园里普卡旺是一处更加难得的存在。</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夕阳西下,江水碧绿如翡翠,水花雪白如奶油,两种截然不同的颜色又如此自然和谐地共存着。</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现在的独龙江已是如此诱人,而据说秋季的独龙江更是美得不可方物。</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每年的10月到来年4月才是独龙江最佳观赏时间,那时的担当力卡山和高黎贡山已披上了皑皑白雪,独龙江水已恢复了碧玉一般的体贴,山上秋叶静美,峡谷里仍气候温和,雪山与热带植物映衬,再加上五颜六色的斑斓,独龙江成了大自然在滇西秘境绘出的一幅绝美油画。</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说实在的,初见独龙江的江水让我有些失望,前几天的大雨抑或是上游正在下着的大雨让江水浑浊,虽然理论上雨停半天江水就会恢复清澈,但我们并不知道上游是否还在下雨,也不可能等着独龙江变清变绿。</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是今天的最后一段时光,是普卡旺河让我见到了独龙江可以如此清亮,清亮到发着光。</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普卡旺河汇入独龙江,独龙江进缅甸后更名为恩梅开江汇入伊洛瓦底江,伊洛瓦底江以缅甸第一大江河的身份贯穿缅甸全境最后汇入印度洋,印度洋蒸腾起来的气流又被带到横断山脉降为雨雪。不必问从哪里来也不必问到哪里去,也不知道沿岸多少生灵承蒙了它的恩泽。</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夜色开始浓重,普卡旺河还在不舍昼夜地奔流,我们不可以,我们只是行者,或许对山石林木来说,我们连过客都算不上。</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有些景</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不想也无法</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用言语形容</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只能那么</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呆呆看着</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无来也无去</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无喜亦无忧</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忘了时空</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