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20年9月14日,走进米脂、佳县、吴堡。</p> <p>米脂县杨家沟革命旧址位于陕西米脂城东南23公里的杨家沟村,是红色革命圣地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二者结合为一体的旅游圣地。</p> <p>1947年11月22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代号为“亚洲部”的中共中央机关、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来到杨家沟,随行官兵共计600余人,在这里从事了重要的革命活动,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等;现保存较好的革命旧址有: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任弼时、胡乔木、陆定一、叶剑英、彭德怀、杨尚昆、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旧居;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旧址,西北野战军高级干部军事会议旧址,东渡黄河动员大会旧址,劳动人民翻身纪念大会旧址等;中共中央政治部、情报局、新华社、广播电台、解放日报、西北局、陕西省委、通讯班、战地医院、供销科、保卫科、后勤处、参谋部等重要革命旧址。</p> <p>米脂县杨家沟村全貌。</p> <p>神泉堡位于佳县城西10公里处,它不仅因村南山崖上日夜流淌的两股清泉而得名,更因为党中央转战陕北在这里扭转乾坤而著名。1947年,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于8月16日进入佳县境内,9月23日来到神泉堡,11月18日离开,在佳县战斗生活了100个日夜,在神泉堡居住长达57天。在沙家店战役后,毛泽东应佳县县委书记张俊贤的要求,为佳县人民题写了“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的题词。中央机关驻神泉堡期间,由于西北战局大为好转,毛泽东有了比较安全的环境,因此着重深虑局势发生根本转折后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并在神泉堡首次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作出了战略进攻的伟大决策。</p> <p>门口两个石雕的八路军战士一个是敬礼姿势,另外一个是持枪礼。</p> <p>毛泽东在佳县题词。</p> <p>佳县的香炉寺</p> <p>一九三六年的二月五日,也即是农历的正月十三,毛泽东翻山越岭,从川口过无定河,行程三十多公里,于下午到达袁家沟。随后东征红军总部一百多人也到达这里。毛泽东在袁家沟住在白育才家的五孔窑洞里。同行的有周恩来等领导人。此行是为了指挥红军抗日先锋队强渡黄河,取道山西,开赴河北及察哈尔抗日前线,以推动全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东征宣言》也是在这里写的。二月二十日晚,红军抗日先锋队在高家洼塬下面的辛关渡口强渡黄河成功。二十三日早,毛泽东、周恩来等也先后乘坐木船在辛关渡口渡过黄河,踏上抗日东征的路程。</p><p>毛泽东等在袁家沟住了十八天。到达的当晚下了一场大雪。第二天毛泽东等踏着积雪,来到毗邻黄河的高家洼察看地形,站在白雪覆盖的黄土高原,极目远望,一片苍茫。毛泽东的诗兴油然而生,就在他居住的窑洞里,他填写了这首著名的《沁园春.雪》,填写时所用小方桌,今天还安放在他居住过的那间窑洞里。</p> <p>在毛泽东填写《沁园春.雪》的陕北小山村袁家沟,后来走出了四位(白恩培后被判刑)共产党的省委书记。他们是:白如冰,一九一二年生,曾任山东省委第一书记;白栋材,一九一六年生,曾任江西省委第一书记;白治民,一九一八年生,曾任福建省委书记;白恩培,一九四六年生,曾任云南省委书记。这个偏远小山村,还走出了八位副省级干部,二十八位地师级干部,一百多位县处级干部。</p> <p>毛泽东转战陕北时间表:</p><p>1947年3月18日晚,毛泽东撤离延安。</p><p>1947年3月19日凌晨,毛泽东到达延川县永坪镇刘家渠村。</p><p>1947年3月20日,到达清涧县的徐家沟村</p><p>1947年3月21日,毛泽东转移到清涧县高家硷村。</p><p>1947年3月24日,到达子长县任家山村。</p><p>1947年3月25日晚,毛泽东来到子长县王家坪村。</p><p>1947年3月29日,毛泽东、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率中共中央机关和解放军总部到达清涧县枣林则沟村。</p><p>1947年3月31日,毛泽东、朱德、刘少奇、任弼时在绥徳县田庄镇握手道别,朱徳、刘少奇东渡黄河。深夜,毛泽东、任弼时来到子洲县邱家坪村。</p><p>1947年4月2日凌晨,毛泽东又到子洲县高家塔村。</p><p>1947年4月3日拂晓,毛泽东到达子长县涧峪岔村。</p><p>1947年4月4日至5日,毛泽东到子长县石家湾。</p><p>1947年4月6日,到达靖边县青阳岔,结束连续一周的行军转移。</p><p>1947年4月12日中午,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央机关离开青阳岔,于黄昏到达安塞县王家湾。毛泽东在王家湾住了58天。</p><p>1947年6月9日,经小河村到达天赐湾,6月16日又返回小河村,直到8月1日离开小河村东行。</p><p>1947年8月1日至2日,到达靖边青阳岔。</p><p>1947年8月2日至3日,到达横山县火石山(小水沟)。</p><p>1947年8月3日,到达横山肖崖则。</p><p>1947年8月4日,到达子洲县巡检司。</p><p>1947年8月8日,到达绥徳县李家崖。</p><p>1947年8月10日,到达绥德县黄家沟。</p><p>1947年8月13日,到达绥徳县延家岔。</p><p>1947年8月14日,到达米脂县井家坪。</p><p>1947年8月15日,到达米脂县陈家岔。</p><p>1947年8月16日,到达佳县曹家庄。</p><p>1947年8月17日,夜宿佳县白龙庙村。</p><p>1947年8月19日,到达佳县梁家岔。</p><p>1947年8月23日,到达佳县朱官寨。</p><p>1947年9月21日至23日,到达佳县张家崖</p><p>1947年9月23日,到达佳县神泉堡。</p><p>1947年10月18日,到达佳县城南谭家坪。</p><p>1947年10月21日,到达佳县南河底村。</p><p>1947年10月29日,到达佳县吕家坪。</p><p>1947年11月14日至20日,到达佳县闫家峁村。</p><p>1947年11月20日至21日,到达佳县乌龙铺</p><p>1947年11月21日,到达米脂县申家硷。</p><p>1947年11月22日,到达杨家沟。</p><p>1948年3月21日,离开杨家沟到达绥德县吉镇。</p><p>1948年3月22日,宿营佳县螅蜊谷。</p><p>1948年3月23日,到达吴堡县川口,渡过黄河。</p><p><br></p> <p>1948年3月月23日中午,毛泽东一行到达吴堡县川口村以南的园子塔渡口。</p><p>园子塔渡口早已聚集了很多欢送的人群,站满了河滩和山坡。十几条木船停在黄河西岸边,几十名船工等待起渡。</p><p>上船前,毛泽东同前来送行的县区干部一一握手告别。渡河时,毛泽东乘一条船,周恩来、任弼时乘另一条船,陆定一、胡乔木等其他领导同志乘第三条船;中央机关的工作人员,分坐在十条木船上。</p><p>毛泽东对参谋长叶子龙说:“怎么样?以陕北为背景,给我照一张吧!”叶子龙立即拿起照相机,“咔嚓”照了一张。毛泽东笑着说:“好啊!把陕北的人民、陕北的风光照下来,这是一个很好的纪念。”</p><p>渡过黄河后,毛泽东回首陕北高原,深情地说:“陕北是个好地方啊!”</p><p>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陆定一等抵达东岸的高家塔。后经晋绥边区前往晋察冀解放区的平山县西柏坡村与中央工委会合,在那里继续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自1935年10月长征胜利抵达陕北,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在陕北战斗和生活了13年。</p> <p> 阳光明媚的九月,晴空万里,我在爱人的陪伴下,前往陕北进行一次红色之旅瞻仰毛泽东等领导人在陕北十三年的旧址。一路上怀着崇敬之心,意气昂燃。</p><p> 中共中央在陕北代表了一段历史、一个时代。1935年到1948年,这里曾经是中共中央所在地。</p><p> 70多年过去了,陕北、延安这个名字不但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人淡忘,反而更加鲜亮,她如一座丰碑久久伫立于每一位中华儿女心中。</p><p> 今年我利用年休假的机会想再走一次红色之旅,经洛川、甘泉、志丹、安塞、子长、靖边、绥徳、清涧、米脂、佳县、延安等地翻山越岭进行参观学习,感触很多。特别是能亲临瞻仰老一辈革命家的风采,感受老区人民淳朴的风情和崇高的风范;革命纪念馆里那一件件简朴的甚至有些简陋的珍贵历史遗物,一张张黑白的甚至有些残破的照片,一副副泛黄的甚至有些模糊的文字,仿佛无声的历史,向我们倾诉着它们曾经历过的峥嵘岁月;每到一处都能看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的办公地,就是在这样在狭小、阴暗、简陋的窑洞里,毛泽东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雄才大略,运筹帷屋,决胜千里,指挥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p><p> 红色之旅纯属个人爱好,参观党中央在陕北十三年之路就是怀着一颗虔诚之心,感悟人生的意义,可谓“俯仰皆学问”,用一句俗语:“抓一把泥土都是文化。”体会着一种朴实,一种善良;体验了一种劳动,一种心得,一种珍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