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臼”遐思——磐安游记之一

铭湖

<p>我仿佛来到了300万年前。</p><p><br></p><p>这是第四纪冰川后期的自然景观——融化的冰川携带着碎冰、岩屑,沿冰川裂隙自上向下以滴水穿石的方式,对下面的山岩进行强烈的冲击和研磨,久而久之,造成了形似我国古代用于舂米的大大小小的“石臼”。</p> <p>现在,人们依据农耕生活经验的想象,把这些光滑的石坑叫做“冰臼”。</p><p><br></p><p>我站在浙中大峡谷的“第一冰臼”前,领略史前期地球运动的壮观场面,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古冰川运动仿佛在我眼前再现,冷冷的融冰正持久而执着地撞击和研磨着山体岩石,终于打磨出一个个大小不一的石臼,形成了峡谷冰臼群的壮丽景观。</p><p><br></p><p>我更佩服人类的审美意象,能把本来了无生趣的大自然运动的结果,赋予其生命,将它想象成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然后又通过语言文字的意会,将这种审美想象不断强化和延伸,最终描绘出一幅童话般的人间仙境。</p> <p>浙中大峡谷是近年来开发的旅游景观,过去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没有什么历史记载和名人雅士的游迹,当然也就缺乏文人墨客的吟咏题词,是比较纯粹的自然景观。只是近年来随着浙江省旅游经济的开发,浙中大峡谷的秀山丽水才得以浮出水面。</p> 远古造山运动的强烈地形切割和流水长期冲刷造就了“浙中大峡谷”的瑰丽奇观。 <p>夹溪为曹娥江(曹娥江是绍兴市最大的河流之一,发源于金华市磐安县尖公岭,流经新昌、嵊州、上虞,在绍兴县新三江闸以下注入杭州湾,流域面积6046平方公里,涉及绍兴、杭州、金华、台州、宁波等5市)的源头,河谷与高山台地之间高低落差在200米以上。溪流两岸陡壁兀立,森然对峙,耸立云天;溪涧狭窄蜿蜒,水流湍急,形成无数的跌瀑、险涡和深潭,其中尤以十八涡最负盛名。十八涡两侧危崖相逼,近千米长的河床陡然下跌,水流随势跌落入潭中,掀起轩然大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咆哮的激流钻谷穿崖,形成十八个接连不断的险涡和深潭。</p> <p>夹溪十八涡最令人称奇的还在于冰臼奇观。大大小小的冰臼分布于谷底的岩石之上,形成了一个蔚为壮观的冰臼群。经我国冰川研究专家韩同林等人考察,在此发现大小不一的冰臼达100多个,其冰臼群保存之完好、分布之集中实属国内罕见。其中最大的一个冰臼,直径达5米、深达8米,为我国迄今发现的“第一冰臼”。</p> <p>夹溪景观一经撩开其神秘的面纱,揽胜探奇的游客便纷至沓来,捷足先登者尤以上海人为多。不少影视剧组也慕名而来,把外景拍摄地选址于此。《毛泽东与军规》、《永远的铭记》、《徽娘宛心》等影视剧都曾在此拍摄外景</p> <p>究竟是大自然的运动值得赞叹,还是人类的审美意象更令人叫绝?</p><p><br></p><p>究竟是大自然孕育了人类生命,还是人类令大自然获得了生灵之气?</p> 我穿越。我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