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课堂展风采 教学研讨助成长--2020全市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圆满结束

王方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滕州市实验小学 王方</span></p><p><br></p> <p>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在秋意渐浓的时候,我们迎来了2020年全市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在市教体局教研室小学部仇主任的组织下,来自全市百名教师齐聚前进小学通盛校区,共享这场饕餮盛宴。  </p><p> 本次活动分为四个环节,第一环节是实验小学文化路校区的王姗老师带来的《小数的意义》一课以及文化路数学团队评课;第二环节是第四实验小学红荷路校区陈亚婷主任关于课程纲要编写的指导;第三环节是肖捷文老师带来的讲座《数学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第四环节是仇主任关于如何实施精准教学的讲座。</p> <p>🌾第一环节 王姗老师《小数的意义》</p><p><br></p> <p>  在仇主任的精心指导下,王姗老师的课堂涌现了若干精彩的瞬间。 让学生充分的经历并理解数数的过程,通过一条线段探讨整数部分的计数单位(平均分),从一个一个的数到十个十个的数再到百个百个的数……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充分体现“数是数出来的”,同时这句话也贯穿本节课,让整节课结构更加完整。</p> <p>  由数数引入,立足学生已有的对整数数位和计数单位的认识,借助一条线段猜想其中的一点是多少,确定出分别把1000、100、10平均分成10份,从而确定这点表示的数,从而产生0-1之间的一个点用哪个数表示的认知需要,建立起了十分一的思维顺势,充分体会到了十进小数产生的必要性。然后通过一个一个的数更加明确1里面有10个0.1。</p> <p>  而对刘徽《九章算术》对小数的解读更是本节课的点睛之笔。老师在解读刘徽对小数的论述之后还通过长度单位形象的加以说明,加深了学生对小数本质的理解。最后用开始的“数是数出来的”结束。课已尽,回味无穷。</p> <p>🌾实小文化路数学团队的老师对王姗老师《小数的意义》一课进行评课</p> <p>  教导处许光乾主任在评课中指出,刚才我校王珊老师和磨课团队向大家分享了小数的意义这一课的磨课收获和反思,展现了我们对于数学文化落实到课堂的浅显的思考和想法,课的研究空间还很大,教学的过程中还有一些遗憾,但我想磨课的价值在于向我们传递出了这样的信号:充满文化意趣的数学教学活动,就是通过教师为学生提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并科学而艺术地进行组织和调控,使学生经历一个完满的数学学习过程,最终让数学成为一种文化流淌并内化于学生心灵深处。</p><p> 通过磨课,我们最大的感受是:数学文化落实到课堂中,可以真真切切地弥散在我们每一天朴素的数学课堂上。只要用心去体会、去捕捉、去开启,&nbsp;我们有理由相信,数学内在的文化价值一定会得以释放,并成为影响学生数学成长的重要精神源泉。</p><p>今后,我们的团队会继续努力:</p><p>让数学的趣味充实学生的生活,</p><p>让数学的美妙滋润孩子的心灵;</p><p>让数学思想的碰撞迸发绚丽的火花,</p><p>让数学文化润泽学生智慧的童年!</p><p><br></p> <p>  张爱丽老师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闪光点</p><p>一、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重视学生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p><p>二、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组织教学活动,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p><p>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p><p>四、重视渗透数学文化,培养学生数学素养。</p><p> 数学文化的渗透可以提高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高屋建瓴地深究数学问题的题源、提高数学探究的起点,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需要数学文化这一传承的纽带。无论在课的开始,华罗庚的数是数出来的,还是课的最后刘徽《九章算术》中对小数的解读,学生在追寻数学发展的历史足迹中,了解了数学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感受数学家的严谨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学生在赞叹古人智慧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p> <p>  程晓倩老师的在评课中提到,王老师亲切和蔼,大气睿智,给大家带来了一堂有新意,有深度,有文化味的展示课!有新意,开场手指数数引出华罗庚的名言,还有后面的拼装计数器,形式新颖!有深度,王姗老师,立足学生已有的整数数位和计数单位的认识,借助一条线段建构出数数的方法:先平均分,找到相对应的计数单位,在确定数出这个点表示的数的思想方法。接着由此及彼,迁移类推出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从直观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有文化味,王姗老师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本质,经历知识发生过程,把数学课上出逻辑的力度,思想的深度和文化的厚度。最后刘徽的《九章算术》的解读是点睛之笔,王姗老师对其形象生动的解读,使孩子在了解数学文化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小数本质的理解!把数学文化的浸润展现地淋漓尽致!</p> <p>  对于王姗老师这节课我也收获颇多,首先王姗老师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与奥苏贝尔“先行组织者”策略不谋而合,整个数数环节恰到好处的惊艳都可见设计者的智慧,“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只有课前精心的预设,才有精彩绝妙的课堂效果;其次王老师注重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迁移能力。在认识两位小数时,根据一位小数的含义,教师给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孩子借助纸条画一画,独立解决两位小数,之后三位小数的处理,与之前的知识迁移也是一脉相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知识的传递固然重要,但数学方法的渗透则让这节课有了灵魂。最后王老师的课堂专业素养强,教学基本功扎实。总之在这节课中,王珊老师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同时又注重培养数学思想,渗透数学文化,完成了一节有深度,有高度,有宽度,有温度的课堂。</p> <p>🌾第二环节 第四实验小学红荷校区陈亚婷主任 如何编写课程纲要</p> <p>  陈亚婷主任分别陈述了何为课程纲要和编写学期课程纲要的意义,然后从课程一般信息、课程背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六个方面介绍了课程纲要编写的方法。</p> <p>  陈亚婷主任在报告中以三年级上册的学习内容为例进行了课程纲要编写的具体示范。</p> <p>🌾第三环节 肖捷文老师 《数学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p> <p>  “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它拥有的不单单是枯燥的数学符号和各种各样的解题技巧,它还拥有多样的数学方法,深邃的数学思想悠久的数学历史,感人的数学故事,简约的数学表达……”</p> <p>🌾第四环节 仇光伟主任 《实施精准教学</p><p>推进新课堂达标 提升教学质量》</p> <p>  仇主任先介绍了精准教学提出的背景,要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p> <p>  在精准教学背景介绍之后,仇主任又对如何实现六个“精准”提出了具体方向和要求。</p> <p>  仇主任对精准确定教学方法提出了逐节上升的五种教学方法,讲述、讨论、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发现学习。</p> <p>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次数学研讨为本学期的数学课堂立出标杆,也为老师们今后的教学工作指明方向。身在井隅,心向星光;眼里有诗,自在远方。愿每位老师都眼里有光,课堂有诗。</p> <p style="text-align: right;"><br></p><p style="text-align: right;">审核</p><p style="text-align: right;">仇光伟</p><p style="text-align: right;"><br></p><p><br></p>

数学

小数

学生

老师

课堂

王姗

文化

教学

课程

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