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说,浙江如果还有没被开发的处女地,那一定是丽水,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美的地方,还被称为“江南的最后一片秘境”!<br> 这里有风光如诗如画的缙云仙都;无数人梦中的古堰画乡;绵延悠长,最是诗情画意的瓯江帆影;有“金色的布达拉宫”之称的三都古村杨家堂;“山峻、云齐、水秀、村古”的四都寨头。<br> 8月中旬,我们摄友们一行三十多人奔赴丽水,度过了愉快的4日,在相机和手机中留下了无尽的江南仙境美景。 <h1><b>三都杨家堂村</b></h1><div> 村庄坐落在一座环形的山凹中,左右两翼山峦环抱村庄,风水布局相当明显。在地无三尺平的杨家堂,20多幢土木架构的清代民居沿着山坡一级级向上延伸,整个村庄上下屋高低落差约2至3米,在视野中展现出一个巨大的建筑立面,是松阳县典型的阶梯式古村落,有金色布达拉宫之称。</div> 站在杨家堂村旁的观景台上俯瞰村貌全景。 村口有两棵枝繁叶茂的大樟树,树龄均逾300年,枝丫盘曲交错,长得郁郁葱葱。据村里老人说,这两株树是夫妻树,互相缠绕如膝似胶,见证着村里的风雨变迁,是杨家堂村的标志。 村庄依山而建,站在村边的石条路上,看下去都是青瓦房顶了。 始建于1655年的杨家堂村,因名相宋濂的十一代孙迁徙在此并世代繁衍,成为宋姓家族聚集地。 松阳的古村落大都是古代时外地人为躲避战乱灾祸迁徙而来形成的,而能进行家族整体大规模迁徙的一定是有钱人家。 故而留存的古建筑虽因年久失修破损不堪,但造型漂亮的马头墙,制作精致的窗棂,等等建筑结构和建筑细节仍处处彰显着昔日主人的文化底蕴和财力。 黄泥墙上的长排花窗还是那么漂亮。 透过窗格眺望,仿佛可以见到十几公里外的松阳城郊。 这里许多房屋构造不同于一般的民居,而是“三合院”形式的围屋结构。 由此,这可能是一些人口较多的大家族居住的祖屋。 这幢“围屋”有点像上海的石库门建筑,两边是马头墙下的二层厢房,中间的高高的大门和围墙,里面是二层堂屋。 一家住户的刻花门扉,制作精美。 一家村民的灶间,主人大概正好走开了。 大南瓜和编织篮。 由于杨家堂村的房屋都是坐东朝西依山而建,所以东西向的甬道都是自上而下的石板斜坡。 指示牌上西边的景点都是向下的箭头所指,东边的都是向上指的。 这些石板甬道贯穿全村。 很适合一个人在此慢慢踱步,细细品味这山村野趣。 村子中间有一长排连屋,充满乡村气息的屋前通道吸引了许多游客。 屋前有晾在竹竿上晒太阳的棉被。 墙上有早几年就挂出来的秋获农作物。 还有这栋被拯救的老屋和门外晒着的农获。 <p>连排屋前通道尽头是一幢村里少见的坐北朝南的“石库门“围屋。</p> 连排屋通道口南面半山上有一处观景“平台”,可以俯瞰大半个村子。 连排屋南侧边上是村里拾阶而下的甬道。 连排屋前面一排就是杨家堂村4号民居,清末建筑,落成时间为1852年,坐东朝西。里面是三合院式,为一进五开间带双弄四厢重檐的泥木结构楼房。但当时没有开放。 游客在边上的石阶上依墙摆造型留影。 一位村里的小伙子正顺台阶走上去。 石阶边上是一条清可见底的小山涧,顺着地势自东向西缓缓而流。 转过来可以看见对面村里近年造的楼房,尽管也涂成了土黄色,但结构形状很明显与老屋格格不入,但现代村民追求质量高些的生活,是无可厚非的。 <p>中间这幢小屋是杨家堂村的村委会,屋前亮着霓虹灯。</p> 刚走出村委会的一对小情侣凑在一起看着什么。 山坡上的村西端有另一处盖有亭子的观景台,从这个角度可正面眺望依据山势层层叠叠建造的民居。 这是另外靠南侧的一部分。 镜头拉近些,看的清楚些。 这是从正面眺望三合院式的“石库门”。 几幢房屋结构都类似。 外墙上是斑驳陆离,但从楼上一排玻璃窗上可以看出,室内应该是装修过的。 这幢楼前撑着遮阳伞,摆着休闲椅,是否开着民宿或酒吧呢?没有过去求证。 这是位于杨家堂村中部的宋氏宗祠。据宗谱记载,祠堂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二(1787)年,民国十三年(1924)重修。 这些房屋的建造年代看上去要晚得多了,结构简单,右侧上面的那幢一看就是前几年建造的。 摄友们深入村里屋前拍照留影。 探寻民居内景。 站在观测的最佳位置,相机手机都能发挥最大功效。 村里的石板路小巷,曲径通幽,引人入胜。 看看前面有什么新奇的景观? 靓丽的背影,给幽静的小巷带来蓬勃生机。 蜿蜒的石卵小道,幽蔽宁静,是漫步、遐想的好去处。 石板路尽头,还有摄影人在不倦追寻着美景。 <p>如今村里每条石板路、石台阶上,都能发现游客的身影。</p> 爱美的游客更不会放过任何一处有特色的场景留下自己的倩影。 抬头仰望,马头墙的翘檐整齐排列,直冲云天。 村委会门楣上的党徽熠熠生辉 临近村口,有一片小小的平台,外来的车辆可以到达这里,村民和游客通过周边的小道,可以走到村里的任何一角。 走上高台,回望全村,只见青瓦屋面鳞次栉比,马头墙屋檐主要集中在东侧的高处。 村口大樟树下,是杨家堂村的网红打卡点。一家三口在合影,给他营造出怀旧的气氛。 同学们在合影,一条狗狗来捣乱,使得孩子们看着它乐不可支。 有村民骑着助动车过来了,赶紧给他让路吧。 一个小伙子路过大樟树,向村里走去。 摄友老师给其他摄友义务做起了模特,一招一式显得很专业,引得摄友好评如潮。 考虑再三,还是请了仙都朱潭山下的老农村妇来此走一遭,以与此场景深度融合。哈! <h1><b>四都寨头</b></h1><p> 寨头位于松阳县四都乡境内,“山峻、云齐、水秀、村古”是这里的特色。 独特的地理环境,使松阳四都的雨后或空气湿度较大时的清晨,极易形成云海、云雾袅绕山涧的壮观景象。</p><p> 天公不作美,我们到此时天气晴朗,不见一层云雾。</p> 下车伊始,抬头就见一架悬索步桥横跨两侧山坡上,这是摄影园里的一处设施。 <p>这座门楼上书“寨头”两大字,里面就是“寨头摄影休闲园”,一家以摄影为特色的度假村。</p> <p>休闲园的大门,正门额上刻“小祗园”,右门额为“贝叶”,左门额为“昙花”,其典故出自佛家释迦牟尼在印度舍卫国的精舍“祗树园”。山庄主人大概是寄寓于一种让游人暂时摆脱尘世纷扰的幻想,建造了这个“小祗园”。</p> 进入大门,就见一幢二层老屋,就是摄影休闲园的主屋,里面是总服务台和部分客房。廊下摆设着旧家具,显出厚重的历史感。 这排侧屋现在是摄影作品等艺术展示厅,同正屋一样,廊柱窗棂,雕梁画栋 ,都是精细的木雕作品 ,可以看出是年代久远了。 这古色古香的“盛香阁”,是座餐厅。 一处客房,取名为“清风居”,仿山村野居的木屋形式。 客房“步云居”,木屋的石垒基座一角。 客房“云中居”,竹墙装饰的木屋。 石卵小道通往驻云楼,想象现在一位红衣女正款款而行在石道上。<br> 园里的一条大狗正蹲坐在台阶上,有否“一狗当关,万夫莫开”的气概呢? 园里几处小品:苍树之胶。 青翠藤叶上的甲虫。 木柱藤曼。 园里的亮点:天池,位于寨头的高处。7月份曾经的大雨,使得池水充盈碧绿。 池旁有一座“望星亭”,是观赏山间云雾的好去处,可惜,今天无雾! 边上石阶通往“望星亭”。 在“望星亭”上俯瞰天池全貌。 绿池倩影。 苍绿的青山在天池中留下了清晰的倒影,摄友们点缀其间,增添了一抹亮色。 这是名副其实的“天池”,池外就是山渊。 盘山公路下是一层层梯田,这片是菜地。 一位大妈在菜地里挑选着摘着菜,手里已经握着几根豇豆,这是在准备午饭的菜蔬。 这又是在摘什么呢?没看清。 <p>离开休闲园,在公路边的一家农户屋前露台上,眺望山间景色。</p> 松阳四都各村庄平均海拔700余米,多数村庄位于层峦叠嶂的深山里,境内山脉连绵,群峰耸立,沟壑纵横。 这里可以眺望到4、5公里远处的松阳城郊。 俯瞰山间,盘山公路蜿蜒伸展,山上一片郁郁葱葱。 由于是盛夏季节,满目葱茏,苍翠欲滴,未免有些单调。 举目望去,那边民宿屋后支起的一座休闲凉篷,给它抹上橘红色,给大自然添片彩。 绿茵茵的稻田,长势良好,但块田全然没有规则的形状,反映出山区里农民种植的辛苦。 一片金黄色的(油菜花?)呈S形,散布在苍翠的田间,吸引了我的镜头。 返程时停车场附近,在寨头休闲园公路对面的一座原木门楼,正好供摄友暂时歇脚休憩。 门楼上的木雕很精致。 这里是陈家铺行政村的村委会,就在寨头休闲园外,我们大巴也停在这里。结束在四都的观光后,从这里上车,就一路返回上海,圆满完成了4天丽水采风之旅。 《【云上秘境】浙南丽水4日摄影采风游》至此全部结束了,谢谢亲们的关注和观阅。 <br> <p> 请点击链接,观阅:</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35decr8s?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云上秘境】浙南丽水4日摄影采风游(上)</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