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曲剧马派添新丁</b></p><p><b>亚军成功收八徒</b></p><p><b>离休省长李志斌</b></p><p><b>致词指引戏曲路</b></p><p>20200913</p><p><br></p><p>20200913上午10时许,在位于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与红旗路东北角的河南省金质大酒店三楼多功能厅,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曲剧泰斗马骐的亲传弟子,国家一级演员李亚军收徒仪式隆重举行。在多功能厅外的过廊两侧摆滿了方方面面赠送的花篮,来宾在签到处签名后,戴上红色授带漫步走向多功能厅。正北面的舞台幕布上有一幅李亚军收徒仪式的巨幅画屏格外引人注目。在台前整齐摆放的坐椅桌子上,放置着嘉宾名牌。到场的嘉宾和曲剧界的同仁以及演员们呼朋唤友畅叙离情别意。场面热烈奔放,充满了中国传统戏曲的韵味,展示了代表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戏曲文化广阔的发展前景。长久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戏曲在宣扬爱国主义情怀,传播正能量,鼓舞人民真抓实干,艰苦奋斗,创建美好生活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戏曲扎根民间,与人民同甘苦共荣辱,休戚与共,血肉相连。中国戏曲一代代名家如同群星闪烁,熠熠生辉。他们的光辉形象在人民心中永存!人民需要这些人民艺术家,更希望他们高尚的人品,精湛的技艺,薪火相传,后继有人。</p><p>收徒是中国戏曲传承的一个重要方面,这种方式代代相传,历久弥新,有着旺盛的生机与活力。</p><p>当前,中国人民正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凝神聚力,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在民族伟大复兴的大道上,殷切希望中国戏曲园百花争艳,发挥团结人民,教育人民,干实事,鼓实劲,坚定文化自信的作用。共同创建中华民族美好的未来!</p><p><br></p><p>有一个梦叫中国梦! </p><p>有一个责任叫复兴中华!</p><p> 有一群人用执着和痴狂, </p><p>托起一个伟大的梦想! </p><p>他们肩负着使命,</p><p>承载着中华的未来!</p><p> 历史将记载着这个美丽的传说!</p><p> 回头,有一路的故事。 </p><p>低头,有坚定的脚步。</p><p> 抬头,有清晰的远方。</p><p> 因为梦想,我们相聚一堂; </p><p>因为缘分,我们携手同行;</p><p> 因为相信,我们执着不放; </p><p>因为风雨,我们更加坚强; </p><p>因为感恩,我们地久天长; </p><p>因为坚持,我们注定辉煌; </p><p>充满激情和热血的中华儿女,</p><p>已经用智慧和汗水,</p><p>让中国永远雄立于东方</p> <p>李亚军</p><p>曲剧泰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马骐先生亲传弟子,主攻老生,现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南省马派曲剧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河南省曲剧团)国家一级演员。其表演细腻大方,唱腔圆润浑厚,吐字清晰,主演剧目有《寇准背靴》《九龄救主》《赵氏孤儿》《墙头记》《跑汴京》《婚姻大事》《飘扬的红丝带》《掩护》等几十部作品。曾荣获第十一届中国人口文化奖“最佳表演奖”,首届中国戏剧“红梅奖”表演一等奖,河南省第九、十届戏剧大赛“表演一等奖”,河南省首届、六届“黄河杯”戏剧大赛“表演一等奖”,第十一届“香玉杯”艺术奖,“叱咤中原”河南戏剧十大演员“最具风尚奖”等多项大奖。</p><p>李亚军先后在《掩护》中饰演春兰父,</p><p>《三错姻缘》中的何丞相,</p><p>《荆钗记》中的李成,</p><p>《跑汴京》中饰演窦九成,</p><p>《墙头记》中的张好善,</p><p>《卷席筒》中的曹林,</p><p>《卖苗郎》中的周云太,</p><p>《孟丽君》六部中的梁相国,</p><p>《风雪配》中的高赞,</p><p>《屠夫状元》中的阁老,</p><p>《酷情中》的张二,</p><p>《清风亭》中</p><p>《斥子》一折中的张元秀,</p><p>《婚姻大事》中饰演梅大狗,</p><p>《杀狗惊妻》中的曹庄,</p><p>《寇准背靴》中饰演寇准,</p><p>《飘扬的红丝带》中饰演铁良,</p><p>《九龄救主》中</p><p>《金殿》一场中的张九龄;</p><p>其中《婚姻大事》、</p><p>《跑汴京》、</p><p>《三错姻缘》、</p><p>《酷情》、</p><p>《飘扬的红丝带》</p><p>已制成VCD光盘全国发行,</p><p>《风雪配》已被中化戏曲精品库收录,</p><p>六集戏曲电视剧</p><p>《走向金海岸》饰张局长,</p><p>三集戏曲电视剧《红石坪》</p><p>男一号石柱一角的配唱。</p><p>《飘扬的红丝带》</p><p>自2004年11月搬上舞台至今。</p><p>代表作品</p><p>《飘》</p><p>主要成就</p><p>获河南省第二届</p><p>青年演员大赛</p><p>“表演一等奖”</p><p>人物经历</p><p>在全国进行巡演已到过17个省、市、自治区近60个市、县、区。行程2万五千余公里,直接观众近30万人次,</p><p>《飘》剧全国巡演创造了我省艺术院团演出史上的又一奇迹。影响遍及全国!</p><p><br></p> <p>马骐</p><p>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p><p>曲剧泰斗</p><p>马骐(1923年2月-2020年2月2日),男,汉族,祖籍河南省封丘县,生于河南许昌。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曲剧泰斗,曲剧马派创始人,戏曲踢靴功创始人。</p><p>1940年拜马文采学戏;1949年回河南,到灵宝曲剧团当演员;</p><p>1953年到渑池县曲剧团任团长;</p><p>1956年参加中国剧协;1973年调洛阳地区曲剧团当演员,</p><p>1978年任该团副团长,同年出席了省第八次工代会。2008年,被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在河南曲剧洛阳小调流派中,马骐的老生唱腔独树一帜。他演唱以本嗓为主,中音结实洪亮,低音浑厚有力,高音轻轻掠过,表现出一种风趣诙谐的情调;表演方面,他的帽翅功、髯口功、靴子功是其“三绝”,尤其是他在《寇准背靴》一剧中创造的“踢靴”表演,堪称戏曲界的一绝。代表剧目有《寇准背靴》《跑汴京》等。</p><p>2020年2月2日,马骐先生在洛阳仙逝,享年97岁。</p><p>人物经历</p><p>马骐祖籍河南省封丘县,1923年2月生于河南许昌。自幼挚爱戏剧,因为家里的经济条件拮据,没钱买戏票,就时常钻进大人的大衫里混进剧院看赵义庭演戏;有时就从小阴沟里穿进戏园,结果弄得满身污泥、一身臭气,还挨过母亲的打骂。母亲看他对戏曲如此痴迷,就收拾家里的废铜烂铁卖成钱,才狠下心给他买了一场戏票。</p><p>1940年,17岁的马骐被抓到重庆当壮丁,而戏曲早已在他驻扎在他的内心深处,不甘屈辱于现状,就投奔到民间曲剧班,从此跟着马文采老师学《花庭会》、《梅降雪》等戏。刚开始学戏时,他自己也感觉到自己的天资不是很好,嗓子也够不上弦,他就笨鸟先飞,每天早起晚归,勤学苦练。耳闻闫逢春老师的帽翅功技艺精湛,就想拜其为师,多次拜访都吃了闭门羹,而意志坚强的马骐在冰天雪地中站立在老师的门前,淋成雪人,直到老师被他的真诚和执著所感动,愿意教他技艺。</p><p><br></p><p><b>(赞马骐拜师学艺</b></p><p><b>师门立雪佳话传,帽翅功技艺精湛,匠心习得绝活在,曲剧泰斗美名传!)</b></p><p><br></p><p>1949年,他辗转到河南灵宝曲剧团,23岁的他被剧团定为演老生行当,这让他感觉到原来所学的唱腔和所饰演角色的年龄和性格都不相符。后来进入渑池曲剧团,向演老生行当的艺人学习,汲取他们的精华,借鉴其它剧种的唱法,以大本嗓为主,二本嗓为辅,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唱腔,他还在表演技巧上做了很多探索。</p><p>1953年到渑池县曲剧团任团长。</p><p>1956年参加中国剧协,翌年被错划成右派,两年后恢复原职。</p><p>1973年调洛阳地区曲剧团当演员,1978年任该团副团长,同年出席了省第八次工代会。曾任河南省文联委员、河南剧协理事。</p><p>2020年2月2日凌晨4时许,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河南曲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曲剧泰斗马骐先生在洛阳仙逝,享年97岁。</p><p>代表剧目</p><p>马骐先后主演了</p><p>古装戏《寇准背靴》中的寇准(素有活寇准之美称)、</p><p>大型现代戏《红灯记》中的李玉和、《白毛女》中的杨白劳等,</p><p>《血染玉壁书》中的侯霸、</p><p>《九龄救主》中的张九龄、</p><p>《赵氏孤儿》中的程婴、</p><p>《十五贯》中的况钟、</p><p>《跑汴京》中的杨世英、</p><p>《潘杨讼》中的杨继业</p><p>等一百多个舞台艺术形象。</p><p>马骐</p><p>代表剧目有:《寇准背靴》《跑汴京》《九龄救主》《四进士》等。</p><p>所获荣誉</p><p>1956年,马骐参加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会演,获演员二等奖;</p><p>1982年,马骐进京演出《寇准背靴》,誉满京都,被誉为“活寇准”,该剧也被河南电影制品厂拍摄成彩色戏曲艺术片;</p><p>2006年5月,他在首届河南曲剧艺术节上被原河南省文化厅授予“河南曲剧艺术家终身荣誉奖”。</p> <p>主持人介绍嘉宾</p> <p>播放李亚军成长视频</p><p><b>艺无止境勤登攀,精雕细琢匠心闪,收徒传承精气神,桃李戏韵滿梨园</b></p> <p>曲剧马派添新丁</p><p>亚军成功今收徒</p><p>离休省长李志斌</p><p>致词指引戏曲路</p><p>20200913</p> <p> 收徒仪式隆重举行</p><p>李亚军和夫人端坐中央,</p><p>接受徒弟跪敬茶水</p><p>并向徒弟颁发证书</p> <p>收徒视频</p> <p>师父李亚军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p> <p>徐大鹏,祖籍山东,1989年出生于河南濮阳;工老生,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优秀青年演员。2010年毕业于河南艺术职业学院(原河南省艺术学校),中专毕业后考入河南省曲剧团参加工作;2014年—2018年就读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p><p><br></p> <p>赵桃永,1990年6月出生于河北邯郸, 滑县东风曲剧团优秀青年演员,现担任滑县东风曲剧团团长,常年带团在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省份演出,所到之处均受到观众一致好评。</p> <p>李杨,专业军人。1991年4月出生于安徽阜阳,在读初中时偶然的一次机听到李老师的《飘扬的红丝带》从那时起就喜欢上中国曲剧,之后和李亚军老师接触多了,也更加的爱上了曲剧马派唱腔。2007年在浙江舟山服役,到2015年复原。在部队里期间也每次主持晚会时也把曲剧和马派独特的唱腔带进军营。</p> <p>鲁易坤, 从事书法教育工作,曲剧马派艺术爱好者。1996年9月出生于河南栾川,中共党员,2019年7月毕业于商丘师范学院,获艺术学学士学位,在校期间曾荣获河南省三好学生,商丘师院优秀毕业生、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受家庭影响,自幼酷爱中国曲剧马派艺术,现在负责“曲剧马派艺术工作室”微信公众号的编辑工作。</p> <p>郑金辉,1998年出生于许昌市襄城县,2018年毕业于洛阳市文化艺术学校,主攻老生。现为河南省马小骐曲剧团优秀青年演员、领衔主演。</p> <p>陆彦博,河南省许昌市戏曲艺术发展中心曲剧部优秀青年演员。1999年11月出生于南阳市宛城区,2018年毕业于南阳文化艺术学校,曾荣获南阳市第八届戏剧大赛二等奖,许昌市第七届青年戏剧演员大赛二等奖。</p> <p>肖振营,河南省平顶山市戏剧研究中心优秀青年演员,2000年8月出生,驻马店市驿城区人,2018年毕业于南阳文化艺术学校。</p> <p>赵昱,在读学生,2002年出生于许昌市襄城县,受家庭影响,自幼酷爱中国曲剧马派艺术。</p> <p>首徒徐大鹏讲话并演唱曲剧唱段</p> <p>李亚军师徒同台演唱曲剧名段</p> <p>七位徒弟分别与师父师母合影留念</p> <p>李亚军及曲剧马派与西广场有戏</p><p>渊源已久,常有来往</p><p>李亚军冯彩云夫妇</p><p>迎送乘客公益演出</p> <p><b>2009年,八一建军节,省电视台播出,李亚军,朱旭光公益演出,在西广场有戏(郑州大五附院)</b></p> <p>本美篇照片视频摄制:关恒</p><p>本美篇图文制作:关恒</p><p>勇于担当乐于奉献</p><p>以诚相待肝胆相照</p><p>以德交友天长地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