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20.07.06~08.22</b></h1><div><b><br></b></div><div><b><br></b></div><div><b><br></b></div> <b> 前言(略)</b>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中国瀑乡——秀美安顺</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20.07.24~25</b></div></h1> 安顺,寓意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贵州省地级市。位于贵州中西部。是世界上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集中地区。<br> 安顺素有“中国瀑乡”、“屯堡文化之乡”、“蜡染之乡”、“西部 之秀”的美誉,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贵州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2009年度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世界喀斯特风光旅游优选地区,全国六大黄金旅游热线之一和贵州西部旅游中心。2018年度《中国国家旅游》最佳全域旅游目的地。2020年4月,入选“2020中国避暑名城榜”。<br> 现辖2个区(西秀区、平坝区)、1个县(普定)、3个自治县(镇宁、关岭、紫云)、两个管理区(经济开发区、黄果树风景名胜区)。总人口235.31万人,2018年GDP849.4亿元。 虹山湖公园,安顺城区最大的一块湿地,一直是安顺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更有“城市大客厅”的美誉。已成为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虹山湖环湖路上,每日约3万市民在忙着健身、畅游,或在休闲亭里吹拉弹唱,尤其清晨、傍晚居多。<br> 黄果树大瀑布,古称白水河瀑布。 位于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属珠江水系西江干流,是世界著名大瀑布之一,以水势浩大著称。瀑高77.8米,宽101米。属喀斯特地貌中的侵蚀裂典型瀑布。 安顺天台山伍龙寺(让人震撼、引人揽胜的宣传照)。<div> 贵州省现存古建筑中,时代最早、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座寺院。今看到的伍龙寺千柱落地,有大小房间40余间,皆灵施巧布,是屯堡寺庙建筑的力作。</div> 安顺天台山门牌坊。<div> 岭南李大光描写天台山秋景的七律曰:“绝顶摩挲千仞石,危梁回荡一楼中。丹枫黄懈秋容老,疏而微云画意浓”。</div> 安顺天台山伍龙寺。<div> 平坝天台,黔南数一,险峻指天,突兀独秀,平畴而起,峰巅有寺,以石堆垒,名曰伍龙。</div> 天台山山顶望月台。“云从天出天然奇峰天生就,月照台前台中胜景台上观。”登临远眺,青山、绿水、农田、村舍,风景如画。 胜景台上观。<div><div> 史载:天台山“高百余丈”、“坚创造空”,唯从南面可拾级而上,林木蓊蓊,浓荫蔽道。西、北、东三面皆绝壁岣岩。周围又“凿石砌之,高与山等”。</div></div> 天台山天街。<div> 古人利用山顶非常狭窄的空间,修建诸多殿宇厅堂、亭台楼阁,在贵州高原实属罕见。</div><div> 伍龙寺的殿堂、房舍,都因地形地势,灵活布置,但大佛殿、两厢及倒座等四幢建筑,仍按中轴线对称排列,形成逶迤的一组四合院。</div> 天台山伍龙寺。 现存主体建筑,包括大佛殿、两厢配殿、韦驮殿、玉皇阁、祖师殿、钟楼和藏经楼等。 天台山伍龙寺。<div> 据清道光《安平县志膨而述《游天台山记》: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僧白云开山卓锡于此”,建寺山顶。</div> 天台胜景<div> 天台山经历康熙、嘉庆、道光三代增修,“厦屋数层,历落参差”,“群房连亘,高高下下,若城居然”。最后一次全面修缮是1937年。</div> 天龙屯堡古镇,位于安顺平坝县。地处黔滇咽喉,在元代就成为重要驿站。明初,朱元璋调北镇南,在这里大量屯驻源自江浙的军士。《安顺府志》载:“屯军堡子,皆奉洪武敕调北征南……散处屯堡各乡,家人随之至黔”。“屯堡人即明代屯军之裔嗣也”。当地大户《叶氏家谱》载:“平服世乱之后……令屯军为民、垦田为生”。 “滇喉屯甲源出洪武十四年,黔中寓兵流长华夏千秋史。”在漫长的岁月中,征南大军及家口带来的各自的文化与当地文化融合,经过六百多年的传承、发展和演变,“屯堡文化”因此形成。 <div> 安顺市屯堡文化村落被列为大世界基尼斯之最。</div> “古驿道”上马帮歇脚饮茶的“茶驿”。 安顺保留了奇特的屯堡文化,屯堡是明代耕战经济在贵州安顺的历史遗存,它所演绎的文化,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明代古风,江淮余韵”。 天龙屯堡。在这里可以看到六百多年前明代汉族的大明遗风。 史料研究:明朝的西南屯田可视为是黔滇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开发,才使贵州健全了封建行政制度,奠基了建省的基础,贵州才能于永乐十一年(1413)建省,从此“独立”,不再隶属于云南、四川等省管辖。 “石头街面石头墙,石头屋顶石头房,石头碾子石头磨,石头碓窝石头缸。”道出了天龙屯堡的特色。 屯堡地戏面具“脸子”。 沈万三(1328年~1394年),本名沈富,字仲荣,俗称万三。祖籍浙江湖州,后随父沈佑迁居苏州昆山周庄。商人、巨富。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沈万三助筑都城贡献巨大。后来因故得罪圣上,沈万三被发配充军,在云贵度过余生。据传,沈曾在此生活过。 天龙屯堡古镇是一个军事防御功能完善的屯堡建筑典范,它四周建有石拱门,巷道如网,易守难攻,横跨在古驿道上,是上扼滇喉,下控湘、粤的军事重地。 <br> 天龙学堂,建于1907年,清末武举陈日瞻所创办。<br>陈日瞻在主持学校期间为家乡培养了大量的有识之士。<br>天龙学堂也是屯堡人崇文尚武,重视教育的佐证。<br><br> 天龙学堂是屯堡建筑中的杰作,它采用屯堡人惯用的石木结构,但也不排斥瓦等建筑材料。校门为石牌坊建筑,气势宏大。 屯堡人是明屯军的后裔,他们的祖先明初征南入黔,响应朝廷号召,“屯田戍边”。 <div> 今天的屯堡人仍旧身穿大明朝的长衣大袖;仍旧跳着大明朝的军傩(地戏);仍旧沉眠于老祖宗“插标为界,跑马圈地”的荣耀之中。</div> 屯堡人,六百年凝聚的一个迷,六百年织就的一个魂。 寨门联:“源出江淮六百年耕戍田陇,枝发云贵三千里守望家乡。”表达了江浙子弟故土难离、思念远方亲人的惆怅情绪。 云山屯,位于安顺七眼桥镇的云鹫山峡谷中,始建于明代初年。是保存最完好的屯堡文化村寨,也是“云峰八寨”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它的雄奇、险峻和美丽,曾令无数游客流连忘返,犹如一部古代屯田文化的百科全书。 云山屯是明代军屯、商屯遗存的实物见证和屯堡文化的典型代表。200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成为贵州省唯一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的村寨。获得这个称号的村寨,在全国仅有24个。 云山屯戏楼,这座戏楼是这个村非常重要的古建筑。<div> 明清一条街,这条全长大约六百余米、宽约3到5米的古街,全部由青石板铺设而成。</div> “天然居”。 “云山屯”自建成以后,几经战乱和自然侵蚀,逐年都有修葺和增建。屯内的屯墙、街巷、宅院以及自然生态环境保存完整。2000年,大世界吉尼斯之最将它认定为“最大的、最完整的明初屯堡文化村群落”。 安顺石头寨,典型石头建筑的布依族村寨,位于安顺市镇宁县黄果树镇。距黄果树大瀑布约6公里。传说600年前,布依人到此开发逐步繁衍而成寨。全寨共有200户人家,1000多口人。 石头寨依山傍水,四周有秀丽挺拔的群山,寨前田连阡陌,寨后绿树成荫,寨边有宽阔的石头河,河水清澈见底。岸边石屋村寨,在阳光辉映下,形成一派独特的 山村美景。 石鼓、石龙盘、石寨广场。 博物馆。 整村整寨不见一砖一瓦,房屋四周用石块砌墙,房顶以片石为瓦, 室内间隔也以石砌成。 院落的墙垣、寨中的通道、村前的小桥、梯田的保坎也都用石头修筑,家中的用具,如碓、磨、钵、槽、缸,全是用石做成。 到了这里仿佛进入“石头王国”。 云端石头寨。 石屋层层叠叠,鳞次栉比,依山林立,布局井然有序。 就地取材盖成的这些石屋,不仅造价低廉,节约木材,不怕火灾, 而且舒适耐用,冬暖夏凉,隔间性强。 寨前公园塑像。 寨前白水河、石拱桥交相辉映,突显田园如诗似画的迷人风韵。 石头河上现水车。 石头河(白水河),清澈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