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金瓶梅》中的商品流转税及钞关

剑雄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那时的经济和社会</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读《金瓶梅》札记</b></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剑雄</span></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十二)谈谈《金瓶梅》中的</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商品流转税和钞关</b></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通过《金瓶梅》,可以看到明代商品流转税的一些情况。</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第五十八回,韩道国(西门庆的下人)的帮手胡秀告诉西门庆说:“韩大叔在杭州置了一万两银子缎绢货物,现今直抵临清钞关,缺少税钞银两。讨了银两方才纳税起脚,装载进城。”其后,西门庆便对(其女婿)陈经济说:“后边讨五十两银子来。令书童写一封书,使了印色,差一名节级,明日早起身一同去下与你钞关上钱老爹,教他过税之时青目一二。”到第五十九回事成之后,韩道国向西门庆汇报说:“全是钱老爹这封书,十车货少使了许多税钱。小人把缎箱两箱并一箱,三停只报了两停,都当茶叶、马牙香,柜上税过来了。通共十大车货,只纳了三十两五钱钞银子。钱老爹接了报单,也没差巡拦下来查点,就把车喝过来了。”西门庆听言,满心欢喜。因说:“到明日,少不的重重买一分礼,谢那钱老爹!”</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到第六十回,“那时来保南京货船又到了,使了后生王显上来取单税银两。西门庆这里写书,差荣海拿一百两银子,又具羊酒金缎礼物谢钱主事,就说:“此船货过税,还望青目一二。”</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第七十七回又描述了另一票生意的纳税情况:“单表崔本治了二千两湖州紬绢货物,腊月初旬起身,雇船装载,赶至临清马头,教后生荣海看守货物,便雇头口来家取车税银两。……西门庆陪崔本吃了饭,兑了五十两银子做车税钱,又写书与钱主事,令烦青目。崔本言讫,当下作辞,往乔大户家回话去了。”</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从以上这三段描写,大概可以解析出这样一些情况:</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在宋代和明代已出现了与一般商品流转有关的“关市之税”。《宋史.食货(下八)》称:“行者载货,谓之‘过税’,每千钱算二十;居者市鬻,谓之‘住税’,每千钱算三十,大约如此。然无定制,其名物随地宜而不一焉。”而到了明代,商品流转税分为“商税”和“船料”两种。据《明史.食货(五)商税》载,全国大多钞关都只收“船料”。船料是“量舟大小修广而差其额”征收的。而《金瓶梅》所提到的临清等两个钞关“则兼收货税”。而在第五十九回中之所以被称之为“车税”,是因为韩道国的货是用车子运的。实际上它应该是商税加船料两者的合称。它与今天的“车船税”——对于车船的征税,当然完全是两码事。它是与流通中的商品的价值相关联的一个税种。另外,在《金瓶梅》第二十七回中,还提到过“趁王苗二税,纳仓廪余粮”,那应该是人头税和农业税的性质。与“王苗二税”不同,也与中国历史上古已有之的“酒税”之类不同,《金瓶梅》中提到的这种“车税”实际上是一种商品流转税,它的出现和渐成定制,说明当时的商品经济有了相当的发展。</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明代官家为了征收车税,特地在临清(在山东清河县之南,为清河到南方的必经之地)等地设置了“钞关”。(在第三十七回也有关于“钞关上税”的描写。)这便是今之税务机关的雏形。《明史》载:“宣德四年(1429)……钞关之设自此始。……于是有……临清等钞关。”《金瓶梅》描写的情况居然与之完全吻合。这也是其历史认知价值的又一证明。</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3、从前例三“二千两货物”需要“兑五十两银子做车税钱”来看,该票生意的实际税率为价款的2.5%。当然这是西门庆请钞关钱主事“青目”之后得到的“优惠税率”。如果西门庆不行贿的话,税率肯定还要高出一些。《明史》载:“凡商税,三十而取一”,即税率为3.33%,如果再加上“船料”部分,则当时“车税”的正常税率或在5%左右。这个税率与今天一些发达国家的消费税相当,而比国内目前实际的流转税率却要低不少。</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4、除了向主管官员行贿以外,商人们常见的偷税漏税的具体手法还有少报货物数量,低报货物价值等。即《金瓶梅》中韩道国所说的:“把缎箱两箱并一箱,三停只报了两停,都当茶叶、马牙香,柜上税过来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5、假如“车税”的正常税率为百分之五的话,第五十八回韩道国经手的那票货,价值万两,应当纳税五百两银子,但实际上却“只纳了三十两五钱钞银子”,怪不得西门庆知道后说要“重重买一分礼,谢那钱老爹”了。可见在税收领域官商勾结、贪腐寻租的活动,在宋明时代便已广泛地存在了。这是值得以后在剖析《金瓶梅》所反映的明代的政治腐败问题时再涉及的问题。</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20年6月27日)</span></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