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葱岁月 火红年代

簡單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摄 影 后 期 / 簡 單</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指 导 / 李 子 留 久 齐允诺</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组 织 / 兔子摄影俱乐部</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出 镜 / 怡悦沙龙及瑄玥模特</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地点 / 秦岭北麓蓝田县霸源镇湘子岔村</p> <h5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广大青年满怀激情离开优越的城市生活,告别父母,扛起背包,奔向边疆、奔向农村,踏上了和贫下中农相结合的道路。这场空前浩大的知识青年离开城市,在艰苦农村定居和劳动的“上山下乡”运动,震撼了20世纪,长达27年,涉及1800万青年,牵动了十亿中国人的心,在共和国的历史上留下了难忘的篇章。</h5> <h5>  我有幸也成为了这千万大军中的一员。那是1975年3月的一个早晨,在县政府大门前广场上聚集着上千名的知识青年,他们有的来自北京、上海、西安等大城市,也有来自咸阳和三原本县的。</h5><p><br></p> <h5>  经过简短动员之后,这千名知青分乘十几辆大卡车,在锣鼓的喧嚣声中奔赴各自插队的公社生产队。中午时分,卡车拉着五十名男女青年到达了目的地……陂西公社梁家大队。经过县、公社、大队的现场点名交接,一会功夫五十名男女青年成了渠家大队的新生社员。待上级领导离去后,紧接着大队领导宣布分队名单,各生产队长現场领人。转眼间五十名男女青年被分往九个生产队,从此我们开始了长达五年而艰苦的知青岁月。</h5><p><br></p> <h5>  我们顶日而作,月伴而息,慢慢的融入渠家大队这片火热的大地之中,随时随地在麦田、棉田、菜地等劳作场地里見到我们的身影,我们无声无息默默地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这片深深热爱着的大地。</h5><p><br></p> <h5>  据不完整确切统计,五十名知青在渠家大队这块热土上最短的生活三年左右,最长的生活长达七年之久。这片土地流淌着我们知青的热血汗水,浸透了我们知青的深深爱意。我们深情地称渠家为……第二故乡。</h5><p><br></p> <h5>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就是我们上山下乡四十五年纪念日,当年的五十名兄弟姐妹,你在哪里?还记得我吗,我们在想你啊!</h5> <h5>  “知青”这一称呼,已经成为有过上山下乡经历的一代人的专称。作为知青这个特殊群体的一员,我们的身份永远都不会改变。时光流逝,隔不断当年知青的情怀;岁月沧桑,抹不掉心头的记忆。</h5> <h5>  正是知青这段丰富的经历,才使我们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风气中永葆心中那片净土。知青岁月,对于当今年轻人来说,仅仅是一段朦胧的历史。然而,对于我们来说,它所代表的,却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h5> <h5>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在中国现代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历史的印记永远不会磨灭。回顾、反思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历程,已经超越了人生经历的一般意义,是在回顾国家曲折发展的历程中,追寻具有积极意义的奋斗精神和人生价值,从而超越了过去,超越了自己。知识青年这一群体的一段特殊的人生经历,已经成为全社会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h5> <h5>  可以这样说我们无愧于自己、无愧于那个时代、更无愧于我们的国家。</h5>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