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之心世界之拳——全球首个蔡李佛文化陈列馆巡礼(二)

陈荣彪

<p>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p><p>今天我们沿着蔡李佛文化陈列馆的楼梯,拾级而上,到二楼继续参观蔡李佛文化陈列馆的第三、第四篇章。</p><p>各位,有请~</p> <p>红!坚信,这里会火!并红动起来!</p><p>京梅村,蔡李佛始祖地。</p><p>全球首个蔡李佛文化陈列馆/文化中心。</p> <p>记得王蒙说过:由于有所共鸣与传承,人类才不至于过分地迷失和绕圈子走老路,由于有所区别,人类才会有发展。</p><p>的确如此,蔡李佛自诞生至今,由于有共鸣与传承,才与他有别,才有了今天的发展与壮大。</p> <p>各位,二楼展厅到了。请大家随我的镜头一起参观吧。</p> <p>【第三篇章】天•仁爱之心</p><p>陈享在始创蔡李佛拳之初,就融入了中华民族自古崇尚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杀身以成仁”的民族节气,吸收了中华民族一直倡导的“义以为上”,“以义统利”,“先义后利”的和谐协调的人伦关系美德,以及“仁者爱人”的人民性道德。</p> <p>崇尚仁者爱人的蔡李佛。</p><p>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p><p>陈享强调拳之为用在于“强身健魄、却病延年,进而自卫御侮”,这一观点也正是“天人合一”思想的真实写照。</p><p>蔡李佛拳的技术构成效法自然,很多是取于动物、植物的形态、特征或气势,如“五形”、“梅花”等。又循以“阴阳八卦”之理,将“无极”、“五轮”、“八卦”应用于功法或套路之中,顺应天理。“人之体魄,有强壮瘦弱之分;人之智能,有聪慧愚鲁之别;人之壮弱,亦有男女老幼异”,区别对待,以人为本。“使学者循序渐进,于底而成”的循序渐进教育方法,都充分体现出陈享对“天人合一”的体悟和实践。《荀子•议兵》说,“彼仁者爱人,爱人故恶人之害之也;义者循理,循理故恶人之乱之也”。仁,反对害人,义,反对破坏秩序。</p><p>蔡李佛之所以在民间具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除了它健身自卫的特殊功能外,与其重仁重义的传统武德有很大的关系。</p> <p>蔡李佛的“学拳”与“用拳”理念。</p><p>陈享在创建门派时便有着先进的前瞻性,摒弃了当时武术界普遍存的故弄玄虚和盲目迷信等糟粕。他要求学拳须明确自己的目的,就是“强身健魄”,意在增强体质、磨练意志。用拳时,须牢记“残”字为首诀,就是局面未残,应以和为贵力争挽回;局面已残,非动手不可,就要有秋风扫落叶的气慨制敌取胜。他的武学理念从其所著的《蔡李佛派练拳行功秘要》中可见一斑,如“十要”:</p><p>一、得师(拜师学艺,务必跟随德才兼备且明拳理之师)。</p><p>二、苦练(持之以恒,切莫半途而废)。</p><p>三、当头手不善(学拳练功,时刻在头脑中要有假想之敌)。</p><p>四、节色(练功期间,注意私生活的节制,更不可有邪念)。</p><p>五、补食(练功消耗大量体力,注重喝水、进食补充及方法)。</p><p>六、雄握标打力(激水漂石在于气势,不破之技在于迅猛)。</p><p>七、气长(讲究吐纳,消除自身呆滞拙力,保证体能经久不衰)。</p><p>八、发响(开合自然,免自闭营卫,仿效“五形”发惊怪之声)。</p><p>九、敌逢奇来不让(不畏各种强敌,要有勇往直前、克敌制胜之信念)。</p><p>十、日久多磨推不动(习拳练功是意志力修炼过程,锲而不舍方可大成)。</p><p>陈享以简单的文字,甚至是本土口语阐述丰富的拳理,也包含着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思想。蔡李佛能代代人才辈出,更涌现出许多不屈不挠的英雄人物,与之密不可分。</p> <p>蔡李佛医药。</p><p>陈享倡导“武以强族、医以济世”。故此,蔡李佛有“未习武,先习医”武医并行的传统习惯。</p><p>陈享的第二任师父李友山,在跌打伤科治疗方面造诣甚高。当年,师徒俩在广州设馆行医,是听闻到蔡福医术高超,才一起上罗浮山寻访的。蔡福更是中医药名家,擅长中成药制作,陈享随他十年苦学,武艺、医术尽得真传。下山时,在增城参与剿匪,立有战功,受清廷赐号“达亭”,本可从此步入仕途。为严守“决不为满清鹰犬”的师训,回到新会县城开设“永胜堂”药店,悬壶济世。蔡李佛拳艺是集三家之长,蔡李佛医学却是集众家之术,这是蔡李佛的显著特点,它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预防治疗理论体系,构成了“仁者爱人”的文化形式与内涵。</p><p>1833年-1835年,陈享在会城开设“永胜堂”药店的这段时期,他白天行医,服务大众。夜间秉烛钻研,潜心整理、汇编中医药学和编写武术训练体系教材,后均命名为“蔡李佛”。故此,蔡李佛一词,不仅是拳术名称,也包括中医药名称。板仔塘(新会城一地名)的“永胜堂”为街坊免费提供预防鼠疫药茶的事迹流传至今。</p><p>肇自陈享,开蔡李佛医学之先河,武术与医学,在百多年来比翼双飞,相伴而行,传造了一代又一代的武医结合的人才。蔡李佛的医药,历经太平天国等近代战场大规模的运用、检验和发展,防病治伤的中成药方面贡献尤为突出。随着西医东渐、中医式微,蔡李佛医药目前也多分散于民间。新时代倡导“复兴中医”,蔡李佛曾献出的珍藏跌打药方,成为当今武医界难得的瑰宝。梁达将“蔡李佛珍藏跌打药方”收集在他的《少林寺真传跌打金方》的著作里面,成为世人的共同财富。</p><p>2018年1月,经新会蔡李佛始祖拳会申报,“蔡李佛医药”已列入了新会区“非遗”保护名录。</p> <p>蔡李佛的医药实践。</p><p>蔡李佛的社会实践和贡献,还体现在将医药用于练武的实践。如通过内服药物、药酒以促进体内气血运行,消除疲劳。蔡李佛将“药”主要分为4个类型:第一是经常加入食物中服用,从而促进身体健壮为练武功打下扎实基础;第二是练某些特殊功法时,服用一些特殊的相应药物来促进练功;第三是用来促进锻炼“外功”,如练“排打功”时用“洗手丹”之类外用药;第四是用以治疗内、外运动创伤的药物。对促进武术练功及防治运动创伤都有极好的功效。</p><p>自古来习武之人每善伤科治疗,有“未习打先习医”的拳谚,蔡李佛亦然,从而使武术与医学更密切地结合在一起。武人多同时学医,“点穴、拿脉、解骨”作为“少林七十二艺”之“三诀”,在历代武林中既作为搏击手段,也作为医疗手段。我国这种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中医伤科学,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及其优越性,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伤科治疗理论体系;在病因上注重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在治则上强调动静结合,功能恢复;在治法上有着“机触于内,巧生于外,手随心动,法自手出”的独特风格,从而形成独具一格的武术正骨按摩法。随着蔡李佛的品牌逐步被世人所确认,其保健康复作用将上升到显著地位,人们对蔡李佛医学的开发和利用的呼声越来越高,蔡李佛的养生保健拳、功法已在世界范围内普及发展。蔡李佛武术和医药的结合,将成为人类增进健康、抵抗疾病、延年益寿的有力手段。</p> <p>自陈享在会城开设“永胜堂”医馆,悬壶济世,以三位师父所传授的跌打医术服务乡里,就开创了蔡李佛医术之先河。陈享的蔡李佛医术,主要分为跌打伤科类,冷兵器伤科类,热兵器伤科类,疑难杂症类和一般日常类。</p><p>&nbsp;&nbsp;&nbsp;&nbsp;跌打伤科类,占蔡李佛医术主要部分,内容丰富,博大精深。</p><p>&nbsp;&nbsp;&nbsp;&nbsp;冷兵器伤科类,主要是指医治打仗受刀、剑、枪等十八般兵器而导致的伤的方法。</p><p>&nbsp;&nbsp;&nbsp;&nbsp;热兵器伤科类,蔡李佛能有与炮火枪弹所伤的相关治疗方法,主要原因是陈享带领弟子参加鸦片战争等的实践与需要有很大关系。蔡李佛热兵器伤科类的药方已成为全人类一笔稀有的宝贵的遗产,是广大蔡李佛前辈为我们留下的无比珍贵的财富。</p><p>&nbsp;&nbsp;&nbsp;&nbsp;疑难杂症类和一般日常类,都是构成蔡李佛医术的组成部分,是中医中药实现复兴的中药传统基础。</p> <p>蔡李佛医术的继承。</p><p>蔡李佛180多年的发展,培养出许许多多武术名师,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医学界的强人。李广海就是众多蔡李佛传人中武医对社会影响较大的一位。李广海(1894—1972),佛山茶基人。李广海出生于一个跌打名医家庭。民国初年,李广海拜一代名师陈盛学习蔡李佛拳。 &nbsp;</p><p>在父辈的教导和影响下,李广海攻读《内经》、《伤寒》、《金匮》、《神农草本》等中医经典著作。渐长后更博览《正体类要》、《伤科补要》、《医宗金鉴》、《血证论》等伤科专著,边学习边实践。其父逝后20岁的李广海子承父业,为民众治病。</p><p>李广海博学多才,通晓内外妇全科,尤擅长筋伤骨断,枪炮弹伤及烫火伤。李广海注意小夹板固定的研究,并将生物力学运用于临床,对四肢骨干骨折及近关节骨折,提倡小夹板加垫超一个关节固定,解决了固定与活动的矛盾。他提出了早期的练功活动能加速肢体功能的恢复,对促进骨折愈合的理论,以及通过“纵轴挤压”能促进骨痂生长的理论,这些经验论证对骨折的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p> <p>李广海以丰富的临床经验于1961年编著了《中医正骨学》上下册。该书精辟地阐述了骨折、脱位的诊断与治疗,介绍了内服经验处方31条,外用处方11条。1965年,他在中医杂志上发表了《闭合复位治疗陈旧性关节脱位50例》的科研论文,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医学遗产。</p><p>其实蔡李佛名中医比比皆是。1842年,所设的44间武馆同时设药店,每位前辈均是医术好手,都能名噪一方。如陈孙健(长指佛)移居香港开设“扶胜堂 ”药店行医。治病救人,接济贫苦大众;陈云汉(陈享嫡孙)建国前后是广州芳村医院首席正骨医师,曾为东江纵队救治不少伤员。胡云绰,几十年来都一直在香港华东医院的中医伤科门诊部当任主诊医师,也是香港华南体育会医师、香港南华足球队军医等等,枚不胜举。</p> <p>蔡李佛医术的传承,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具体如下。</p><p>第一阶段:陈享阶段(19世纪时期)。</p><p>&nbsp;&nbsp;&nbsp;&nbsp;此阶段的特点是实践多。这阶段中国医疗体制基本都是中医,特别是战场上的武医,治病更快,见效更好,价格便宜。像陈官伯与陈安伯,龙子才,张炎等,个个都是拳术与医术出众,影响非凡。</p><p>第二阶段:陈耀墀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p><p>&nbsp;&nbsp;&nbsp;&nbsp;“西医在朝,中医在野”。在这一阶段,像陈耀墀、陈长毛、陈盛等武术与医术都很高明,也接治了很多革命抗战的伤员,但此时已经配合上西医的一些疗法了。</p><p>第三阶段:断层时期(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p><p>&nbsp;&nbsp;&nbsp;&nbsp;此阶段由于国内许多政治因素的影响,但蔡李佛还是出现了一些医术精湛的佼佼者。如陈耀墀的大儿子陈云汉以及陈恩、区汉泉、赵锦荣、黄勤富等人。</p><p>第四阶段:式微阶段(20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p><p>&nbsp;&nbsp;&nbsp;&nbsp;在此阶段,面临失传的高度危险。许多医药资料被误认为“四旧”,甚至付之一炬。值得庆幸的是,京梅村多位蔡李佛前辈偷偷收藏一部分下来,尤其是陈享曾孙陈云汉,为免祖辈留下的医书“被抄”,从广州将之交给生活在京梅村的弟弟陈燊樵妥善保管,得以保存了下来。目前,新会蔡李佛始祖拳会也收集了相当部分医药资料,有待进一步挖掘传承。</p><p>第五阶段:复兴阶段(当代)</p><p>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特别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当下,传统中医中药得到了重视,更好地传承蔡李佛医术为实现“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已是蔡李佛人的共识。</p> <p>蔡李佛的武医结合,历代代相传与创新,留下来的,弥足珍贵。</p> <p>先义后利的蔡李佛。</p><p>蔡李佛海纳百川,深入民众,走向国际,流传180余年而不衰。究其原因,先义后利的蔡李佛其三大独有的特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p><p>其一、摒弃门派之见和辈份束缚。原是学其他门派,也可学蔡李佛,学了蔡李佛亦许学其他门派。师兄弟之间可互教,入门拜了专门师父,只要是品行过关,天聪或肯学的,会推荐向更高辈份或有不同特长的门人学习。如此先进的理念,在当时实属少见。</p><p>其二、设馆不标榜自我,行医不四处游走。开馆授徒其名号以“蔡李佛”三字置前,故绝无陈氏、李氏或张氏等称谓的蔡李佛拳。行医须设立固定店铺,不许江湖流动设摊,杜绝游走行骗,说明门派相当规范而又充满自信。</p><p>其三、区别大家与小家,公私两分明。武馆敞开大门,名号均用寓意“洪武至圣,反清复明”的“洪圣”谐音:“洪胜”、“ 鸿胜”或“雄胜”。以此组成一个大家庭,不分姓氏、男女、种族均可加入学艺。药店属家族维持生计的“家产”,可用不同的名号,医药授徒就相对苛刻,虽流传面不会很广,但能得到传承的皆为精英。</p><p>蔡李佛以武术的形式,承载了儒、道、佛等多种中华传统文化,奉行“武以强族,医以济世"的门风,有着显著的岭南文化特质。其仁者之心的文化内涵,可以概言而之:“饮水思源固根本,锲而不舍铸武魂”。</p> <p>蔡李佛的世界性演绎。</p><p>蔡李佛,魅力无限,自成体系,和而不同,其最大特征是文化的融和能力,赋有传承和传播力度、广度和深度。</p> <p>演绎着团结精神。</p><p>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勤劳、勇敢、团结、向上的精神,体现了中国人的骨气,体现了中国人“尚武崇德”、“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精神。蔡李佛遍布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100个国家和地区均有蔡李佛武术组织,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蔡李佛洋弟子均曾派代表到新会“洪圣始祖馆”朝圣认祖,推动了中西文化的交流。</p><p>&nbsp;</p><p>演绎着开放精神。</p><p>在国际上,有蔡李佛武术,就有蔡李佛的人脉、武馆、组织、队伍、传承者和人才,就有这方面的研究机构和研究者,就有这方面的文章和专著,就有这方面的文化和学术交流。180多年来,以蔡李佛人“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走出国门,风靡寰宇,成为中国与世界沟通交流的一扇窗口,是江门市、新会、崖门文化迈向全球的重要一环。</p><p>&nbsp;</p><p>演绎着和谐精神。</p><p>以蔡李佛武术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视角文化、动态文化、特色文化,其艺术画卷,除了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国粹之外,更重要的是自觉当好中华儿女的和平使者,向世界传递着中国人传统的和谐文化以及“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境界,传递着中国人的情感、友善、和睦、友谊、博爱、平安和吉祥的优秀传统文化。</p> <p>【第四篇章】地•世界之拳</p><p>蔡李佛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观念,与人类进行物质生产活动和自身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一脉相成,是全人类共同生活的起码行为准则,理相通,情相连。因此,蔡李佛拳在全球范围得到认同、追捧,以至在全球落地生根,开枝散叶,枝繁叶茂。</p> <p>大中华,五千载,论武功谁英雄。蔡李佛门,四海归心。五洲英雄,耀我中华。</p><p>技涵物之理,拳藏兵之谋,武有刚坚之嫌,拳有急勇之忌。蔡李佛始创人陈享,不以武道、拳道之类命名,借“蔡李佛”为拳之名,以彰显尊师、明理之底蕴。</p><p>由陈享创立蔡李佛之始,其华夏民族铮铮风骨,就贯穿于“蔡李佛”这部锄恶扶弱、保家卫国、抵御外侮、爱国爱家的历史。</p><p>男儿奋发豪壮志,莫等萧萧两鬓丝。不引洪流东海去,奢谈赤手留青史。致敬蔡李佛,尊崇陈享公。</p> <p>必能忍人所不能忍,方能为人之所不能为。凡人具大受之才者,必有大有其量。陈享,蔡李佛始创者,正是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先贤。</p> <p>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另一颗心宽容。</p> <p>宋代诗人黄梦攸有诗云:蛟龙跃,狮子吼,头角峥嵘精神抖。若问破天荒,还我霹雳手。</p><p>代人释宗演亦有诗道:</p><p>一九与二九,相逢不出手。</p><p>面面各相看,人人自知有。</p><p>你若野犴鸣,我便狮子吼。</p><p>我若野犴鸣,你亦狮子吼。</p><p>十字纵横自在行,切忌随人背后走。</p><p>在我看来,雄狮起舞飞跃天地之际,正是蔡李佛精神的一种外化表现,震邪,振奋人心。</p> <p>蔡李佛,180多年的历史与荣光,一如明代朱国祯在《涌幢小品·曾有菴赠文》一文中所言:“公承前草创,启后规模,此之功德,垂之永久。”</p> <p>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蔡李佛认为,只要你认为是蔡李佛人,就不分东南西北,不分中国人外国人,都是陈享创立的蔡李佛大旗下的蔡李佛人。</p><p>京梅村蔡李佛始祖地这里的展柜里,陈列着各地蔡李佛拳会、武馆(只是展示了部分)的会刊等书刊,其胸怀与胸襟,就可见一斑。</p> <p>蔡李佛传人足迹遍布世界各地。</p><p>鸦片战争之后,广东沿海成千上万人远走南洋和欧美,掀起了新的移民高潮。毗邻港澳以及政治、经济、人文等因素,蔡李佛的武术家们也踏出国门,出走世界各地,这客观上对包括蔡李佛在内的中国武术起到积极的传播作用。</p> <p>蔡李佛走出国门。</p><p>早在清末,以陈享逃避清政府迫害以及太平天国残余逃往海外开始,蔡李佛技艺已传到了东南亚及美洲,至目前,美洲一些“洪门”组织仍可见蔡李佛武术文化的痕迹。张炎、黄玉声学艺始于南洋。抗日战争期间,钱维方在香港设馆授徒,阮骇的弟子刘彬1939年在美国三藩市设立鸿胜馆。20世纪40年代,陈耀桓、胡云绰、莫民恩、杜汉璋、李耀龄、何牛、林秋、罗棋、梁彪、汤锡、崔章、江安、龙子祥、刘锦东、周庆、马恩、等数十名蔡李佛弟子赴港澳发展,部分人后来又移居海外,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蔡李佛。如上世纪50年代,黄虾(师承汤锡)在温哥华设雄胜馆授徒众多,其徒子徒孙现活跃于加拿大武术界。陈郁(台山人,师承陈斗)在多伦多设康乐武馆数十年,授徒上千人;1965年,关文经在新加坡开办鸿胜馆。1978年,郑才在马来西亚设馆。1983年,陈永发在澳大利亚设“洪圣馆”及“永胜堂”,不遗余力传播蔡李佛武术和中医药,弟子数百万,并组织海外弟子回新会京梅村认拜始祖陈享公。本世纪以来蔡李佛国际武术交流活动分别于新会、广州、佛山等地举行了近三十次。</p><p>1999年,蔡李佛始祖馆注册定名“新会蔡李佛始祖拳会”以来所举办的国际交流活动计有:</p><p>2001年至2019年,先后组织了八届大型的蔡李佛武术文化国际交流活动。国内外参与人数合共十万人次以上。</p><p>2002年和2006年,分别两次组织、主办了“蔡李佛武术文化源流及发展国际研讨会”。</p><p>2006年12月,举办“蔡李佛国际擂台观摩赛”</p><p>2007年,黄振钦(始祖馆第六代传人,师承陈忠杰)在纽约开设新会蔡李佛始祖拳会美国分会。</p><p>2008年,主办首届蔡李佛武术国际精英赛 。</p><p>2018年,在香港、澳门、温哥华、纽约等地设立“始祖拳会联络处”,使彼此间的交流常态化</p><p>蔡李佛传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促进了中国武术与世界武术的交流。</p> <p>蔡李佛社团组织。</p><p>清末民初,陈官伯、李恩在广州龙津路徐家祠堂开设“鸿胜馆”(《广州市志》正史记载最早的民间武术团体)</p><p>1972年,陈耀墀的女儿陈洁芳会同在胡云绰、陈熙、莫民恩、林秋、梁彪等第四代传人在香港注册登记成立“香港蔡李佛始祖陈享公纪念总会”。胡云绰任首届会长。随众创建人年事已高或移居国外,基本会务处于半停止十多年。2006年,由黄子裕(始祖馆第五代传人)动员发起,重新组织恢复正常会务活动。现届会长是邝祖贤。该会也是始祖拳会香港联络处。</p><p>在澳门,上世纪70年代,陈耀墀的弟子罗祺、梁彪开设“鸿胜罗梁馆”(现称罗梁体育会),由于注册社团名称规定问题,历史悠久的“工人武术体育会”、“友乐文娱体育会”(始祖拳会澳门联络处)、“文威文娱体育会“等民间武术组织,均是蔡李佛传人注册的武术社团,一直在传承蔡李佛武术文化。</p><p>1978年,京梅生产大队恢复停止了近三十年有组织的武术活动。移居香港的陈耀桓(始祖馆第四代传人)以及澳洲的陈永发(陈享玄孙)等人,分别开始带徒弟回京梅村认祖。1980年,由海外及港澳乡亲陈扶浩、陈水、陈雄等始祖馆第四代传人筹资,成立“京梅蔡李佛武术队”借用京梅学校教室,公开向百多名青少年进行教授武术,主教为始祖馆第四代传人陈华灿和陈燕洛。1986年,在京梅新建的念乡楼设专门教室,重新起用“京梅雄胜始祖馆”名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馆务开始处于半停状态。1998年,始祖馆多位第五代传人在新会会城设立“始祖馆”训练部,并筹备始祖馆重建工作。2002年,新会区民政局批准“京梅雄胜始租馆”注册为民间体育团体,定名为“新会蔡李佛始祖拳会”首任会长陈忠杰、首任秘书长陈锡章。</p><p>1984年,广东省武术协会成立蔡李佛拳总会。由时任广东省武协副会长区汉泉(师承陈耀墀、方玉书)任首届会长。区汉泉逝世后,会务处于半停止状态。本世纪初,由彭正庭等蔡李佛弟子重新组织正常活动。</p><p>1996年,广州市武术协会成立蔡李佛拳会,负责人是梁乃斌、梁乃钊。</p><p>2001年,佛山鸿胜馆恢复停止了数十年的馆务活动,馆名仍沿用陈典恒便开始使用的“鸿胜馆”名称。</p><p>2007年,广州市荔湾区蔡李佛武馆成立。</p><p>此外,花都、肇庆、新兴、恩平、开平、斗门、蓬江(江门)、江海(江门)等整个珠三角市区以及广西部分地区均有注册的民间社团。属始祖拳会分支机构有梅江洪圣馆、南园雄胜馆、临潮洪圣馆振兴馆、汇龙馆、宏毅馆等十多个。到目前为止,全世界有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蔡李佛功夫总会或联会。</p> <p>拥抱世界,礼让天下。</p><p>自“开放改革”至今,京梅村接待来自国内(包括港澳地区)及世界各国和地区的蔡李佛弟子数万人次到来寻根问祖。</p><p>1998年,蔡李佛始祖馆确定了“继承挖掘民间传统武术技艺,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活动,促进新会侨乡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思路,组成非营利性民间体育团体,后注册定名为“新会蔡李佛始祖拳会”进行活动。与此同时,积极联络旅居澳大利亚的陈享第5代玄孙陈永发先生,商议举办国际性蔡李佛武术文化交流活动。</p><p>2001年9月,缘福陈公祠始祖馆旧址在社会各界支持下进行了修缮。同年12月9日,在京梅村举行始祖馆重修落成活动,并恢复始祖馆最初名称“京梅洪圣始祖馆”。陈永发先生带领来自澳大利亚、德国、美国、波兰、葡萄牙、芬兰、智利、西班牙、阿根廷、墨西哥、哥伦比亚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96名洋弟子前来参加落成典礼和国际同门溯源寻根等一系列活动。</p><p>2002年11月29日至12月9日,第二届蔡李佛国际同门溯源寻根活动如期举行。16个国家和地区的83名蔡李佛洋弟子到来。活动的主要内容有4项:一是蔡李佛武术国际培训班;二是蔡李佛始祖馆重修落成周年庆典;三是蔡李佛源流及发展研讨会;四是蔡李佛武术国际交流观摩会。</p><p>2003年和2004年,虽受“非典”影响,仍分别有三批来自世界各地的蔡李佛弟子,共计120多人,前来京梅村寻根溯源。</p><p>2005年,蔡李佛教育培训、竞技比赛、音像出版等多项专利向国家工商总局提出申请注册并获得批准。</p><p>2005年11月29日,蔡李佛武术文化作为省旅游文化节开幕式“武在江门”的主题,成功地展示了蔡李佛“饮水思源、锲而不舍”的武术文化内涵,受到了组织者的好评和观众的一致称赞。</p> <p>2006年1月,“新会蔡李佛始祖拳会”第二届常务理事会产生,陈忠杰任会长、陈锡章任副会长。筹办“纪念蔡李佛始祖陈享诞辰200周年暨蔡李佛创立170周年”的大型活动,筹办“蔡李佛武术文化基金”。</p><p>2006年12月7日,举行“纪念蔡李佛始祖陈享诞辰200周年暨蔡李佛创立170周年”系列活动。来自国内、港澳以及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阿根廷、委内瑞拉、墨西哥、智利、哥伦比亚、希腊、西班牙、葡萄牙、芬兰、瑞典、波兰、德国、新加坡等地的蔡李佛中外弟子共800多人齐集于京梅蔡李佛始祖馆,举行简单而隆重的归宗拜祖仪式。下午,召开“蔡李佛武术文化研讨会”,武术界著名人士、文史学者以及中外嘉宾共200多人参加。</p><p>2006年12月9日晚上,一台高规格、高水平的以武术和文艺完美结合的大型文艺晚会在新会体育馆隆重上演,晚会以“武”贯穿全场,分为“武在葵乡”、“武在沙场”、“武在戏中”和“武在世界”4个篇章,以恢宏的气势、独特的构思、精湛的表演、精美的效果震撼全场,受到中外观众的高度评价,为纪念蔡李佛拳创立170周年暨创始人陈享诞辰200周年而举办的系列活动划上圆满句号。</p><p>2007年11月,新会蔡李佛始祖拳会承办了由省侨办主办的“百名华裔青年南粤文化行”之“岭南精粹,武动海外”的主题活动。特别是在圭峰广场的武术专场表演,得了海外华裔青年的热赞。</p><p>200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蔡李佛拳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会蔡李佛始祖拳会为项目传承保护单位。同年8月,新会蔡李佛始祖拳会、广东省武协蔡李佛拳总会共同主办“蔡李佛拳教练、裁判培训班”来自省内30多人参加,并举办了首届“蔡李佛武术国际精英赛”海内外300多人参加活动。</p><p>2009年10月,应日本札幌大学孔子学院邀请,新会蔡李佛始祖拳会组成20人代表队,前往日本北海道进行武术文化交流。</p><p>2010年12月,新会蔡李佛始祖拳会举办为期十天的第五届“蔡李佛武术文化国际交流暨始祖馆重修十周年纪念活动”。9日,在新会人民会堂举行盛大晚会,始祖拳会向16个国家的蔡李佛洪圣馆授予“蔡李佛”旗号。</p><p>2012年11月12日,来自美国、澳大利亚的19名洋弟子在教练的带领下,来到新会蔡李佛拳的发源地——崖门镇京梅村洪圣始祖馆认祖归宗,并向蔡李佛始祖陈享公像敬香参拜。</p><p>2013年7月,俄罗斯武术协会会长由江门体育局领导陪同到访京梅村,并与蔡李佛始祖拳会进行文化交流。</p><p>2015年4月,十多个国家的蔡李佛代表30多人,来京梅寻根溯源,并与黄冲小学、新会华侨中学师生进行武术文化交流。</p><p>2017年4月,经广东省文化厅“非遗”专家组考核评定,新会蔡李佛始祖拳会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同时8月,举办了“蔡李佛传承国际培训班”,12名海外传承人参加培训。</p><p>2017年12月,新会蔡李佛始祖拳会承办“蔡李佛‘富祥杯’国际狮王争霸赛”,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20支代表队200名运动员参加,盛况空前。</p><p>2018年8日,10个国家40名蔡李佛海外传承代表由陈永发带领,前来参加新会蔡李佛始祖拳会举办的“陈享公诞辰212周年纪念活动”。海内外500名蔡李佛弟子在京梅村蔡李佛文化广场进行了精彩的武术交流表演。</p> <p>2019年11月,智利蔡李佛洪圣馆由中国驻地领事馆资助,派出12名蔡李佛弟子,前来新会始祖拳会接受为期一个月的专门培训。</p><p>2019年12月27日,“少年中国说”2019年“江门农商银行杯”蔡李佛国际狮王争霸邀请赛在京梅村蔡李佛文化广场火热开赛,来自国内外共20支顶尖舞狮队进行同台竞技,上演巅峰对决,争取“最强狮王”称号。</p> <p>闪耀世界武坛的蔡李佛。</p><p>从“满目疮痍”到君行世界,当代中国武术仅仅用了三十多年时间,「源于中国,属于世界」就已经形成了宏大气象。武术发展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缩影,显示了中国文化巨大生命力,是中国人民巨大创造力的典型代表之一。</p><p>武术兴旺发展局面的形成,是一代一代包括蔡李佛传人在内的中华英豪持续努力奋斗的结果。蔡李佛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也面临着最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当代蔡李佛应当为自己曾经的努力而感到欣慰和自豪。</p> <p>陈安伯</p><p>陈安伯(1845年—1901年)是蔡李佛拳派始祖陈享公的长子。出生于广东省新会崖西京梅村。他的拳脚非常厉害,特长是蔡李佛的左右十三枪。枪法练到出神入化,有一枪五点梅花之美称。因父亲蔡李佛始祖陈享公年事已高,在1868年由他接管京梅村的始祖馆。陈安伯享年56岁。</p><p>&nbsp;</p><p>陈官伯</p><p>陈官伯(1857年—1916年)是蔡李佛始祖陈享的次子。他自幼天资聪敏,勤恳练习。年及冠时,已得到了家传的本领。曾经在京梅始祖馆、江门的水南乡、墟顶街、白沙等地蔡李佛鸿胜馆任总教练。1875年左右,陈官伯及助手李恩在广州任主、副教 ,地址设在龙津徐家祠堂的蔡李佛武馆是列入《广州市志》正史记载最早的民间武术馆。加上前期有龙子才、陈典拱等蔡李佛人打下良好的基础,拜于陈官伯门下的弟子众多,人材辈出,计有:陈翼耀、陈孙健(长指佛)、蔡伯雄、颜耀庭、胡奇彪、梁贵、谭劲夫、杜汉章、黄福荣等数十名弟子,皆是当时粤港澳武坛及杏林的佼佼者。</p><p>&nbsp;</p><p>黄玉声</p><p>黄玉声(靓仔玉)师承陈享,广东新会人。他身材矮小、眉清目秀如白面书生,却是一位足迹所至,威震海外的技击名家。先在南洋拳毙欺负华侨的恶霸。逃回了广州,却又路见不平,拳打脚踢,重伤了欺压汉人的满族拳师,被总督府通缉,只好混迹于香港。在太平戏院擂台比武中,一举击败身材比自己大出一截的西班牙拳王菲路。不久,在日本横滨演出时,不甘受日本人的刁难侮辱,愤然相约日本拳击总会会长山本太郎,与其总会的空手道高手河合甚比武。仅战两个回合,便将河合甚打翻在地而无法再战。尔后,到美国三藩市演出时,再打抱不平,一记“捎脚挞槌”收服了专门勒索华人餐馆的外籍“黑拳王”。蔡李佛“靓仔玉”的绰号名声大噪,成为了海外华侨心目中的大英雄。</p><p><br></p><p>&nbsp;颜耀庭</p><p>颜耀庭是蔡李佛拳第二代传人陈官伯的高徒。颜耀庭不仅武艺精湛,且甚得武德,在广州泮塘创设“集成堂”拳馆,对传播蔡李佛有着特殊的贡献。颜耀庭医术精奇,尤长于医治铁打刀伤,民国初年,曾获居民送来镌有“疗人医碎”的巨匾,以感谢颜耀庭的救命之恩。</p><p><br></p><p>陈孙健</p><p>陈孙健(长指佛、长指甲),京梅村和平里人,师承陈官伯,是清末民初粤港澳武坛及杏林界传奇式人物。民国初期,身处水深火热底层的陈孙健,为了生存充当侠客。败伤于他拳脚之下的地痞恶霸、武林中人不计其数。</p><p>后经高人点化,决意退隐江湖,移居香港开设“扶胜堂”药店行医。为了表示绝对不会再握拳头恃技伤人,特意将五指留了一尺有余的长手甲,从此治病救人,接济贫苦大众。虽留有尺多长指甲,却仍能把脉诊症,并用弯长指甲当称执药而毫厘不差,便有了“长指佛”美称。</p> <p>陈耀墀</p><p>陈耀墀(1888-1965)武承父亲陈官伯家传、文拜岭南大儒陈白沙门派,是成千上万蔡李佛第三代传人中少有的文武全材。</p><p>民国时期,率一众门人在广州几乎是所有的行业工会以及大学、中学教授武艺。于是便有了倡导传统文化的“南天王”陈济棠“祖绍少林禅宗,始创蔡李佛拳”的题词。抗战前,携儿子陈云汉往惠州向十九路军教授蔡李佛技艺。</p><p>1938年10月,广州沦陷,为了逃避日寇的迫害和利用,返回京梅村,接替陈翼耀掌管始祖馆教务。他传授的蔡李佛套路,开始将之前的“横桩头”起手,变为“竖桩头”起手,“拱手礼”的“跪马”用“吊马”代替,也就是将陈享原来的“跪拜五湖四海反清义士”,因时代和形势不同,变为“吊拜天下抗战英雄”。同时,把带有“反清复明”含义的“鸿胜始祖馆”,改为寓意抗战必胜的“雄胜始祖馆”。陈耀墀对蔡李佛传承发展的另一大贡献,就是将拳谱中的动作招式通俗口语化,并标注方向和方位,要求徒弟们学拳须做笔记和手抄拳谱,实行文武兼修。使学习者易懂易记,又能日久常新。故此,门下人材辈出,如陈华灿、陈耀桓、陈斗、陈熙、胡云绰、莫民恩、夏壁慈、汤锡、黄啸侠、罗祺、梁彪、潘芬、区汉泉等数十名弟子,都是建国前后粤港澳武坛名扬四方的拳师。</p><p>陈耀墀不愧为蔡李佛门派光前裕后的一代大师。</p><p>&nbsp;</p><p>方玉书</p><p>方玉书(1870—1953)大名金麟,广东开平古宅乡人,早年跟随阮骇学习蔡李佛,未几随孙中山投身革命,后为清庭所忌而遭通缉,避居星洲。民国成立后,返回广州开设「方玉书国术馆」传授武技和行医。1933—1934年连续两届获得广东省棍类、枪类冠亚军。</p><p>&nbsp;&nbsp;</p><p>陈华灿</p><p>陈华灿(字富燕,1912-1998)师承陈翼耀、陈耀墀,是京梅始祖馆造诣较高的第四代传人之一。因天生聪颖,自小读过私塾,文化较高,深得陈耀墀喜爱而悉心栽培,陈华灿的技艺也日见猛进。</p><p>抗战胜利后,他跟随陈耀墀左右,到各地巡访蔡李佛武馆,相互交流学习,拳艺再上境界。1951年,从香港返回京梅村务农。他性格内敛而深藏不露,加上“文革”受到批斗,绝不提武学多年。1979年,旅居海外及港澳乡亲筹资,力邀他重出。于是,他与陈燕洛担负京梅始祖馆教练,教授子侄数百人,从而填补了蔡李佛传承近三十年的空白。1982年,应新会梅江村邀请,再度前往解放前曾任教之地设馆授徒。为新会蔡李佛发源地当今的传承培养了不少人才。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年届八旬,仍孜孜不倦整理、编写蔡李佛拳谱。京梅村蔡李佛发源地的技艺得以传承,他功不可没。</p><p>&nbsp;</p><p>胡云绰</p><p>胡云绰随陈耀墀学习蔡李佛拳术,为省城蔡李佛第四代传人“四俊八贤”的“四俊”之一。1945年,受京梅始祖馆委派担任佛山鸿胜馆主理期间,曾代表佛山镇武术界接受俄罗斯大力士阿灵哥的擂台挑战并在第二个回合击败了对方。1949年,迁居香港,以行医为业。是香港南华体育会医师、华南足球队军医。1972年,与其他到港的陈熙、莫民恩、汤锡、林秋、梁彪会同陈享后裔陈洁芳女士注册成立“香港蔡李佛始始祖陈享公纪念总会”并任首届会长。</p><p><br></p><p>谭三</p><p>谭三(1874—1940),广东开平人。天资敏悟,好武术,初习洪拳于江门阮泰,擅双挂槌,在师承蔡李佛拳的基础上对于技法与手法屡有创新。1929年谭三与南京五虎之顾汝章惺惺相惜,打破门户之见,取北方拳术之精华,融会贯通,在原有的基础上对蔡李佛拳进行改良,自成风格,有“南拳北派化”之称。1931年在后人力荐下,命名为蔡李佛北胜,后武馆改称“北胜”,蔡李佛北胜因此为名,谭三被尊为北胜宗师。</p> <p>区汉泉</p><p>区汉泉(1918-),广东新兴人。先后师承方玉书、陈耀墀。是“中华武林百杰、十大武术名师”之一,广东省武协蔡李佛拳总会首任会长。1980年,参加广东武术挖掘整理组,勘证蔡李佛及其他南拳拳种的历史。特别是为考证蔡李佛的起源,奔波于广州、新会等地,编写有《蔡李佛拳》一书。晚年,不遗余力指导广东武术队训练工作,培养出丘建国、黄志刚、梁艳华等多名武术比赛“南拳王”,为现代的武术运动作出卓越贡献。其门下的蔡李佛弟子更是人才辈出。如:陈昌棉(国家九段武术家,原省武术队教练);董德强(原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彭正庭(省武协蔡李佛拳总会继任会长)。</p><p>&nbsp;</p><p>&nbsp;曾庆煌</p><p>曾庆煌(1919-2001)广东广宁人,师承陈汉雄习蔡李佛拳,曾任广东省武术协会副会长。他自1958年开始,多次参加全省及全国武术比赛,均获佳绩。先后受聘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体训大队武术教练、中国人民解放军体育学院武术教练、广东省武术队教练、广东省搏击队教练。也是上世纪80年代全国畅销武术杂志《武林》的创刊人之一。</p><p>1979年,负责组建广东省第一支武术散打队,他将蔡李佛技击散手结合现代武术擂台散打竞技特点,创编了一套科学的动作组合训练散打运动员,其中许多技法被当时的国家体委所采用推广,是广东省乃至全国现代武术散打竞技运动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是“广东散打之父”。</p><p>&nbsp;</p><p>黄虾</p><p>黄虾(1909-2007)当代九位“蔡李佛泰斗”之一。出生于香港,从事酒楼服务行业,师承汤锡习蔡李佛拳。上世纪60年代,黄虾移居加拿大温哥华,设蔡李佛雄胜馆教授华侨子弟数十年,是加拿大武术界著名的元老,所传男女弟子目前在温哥华分别开设六间蔡李佛武馆,以姚崇英的蔡李佛雄胜馆规模最大,徒孙黄振江更是发扬光大,近年来,向数以千计的华裔青少年传授蔡李佛拳艺,并担纲2010年温哥华冬季奥运会开幕式的龙狮表演。是始祖馆流脉在海外的一支重要传承力量。</p><p><br></p><p>陈郁</p><p>陈郁(1922-2008)加拿大多伦多侨领,当代九位“蔡李佛泰斗”之一。广东台山人,自小跟同乡陈世武习蔡李佛拳,后又随陈斗深造蔡李佛技艺。1952年,移居加拿大多伦多,在唐人街开设“康乐武馆”传承蔡李佛长达五十多年,授徒无数。青年时,为维护当地华侨利益和民族尊严,多次战胜空手道、西洋搏击拳手。他热爱祖国和家乡,敢于与反华势力斗争。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经常回乡支持国内公益事业,更加关心帮助蔡李佛始祖馆的重建工作。生前为新会蔡李佛始祖拳会名誉会长和省武协蔡李佛拳总会名誉会长。</p><p>&nbsp;</p><p>傅声</p><p>傅声(1954—1983),出生于香港。1971年被导演张彻发掘而开始演艺生涯。1976年主演《蔡李佛小子》,饰演除暴安良的钟坚,随蔡李佛名家习武,向恶势力挑战。最后学得高深武艺,将肆无忌惮的恶霸除掉,令地方归于平静的故事。傅声所主演的《蔡李佛小子》电影正体现出蔡李佛人锄强扶弱的精神,对蔡李佛的传播和影响有着很大的影响。</p> <p>潘城</p><p>蔡李佛第四传“省城四俊八贤”之一潘狄之子嗣,在严父教导下一生陶醉于蔡李佛拳运动。在香港成立的“潘城健身院”历时数十载,其训徒无数,不乏姣姣者,其中:赵民安、卢伟强、林庚发是香港中国国术部会执行委员,并被国术总会委聘到三所中学担任狮子训练,成为发扬蔡李佛拳之杰出者。</p><p>&nbsp;</p><p>徐小明</p><p>徐小明曾随蔡李佛始祖馆第四代传人陈耀桓学习蔡李佛拳,1953年生于香港,祖籍广东,父母均是父母是上个世纪50年代的粤剧演员。徐小明5岁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粤剧及武术。徐小明自幼好武,精习蔡李佛拳。其习武的历练,使之后更成为集编剧、导演、演员、监制于一身的名人,其影视作品多次获国际大奖,《大侠霍元甲》、《天蚕变》、《陈真》、《中华大丈夫》等作品烩人炙口。其中《大侠霍元甲》的武打动作中,随处可见蔡李佛招式的运用。</p><p>&nbsp;</p><p>陈永发</p><p>陈永发于1951年出生于广州,祖籍新会京梅村,陈享第五代嫡传玄孙,陈享家族中医药馆“永胜堂”继任者,当代九位“蔡李佛泰斗”之一,全球蔡李佛洪圣馆总教练。</p><p>他自幼跟随爷爷陈耀墀及父亲陈云汉习武学医,尽得家传,武艺医术颇高。1983年,移居澳大利亚悉尼,取得执业医师职业,并开始在海外传授蔡李佛。为使蔡李佛在世界各地发扬光大,通过数十年奋斗努力,已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蔡李佛洪圣馆或永胜堂分会,弟子有数百万名,2001年至2019年,先后组织十多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洋弟子代表,共计千多人次回蔡李佛发源地京梅村归宗溯源、武术培训和交流活动,其影响深远,新时期为蔡李佛的传承与复兴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p><p>&nbsp;</p><p>陈忠杰</p><p>陈忠杰,1963年出生于京梅村,自小随陈华灿、陈扶浩等蔡李佛始祖馆第四传习艺。1998年,受陈华灿等众前辈嘱托,担任蔡李佛始祖馆重建筹委会招集人。2001年至2019年,当选为新会蔡李佛始祖拳会第一届至第五届会长兼总教练。期间,先后策划、组织十多次规模较大的“蔡李佛武术文化国际交流活动”,不断提升蔡李佛发源地京梅村的国际知名度。</p><p>1999年以来,根据史料重新考证《陈享及蔡李佛历史》,编写《蔡李佛源流简谱》,整理《蔡李佛技击学》,重志《蔡李佛拳谱》,主编的《蔡李佛基础教材》提供给区内的中小学用作教学。为蔡李佛拳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08年3月,被广东省文化厅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蔡李佛拳代表性传承人”。</p> <p>智慧的畅想、文化的传承,和具体的技术实现的可能性相结合,会为我们带来宝贵的战略机会。蔡李佛的武医结合、传人弟子一代代的相传,奠定了蔡李佛枝繁叶茂的根基。</p><p>有人认为,工匠只不过是日复一日的做着单调而重复的工作,但事实并非如此。它有着更深远的意味,它不仅代表了一代又一代人心血的传承,也象征着一个时代诚实守信、精益求精和融合发展的内涵。</p><p>蔡李佛,正是后者。</p> <p>自古以来,工匠都以登峰造极的技艺,一丝不苟的态度,让我们见证了平凡所造就的伟大。</p><p>作为新时代的人,我们已经站在历史的肩膀上。蔡李佛,亦只有传承优秀的文化,发扬新时代之精神,吐故纳新,才能在社会的洪流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p> <p>在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蔡李佛如何老树发新芽?是否能能与进步与发展的社会接轨?答案必然是肯定的。</p><p>蔡李佛精神不是一种口号,而是在新时代的潮流下,蔡李佛人保持着内心深处真正的热爱。大国武术,以心筑梦。</p><p>仁爱之心,世界之拳,蔡李佛精神存在于世界的角落中,也烙印在时代的记忆里。</p><p>各位,蔡李佛文化陈列馆二楼的第三、四篇章,今天就参观到这里了。接下来,我还将会继续带大家参观三楼的第五、六两个篇章。期待吧。</p><p>谢谢各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