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哈尼梯田

中国人

<p>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的梯田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当地“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地理气候条件创造的农耕文明奇观。据载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这里的梯田规模宏大,绵延整个红河南岸的元阳、绿春、金平等县,仅元阳县境内就有19万亩。这里水源丰富,空气湿润,雾气变化多端,将山谷和梯田装扮得含蓄生动。20世纪80年代经一些摄影家的介绍,红河哈尼梯田开始名扬世界,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被它壮美的自然景观所吸引。2013年6月22日在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红河哈尼梯田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增至45处。</p> <p>风景最好的老虎嘴梯田景点,因道路严重滑塌,关闭。</p> <p>路边的民居。只有房顶还保存了原始的草房样式,原始民居被称为蘑菇房。在元阳县要寻觅原始蘑菇房非常难。</p> <p>当地都是单季稻,一种红米,产量低。红米的糖分少,适合减肥者、糖尿病人食用,价格不低,大约六元一斤。</p> <p>蓝花草</p> <p>坝达梯田景点</p> <p>垂序商陆</p> <p>祭祀架</p> <p>祭祀架</p> <p>祭祀房</p><p>根据观察,哈尼族信仰原始鬼神,但生活艰苦,环境闭塞,信仰不强。</p> <p>蘑菇房</p> <p>哈尼族宗教</p><p>哈尼族以多神崇拜和祖宗崇拜为主要内容,哈尼族宗教信仰,至今尚未形成全民的一神崇拜。滇西南少数地区的哈尼族,民国初年受外国传教士的影响,兼信基督教。佛教也曾在这些地区传播过。惟入教的人不多,影响不大。绝大多数的哈尼族信仰以万物有灵为基础的自然崇拜、魂鬼神崇拜和祖先崇拜。哈尼族自然崇拜的主要对象是山、水、树、日、月、风、雷、冰雹、地震等。灵魂的观念在哈尼族宗教信仰中曾占有重要地位。哈尼族认为,人有12个灵魂,分布于人体全身,对人体的安康起着不同的作用,只有12个魂都恪尽职守,一个不少地依附于人体时,人才能健康无恙。为此,哈尼族依据失魂的地点、方式及原因,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招魂、保魂和固魂习俗。</p> <p>山村保持了“森林、水系、山寨、梯田”四素同构完整的生态系统,哈尼族的民风民俗,民族文化特色鲜明,生产生活方式独特,梯田云海与古老的“蘑菇房”融为一体,是一个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农耕开发的典范。</p> <p>祭祀</p><p>原始宗教信仰主要围绕农业生产和建寨进行。祭天、祭山、祭龙是祭祀的主要内容,特别是祭龙尤为突出。</p><p>祭龙在旧历正月属龙日进行,以村为单位祭祀。龙树被认为是人类的保护神。每个家族有自己的龙树,每个村寨也有共同的龙树或龙林。龙林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过去,牲畜不准进入龙林入牧,妇女也不准随便进入龙林。祭龙时,先将祭品陈列于龙树前,由主持人点香放炮,祈求全村人畜兴旺,不遭灾难,不生病。参加祭龙的其他人叩头献饭。祭毕,祭品大部份即分给和各家,一部分分主持人,一部份分给老人,在龙村前煮吃。与祭龙相联系的还有祭水,祭时点香叩头、淘清水井、祭品分给寨内各家。祭山,每年一次,在三月份属蛇日进行,由村中老人主持,祈求山火不烧村寨。祭天,在七月份属虎日进行,祭时以松树枝铺地,祭品是每桌九碗饭、九碗酒、九碗水、九碗菜、九把火钳,共在桌。祭时按年龄大小,每桌叩三次头,祈求上天保佑。</p><p>围绕农业生产的宗教祭祀活动还有二月过“红石天”,插秧前“换龙巴门”,五月份过“裁谷年”,谷子打世苞时过“别我涅”(捉虫之意),谷穗扬花时过“卡耶”(祭谷花祈求丰收),谷子将熟时“尼波尼”(拿蚂蚱),谷熟割前要吃新谷,打谷时禁止与外家成员讲话,怕惊真走谷魂,等等。红河一带种水田的村寨,在开始裁秧这天,参加裁秧的人都要穿上新衣服。参加裁秧的姑娘们如遇到有外村男人过路,有权向过路男人身上糊稀泥,这对年长的男子是一种尊敬,对年轻的男人则是一种喜爱。收新谷后除了尝新,还要将一把新谷挂在墙壁木杆上,祭祀祖先,庆祝丰年。</p><p>“竜”即忌日,不事生产,是哈尼族宗教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每年除有固定的“竜”日外,凡看到、听到认为不吉的事物,就要“竜”,以这样可以消灾免难。一年之间固定的或临时性的宗教活动极为频繁。</p><p>主要的宗教活动与农事活动密切相关。宗教活动的时间只是相对固定,每年都由“最玛”按当时情况选择,可以稍前或稍后。</p><p>“红石天”是祭祀死去的最玛,由本任最玛杀猪献祭并请全村老人聚餐。老人们盛装赴会,在一起讲古典,唱酒歌。青年男子组织撵山,妇女下河拿鱼。</p><p>“龙巴门”(即寨门)被哈尼族视为神圣不可侵犯,它可能是农村公社时期社神的象征。哈尼族认为住在门内的人,就可以得到村社神的保护和同寨人的帮助,离开了“龙巴门”,也就离开了神和集体。每寨有正门一道,侧门两道。门以木制,高约六尺,上附鸟兽、人像等粗雕木饰。新门建成后,并不废弃旧门,而是每年在旧门外加建新门,以至老寨外出现了一长列门的甬道。</p><p>“鸦卡皮罗”意为祭祀谷神,先由“最玛”(龙巴头)率领群众到河边祭龙,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后龙巴头到山地上播种少许旱谷,次日各户即可播种。在小秧长出以前忌砍柴、理发,违者罚以鸡、米、酒敬神。</p><p>“别我涅”是捉虫之意。“别我”是一种专吃谷浆的害虫。在谷子打苞时由龙巴头通知各户在自己田中分别捕捉几个“别我”,将其夹放在树枝上插于龙巴门旁,他们认为经过这个仪式,“别我”就会自行死去。</p><p>“卡耶”意为谷花,祭礼以祈丰收。</p><p>“约拉阿皮罗”意在赶鬼出寨。在这个仪式前几天,要杀鸡祭鬼,先给鬼打个招呼,并献一只鸡脚给鬼做拐杖,使其准备好离开村寨。正式赶鬼时,先修理村寨周围的道路,以便于鬼怪逃窜,实际民对收获也有好处;这晨太阳刚出,全寨鸣枪击釯,人喊着叫撵,各户把头天准备好的一块小篾笆送到寨外,象征着鬼已经被撵尽。</p><p>红河南岸及内地的哈尼族,仍以多神崇拜为主。主要的神有天女“奥玛”、地神“阿奥”、山公“搓司搓欤”、山母“腊必腊杉”、龙树神“阿玛阿搓”及家神“合沙尼沙”等。“奥玛”神尊为最大的神和万物的创造者,龙树则是人类的保护神,有的家族有自己的龙树,村寨则都有共同的龙树。在每年阴历二、三月间各寨、各家族都要举行隆重的祭龙活动,由“米谷”(龙头)主持杀牲献祭,寨民饮酒歌舞,狂欢二、三日。妇女不能参加祭龙,但在元阳下主鲁,主祭人必须男扮女装,这也许是由于祭龙产生于遥远的母权制时代。此外,还有三月的祭山、六月的祭水、七月的祭天等,其它临时性的“竜日”也还不少。</p> <p>多依树梯田景点</p> <p>导游小王提供的照片和视频,地点多依树梯田,时间2019年12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