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祖寻根~趣谈中国人的姓氏文化:

宜名斋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问祖寻根~</font></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趣谈中国人的姓氏文化</font></b></h3> <h3>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中华姓氏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奇迹,更是我们民族独有的宝贵遗产,她积淀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国脉、文脉,形成了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姓氏是标识家族来源和血缘关系的文字符号,通过了解中华民族的姓氏文化,从而使自己对自己的姓氏的历史来源、家族名人、迁徙分布等知识了如指掌,甚至知道应该到哪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根......</h3> <h3>  <b><font color="#ed2308">2018-12-28“问祖寻根——姓氏文化主题展”在国家典籍博物馆第三展厅开展</font></b>。这次展览以中华姓氏源流为主题线索,展示了不同姓氏所记录的精彩纷呈的传奇典故与鲜活动人的生命情怀。展览侧重知识性和趣味性并重,不仅梳理展示了“改易姓氏”,如少数民族改汉姓、帝王赐姓改姓等;还展示了部分生僻稀见姓氏,如卜、贡、漆等姓。此外,在“姓氏趣谈”单元中,还讲述了姓氏始祖伏羲氏规定同姓不婚,以及世人误称吕尚为“姜太公”等趣味故事。</h3><h3> “数典不忘祖,落叶要归根。”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寻根问祖的优良传统,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去探究姓氏文化,正是因为姓氏所赋予的文化意义,让每个炎黄子孙都能够找回自己的历史归宿,都有一种精神上的归属感。下面,我们就从<b><font color="#167efb">中华姓氏起源直观图</font></b>中,寻找一下自己的根在哪?祖先又是谁??</h3> <h3>  经查得知,本人“<b><font color="#167efb">李</font></b>”姓,祖先是:<b><font color="#39b54a">少昊</font></b>(己),又名少皞,姬姓,名挚,字玄嚣,又名契,远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又称白帝,号青阳氏,又号金天氏。又降居江水,故称江氏。是黄帝长子,母亲为嫘祖(一说女节)。出生并降居于江水(古代山东西部的一条大河)边。是中国神话中的五方天帝之一,被后世人尊为“帝”,造成群雄的局面。为五方天帝中的西方天帝。被其后代郯国尊为高祖,后人尊为帝。</h3><h3> 其主要成就:发展繁荣了华夏早期文化凤文化、为华夏族文明奠定坚实基础。</h3><h3> 图腾:玄鸟(燕子)、凤凰。</h3><h3> 在这里,您找到自己的祖先了吗?有关中华姓氏文化您又了解多少?下面这些姓氏文化知识您了解吗?</h3> <h3><b>一、“姓”和“氏”最初有别</b>:</h3><h3> “姓”产出于母系氏族社会,是同一个女性祖先的家族共同所有的符号标记;“氏”是从姓中衍生的分支,出现于父系氏族社会。</h3><h3> 南宋郑樵《通志》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一般来说,天子有姓而无氏,诸侯、卿大夫有姓有氏,平民、奴隶只有名,无姓氏。</h3><h3> 随着历史发展,到了周代,姓和氏开始混淆;战国时,姓和氏走向融合;秦汉时期,姓氏合二为一,而且平民也开始有姓。</h3><h3> 据古文献记载,“风姓”为中国最早的姓,而“伏羲氏、女娲氏”等为最早的氏。发展至秦汉时期,“姓氏”才开始被统一称呼,此后以子承父姓的模式代代相传至今。</h3> <h3><b>二、姓氏祖先是伏羲氏</b>:</h3><h3> 相传中国第一位有姓氏的人是伏羲氏,据载他“因风而生,故为风姓”。伏羲氏被称作“三皇之首”,又是“人文始祖”。</h3><h3> 上古时期,人们群居杂婚无法避免近亲结婚。伏羲氏早早发现这个问题,于是“正姓氏,通媒妁,制嫁娶”,还规定了同姓不婚。</h3> <h3><b>三、姓氏演变来源有以下几种</b>:</h3><h3>01、以母系为姓氏。母权制氏族以母为姓,故从女旁,如:姬、姜、姚、姒、妫、嬴等。</h3><h3>02、以图腾为姓氏。如:龙、凤、马、牛、羊、熊等。</h3><h3>03、以国名为姓氏。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如:齐、鲁、晋、宋、郑、吴、越、秦、楚、卫、韩、赵、魏、燕、陈、蔡、曹、胡、许等,皆为常见姓氏。</h3><h3><b><font color="#ed2308">04、受帝王之赐姓。唐朝的开国功臣,被封赐李姓,由此人丁大增,成为中国第一大姓</font></b>。</h3><h3>05、以官职为姓氏,如司马、上官、侯、帅、尉等。</h3><h3>06、以谥号为姓氏。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功德所追认的称号曰“谥”。春秋时宋穆公的子孙中,有以其溢号“穆”为姓者。</h3><h3>07、以邑名为姓氏。以采邑封地为氏者较多,如周武王封司寇岔生于苏(今河北省临漳县),岔生后裔为苏姓。卫武公封其子季亹于甯邑(今河南获嘉县),厥后子孙以邑为氏,姓甯(níng)同宁。</h3><h3>08、以部落为姓氏。三国时的鲜卑族,迁居辽西建国,以“慕容”为部落名称,后人以慕容为姓。</h3><h3>09、以出生地和居住地特征为姓氏,如东郭、西门、杨、柳,李等。</h3><h3>10、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如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后代姓林。</h3> <h3>11、以祖先爵位或谥号为姓,如庄、康、武、恒等。</h3><h3>12、以次第为姓氏,即家族中兄弟排行或亲属辈分等为姓,如家族叔孙、季孙、第二、第五等。</h3><h3>13、以字号为姓。周平王庶子,字林开,其后代以林姓传世;宋戴公之子,字皇父,其孙以祖父字号为氏。</h3><h3>14、以住地为姓。黄帝死后葬于桥山,其子孙守陵人,以陵山之名“桥”为氏,后人去木为“乔”。</h3><h3>15、以乡亭为姓。这类情况的姓氏不多,常见的有裴、陆、阎、郝、欧阳等。</h3><h3>16、以异象为姓。周乎王之子出生时,掌纹呈篆文“武”,周平王赐其为武姓。</h3><h3>17、以技艺为姓。如巫、卜、陶、匠、屠等。</h3><h3>18、以职业为姓,如做陶器的姓“陶”,管仓库的姓“仓”,做买卖的姓“贾”等。</h3><h3>19、避难而改姓。因避祸、避仇、避讳、避嫌而改的姓氏:宋代忠臣岳飞后人,遭奸臣秦桧迫害而逃亡,拆字为姓,今有“山”( 把“岳”字上下颠倒,音“亚”)姓人自称岳飞后裔,安徽省郭阳县和辽宁省彰武县均有此姓,共有二千人左右。(还有部分“丘”姓人也自称岳飞之后)。</h3><h3>20、其它另类姓氏。少数民族融入汉族所带来的姓,或后来改成的汉姓;辽、夏、金及元代,汉人改为少数民族的姓;以数词排行的姓等等。</h3> <h3><b>四、百家姓并非百个姓</b>:</h3><h3> 资料显示,从伏羲开始,中国姓氏就开始了漫长的演绎,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姓氏有10000多个,如今仍在使用的有3000多个。</h3><h3> 先秦时,古姓不过数十个,后来姓氏合一,也不过500个左右。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姓氏也增减变化不断,但总体是上涨得。</h3><h3> 汉代王符《潜夫论·志氏姓》、应勋《风俗通·姓氏篇》各收姓氏500个;</h3><h3> 唐代林宝《元和姓纂》收姓氏1404个;</h3><h3> 宋代邓名士《古今姓氏辩证》收姓氏2101个,郑樵《通志·氏族略》收姓氏2288个,邵思《姓解》收姓氏2568个;</h3><h3> 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收姓氏3766个;</h3><h3> 明代凌迪知《万姓统谱》收姓氏3557个、王圻《续文献通考》收姓氏657个;</h3><h3> 清代张澍《姓氏五书》收姓氏5129个。</h3> <h3>  2010年,由中国科学院姓氏研究专家袁义达研究员和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邱家儒共同编纂的《<b><font color="#b04fbb">中国姓氏大辞典</font></b>》,共收录了23813个姓氏。单字姓6931个,复姓和双字姓9012个,三字姓4850个,四字姓2276个,五字姓541个,六字姓142个,七字姓39个,八字姓14个,九字姓7个...那么,九字姓到底姓啥?</h3><h3> 经查https://baike.so.com/doc/5397715-5635059.html</h3><h3> 九字姓有17个:乌朗汉吉尔莫吉尔敏(蒙古族)、乌朗汉吉尔莫吉尔敏(蒙古族)、敖格图高勒特楞古斯(蒙古族)、敖格图高勒图伦胡斯(蒙古族)、桑萨瓦阿尔本高尔巴(蒙古族)、特古娄于勒俄德设喜(彝族)、史地的也麻白以里齁(彝族)、何尼娄于啊濮啊德施(彝族)、奥勒特给特玛鲁基尔(鄂温克族)、那乌那基尔杜立给特(鄂温克族)、西姆萨给特杜立给特(鄂温克族)、西木感给特杜立给特(鄂温克族)、西木萨给特杜立给特(鄂温克族)、额布特给德·杜力嘎德(鄂温克族)、那木那给德·杜力嘎德(鄂温克族)、奇木切给德·巴雅给德(鄂温克族)、奇木切给德·杜力嘎德(鄂温克族)、乌勒德给德·杜力嘎德(鄂温克族)</h3> <h3>  10字姓6个,有:夥尔川扎麻苏他尔只多(藏族)、阿热海乌兰萨嘎塔格腾(蒙古族)、阿日海乌兰萨嘎塔克坦(蒙古族)、孟根乌鲁给图乌吉业德(蒙古族)、贾呼鲁格音张敖布格图(蒙古族)、格利增布日·哈日·那米德(鄂温克族)</h3><h3> 11字姓8个,有:阿拉坦牙孙乃额尔鲁古特(蒙古族)、阿勒腾雅苏乃斡尔鲁古德(蒙古族)、洪亚斯图额日黑翁古齐坦(蒙古族)、鸿雅苏腾额尔给奥古奇腾(蒙古族)、孟根乌鲁给图模格特古德(蒙古族)、孟根乌鲁给图莫格特胡特(蒙古族)、吐吐木谷旨里阿德布安也(彝族)、妈吐娄于红其阿母德设喜(彝族)</h3><h3> 12字姓2个。有:阿勒腾索布尔嘎图宰桑楚德(蒙古族)、哲簿丙资塌木汝阿母德设喜(彝族)</h3><h3> 13字姓2个。有:贾呼鲁格音乌日苏张氏永先宝(蒙古族)、掐吐色古月盍倮夷补哲薄丙资(彝族)</h3> <h3><b>五、最长的姓氏是十七字姓</b>:</h3><h3> 目前已知中国最长的姓,十七字姓,绝无仅有,只有这一个:鲁纳娄于古母遮熟多吐母苦啊德补啊喜(彝族)</h3> <h3><b>六、姓氏按类别分</b>:</h3><h3> <b>天体气象类</b>:天、日、月、星、风、云、雷、虹、霞、雪、霜、露、冰......</h3><h3> <b>地形地貌类</b>:地、山、沙、野、岛、岸、坡、岭、江、河、洋、渠、泉、池、湖、海......</h3><h3> <b>人体器官类</b>:头、耳、口、眼、鼻、舌、齿、眉、发、足、身、骨、心、胆、皮......</h3><h3> <b>家禽动物类</b>:马、牛、羊、狗、猪、鸭、鹅、虎、熊、龙、蛇、鹿、猫、虫、鱼、鸟、雀、鸽、象......</h3><h3> <b>植物花卉类</b>:桃、李、杨、柳、松、柏、桐、梅、兰、竹、菊、荷、花、果、叶、根......</h3><h3> <b>亲属称谓类</b>:父、母、兄、弟、叔、伯、公、婆、姑、舅、娘、姥、哥、姐、夫、儿......</h3><h3> <b>文教器具类</b>:笔、墨、纸、砚、琴、棋、书、画、印、扇、鼓、管、萧、笙、号......</h3><h3> <b>军队编制类</b>:军、师、旅、团、排、班、帅、将、校、尉、兵、卒......</h3> <h3>  <b>时空方位类</b>:春、秋、夏、冬、晨、午、晚、夜、东、南、西、北、上、下、左、右......</h3><h3> <b>天干地支类</b>: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h3><h3> <b>数字符号类</b>: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兆......</h3><h3> <b>各处地名类</b>:东阳、长兴(浙江)、涂山、缙云(重庆)、长沙(湖南)、唐山、邯郸(河北),当涂(安徽)、陈留、华阳、会稽(古地名)......</h3><h3> <b>各种色彩类</b>:赤、橙、黄、绿、青、蓝、紫、黑、白、灰、褐、乌......</h3><h3> <b>朝代名称类</b>:夏、商、周、秦、汉、魏、蜀、吴、晋、隋、唐、宋、金、元、明、清......</h3><h3> <b>人体动作类</b>:开、关、问、听、打、杀、扔、扑、扫、拍、拉、抱、吹、吼、爬、看、骂、招......</h3><h3> <b>行政区划类</b>:国、省、市、州、府、县、旗、区、镇、乡、京、都、郡、郊、宗、家、姓、氏、邸、尹......</h3><h3> <b>表象特征类</b>:新、旧、方、圆、直、尖、厚、扁、肥、胖、稀、密、多、少、混、清、丑......</h3> <h3>  <b>食物用具类</b>:米、饭、烟、酒、唐、茶、糕、盆、盘、碗、镜、柴、烛、枕、席、秤、伞、剑、门、田、陀、房、铁、车、绳、衣、网......</h3><h3> <b>官位职称类</b>:王、公、相、卿、伯、侯、督、尉、尹、司马、司徒......</h3><h3> <b>省市简称类</b>:京、津、沪、渝、辽、吉、黑、冀、豫、晋、鲁、皖、苏、浙、闽、赣、川、黔、滇、陕、甘、宁、青、藏、湘、粤、桂、台、琼、鄂......</h3><h3> <b>各国国名类</b>:中、朝、日、泰、韩、缅、菲、柬、老、印、越、英、美、德、法、意、奥、比、荷、俄、捷、波、匈、保、罗、南......</h3><h3> <b>民族称谓类</b>:汉、满、蒙、回、藏、苗、彜、侗、瑶、白、傣、黎、土、羌、京、怒、哈、壮......</h3><h3> <b>各行各业类</b>:工、农、商、学、兵、师、艺、乐、医、士、卫、邮、厨、警、官、陶、战、药、党......</h3><h3> <b>五行八卦类</b>:金、木、水、火、土、乾、坤、坎、离、震、艮、巽、兑......</h3><h3> <b>日程用品类</b>:瓜、桃、琴、窗、盒、筷、葫,柴、米、油、盐、茶......</h3><h3> <b>性别名词类</b>:男、女、雌、雄、公、母......</h3><h3> <b>动词词汇类</b>:笑、揉、猜、拣......</h3> <h3><b>七、目前中国人口前十大姓氏</b>:</h3><h3>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目前人数最多的十大姓氏排列如下:</h3><h3> 01、李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7.94%</h3><h3> 02、王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7.41%</h3><h3> 03、张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7.07%</h3><h3> 04、刘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5.38%</h3><h3> 05、陈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4.53%</h3><h3> 06、杨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3.08%</h3><h3> 07、赵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2.29%</h3><h3> 08、黄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2.23%</h3><h3> 09、周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2.12%</h3><h3> 10、吴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2.05%</h3> <h3>  千枝一本,万姓同源,树高千丈,落叶归根。所谓“寻根”,就是人们以姓氏为纽带所进行的文化寻源。今天,华人已经成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作为迄今世界上人数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族裔,全球华人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寻根情结:自己的姓氏源自何时何地,本原始祖和得姓始祖究竟是谁,自己的家族经历了怎样的繁衍变迁,有着多少值得传承的家风美德?对于我们这些‘龙的传人’来说,寻根归宗意识更甚于世界其他民族,这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伟大凝聚力的血脉之源,是血浓于水的最至诚的精神归宿。那种流淌自祖先血管中的神秘力量,建立起一种强大的心理凝聚,促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大融合,成为一个伟大民族生生不息、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再创辉煌的源动力!</h3> <h3>  姓氏于中国人而言,恰如一湾源泉,从涓涓细流到大江大河,历经数千年的岁月变迁,不曾停歇,流淌至今。</h3><h3> 她刻进华夏儿女的血脉,成为生生世世都不变的印记。</h3><h3> 班固在《白虎通》说:“人所以有姓者何?所以崇恩爱、厚亲亲、远禽兽、别婚姻也。”</h3><h3> 从最开始区分血缘,防止血缘婚配,到区别贵贱、分配社会资源,姓氏始终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息息相关。</h3><h3> 1950年,我国的婚姻法规定:“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h3><h3> 随着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宗族文化的式微,姓氏,开始成为个人的选择,连法律都无法强制,旁人更是无权置喙。</h3> <h3>  <b><font color="#39b54a">后记</font></b>:在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轩辕路黄帝故里景区内,<b><font color="#167efb">“中华姓氏广场</font></b>”拜祖区北壁墙中央端坐<b><font color="#ed2308">轩辕黄帝</font></b>黄铜像,通高5.9米,取“<b><font color="#167efb">九五</font></b>”之尊,右手执权杖,左手握拳置膝上,目视前方,睿智、英武、端庄、慈祥。</h3> <h3>  【<b><font color="#ed2308">免责声明</font></b>】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源自于网络,其中有:百家姓大全911查询:https://xing.911cha.com/、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后台及时联系通知与我,情况属实,我们将尽快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多谢您的合作!</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文編 ★《宜名齋》</font></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素材 ★《互聯網》</font></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網圖 ★《後 &nbsp;制》</font></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版權歸原創者所有👈</font></b></h3>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感谢朋友们的关注,愿好运常伴您!感悟人生,感恩有你!!🙏🙏</b></p>

姓氏

蒙古族

鄂温克族

姓个

文化

寻根

汉族

彝族

字姓

伏羲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