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单人闯七尖

真龙闪华

<p>华东七尖,跨越临安、安吉两地,横向穿越整个天目山山脉。一直以来都是华东户外殿堂级的存在。由于西天目景区的管制升级和对环境以及世界级极危动物(安吉小鲵)的保护,原始七尖路段也不断被调整。目前我两日走完的是这个43公里,调整后的七尖。但也没错过任何一个山峰。</p> <p>所谓七尖 —— 其实不止七尖,以下都是本次徒步的实测海拔数据:</p><p>第1尖:西天目山 - 仙人顶(1509米)</p><p>第2尖:龙王峰(1591米)</p><p>第3尖:药王峰(1540米)</p><p>第4尖:千亩田峰(1543米)</p><p>第5尖:桐杭岗(1497米)</p><p>第6尖:茅草尖(1257米、传统七尖并未统计这个)</p><p>第7尖:仰天坪(1239米)</p><p>第8尖:大洋山尖(1217米,传统七尖并没有这个,但我非常想增加这个尖,因为它真是个里程碑)</p><p>第9尖:东天目山 - 大仙顶(1475米)</p> <p>第一天七尖穿越,我的计划是从西关的古树山庄民宿(海拔800米)出发,从民宿后山小路一路爬升,经大仙顶,龙王峰,药王峰,千亩田,终点在平溪村北上一个垭口,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的界碑(安吉地界)。最后在安吉的八百米饭店民宿住宿和调整。历21公里,累计海拔爬升在1640米-1700米左右。</p> <p>这么计划的原因其实上面已经解释下,七尖原始登山口现在24小时有岗哨查逃票进山的。我们徒步没必要和景区起争执,所以改从海拔800左右进山,避开景区范围就好了。</p> <p>七尖第一天路段还是比较好走的,21公里算上路餐、拍照、午睡,10小时基本能结束。于是6点左右就从民宿出发,山路坡度不是很陡。</p> <p>不一会就到了公路。</p> <p>山里的晨曦很美。</p> <p>沿着公路步行约1公里,</p> <p>在大树王景区前2公里左右,右转进山,开始登第一尖,西天目-仙人顶。这里海拔约1050米,其实跟团队或体力不好的,可以直接开车来这里进山。我在前往登山口的路上看到一辆中巴在往山下开,预估着有一队户外俱乐部进山了。</p> <p>一小段土路树林后,</p> <p>进入并不是很陡的草甸平台,坡度缓缓上升。路边路过不少消防用水源。但是在这,我已经追上了前面那个俱乐部(行者无疆)的两名队员,非常惊讶该俱乐部居然没有压队陪同。一阵攀谈后,我劝那两位下撤,七尖的路对他们太难,而且前方岔路无数。</p> <p>和两人告别后进入垭口,右转即能登顶。登顶之前有个小木屋,我在那吃了早饭路餐,也在这里遇到了行者无疆的领队(最后一次),原来他是在这等后面的人。我很不客气的问他,如果他们出意外了怎么办,如果他们岔路走错了怎么办,你跑那么快在前面等有个p用。</p> <p>第一尖,仙人顶,抵达!实测海拔约1509米。就在小木屋后不远,标志是个信号塔,我和行者无疆的另一位年龄略大的在这彼此拍照留念后,继续前进。</p> <p>从石刻来看,依稀见得到【奇观】两字。</p> <p>下了仙人顶,先是一个2公里左右的平坡。</p> <p>又捡到一个一脸懵逼的走着回头路的人😅 告知方向没问题,往前走就行。。。不过真心觉得这样的俱乐部心是真大。我也参加过团队活动,一般压队都会走在最后,长线活动中间队员走散,领队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p> <p>从仙人顶前往龙王峰,有一个坡度较大的斜坡,需小心。</p> <p>即将通过自然保护区缓冲区的地界,进入实验区。从这开始就开始上坡路段。</p> <p>对了,整条七尖活水水源极少,缓冲区-实验区交界处,略微有一些活水但疑似略微污染,需要过滤器。</p> <p>途径一颗巨大的树。。。。。</p> <p>登上了龙王山/天目山垭口后,从这里前往龙王山主峰是原路返回,大约来回一趟30分钟,我在这里卸下背包,轻装上去。而俱乐部的人大多选择忽略登顶,只赶路。。。</p> <p>第二尖,龙王尖,抵达!实测海拔约1591米,也是七尖中海拔最高的一个山峰。</p> <p>真正的制高点是这个测绘点。</p> <p>原路返回,并朝药王峰进发。没走几步,我突然发现有个年长的徒友对着我的方向走来。幸好我有去龙王峰,原来对方是完全不知道方向,岔路口走错了。。。并且徒友诉说身体不适,想下撤但不知道怎么走。。。于是一路互送,并特别拍照了这个天目山保护区44号界碑,大家都记得,这里是龙王山/天目山垭口后下撤到公路最近的线路。</p> <p>前往龙王峰的路况都很好。</p> <p>著名的恐龙蛋蛋。。。</p> <p>随着海拔爬升,岩石也越来越多。</p> <p>也是知名地标,药王山三角形岩石。</p> <p>中午12点了,也快到药王峰顶了。背着俩天的物资真的挺沉,正好找块岩石埋锅做饭。哈哈,户外有口热饭吃,有口热汤喝,啃着鸡腿,简直太幸福了。</p> <p>吃完了在这块大石头上睡个觉,</p> <p>看看碧蓝的天空,身心都得到完全的释放!</p> <p>第三尖,药王峰,抵达!实测海拔1540米。说实话,从药王峰上远眺千亩田和桐杭岗是我认为七尖路上最美的景点。</p> <p>药王峰下坡以及千亩田峰下坡是整个七尖最危险的路段,大概地形如下。如果不想挑战自己的,药王峰下到垭口之后有一个绕行小道。</p> <p>这就是第一个约90度的岩石断崖,需小心找好落脚点。</p> <p>第二个岩石断崖。</p> <p>之后经过500米左右,海拔90米的爬升。。。第四尖,千亩田峰,抵达!位置是天目山保护区第49号界碑,实测海拔1545米。</p> <p>从千亩田下坡到这个位置,一路全是活动的火山大碎石,海拔下降约200米。坡度大,危险高,雨天尤甚。从药王峰/千亩田垭口开始,完成这段一公里左右线路,大约一个小时。</p> <p>由于前方是一级保护动物安吉小鲵保护区的核心区域,严禁任何穿越,有哨所365天24小时守护,别怀揣侥幸心理。</p> <p>原来的千亩田农家乐,也被改造为保护区核心区哨所工作人员的临时居住点。</p> <p>千亩田开始下撤到平溪的小路路况很好。好个落叶🍂知秋!</p> <p>差不多下撤到平溪营地了,很多攻略介绍这里是营地,因为边上有取水点。</p> <p>中午做饭用了不少水,导致我到了平溪后水已经喝完😅。。。就在营地边上这小小的取水点过滤了三升溪水,先灌个水饱,排排尿酸。</p> <p>补充了水分,就沿着平溪村的机耕路准备出发去今天的目的地,桐杭岗下方的登山口。很多人说七尖无风景。。。但是你真的走过七尖吗?这些景色不美吗?</p> <p>过了一个水泥小桥之后,就需要从机耕路转到边上沿着溪流往上攀爬。</p> <p>海拔约爬升100-150米,最终抵达七尖第一天的目的地,天目山保护区界碑第57号,明天一大早也就是从这个位置开始登第五尖,桐杭岗。今天一天的累计爬升约1700-1800米,总距离21公里,不休息慢慢走大约7-8小时。顺便一提,这里是极佳的营地,左侧沿着公路50米是个警务办公室,接了山泉,有足量的清澈水源补给。</p> <p>电话联络了早就预订好的安吉民宿的老板开着小三轮儿来接我了。</p> <p>还给我准备了单人份的丰盛晚餐😁 总得来说,对七尖第一天的评价就是:强度大,危险度高(但是可以绕过危险区域)。</p> <p>第二天的预订是22公里,路程会经过第五尖到第七尖,预计是2公里1小时,结果实际也差不多。</p> <p>早上6点10分,还是民宿老板依约早早的把我送回昨天的终点位置。</p> <p>一个小环线还是会回到原点,所以卸下沉重的背包,就带着一矿泉水瓶就可以上。</p> <p>登桐杭岗会有一个比较陡的上坡,不过昨夜的足量睡眠,体力很好,加上没有负重,2公里多点的山路,海拔爬升350米,45分钟左右就到了。</p> <p>第五尖,桐杭岗,抵达!实测海拔约1497米。随后左转下山。</p> <p>远处的白色房子就是桐杭岗山下的安吉小鲵保护区哨所。桐杭岗的下坡,从海拔1500米下降到海拔1400米很陡,需要小心,随后就都是做好的水泥台阶路。</p> <p>欣赏下这种碎石陡坡,注意重心。</p> <p>不一会就下降到这个东关岗保护站,和哨兵简单攀谈了会,才了解他们俩人轮换,每天24小时的守护。哨所边上也是接了龙王山的山泉,可以直饮,建议其实多喝水没啥坏处。</p> <p>之后沿着公路快速走回原点,我刚才提到的水源就在这个警务室边上,水质清澈。</p> <p>同时看了看警务室边上,对安吉小鲵这一世界极危物种的介绍。不过看这小鲵的亚成体,我记得一个月前在上坪村前往童公尖(三尖)的路上见过很多很多。。。</p> <p>就是这个照片了,你们觉得像吗?那是另一段徒步道路,属于荒废很久的三尖线路之一,所以生态非常好。现在大部分途友或俱乐部抵达童公尖后选择下撤最近最简单的浮桥村。。。</p> <p>思绪扯远了,回到七尖主题。。。在警务室边上水源再次灌个水饱,背上背包开始今天的征程了,茅草山的入口就在这里。</p> <p>通过茅草山,有上线,下线两种绕行方案。然而我选择的是。。。中线,登顶并直线穿越。。。</p> <p>茅草山的山顶其实比仰天坪还高,建有信号塔。但是。。。路实在太野了!重点来了!茅草山上真的有野猪!我还遇到了!打了个对眼,🐗哼哼两声,还没来得及拍照就跑了。。。记住,在户外,野猪是食草的,不要去招扰它,一般没事。</p> <p>讲真的,再给我个机会,我会考虑下是不是穿越茅草山🤣。。野猪🐗这东西说危险也不危险,但是处理的不好被拱就很麻烦了。</p> <p>下来茅草山,就是一大片梯田的蔬菜园地,从茅草山上看,视野及其开阔。</p> <p>蔬菜原地边上的铁栅栏,我知道了,就是防野猪🐗下山拱庄稼。。。比较这大片的天地都是农民伯伯的心血。</p> <p>沿着梯田一侧不断的爬升。</p> <p>第六尖,仰天坪,抵达!制高点建有三角点测绘标志,实测海拔1239米。我一开始不明白为啥它属于七尖之一,绝对海拔高度在平均身高1500米的七尖中,属于小矮子。。。</p> <p>但是之后,仰天坪前往大洋山这2公里路,真正的教会了我做人🤣。。。陡!75度斜坡土坡没有落脚点!雨天我也不知道怎么下坡。。。陡坡下完之后,则是无穷无尽的茅草/杂草,完全没有路。</p> <p>其实道路是有,就是完全被杂草覆盖!千万不要晚上走!迷路系数太高!大白天还得看着轨迹和方向!</p> <p>而且除了杂草还有上坡。。。真的是。。。而且这一路可能因为太多杂草,一个户外导向带都没有。</p> <p>终于抵达大洋山!大洋山的山顶系有黄色丝带。实测海拔1217米,我非常想把这个列为七尖之一,这个位置太有里程碑的感觉。大洋山山顶之后,前往大仙顶的山路,路迹非常清晰。但是仰天坪前往大洋山这2公里左右的路真的太野了。</p> <p>大洋山尖前往最后一尖大仙顶,大约4公里,路迹清晰,路中其实还经过一个小山尖,叫仙人台。</p> <p>大致路况就是下面几张图这样了。</p> <p>坡度也不陡其实。海拔1420米以后就到了山顶茅草路段,由于这里走的人多,即使茅草很密,也能比较清晰的判断线路也方向。</p> <p>最终,约15点,第七尖,大仙顶,抵达!实测海拔约1475米。</p> <p>天目三千丈,东南第一峰!一路都没有水源的东天目山脉,居然在山顶有一个永不干涸的龙泉泉眼。真是天地世间,论造物之神奇。。。</p> <p>一心念佛,断恶修善。。。我在寻找龙泉泉眼的时候,找到了这位隐世与此地的佛门俗家弟子。正好山里开始下落大雨,我和他在屋内烤着火,攀谈了约有半小时。我也从龙泉泉眼处补充了大量水份。原来师傅已经隐居此地长达八年!无论冬天飘雪还是夏季炎热。。。见过太多,一波又一波的七尖徒友,也因为天气变化拯救过恶劣天气下无法下撤的徒友生命。</p> <p>雨稍微小点了,我也修整完毕,开始下山,需要从这海拔约1500米的大仙顶,沿着东天目古道,下降到海拔300米的梅家村,整个古道约7公里半。七尖的结束,也将在这具有1500年历史的古道中完结。</p> <p>好处是,脚下的路,相对于前面七尖的路,相对比较好走。</p> <p>雨后泥土很滑,但也很松软。</p> <p>甚是惊讶,居然中原佛教之地,能看到藏传佛教的标志,经幡!回想一下,位于大仙顶的大型玛尼堆。。。似乎和半山腰的经幡有着呼应。应该是这千年历史中,有着藏传僧人到访过昭明禅寺。</p> <p>海拔1160米,可能是僧侣开垦的蔬菜天地。</p> <p>从蔬菜园再下降60米海拔,大概海拔1100米左右,就进入了东天目景区步道。</p> <p>一路上碰到好多背着食材上山的俗家弟子想,一路的阿弥陀佛。</p> <p>东天目古道中著名地标,五里亭。</p> <p>不要走西瀑方向,沿着古道直行。</p> <p>路过这个佛字石刻,就是缆车上站。</p> <p>缆车下行30元,大概海拔下降150米左右吧。。。建议还是用双脚走完这1500多年的古道,我们来户外是来干什么的呢?</p> <p>远处的青山,脚下的古道,下行的缆车,一起构成的风景很美。</p> <p>回想这一路,</p> <p>幽幽古道,孤自独行,</p> <p>荆棘相伴,必会云天!</p> <p>这也是历史建筑,东天目古道山神庙。我也在这做了参拜,感谢一路山神庇佑,一路上两次喝尽了携带的水,却总有神奇的泉眼出现。这次七尖强度之旅,即将安全的落幕。</p> <p>海拔越来越低,闷热感也愈加强烈。古道上的石头有青苔,雨后要小心湿滑。</p> <p>知名地标,三里亭。</p> <p>终于,古道的终点🏁抵达!</p> <p>此处就是昭明寺下院,实测海拔325米。大幅的牌匾介绍着这通往山顶的古道。用双脚走完这段路,实在意义太大。有些户外俱乐部为图省事,放弃古道而选择从大仙顶的西侧下降到海拔900米的草堂(东关)。。。</p> <p>这里才是真正的七尖终点🏁!梅家头公交站在,约好的接车司机早就在此地等我下,把我送回西关的上山点。再见,七尖!能把你全程独自走完,也是我户外经历的一个里程碑。我们应该还会再次相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