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虢国车马坑是春秋时期(公元前七七零年-前四七六年)虢国一个贵族的陪葬墓坑,一元五六年冬由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发掘。原坑南北长十五米,东西宽三点八二米,深四点一米,坑内陪葬有五辆车,十匹马,第三、第五辆车上各有一只狗。车为木质结构,独辕双轮,由北向南排成一纵队,虢国车马坑是五十年代考古工作上一项重要发现,它为研究春秋时代虢国的历史及交通工具、战争工具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p><p>虢国车马坑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处规模宏大、等级齐全、排列有序、保存完好的西周、春秋时期大型邦国公墓,总面积32.45万平方米。</p><p>虢国车马坑中大量战车战马的发现,充分反映了当时虢国兵强马壮的军事势力和逐鹿中原的恢弘气势,目睹现场仿佛使我们如置身于兵车辚辚,雄伟壮观的军阵之中,体味到战车滚滚,战马嘶鸣,烽烟遮日,旌旗飞扬的战斗场景。</p><p>通过博物馆的文字介绍,我们不难发现在西周的时候就已经有许多做饭吃饭的工具了。周代饮食与礼仪紧密地联系,是中国饮食礼仪性重大进步的一代。</p><p>周代食物的基本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包括以农业为基础的黍稷稻粱菽麦的谷物和冬瓜、葫芦葵藿等蔬菜。《周礼·夏官》中还设职方氏职掌全国九州岛所产的“九谷、六畜之数要,周知其利害。”九州岛所产谷物、禽畜、鱼、盐等物产各不相同。</p><p>其次是通过畜养上表提到的马牛羊鸡犬豕等六蓄和狩猎获得犀象、糜、鹿、虎、狼类以及打渔所得到的鱼类等肉食。我们按照其加工方式大致可以分为煮、蒸、炰、燔、脍、炙、羹、肉酱、脯、腊等。</p> <p>这一时期蔬菜的品种也异常丰富,在《诗经》《山海经》上都有记载,有各种瓜类、蔓菁、萝卜、苦菜、荠菜、豌豆苗、竹笋、枸杞等,水生蔬菜有蒲、莲藕、水姜、水藻、莼菜、萍、水葵、荸荠、菱角等,还包括韭、葱、蒜头、紫苏、青椒、姜等调味蔬菜,以及各种野生菌类。</p><p>动物性食料地位日趋重要,殷商时期,对蓄养的马、牛、犬等分类很细,有役使、祭祀和食用等区别。此时,池塘养鱼和捕鱼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据记载,商人常吃的鱼类有鲻鱼、鲤鱼求青鱼、草鱼、赤眼鳟等。随着肉类食物的普及,人们开始食用动物脂膏。</p> <p>夏商周时期,随着农牧业的高度发展,种植和养殖所提供的产品已经成了主要的食物来源。商代的食物中,谷物有粟、黍、麦、稻等。肉类食物包括两类, 一类是家畜,有牛、羊、豕、犬、马、鸡等。另一类是野生动物和鱼类。周代王室的食材更加丰富,包括五谷、五菜、五果、六禽、六畜等。</p><p>这一时期调味品也非常丰富,自然调味品有盐、梅子、蜜、姜,人工调料有醋、酒、酱、醢等,周人的筵席上出现了许多添加调味的菜肴,如用醋浸渍的瓜菜,用牛百叶、大蛤蜊制成的齑,还有鹿脯、豚脯、鹿肉酱、蟹肉酱、腌鱼等。</p> <p>鼎、簋、甗、豆、盉、觚、爵</p> <p>“夫礼之初起诸饮食”,周人用大量的青铜制作了食器,形成了一套独特的饮食礼仪。成语“钟鸣鼎食”描绘的即是古代贵族吃饭敲着钟,列鼎而食的场景。“吃喝”必须讲“规矩”,据文献记载,西周时期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然后依次是卿大夫、大夫、元士等;在不同礼仪场合,由于身份地位的不同,喝酒的酒杯也不同,一觚一爵、用以斟饮,十觚九爵,是礼仪中的最高规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