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江河畔奏响新乐章——安顺市平坝区羊昌布依族苗族乡农旅融合助推产业发展侧记

李析晁

<p>  素有“平坝粮仓”之称的平坝区羊昌布依族苗族乡,因邢江河之水而美,因万亩大坝而富。居住在这里的布依族、苗族群众能歌善舞,热情好客。每年举办的布依族“六月六”、苗族“米花节”,吸引众多客人游走在羊昌的田园山水间,乐不思归。</p><p><br></p><p><b> 党建引领 各民族和谐谋发展</b></p><p><br></p><p> 近年来,羊昌民族乡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态势,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按照“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这一主线,全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较大成就。</p><p> 羊昌民族乡利用万亩大坝的发展优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运用“三会一课”“新时代农民讲习所”集思广益、合理规划村级发展和推进乡村建设。同时,探索把各村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实行“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党员、尤其是少数民族党员要充分调动群众的参与热情,引导农户以土地入股参与经营分红,推动产业发展壮大,实现群众增收致富。</p><p> 结合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羊昌民族乡组织村干部、驻村工作组、固定驻村工作人员、包保责任人等全力开展脱贫攻坚“大宣传”,推动群众思想道德提升。同时,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组织召开政策宣传会、院坝会等,宣传新形势下如何发展壮大产业,并利用村村通小广播、宣传栏、“三月三”民族风情节、民歌山歌等多种形式加大对民族政策的宣传,提高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率。</p><p> 截至目前,羊昌民族乡已组织召开院坝会、村民小组会、群众会、党员会、妇女代表会等共计120余场次,参与群众达3万余人次,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同时,通过村规民约,进一步强化村级社会管理,建立和弘扬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引领群众树志气、去惰性,大力发展农村产业。</p><p> 2018年至2019年,羊昌民族乡人居环境的改善硕果累累。</p><p>  实现联户路、庭院硬化全覆盖。该乡增加硬化联户路长25公里、总面积5万平方米,涉及非贫困户640户,贫困户310户;完成庭院硬化5.4万平方米,涉及非贫困户783户,贫困户311户;实现通组路硬化全覆盖。新增25公里通组路硬化,其中混凝土路面18.5公路、沥青路面6.5公路;实现人饮、水利工程建设全覆盖。在全乡新实施23处脱贫攻坚人饮巩固提升安全工程项目,总投资1501万元。解决20225人饮水;保障4310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实现村庄整治全覆盖。投入940万元,对全乡7个村实施村庄整治和房屋修缮,美化农村人居环境,缩小城乡差距,增强干部群众的认同感;实现电网升级改造全覆盖。投入1400万元对全乡各村实施农村电网“提升改造”。同时,在各村安装“村村通宽带工程”目前安装948户,其中贫困户574户,对贫困户每户每年的免收视费204元,投入166.8万元,在各村安装太阳能路灯600盏,方便群众出行,亮化村寨,提升群众满意度。</p><p>  省人防办驻羊昌民族乡龙海村第一书记蒲实说:“在脱贫攻坚方面,村两委基础工作做得扎实,新修了村委办公楼,引进了以农旅开发为核心的产业;在种养殖这方面,秉承乡村振兴,保持青山绿水的生态理念进行发展,引进了区产投公司发展3046亩的茶产业,整体投资超过2亿元,前期一期就投了5200万,现已初具规模,每天都有40人在茶园务工,解决了部分村民就近务工的问题;还有800亩的冰脆李,150亩的水产养殖,同时又引进了两家龙头企业宏锦园林、岭源养殖,利益链及118户农户,今年4月每户分红2000元,还有76亩的藕田养鱼;引进东西部协作脱贫攻坚扶贫资金100万元修建了旅游山庄,四道坝布依风情一条街,吸引游客来游玩,打造旅游品牌。村两委将成立一个旅游协会,把龙海村所有的景点窜连起来,打造一个以龙海园为核心的生态体育公园项目,把龙海村的旅游品牌打出来。”</p><p>  </p><p><b> 文旅融合 建设富美乡村</b></p><p><br></p><p>  近年来,羊昌民族乡先后打造完成龙海村、稻香村两个市级“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村和独山、大坝、塘堡3个区级“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点,通过“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的建设覆盖,当地农户通过发展农家乐、农家特产出售等第三产业增收致富。</p><p>  在羊昌,无论是稻香千亩荷塘、九龙千亩樱花、龙海千亩茶园、生态体育公园,都是徒步或骑行的好地方,每年吸引上万游客慕名而来。</p><p>  为挖掘地方特色鲜明文化,在“书法艺术之乡”的基础上,羊昌民族乡又成功打造了龙海村“黔中布依第一村”和“‘六月六’布依风情节和苗族‘米花节’”等两张靓丽的文化名片。</p><p>  2016年7月,在羊昌民族乡龙海村“六月六”布依风情节活动中,贵州省布依学会在龙海村进行了“黔中布依第一村”授牌仪式,吸引了全省各地的10000余名群众到场,来自俄罗斯、乌克兰、菲律宾等国家的国际友人也慕名前来参加活动。如今,羊昌民族乡已成为贵阳市、安顺市、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周边人群周末游、短期游的优选地之一。</p><p>  有着“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黔中布依第一村”美誉的龙海村,以爱好书法,善长书法为传统,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意气风发的青年人,还是充满情趣的少年,都喜欢提笔弄墨,对书法有着浓厚的兴趣。在田间耕作的老农,回到家中挥汗如雨也要在饮茶止渴时举笔写上几字,以示抒怀;围桌而聚的儿童,往往是满面黑墨仍其乐融融。在该村书法风气引领下,其它村也形成了酷爱书法的浓郁氛围。羊昌民族乡因浓郁的书法文化传统,2002年被贵州省文化厅授予“书法艺术之乡”的称号。</p><p>  2016年至2018年,该乡连续举办了以“水墨江南·花海骑行”“舞舟弄墨、尝粽观荷”和“游山水龙海、访人文布依”为主题的三届民族风情节。</p><p>   近年来,羊昌民族乡龙海村先后荣获“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市脱贫攻坚先进基层党组织”“平坝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2018年,羊昌民族乡抵杠队代表安顺市参加贵州省第九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并获银奖,2019年6月代表平坝区参加2019年多彩贵州百姓大舞台非遗周末聚竞技专场活动,网络点击率突破30万人次。另外,该乡格穿石村威清坝苗族婚宴习俗成功申报安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p><p>  在龙海源农村互联网超市,老板王焕文介绍,他2006年开始去浙江、甘肃等地打工,之后回到贵阳承包工地,2014年和妻子回到家乡平坝开药店直到2018年。王焕文说:“在外打拼这么多年,每年也不过几万元收入,又苦又累。现在家乡的环境条件变好了,政府又大力支持农村的旅游发展,所以去年我就回到龙海村,在四道坝布依风情一条街开起了农家乐和超市,去年就赚了10万元。下一步,我还想在龙海村开民宿,把生意做大。”</p><p>  </p><p><b> 调产业 助村民增收致富</b></p><p><br></p><p>  长期以来,当地村民以玉米、马铃薯、水稻等传统农业为主的生活模式根深蒂固,为改变这一现状,羊昌民族乡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布局,以高质量高效益的农旅特色产业取代分散广、产值低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紧紧抓住脱贫攻坚产业扶贫政策机遇,重点发展优质米、食用菌、蔬菜种植和牛、猪、鸡养殖等农业产业,实现了扶贫项目利益对该乡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联结、全覆盖,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先后申报和建成羊昌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和龙海村现代农业示范园,实现农业园区规模化种植经营,拓宽致富渠道。</p><p>  龙海村河头组致富带头人柏永芳说:“1994年起我就一直在外揽活做,因为有些手艺,就承包一些房屋和道路修建,2005年回到龙海村,开过农家乐;2015年开始在村里承包80亩水田种植莲藕和藕田养鱼,每年卖莲藕和鱼就有30万元的收入。今年卖的藕和鱼达到了60万元,下一步,我准备把莲藕种植规模扩大到300亩,莲藕收入和养鱼收入可达到200多万元。”</p><p>  通过利益联结筑牢脱贫定力,选准载体用好资金,羊昌民族乡将955万元上级产业资金,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充分发挥专业人员做专业事情的优势,培育壮大公司、合作社及大户,集中打造了宏锦园林、岭源养殖、引阳养殖、自宏养殖、茂源养殖、达茂中药材等一批优秀的农业合作社及农业企业。</p><p>  巾帼不让须眉的金玉莲,是羊昌民族乡人大代表,从2018年起就在她家附近的龙海茶业基地当管理员,每月有4000多元的固定收入。金玉莲说,每当茶山需要用工时,她就会组织附近13个寨子的村民到基地务工,多的时候一次就要组织248人,少的时候已有180人,他们在基地主要从事种植、修剪、施肥、锄草等工作,每人每月平均已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p><p>  大陈寨村由于经济相对落后,当时不知种什么才能赚钱,村民们听说种折耳根能赚钱,但全村谁也没有种过,种了怕赔钱,这时该村岩上组村民徐开华主动要求试种。村支书罗明光说:“徐开华是我们村种植折耳根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他当年就试种了3亩地,采收时每亩就能挖折耳根5000斤左右,当时每斤卖5元,每亩纯收入就有1万多元,当年他的3亩地就收入3万多元。村民们看见后就跟着效仿,现全村有432户种植折耳根,少的已有3亩,多的就有10多亩,全村折耳根种植一年就有3000多万元的收入。如今,村里成立了‘好实在’专业合作社,用来引导村民发展种植折耳根产业,折耳根种植面积已从当初的30亩发展到现在的2700亩,我们村已成了远近闻名的折耳根种植村。”</p><p>  产业兴,百姓富。羊昌民族乡在大陈寨村、昌河村种植折耳根3000亩,折耳根亩产可达5000斤左右,平均批发价为每斤2.5元,每亩产值可达12500元,辐射带动贫困户294户脱贫致富;在九龙村投入331.2万元建成两条菌种生产线,投入390万元建成126个食用菌大棚;引进“环保玻璃缸”生产加工厂,每年拿出8万元到村分红,带动101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同时,通过村级合作社与清镇温氏畜牧有限公司合作,在云头村投入102万元,建成4个标准化养鸡大棚,每次存2万羽,年出栏6万羽,在大陈寨村投入198万,建成7个标准化养鸡大棚,每次存3.5万羽,年出栏10.5万羽;在稻香村通过喜焱电商接管羊昌现代农业产业园,整合现有资源,发展种植蔬菜300余亩,接管大户莲藕种植450亩,带动当地种植莲藕1000余亩,带动292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在龙海村,通过整合扶贫资金,投入240万元,建成“农夫集市”民族风情一条街项目。2018年,羊昌民族乡顺利通过脱贫攻坚国务院第三方评估验收。 </p><p>  2017年至今,羊昌民族乡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3亿元,年均增长25.7%。累计完成乡民营经济总产值17.7亿元,实现民营经济年均增长21.8%;全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6亿元。引进华兴玻璃、红枫赛鸽、宏锦园林等亿元以上项目3个,总投资5.07亿元。</p><p>  “羊昌民族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的脱贫攻坚政策,在上级党委政府及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利用地势平坦万亩大坝的区位优势条件来发展地方特色产业,针对不同的行政村,采取适合各村发展的方式方法来发展经济,通过农旅结合和各村发展特色产业让老百姓走上富裕之路。”羊昌民族乡人大主席王名汉如是说。</p><p><br></p>

羊昌

龙海

民族乡

脱贫

贫困户

种植

攻坚

耳根

布依

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