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这是南宋哲学家陆九渊老先生的至理名言,也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读页上的二单元导语,它告诉了我们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学贵有疑!</p> <p> 本单元是围绕“提问”编排的阅读策略单元,是继三年级“预测”后的第二个阅读策略单元。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有助于改变学生被动阅读状态,培养积极思考的习惯,深入理解文章内容。</p> <p> 围绕提问策略,本单元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每篇精读课文都有不同的侧重点,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学习提问的方法。</p> <p>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作为本单元第一篇课文,承担着引导学生对课文局部和整体大胆提问的任务。《蝙蝠和雷达》重在引导学生多角度提问。《呼风唤雨的世纪》则引导学生学习筛选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略读课文旨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提问策略进行提问,并尝试解决。教材编排的梯度和层次一目了然。</p> <p>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备教材备学生必不可少。清楚把握这步做什么,下节课和这节课有什么关系很重要。</p> <p> 第一节课,孩子们给了我很大的挫败感。读完课文,没有问题可提,真的全部都读懂了?应该是不可能的。怎么才能引导他们动脑筋思考,提出问题呢?再备课,重新把握每一课的教学要点和它自身所处的位置、所承担的任务。</p> <p> 第二节课重新设计思路,把主动权教给孩子,我做个旁观者,课堂一下子活跃了起来。</p> <p> 首先,自己读课文,提出问题进行批注。</p> <p> 然后,小组内交流分享,结合第一课学习的方法,整合出小组问题清单。</p> <p> 第三步,组长或者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然后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问题,列出全班问题清单。</p> <p> 最后通过朗读课文,我们各个击破。回答完问题,课文理解也就差不多了,这就是提问的目的,也是提问的作用。</p> <p> 几节课下来,孩子们基本掌握了提问的方法,慢慢知道:怎么提问题?从那几个角度提问题?怎么在朗读中找到答案。</p> <p> 其实部编教材就是这么神奇,每篇课文承担着不同的任务,教给孩子不同的本领。它们相互协作,共同构成了一个阅读策略单元。这就是部编版教材的特点。正如陈主任和孙校长在我校督导后点评会议上多次强调的:教部编版教材,老师必须有整体意识和单元意识。是啊,只有整体把握每个单元的几篇文章,我们才能更好的发挥教材的作用,而不仅仅是传授了每一课的知识,更多的是通过讲解每一课,提高了孩子的语文能力,培养了孩子的语文素养。</p><p> 为学患无疑,教者亦如是!教书育人,我们一直在路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