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阅读、悦享、越成长</p><p style="text-align: right;">——分享者刘鸿妍</p><p><br></p> <p> 《园丁与木匠》作者,牛津大学心理学博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教授及哲学系客座教授艾莉森•高普尼克。她是国际公认的儿童学习与发展研究泰斗级专家,首位从儿童意识角度深刻剖析哲学问题的心理学家。曾有人评价说“对于孩子的心智大脑和学习方式没有人比她更了解了”。作为一名教育者,我很好奇这到底是一本怎样的书。读完这本书,我是不是会更了解我教的孩子们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才是最适合的呢?虽然没有找到想要的答案,但我对于教学有了更深的思考。</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艾莉森•高普尼克</p> <p> 书中用大量经典而富有创造性的实验向我们描述了孩子在看的时候,在听的时候,在玩的时候,在做的时候是怎么学习的。以及在幼儿期学龄期青春期不同阶段的学习特性。</p><p> </p> <p> 高普尼克在书中提到了一个这样的实验。有一个玩具,有各种功能。按下一个管子,它能发出“哔哔”的声音;再拉一下管子,它能播放音乐;它还有镜子、有闪光等等的功能。第一组,实验者把玩具带来,然后假装不经意地按下了一个管子,发出了哔哔的声音。接着孩子们自己玩,结果孩子们拿过来就积极探索玩具,很快就把所有功能都找到了。第二组,实验者像个老师一样,有意的演示了这个功能。接着也把玩具交给孩子自己玩。结果孩子们就只会按那根发出发出哔哔声的管子,而不是去发现新的功能。由此可见,所谓教学,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孩子更愿意模仿老师,而不是自己去发现事物。但是反过来说,如果你也做出一副探索的姿态,就能引导着孩子一起探索。</p> <p> 书中还有一个这样的研究。研究者要让4岁的孩子学习 形状,比如 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孩子们被分成三组,实验人员给了每组孩子相同的卡片。</p><p> 第一组,孩子只管去玩卡片。第二组,实验人员像侦探一样,引导孩子去发现形状的秘密。第三组,实验人员告诉了孩子形状的秘密,没有鼓励孩子自己去发现秘密。一星期后,实验人员给孩子们一组新的形状,让孩子们挑出要求的形状。结果,第二组,也就是引导组,学习效果比其他两组好得多。科学家认为最好的教学方式是老师应该为孩子建造一个支架,引导孩子自己建构知识,而不是直接告诉孩子知识。</p> <p> 长期以来,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活动形成了被动依赖教师的讲解,主动探究意识不强,从而造成学生学习经验不足、兴趣不高等问题。探究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再单纯的模仿与记忆,大大加强了课堂效果。那么有哪些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能用在小学英语的课堂中呢?我的思考如下:</p><p> 一、创设趣味任务,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p><p> 在实际英语课堂的预设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班级学生的爱好与个性特征,将这些元素巧妙的融合在我们的教学任务中,让学生们欢欣鼓舞的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在乐趣的刺激下导入教学。同时我们还要注意任务形式的趣味性,让学生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新鲜的学习体验。</p><p> 二、创设角色任务,促进学生自主探究。</p><p> 通过角色任务的方式,创设更加立体形象的语言情境,激发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以角色的方式唤醒学生实践探究的真实心声,促进他们的自主实践。</p> <p> 三、创设互动任务,推进学生合作探究。</p><p> 探究是一个被动生成的过程。在创设教学任务的时候,应该重视互动元素的设计。师生之间多一些交流,让师生之间多一些沟通,在轻松愉快的对话氛围中,激活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消除他们开口的心理压力,推进学生们的合作探究。</p><p> 四、创设拓展任务,引导学生问题探究。</p><p>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问题探究教学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到以下几点内容。第一,教师应该会设置问题。第二,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注意到提问的循序渐进,自然而然的引出本堂课程教学的主题。第三,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还可以借助多媒体等先进手段,把学生带到情境教学中,真正提高学生与教师沟通对话的兴趣。</p> <p> 总而言之,探究式教学方法是小学英语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不同学生不同对待,真正认识到学生才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主体。虽然本书讲述较多的是父母的教养观,但教书育人与父母养育孩子一样,教师和父母都要成为一个关注生态,尊重并激发不同草木细节性、多样性与可能性的“园丁”,而不是一个只按自己的标准,以单一目标为中心的“木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