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青春岁月

杨德胜

<p class="ql-block">在兵团场部大门前留影。</p><p class="ql-block">1970年9月13日我被推荐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安徽建设兵团砀山果园场,从这天起我就是一名农恳兵团战士,弹指一挥间50年过去了,回首往事就好像昨天发生的事情……</p><p class="ql-block">我在兵团时间不长(1972年12月2日应征入伍)但与兵团的首长、战友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从战士到班长、排长、入团,真的是非常感谢兵团首长、战友们的帮助和厚爱,兵团的历练对我在部队及以后的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p><p class="ql-block">为纪念参加兵团工作50周年,特做了这个美篇,因老照片存放不当,尚未完全找到,暂先做找到部分照片,待找到老照片后在做补充。</p> <p class="ql-block">二大队六连知青排与王先州排长的合影。(后排男生右侧第八人为王先州排长)</p><p class="ql-block">知青排有两个男生班,两个女生班,排长是部队退役老兵王先州,副排长知青孙秋萍,班长和副班长均是知青,知青均称兵团战士。</p><p class="ql-block">就是这些风华正茂的少男少女,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黄河故道那片热土。</p><p class="ql-block">(女生后排右侧第四人,王秀芳曾任安徽省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兵团战士在果园里军训。</p><p class="ql-block">生产建设兵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准军事为量。在兵团除了不穿军装,其他都是实行军事化管理,执行部队三大条例,连队以上干部是现役军人,排长是部队退役老兵,副排长、班长、副班长是知青。连务会、排务会、班务会、读报学习、出早操、晚点名、打被包、整理内务、军训、紧急集合、实弹射击、投弹、队列、班教练、拉练等实行劳武结合。</p><p class="ql-block">(图为我和许秀兰大姐、高少玲大姐、杨在山大哥及战友们,在果园进行三种姿势的射击训练)</p> <p>现役军人指导兵团战士军训。</p> <p>文艺宣传队在场大门前的合影。</p><p>宣传队员们的这身军装,可是当年最酷的装束了。</p> <p>文艺宣传队在排练节目。</p><p>这可是当年最经典的文艺造型。</p><p>真的想再听一听战友们唱的《沙家浜》、《红灯记》;真的想再看一看战友们舞蹈表演;真的想再和战友们哼唱着《兵团战友之歌》。</p> <p class="ql-block">一班与王先州排长的合影。</p><p class="ql-block">前排左一是排长王先州,后排左三是班长吴学田大哥。</p><p class="ql-block">我和李洪、严兴国三人同时入伍,并在部队入党提干。(后排又二李洪,前排左二严兴国)</p> <p class="ql-block">二班战友们的合影。</p> <p>中央新闻电影纪录制片厂,在果园场拍摄(砀山梨大丰收)新闻纪录片。</p><p>参加拍摄的有近百名兵团战友,这是部分人员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十四连一班战友们的合影。</p><p class="ql-block">这里有上海、蚌埠、宿县知青,为了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离开父母到生产建设兵团军垦农场锻练。我在任一排长时与这些知青战友相处的非常好,他们都能任劳任怨,不怕苦累。果园的劳动非常繁忙,要给果树打药、施肥、植保、捉害虫、给梨花授粉、战风沙挖茅草、栽果树、修剪、采果、包装,冬天还要兴修水利打防洪坝子,夏天要防汛。每当想起过去的往事……真的有点想他们了……</p> <p>十四连女生排八班的合影。</p><p>那时的女生大多都留着长辫子。后排右一是高少玲排长,后排左一是张玲,后排右三是我小学同学李素芹。其她女生有上海、蚌埠的,遗憾的是想不起来她们的名子了。</p> <p>约好几位战友从二大队六连,步行十多里路,去砀山县照相馆拍张照片。写封家书,寄张照片给我的姥姥和父母大人,儿子在兵团挺好的,请放心吧,不要挂念。</p><p>记的中午在砀山西关桥头饭店,还美餐了一顿,吃了油条和煎包,已经很满足了。</p><p><br></p> <p>骑自行车拍个照片,那时兵团战士是没有机会骑自行车的,为了拍照临时借一下连部的自行车,骑上去摆个样子,拍一张。</p> <p>在梨花盛开的树前留个影。</p><p>头带一顶军帽,胸前佩戴着毛主席像章,上衣口袋里插着两只钢笔,在那个年代的装束就算很时尚了。</p> <p>二大队王干事为我拍的照片,那个年代没有彩照,是我自己上的水彩,绿色军装,红色领章帽徽,满足了我想当兵的梦。</p> <p>宿州与蚌埠的战友阔别三十多年后在宿州第一聚会。</p> <p>2017年4月兵团战友聚会时,由老战友郭宿俊做美篇用的图标。</p> <p>兵团砀山果园场,1970战友聚会胸牌。</p> <p>兵团砀山果园场,1970年战友聚会通讯录。</p> <p>金色年华,通讯录彩页。</p> <p>兵团砀山果园场1970年老兵聚会的合影。</p><p>2017年4月5日,来自北京、上海、西安、澳门、合肥、蚌埠、宿州、淮北、濉溪、五河、固镇、萧县、砀山、灵璧、泗县、怀远、马鞍山、六安、阜阳、芜湖、亳州等百余名1970兵团老战友欢聚在一堂。战友们千里迢迢来聚会,就是想看看当年的老战友,拉拉家长续续旧,就是想回到当年的兵团走一走,就是想知道现在的你还好吧,就是想聚在一起欢乐一下。大家握手、拥抱、合影都非常高兴和激动,非常珍惜这个难得相聚。</p> <p>老战友们合影。</p> <p>老战友们合影。</p> <p>与老战友刘辉在交谈。</p> <p>与老战友王守理、张成伍、高少玲排长的合影。</p> <p>与战友李洪、晁淑霞、张峰的合影。</p> <p>在梨花树下留个影。</p> <p>到老住地看看,摘了一些蒲公英花,被老战友拍下了。</p> <p>兵团战友们回到当年的果园场场部,听果园场的领导介绍场情。</p><p>果园的领导们非常热情的接待了当年的兵团战友们,拉横幅、放鞭炮、赠书籍,介绍场情。老战友们又好像回到阔别已久的家,又见到了娘家人,心里有说不出高兴,有的战友热泪盈眶,诉说着当年的故事……</p> <p>听果园场场长介绍场情。</p><p><br></p> <p>70年进入兵团的老战友,第一次相聚在砀山果园场纪念碑前的合影。</p><p>蓝蓝的天空,高高的碑,红红的围巾,绿色的树,张张笑脸显得心中十分喜悦,我们兵果老战友省亲来了。</p> <p>战友们在当年住过的房子前合影,看到这老旧熟悉的房子,还能想起当年的往事……前排右一的王淑玲是我们二大队知青排文艺宣传队队员,当时在附近的农村演出的京剧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中饰小常宝,唱的可捧了。期待王淑玲战友,能在老战友群,网庆50周年时,在一展歌喉。</p><p><br></p> <p>从果园场入伍的战友合影。</p><p>(前排李广春、郜亚伟、李彪、李洪),(后排郭宿俊、杨德胜、杨西明、丁士勇)</p><p>看这座姿和手的摆放,像个军人吧。</p> <p><br></p><p>组委会成员们向前来参加聚会的战友们,表示深深的谢意!</p> <p>男战友合影。</p> <p>二大队战友们在当年的合影的大屏前,再合个影。谁当年站在什么位置,今天还站在什么位置,这是一个有创意的安排。</p><p>当年的我们风华正茂,血气方刚,朝气蓬勃。</p><p>现在的我们己步入老年,头显白发,容颜易老。</p><p>但仍然精神抖擞,谈笑风声,幸福满满。</p> <p>一大队的战友们。</p> <p>二大队的战友们。</p> <p>三大队的战友们。</p> <p>四大队的战友们。</p> <p>在果园场大门前合影。</p> <p>兵团战友们的合影。</p><p>看老战友们笑的多么开心。</p> <p>在战友们和组委会的共同努力下,圆满的完成聚会,组委会成员与战友们再见!再见吧我的老战友!祝您们一切都好!再见吧我的老战友!我们下次再聚!</p><p>原商定待50周年时在组织一次聚会,只因突发疫情,非常的遗憾,没有能实现进场50年聚会的梦想。真的不知道还能否与老战友们再次相聚……</p><p>相信能,一定能相聚。</p><p>祝党和国家早日全面控制疫情,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人民安居乐业,幸福安康!</p><p>愿我们早日能圆再相聚之梦!</p> <p>砀山首届知青文化研讨会在砀山召开。</p><p>这个创意非常好,是一良好的开端。</p><p><br></p> <p>砀山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砀山首届知青文化研讨会,县委书记王广敏、副县长汪丽、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樊振敬、县政协局主席吉瑞华出席了会议,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王胜利出席并主持了会议,当年的老知青,市政协原副秘书长宋凌云参加了会议,果园场副场长呂庆刚致词。</p> <p>知青代表作家、教授、资深媒体人原果园场干事赵晓生作了《筹建砀山知青文化团的主旨与规划构想》的演讲。</p> <p>2017年9月砀山县委、县政府在砀山召开了,《砀山首届知青文化研讨会》,来自上海、江苏、蚌埠、宿州等地的知青代表应邀参加了研讨会并作了发言。原场干部赵晓声干事向汪丽副县长赠送(砀山知青文化园)的书法作品。</p> <p>应邀参加由砀山县委县政府举办的砀山首届知青文化研讨会。</p> <p>应邀参加砀山首届知青文化研讨会的代表们都一一作了发言。</p><p>我能参加砀山首届知青文化研讨会,心中十分高兴和激动,真是做梦也想不到,这辈子能有这样难得机会。十分感谢砀山县委、县政府,这次研讨会是对广大知青们的最大关怀。</p><p>知青文化馆已建成并初具规模,知青文化馆的内容也非常丰富了,但还要进一步充实完善。</p><p>记的我在发言中,除了感谢话,还就进一步搞好知青文化馆,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尽快的找到曾经在兵团的老首长、老同志,请他们来回顾兵团的厉史,看看他们有没有,留存的老照片和资料。二是尽快联系曾经在兵团的老知青,争取获得更多的资料图片。三是尽快进一步发起征集当年实物的工作。</p><p>三点尽快建议是考虑到时间不等人,如抓不紧时间,可能许多宝贵的资料和照片就会渐渐流失。</p><p><br></p> <p>当年团里的赵晓声干事,来到保留完好的大院前,讲述着当年知青的故事。同时积极建议砀山县委县政府,尽快建好“知青文化园",渴望赵老师的建议梦想成真,希望更多的兵团战友能回来看看,盼望果园场的明天更加美好!</p><p>这里有我们奉献青春年华的地方,</p><p>这里有我们曾经劳动锻炼过的热土,</p><p>这里有我们亲手种下的果树,</p><p>这里有我们打下的机井,</p><p>这里有我们筑起的防汛大坝,</p><p>这里有我们不显为人知的平凡往事……</p> <p>果园场内的知青文化馆。</p><p>每年都有许多老知青参观知青文化馆。</p> <p>应邀参加“砀山首届知青文化研讨会"的代表,在知青文化馆前的合影。</p><p><br></p> <p>宿州市《拂晓报》刋登了“砀山有个知青文化馆"的专题报道。</p><p>报道称:这是全省首个知青文化馆,旨在打造砀山文化旅游亮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馆内有三个展厅,有知青用过的生活物品、农具、老照片、实物等,能唤起知青们对当年的回忆。</p><p><br></p> <p>我向知青文化馆馆长,捐送了5幅老照片和一把珍藏了40多年的,修剪果树的老剪刀。</p><p>这把老剪刀是我对兵团果园场的那份纪念,无论走到哪里,搬了多少次家,都舍不得丢弃。为了知青文化馆的建设,我依依不舍的,把它捐献给文化馆,也许是它最好的归宿。我不知道这把不起眼的普通老旧剪刀,是否能在知青文化馆派上用场?如不能用上,我愿意再继续收藏。</p> <p>《留在故道的青春》砀山县知青回忆录,是中共砀山县委党史研究室编著的。是回忆了下放到砀山县农村和兵团果场知青们的人和事。据记载砀山当年有下放知青近万人,兵团果兵场有2076人。</p><p>知青们把青春奉献给了黄河故道,知青们也时常牵挂着黄河故道,那里是知青们深爱着的第二故乡,那里是知青们终身难忘的地方。</p><p>砀山人民没有忘记知青,他们也欢迎知青们常回来看看,往日黄沙漫天飞,张嘴沙打牙的年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现在大美砀山今非昔比,日新月异。在厉届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人民努力下,旧貌换新颜,一座功能配套齐全的现代化新城正在崛起,梨花节、采梨节、赛马节,节节精彩,社会和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大力开展文明城市建设,条条马路宽阔整净整洁,小区居住环境优美舒适,那美丽的果园犹如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那里的人们勤劳善良,热情好客,那张张笑脸,无不彰显着人们的生活幸福美满。大美砀山正以昂扬的新姿焕发出无可限量的勃勃勃生机。他们会期待着知青们常回来看看……</p><p><br></p> <p>参观座落在砀山果园场的“砀山知青文化馆”</p> <p>砀山县委县委书记王广敏、副县长汪丽以及县人大、政协和有关单位的领导,与参会代表合影。</p> <p>参加砀山首届知青文化研讨会的成员参观当年住过的大院外的合影。</p><p>这个大院目前保存基本完好,过去果园场是安徽省劳改农场,当时还有一部分劳改犯人关押在大院内,大院外是知青们的住房,那个年代的住房、伙房、水井、围墙及标语都保留完好,只是长了不少草,显得陈旧。</p><p>据悉砀山县人民政府有意把它改建成"知青小镇"。</p><p>期待"知青小镇"早日建成,战友们可以回到那老房子住上几日,重新回忆起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也可到果园里走一走,品尝一下驰名中外的砀山酥梨特有的甘甜;也可约些战友们在那小聚,高高举起斟满的美酒干杯;也可携带家人与子女故地重游,让他们知道这就父辈们,曾经生活锻炼过的地方。</p><p>假如有人把这里知青们,曾经发生的故事写成一本书,也许会将成为一本长篇巨著;</p><p>假如有人把这里知青们,曾经发生的故事拍成一部电影,也许会将成为一部励志大片;</p><p>假如有人把这里知青们,曾经发生的故事编成一部戏,也许会将成为一部热门大戏。</p> <p>上海、江苏、蚌埠、宿州知青在参加砀山首届知青文化研讨会,与砀山县的汪丽副县长,参观砀山的梨树王前的合影。(左三为砀山汪丽副县长)</p><p>金秋时节,红色的絲带挂在树枝,金黄的砀山酥长满了枝头,果农们又是一个丰收年。</p><p><br></p> <p>参加砀山首届知青文化研讨会的宿州、上海、蚌埠代表合影。</p> <p>老梨树下留个影。</p><p>50年过去了,昔日的梨园早已改变了模样,老梨树的老干枝,显得更加苍劲有力,它向外伸展的树枝,像是在向人们张开的臂膀,欢迎前来旅游观光的采果人。那树上金黄色的砀山酥梨,挂满了树枝,那林间小道,铺上了栈道,那老梨树下的欧式小桌和靠椅,好一派梨园风光。坐在老梨树下,观尝着树上的梨子,与朋友们谈笑风生,也许是一种别样的享受。</p> <p class="ql-block">为更好的保存图片,我制作了美篇书,同时被美篇审核为精选。</p> <p>兵团砀山果园场纪念碑前留个影。</p><p>站在纪念碑前思绪万千,心中免不了波翻浪涌,热血沸腾,久久不能平静……当年兵团平凡的生活往事,时而在脑海里闪现……这种感觉真的是难以言表。</p><p>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都已渐老,但我们青春无悔!</p><p>我们要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我们要好好享受现在的幸福小康生活,我们要知足常乐,我们要懂得感恩报恩。</p><p>在兵团时间虽短,但受益匪浅,有苦有累有甘甜。</p><p>祝战友们幸福安康!合家欢乐!万事如意!</p><p>祝大美砀山越来越美!</p><p>谢谢砀山县委、县政府和人民!</p><p>谢谢兵团首长和战友们!</p><p>谢谢战友们和朋友们的阅读与分享!</p><p>谢谢为我拍摄的老师们!</p><p>谢谢阅读美篇的老师、战友们!</p><p>谢谢大家!</p><p><br></p><p><br></p><p><br></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