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孩子出现磕碰家长如何处理?</strong><h3>大部分家长比较通情达理,理解幼儿教师的辛苦,认为这些小磕小碰是在所难免。</h3></br><h3>但也有些家长在孩子受伤后,不问缘由直奔园长室上演大闹幼儿园的大戏,他们认为孩子磕到摔到老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必须要为孩子负责。</h3></br><h3><strong>一直抓住孩子的伤不放,一味的责备教师,</strong>反而会给孩子的性格带来负面影响,这样做,受伤的不仅是幼儿园和老师,还有我们想要努力呵护的孩子们。</h3></br><h3><strong>★</strong><strong>家长把孩子的磕碰放大化会产生的后果</strong></h3></br><h3>家长过激反应的行为,会让孩子越来越胆小,不敢勇敢地踏出去探索世界;会让孩子学会推卸责任,一有问题,全部推给老师和同学,学不会担当;更重要的是,家长大闹幼儿园的后果,就是让孩子越来越不合群。</h3></br><h3>其实,孩子年龄小,疼痛神经不是特别发达,转移注意力也快,所以有的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受伤了;有的孩子绊倒后会使劲的大哭,也许并不疼,但是孩子认为自己摔倒了就是受委屈了;也有的孩子会主动跑过去报告老师。但是只要不是生气的打闹,这种小伤,孩子都会一笑了之。</h3></br><h3><strong>试问:</strong><strong>又有谁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小磕小碰?</strong><strong>正所谓,没有伤痛就没有成长。</strong></h3></br>●<strong>磕碰如何处理才正确?</strong>●<h3><strong>1.小事情正确看待,不要过度紧张</strong></h3></br><h3>有时候孩子身上的淤青、擦伤等,实际上并不会对孩子带来什么大伤害。<br></br></h3></br><h3>如果孩子本身自己并无心理上的影响,家长只需要对孩子的伤口进行医护处理即可,甚至没有追究原因的必要。</h3></br><h3><strong>2.注重孩子情绪,发生先问缘由</strong></h3></br><h3>孩子情绪的变化是最真实的,如果孩子受到伤害后情绪发生重大变化,那么家长一定要及时予以重视,通过与孩子和园方的沟通找到事情的原因,在没有搞清楚事情之前不轻易下定论。<br></br></h3></br><h3><strong>3.理解为前提,宽容最重要</strong></h3></br><h3>如果不是道德上或身体上无法接受的伤害,处理的办法应以理解为前提,对待涉事老师也应以宽容为主,毕竟一个老师要管好几十个孩子确实不易。<br></br></h3></br><h3>家长们也可以通过处理此事向孩子树立宽容为本,感恩他人的好榜样,老师也会因为家长的宽容而更加感激。</h3></br><h3><strong>4.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strong></h3></br><h3>在孩子的成长路上,每一次磕碰都是教育的契机,家长可以借此机会告诉孩子哪些事情是有危险的,让孩子慢慢学会保护自己。<br></br></h3></br><h3> <p><b>这些磕磕碰碰都是孩子童年的宝贵经历,孩子也会在这些挫折中吸取经验教训,知道什么是对自己有害的行为,迅速的成长起来,变得坚强勇敢。面对小小的磕碰,家长放松些,给孩子更自由的空间,才能培养出一个更优秀的孩子!</b></p><p><br></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