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 《八佰》之:队伍难带了。</p><p><br></p><p> 随着娃上初中,尤其初二这学期,三个人的队伍都带不起来了,想看个《八佰》老孟没时间,小孟档期满———满满的作业,周末都硬生生的拉不出门,哎!距开场18分钟,我果断买了 一 张票!!临出家门,小孟说,妈,你多带点卫生纸……</p><p><br></p> <p><br></p><p>《八佰》之:以国之名,致敬英雄。</p><p><br></p><p> 或许是因为年龄大了,或许是因为了解,《八佰》并没有如我预期的赚到我很多眼泪,我知道八百标兵(其实只有420人)后来的命运远比影视作品中的枪林弹雨更悲壮、惨烈甚至凄凉。志士自当舍身取义。战场上的死去不一定是悲剧,活下来也未必意味着幸运,战死的是勇敢的,能坚持活下去的更是伟大的:被缴械的孤军营——荒岛做苦役的战俘——“文革”中被批斗的对象——新社会中“不通人情世故”的怪人………战场的惨烈画面,对于死去战友的无限怀念,不能与战友一同赴死的愧疚,甚至对于自己浴血坚守的价值的怀疑无时不折磨、摧残着那些没能成为“英雄”的人民英雄………所以,战死沙场或许才是真正的幸运。战死——才是英雄的最大体面和尊严。所以我很赞同电影的处理方式,电影中杀死谢团长的不是子弹,不是叛徒,是浴血坚守誓死保卫换来的那一句“英军要求缴械”……英雄有泪,此刻,死成全了英雄!………</p> <p> 当然,无论那场战争背后的政治是什么,英雄的坚守与牺牲终是有意义的,如同那一面飘扬在四行仓库上的青天白日旗,那才是给当时生病的民族最好的一剂良药,那才是唤醒整个民族的最强声音: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p> <p> 一寸山河一寸血, 汉室复兴待后生。2020年9月8日《共和国勋章颁奖典礼》刚刚落幕,授予坚守抗疫一线,为抗击全国疫情做出巨大贡献的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四位英雄“共和国勋章”、“人民英雄”的荣誉称号,一大批抗疫战士受到了嘉奖。和平年代的重大公共疫情是另一种形式的国难当头,“人的命是最大的人权”,疫情面前那些不计生死、首当其冲、敢医敢言、誓死坚守的各路中国人都是当代的人民英雄:</p><p>国人皆如此,疫情何惧?!</p> <p><br></p><p>《八佰》之:时间让我们更客观。</p><p><br></p><p> 敢于客观看待历史是社会文明自信的重要标志。这几年有关国民党抗战的影视剧层出不穷,像《我的团长我的团》、《中国远征军》等,还有许多关于全民抗战的书籍也越来越多了,要知道,这种现象在前许多年前是绝对不可能的。今天我们可以摆脱政党偏见,站在民族大义的角度看待战争、还原历史,不以政党论雄奸,肯定每一个中国人的贡献牺牲,尊重每一个“我的抗战”的价值———这才是强盛自信的大国胸怀!</p><p> 祝福祖国,致敬英雄!</p><p> …………………</p><p> </p><p> </p> <p> </p><p> …………………</p><p> 此刻,夜已深,老孟微鼾,小孟安然,一切都是美好的样子………</p><p> </p><p><br></p><p> 愿此时此刻我们都很好!</p><p> </p><p><br></p><p><br></p><p> </p><p><br></p><p> 2020年9月13日凌晨</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