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人格教育 读后感

小巷中的男生

《儿童的人格教育》是我在这个暑假里读的第8本书。从书名可以得知,这本书主要就是介绍儿童的人格到底是怎么样的,该如何去教育儿童形成良好的人格。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部分来谈谈我阅读完这本书后的感受。<br><font color="#ed2308"> 优越感的形成与应对</font><br> 在生活中,每一个儿童都是独立的个体,儿童的每一个行为都表达了其全部的生活和个性人格。如果我们不了解这种隐藏在其行为中的生活背景,就很难理解儿童的有些行为。例如,一个儿童做了招致惩罚的事情,通常情况下,人们就会考虑到这个儿童的缺点。如果他多次重复同一个错误,则会被成年人认为是无可救药,放任不管。显然,这并没有触及到问题的真正根源。作为儿童的家长,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地去帮助他克服这些错误,以免今后再次发生,这才是正确的教育行为。同样的,假如一个孩子的行为开始变坏或者有一些新的不良的行为出现时,我们不仅要考虑这种情况开始的时间,还必须要考虑它产生的原因。这些都是我们去理解儿童的整体人格的做法,需要我们有理解儿童对于所面临的问题而采取的态度。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分析和判断。<br> 书中详细地介绍了“优越感”这一词,我们每个人,有时会产生一种优越感,这是与生俱来的。个体对于优越感的渴望,是与他的一些明显的性格特征紧密联系的。优越感常常会在学校中出现,例如,某一天,在教室里,一个男生做出一些特殊的行为而扰乱了原本和谐的学习氛围,自然这些行为便会嘈遭到老师的阻止和批评,但是反过来,却引起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这么一来,这个男生就会有优越感,把自己当成成无所畏惧的小巨人。适当的优越感是正常的,但超过一定限度的优越感就会扭曲孩子的成长。每个孩子都会追求优越感,而家长或教育者所能做的就是将这种追求引入到富有成果和有益的方面,他们必须确保,孩子对优越感追求能获得的心理健康和幸福。<br><font color="#ed2308"> 自卑感的形成与应对</font><br> 与优越感相反的便是自卑感。作者在书中有专门的一章用来介绍自卑感产生的原因,外在表现和该如何去客服这几点。自卑感,顾名思义,就是在和别人比较的时候,由于低估自己而产生的情绪体验。或者就像书中所写到的:“当在我们争取优势的进程中困难重重,或者对器官劣势的心理反应严重到难以承受的地步时,我们就会有自卑感。”自卑感在青少年里尤为明显,有的学生为了显示出自己不愿和他人交往,就表现出口吃这一特征,以此来掩盖自己,这便是自卑感的一种外在表现。学生有了严重的自卑感,不仅影响自己的学习,还会影响他的日常生活以及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所以,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中,教育者必须观察自己的学生或子女,为了减少或者消除他们的自卑感,首先必须增加他们的勇气,使他们相信自己的力量和能力,一个人有了足够的勇气,自卑感就会慢慢地消散。其次,教育者还需以一种富有同情心的态度和他们建立起友好关系,如果学生能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那么他便会亲近老师,信任老师,从而形成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当然,这种友好关系必须长期保持下去,以此来鼓励那些容易产生自卑感的学生,使他们越来越有自信,不断地取得成就。学生出现自卑感的现象是比较正常的,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作为他们的教育者,必须去确保他们没人会轻易地失去勇气,变得堕落。<br><font color="#ed2308"> 学校教育的重要性</font><br> 当一个孩子进入学校时,学校对他而言就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在这个新环境中,他需要和同学进行合作,需要和老师进行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形成了紧密的关系,影响了他自身的发展,这便是学校教育的作用和重要性。学校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在还没有离开学校前,都只是作为学生的身份,在学校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人交往的方法等等。那么,该如何去实施好学校教育呢?怎么去培养孩子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呢?作者在书中写到两点。第一点,学校所教授的科目应该和现实相统一,以使孩子看到这些科目的目的和实用价值,而不会把它当做纯粹抽象的理论。例如,学生在上数学课的时候,学到时钟问题。掌握了时钟,自己自然懂得该怎么去看时间,这样就把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了一起。另外,也可以将某些科目相互联系起来进行教学,达成学习迁移的效果。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某一植物时,将植物的历史以及在这个国家的气候等相关方面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这不正是现代教育的目的吗,即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点,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对于学生的成长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作为老师,需要去询问观察每个学生的兴趣和性格特征,并且还要找出他们可能会学得很好的科目,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从而了解教育他们的方法。老师必须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去帮助学生开启他自己思维的闸门,点燃智慧的火花,所以理想的老师是负有一个神圣的,吸引人的使命。<br> 总而言之,研究儿童的心理活动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无论接触到这件事的哪一方面都会沉迷其中,每一个儿童都是活生生的独立的个体,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去了解和掌握儿童的各种生活以及个性人格,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快乐和自由地成长。<br>

自卑感

优越感

儿童

学生

学校

老师

教育者

教育

行为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