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M乳腺癌治疗的一点反思</p><p><br></p><p>再过一个小时,我就50岁了。一想到这个数字,我就想起王国维的话,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真是文化太多,吃饱了撑的。如果大师去医院看看凡夫俗子为了活下去遭的罪,估计就不会这么想这么干了。</p><p>发妻MM就是这样,生病后,为了活下去,跟肿瘤君进行了四年半顽强的斗争。治疗过程,有些值得反思之处,总结下来,希望对后来的人有帮助。MM生病后,我才知道,周围有好些朋友、朋友妻子得了此病,还有因此去世的,看来乳腺癌确是女性生命健康的巨大威胁。</p><p><br></p><p>一、确诊和治疗过程</p><p>2016年初,MM确诊乳腺癌。双侧乳房均发现肿块,淋巴也有发现,经过穿刺,左侧确诊(右侧没发现)。按照最新的分类,这属于中晚期(以前属于晚期)。治疗在青医附院,大夫的方案是左侧切除,右侧保留,然后八个周期的化疗加放疗(30次)。手术很顺利,手术后的切片病理检查也确诊了恶性,而且是低分化,即癌细胞有很强的分裂性,指标近乎三阴性,且不能用赫赛汀等靶向药。当年三月手术,到八月全部治疗结束,随即做了PET-CT检查,已经找不到癌细胞,全家人都很高兴。</p><p>但是很不幸,2017年3月,右侧发现不对劲,再次穿刺,这次确诊恶性。联系北大肿瘤医院乳腺内科,科主任亲自给治疗。方案是白蛋白紫杉醇加卡培他滨(吉西他滨),一八一四方案,就是第一次化疗结束后,第八天开始第二次化疗,这两次算一个周期,下一个治疗周期14天后开始;肿瘤控制住后,再将治疗周期拉长,比如间隔由14天变成一个月,两个月。MM手指甲脚趾甲对他滨药物比较敏感,后来大夫就放弃他滨,主要用白紫。效果非常好。治疗了几个月,肿瘤眼见着缩小了,后来做CT、彩超都难以发现。MM情绪也很好,有空喜欢去逛潘家园。但是一旦治疗周期拉长,肿瘤立即变大。大夫于是让MM入了一个试验组,用一种跟雄性激素有关的药物治疗,结果几个月下来,没有效果,此时马上到2018年阴历新年了。转过年来,治疗方案换成了顺铂,方案还是一八一四。顺铂的效果同样明显,只是反应比白紫厉害多了,吃不下饭,恶心呕吐。在北京治疗毕竟有很多不便,最主要的是孩子放心不下,于是决定回青岛治疗。青医附院主治大夫的水平同样很高,但是铂类的反应却越来越厉害,每次化疗结束,往往连续两天起不了床,恶心呕吐,连胆汁都快吐出来了。这估计和化疗对身体造成的伤害直接有关。这么遭罪,一般人可能早就放弃了,MM却表现得非常坚强,一直咬牙坚持。</p><p>2019年5月,听到中药治愈的病例,我们满怀希望挂了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一专家的号。专家开了一大堆中草药,建议结合化疗吃。刚好有好友又介绍了一位自学成才的大夫,说可以不依赖化疗,单独用中药就能治愈癌症,条件是其他治疗都要停下。大夫说的很确凿,而且表示分文不收也不卖药只开方(排除骗财可能),经过一番商量,我们决定舍广安门专家的方案,依靠民间专家。都说高手在民间,万一真的遇上呢?中药吃了三个月,肿瘤却不见消,后来一检查,骨头上发现了多处。寄予厚望的中药不管用,肿瘤继续发展,我们方寸有些乱了。</p><p>再用顺铂或者白紫,感觉都不理想,最终根据医院大夫建议采用免疫疗法。使用了卡瑞丽珠单抗。第一针下去效果挺明显,肿瘤变软了(变软肯定比硬邦邦强)。第二针下去,没有明显变化。第三、第四针下去,仍然没有变化。是否继续下去成了困扰我们的问题。咨询了一些专家,意见都不一致。此时MM行动都有些困难,已经难以承受错误用药的代价。考虑到还有很多选择,于是放弃免疫疗法,恢复化疗,因为化疗是全身性的,对骨转移有用。这次用的药是长春瑞滨(最初误以为是长春某个药厂生产的,后来才发现是法国药),但是效果不明显,又改用日本卫材公司的艾力布林,效果不错,往往治疗第二天肿瘤就变软。</p><p>骨转移的麻烦也开始出现了。比如肋骨上的,打嗝都疼,只有忍着不打。腰椎上有,就不敢起身、翻身。于是再次放疗,前后做过三个部位,每次一个。放疗的效果非常好,MM至死,放疗过的位置再没出现肿瘤。</p><p>艾力布林虽然反应很轻,但是病人此时身体已经吃不消化疗,于是将剂量从每次2毫克减到1毫克,间隔周期也拉长了。治疗期间有几次因为肝功指标太差,为了加强营养,又去住院。今年春节后,受疫情影响,住院比较困难,也对治疗造成一定困扰,身体也每况愈下,今年第一季度体重就从130斤降到100斤,到最后不到90斤。而且因为胸腔有转移,出现积液,于是穿刺引流了三四次,又使用了贝伐单抗灌注,效果也很不错。</p><p>但是此时饭量明显下降,往往要了好多菜,拿起筷子却吃不了几口。再后来,双肾发现积液,在大夫建议下左肾插了个管导尿(医学上叫瘘,因为专家担心尿管支架容易堵死)导尿。七月时,已经爬不了楼梯,到了八月,下床都困难。最终,肾功衰竭、肝功也出问题,最终致死的应该是心脏衰竭。</p><p>四年多治疗,还用过激素疗法,但是没有效果,用药期间来了例假。基因检测也做了,找出了治病的突变基因,却没有合适的靶向药。</p><p>综合起来,治疗手段包括五种:手术切除、化疗(持续的,年年做)、放疗、免疫疗法、激素疗法。这些办法最终仍然无法留住MM,这看来是上帝的决定了。</p><p><br></p><p>二、是否有更好的手术方案?</p><p>2016年左侧穿刺确诊后,实施了切除手术,也清扫了淋巴,主刀大夫表示手术很成功。大夫是业内名家,技术自不用说,完全可以信赖。右侧虽然有肿瘤,但是穿刺没有发现癌细胞,所以没有必要手术。但是第二年3月正是右侧发现了癌细胞。其实主治大夫曾提醒我们,将来复发的可能性很大,要有思想准备。但是我们谁愿意去想复发问题呢?复发后再怎么办,更是不愿意想,只是默默祈祷别再复发。甚至还有一种可能,右侧当初已经发展成恶性,只是穿刺没扎到癌细胞而已。所谓穿刺,就是将一根针刺入肿瘤里,提取肿瘤组织成分进行分析。这有点类似老师抽查学生背课文,找个最偷懒的学生,他(她)背过了,等于全班背过了。可是不幸的是:这次刚好有个平时看似用功的学生偷懒没背过。</p><p>如果当初右侧乳腺也一并切除,是不是更好呢?</p><p>我认为肯定好。显而易见的理由是:</p><p>1、2017年3月复发(不确定是复发,还是癌细胞一直就在那儿)的位置就是右侧,如果复发延迟,化疗自然延迟,生存周期无疑会延长;</p><p>2、MM临终前,距离最后一次化疗已经过去一个月,右侧乳腺肿瘤坚硬如石,但是此时已经顾不上肿瘤,因为肿瘤暂时要不了命,可是心脏、肾脏等多器官都出现问题,走路都困难,即使从床上到卫生间的几米距离,都要用轮椅。</p><p>但是切除乳腺,绝不是一句话的事,有不利影响。至少有以下两点不利因素:</p><p>3、手术侧不能用力,打针都要避开,等于右侧胳膊半废。如果两侧全切,两条胳膊都半废了;</p><p>4、更大的影响可能是心理上的。一位医生大姐提醒我,乳腺切除手术很伤害女性自尊心,你要注意。</p><p>但是上面两点跟生死比起来,都不是问题。生死看淡,只是嘴上说说而已,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凡夫俗子,还有什么比生死更重要?</p><p>这是整个治疗过程中最值得反思之处。</p><p>教训是什么呢?</p><p>大夫的话一定要听要信,但是如果完全冀望大夫,却未必。去大医院看过病的朋友都知道:有名的大夫都很忙,他(她)的办公室跟自由市场差不多,经常一屋子病人,你坐下看病,周围大眼瞪小眼瞅着,大夫就算对你格外用心,也很难占用太多时间,所以你指望他(她)拿出多少时间研究你的病情呢?那么病人或病人家属应该怎么办呢?为了治病成为专家不可能,但是多上网了解治疗手段、治疗方案,再有的放矢地和大夫交流,应该效率会高很多。另外,医院有很多年轻大夫,有时间,也往往愿意帮助病人,不妨听听他们的意见。</p><p><br></p><p>三、靠中药行不行?</p><p>从MM的中药治疗看,无疑是个失败的尝试。回想这个过程,我们出现严重误判,应该承担后果。比如中医大夫对我们拿去的各种化验单,看都不看,检查手段只是把把脉、看看舌苔(广安门医院大夫倒是对病例看得很仔细,而且后来再去找这位大夫,发现他对西医西药也非常了解)。西方医学已经发展到极高的高度,如果不加以利用,仍然言必称内经外经,俨然是让张无忌用九阳神功跟一个拿着现代兵器的士兵比武。只要对方不打盹,基本没有机会。以验血为例。在北肿光做一次血液常规检查,经常需要上千块钱,打印的长长化验单上,有各种指标。这些指标是否意味着对病情的分析更全面更细致?</p><p>再如,拿着中医大夫开的处方去医院换方拿药,有中医科大夫善意提醒说,看这个处方可以知道开方大夫缺乏现代医学知识。我们依然选择相信开方大夫。不是都说古法最好吗?老祖宗最有智慧。</p><p>最初吃中药的一、两个月,MM精神状态始终不错,这也影响了我们的判断。其实我在熬制中草药过程中,闻着味道都恶心(可能跟里面有半夏这样的有毒药材有关),但是MM每次都尽量喝光,虽然后来越来越困难。</p><p>后来又找广安门医院专家开了处方,但是此时MM喝中药已经有困难了。往往熬一碗药,勉强喝半碗。</p><p>中药对提高免疫力或许有好处,但是我认为应该跟西方医学结合。没有现代医学知识的中医大夫,指望单独治病尤其是进展快的疾病,怕是不现实。但无论如何,我还是要感谢这位中医大夫,他曾经给予MM彻底摆脱化疗痛苦的巨大希望。</p><p><br></p><p>四、免疫疗法好不好?</p><p>免疫疗法也一度燃起MM的希望,因为一旦有效,也可以彻底摆脱化疗的痛苦,可是结果依然未如愿。后来听专家说,免疫疗法一旦停下来,肿瘤会超进展,MM的情况就是如此。而且本来主治大夫还考虑让MM入一个最新的试验组,但前提条件是不能用过免疫疗法。这样MM丧失了一次当小白鼠的机会。</p><p>免疫疗法肯定是非常先进的治疗方法,但是副作用也不容小觑。比如治疗期间,我们了解到,有病人一针下去,出现免疫风暴,直接挂了。所以用不用,如何用,也需要仔细论证。其实MM很幸运,她的主治大夫都是一流的,而且都很上心,在一屋子病人中,轮到她,马上能叫出名字。我也借此机会表示感谢!</p><p><br></p><p>五、为什么会得癌症?</p><p>这是MM确诊后经常问的问题,也是我经常琢磨的问题。MM姥姥活到105岁因为器官衰竭去世,即俗话说的老死。她妈妈,就是我的岳母大人,七十多岁了,依然身体倍棒,吃嘛嘛香,而且我家和她家,血亲里从没有人因为癌症死亡(除了我爸今年因为胃癌去世)。MM去世后,我整理她的日记,才隐约找到原因:</p><p>最主要的恐怕是MM对自身处境不满,情绪不顺畅。MM哺乳期结束后没再回原单位上班,孩子四五岁时在天猫开了店做电商,最初还不错,整天忙得不亦乐乎,过了几年竞争太激烈放弃了。在我看来,不愁吃不愁穿,住的房子也够大,区位也可以,每年孩子寒暑假全家出游,目的地从2013年后基本都是境外自助游,还要什么呢?但是这种看法确是太肤浅了,每个人都是社会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求。就MM而言,她显然认为自己可以做的更多更好。自己实现不了的目标,容易冀望于孩子,所以特别在意孩子学习。孩子成绩有波动(其实我觉得已经很不错了),家长也跟着波动(其实焦虑感我发现很多家长都有)。如果夫妻双方更多一些交流,或许情况会好些。但是我们家缺乏仪式感,日子过得像白开水。现在想来,钻石嫌贵,过生日时哪怕买束花也好(当然前提是记住配偶生日),说明你心里还想着对方,这想必足矣。</p><p>暂时想到这些,记下来,但愿对生者有点帮助。</p><p><br></p><p>姚常宇</p><p>2020年9月1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