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font-size: 20px;">前言:</b></p><p><b style="font-size: 20px;">出发前,巴黎在我心中一直存有梦幻般的想象……因此在家也做了些许功课。</b></p><p><b style="font-size: 20px;">进“宫”后,卢浮宫最壮观的部分——大画廊,300米长,入厅便是金碧辉煌,形色各异的绘画作品让人觉得目不暇接,顾此失彼。要听、要看、要拍,更要跟上游览的队伍。</b></p><p><b style="font-size: 20px;">本次写文,我不想从网上下载图片到此,浪费美友光阴,故仅就本人目光之所及,走马观花的到此一游之所获奉献给大家!写文时也时不时地会细心查阅相关资料,以确保图像和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和一致性。</b></p><p><b style="font-size: 20px;">注:勿请看到我的美篇~西行游记的友友们:请您怀着一颗宽容的心,由于内容繁多,措辞不当、语无伦次在所难免。</b></p> <p><b style="font-size: 20px;">2018年9月9日下午三点(当地时间),顺利结束对比利时的游行参观。德华大巴疾驰在赶往巴黎的柏油马路上,任大块朵朵欧式白云掠过,心思犹系布鲁塞尔,黄金广场上啤酒节的热闹景象仍在脑海里翻滚,小英雄于连的故事还在思绪中蔓延,大约四点半左右进入法国地界,休息站小憩四十五分钟,抵达目的地~机场附近的ibis酒店。</b></p><p><b style="font-size: 20px;">吃过晚饭后,回宾馆就早早休息了。</b></p> <p><b style="font-size: 20px;">第二天早饭后,一路向东途经凯旋门,驶过香榭丽舍大道,穿越协和广场和杜乐丽花园,直奔目的地——卢浮宫</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手机随拍</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惯例,我们上车赶路,导游忙着给我们做功课。他介绍说,塞纳河上有三十余座桥,每座都各具特色,最壮观的当属连接香榭丽舍大街和荣军广场的这座亚历山大三世桥了,桥尽头的金色圆顶建筑就是拿破仑墓。</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杜乐丽花园</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卢浮宫地下停车场</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大概是德华旅游团的缘故,司机师傅直接开车去地下停车场停车,从地下室直接进入大厅,排队验票入场。</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卢浮宫:</b></p><p><b style="font-size: 20px;">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北岸,可谓巴黎的心脏,它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是举世瞩目的万宝之宫;它位居世界四大博物馆之首。它的整体建筑呈“U”型,占地面积为24公顷(360亩),建筑占地面积为4.8公顷。</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卢浮宫宫殿共收藏40多万件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珍品。宫殿上下五层,共分希腊罗马艺术馆、埃及艺术馆、东方艺术馆、绘画馆、雕刻馆和装饰艺术馆六个部分。卢浮宫区有198个展览大厅,最大的大厅长205米。</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卢浮宫始建于1204年,十三世纪。当时只是菲利普.奥古斯特二世皇宫的城堡。主要用于存放王室的档案和珍宝,收藏丰富的古典绘画和雕刻,同时也存放他的狗和战俘。</b></p><p><b style="font-size: 20px;">在以后的350年中,随着王室贵族们越来越高的寻欢作乐的要求,不断增加华丽的楼塔和别致的房间,然而其后的百余年间,并无国王居住。</b></p><p><b style="font-size: 20px;">16世纪中叶,弗朗索瓦一世继承王位后,由建筑师皮尔.莱科斯在原来城堡的基础上重建。弗朗索瓦还请人为他画了肖像,他崇拜意大利的画家,购买了画家法埃洛的绘画,包括《蒙娜丽莎》等珍品。宫内最壮观的是大画廊。一个长达300米的华丽的走廊。</b></p> <p><b style="font-size: 20px;">走过一系列小商业店面,来到玻璃金字塔旁,其一侧是苹果公司在法国的首家专卖店。</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与其他旅游团一样,我们走的也是“三宝路线”,包括古希腊罗马馆和油画馆。希腊罗马馆的展品几乎都是石雕,男性健硕,女性优美。(这些人体大部分都裸着)</b></p><p><b style="font-size: 20px;">小丁导游的讲解和引导极其到位,他用了三个词巧妙地概括了那些石雕,“逼真、生动、思无邪”。这些石雕均是表达一种自然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提供的是正能量。</b></p><p><b style="font-size: 20px;">对自然的模仿是欧洲艺术最根本的特点。</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卢浮宫镇馆三宝:</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断臂维纳斯》~爱神维纳斯</b></p><p><b style="font-size: 20px;">断臂维纳斯是世界家喻户晓的青春美的女神雕像。大理石雕,高204厘米。相传是古希腊亚历山德罗斯于公元前150年雕刻的。为半裸全身像,面容俊美,身材匀称,衣衫滑落至髋部,右臂残缺,仍展示出女性特有的曲线美,端庄而妩媚。</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维纳斯传说(资料来源网络)</b></p><p><b style="font-size: 20px;">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的爱与美神,也是象征丰饶多产的女神。古希腊神话中称为阿佛洛狄忒。</b></p><p><b style="font-size: 20px;">传说她在大海的泡沫中诞生,在三位时光女神和三位美惠女神的陪伴下,来到奥林匹斯山,众神被其美丽容貌所吸引,纷纷向她求爱,这其中包括泰坦神族第二代神王克洛诺斯之子、众神之王——宙斯。</b></p><p><b style="font-size: 20px;">结果宙斯被拒,一气之下把她嫁给了丑陋而瘸腿的火神赫斐斯塔司,但她却爱上了战神阿瑞斯,并生下小爱神厄洛斯。</b></p><p><b style="font-size: 20px;">断臂之谜</b></p><p><b style="font-size: 20px;">维纳斯是希腊米洛农民伊奥尔科斯1820年春天刨地时掘获的。出土时维纳斯右臂下垂,手扶衣衿,左上臂伸过头。</b></p><p><b style="font-size: 20px;">当时,法国驻米洛领事路易斯.不勒斯特得知此事后,赶往伊奥尔科斯住处,表示要以高价收买此雕像,并获得了伊奥尔科斯的应允。但由于手头没有足够的现金,只好派居维尔连夜赶往君士坦丁堡报告法国大使。大使听完汇报后,立即命令秘书带了一笔巨款随居维尔连夜前往米洛洽购女神像。谁知农民伊奥尔科斯此时已将神像卖给了一位希腊商人,而且已经装船外运。居维尔当即决定以武力截夺。英国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混战中雕塑的双臂不幸被砸断。从此维纳斯就成了一位断臂女神。</b></p><p><b style="font-size: 20px;">还有一种解释说是维纳斯的雕像完成后,雕塑者请了许多名人加以评定。大家看后都说非常美,而最美的还是她的左臂。人们把所有的目光都关注在了雕像的左臂上,但作者当即敲断左臂。众人问为何,作者说不能因为局部的美,而破坏了整体美,如果那样,我宁愿它是残缺的美。</b></p> <p><b style="font-size: 20px;">《胜利女神像》</b></p><p><b style="font-size: 20px;">胜利女神是胜利的化身,是提坦帕拉斯和斯堤克斯的女儿。她的罗马名字叫Victoria维克托里亚(维多利亚)。她的形象是长着一对翅膀,身材健美,像从天徜徉而下,衣袂飘然。她所到之处胜利也紧跟到来。她还是宙斯和雅典娜的从神,在提坦战争中倒戈向奥林帕斯并助其获胜。</b></p><p><b style="font-size: 20px;">雕像的作者难以考证,多数意见认为是创作于公元前200年左右,是小亚细亚的统治者德美特里奥斯一世为纪念他在海战中打败托勒密王国的舰队而创作的。</b></p><p><b style="font-size: 20px;">雕像最早是矗立在爱琴海北部萨莫色雷斯岛海边的石崖上。雕像屹立在海边山崖之巅,面对着茫茫大海,迎着海风,那前倾展翅欲飞之态,被海风吹拂的衣裙贴着身体,隐约可见女性人体的完美,衣裙皱纹构成疏密有致、生动流畅的运动感,呈现出生命的飞跃。</b></p><p><b style="font-size: 20px;">雕像原为纯白色的雪花石雕塑,由于长期受海水的侵蚀和微生物的繁衍,使得现有的雕像呈现出历史的沧桑感。</b></p><p><b style="font-size: 20px;">雕像整个动式结构十分完美生动,雕刻技巧高超,雕像在形式上已转向世俗化、戏剧化和形象的人格化,并以传达人类心理和激情力量为特征。</b></p><p><b style="font-size: 20px;">希腊雕像充满着生命,即使残缺也是活物,人们在想象中弥补了残缺,获得了完满的审美享受。</b></p><p><b style="font-size: 20px;">雕像构思新颖,底座被设计成战船的船头,胜利女神犹如从天而降,在船头引导着舰队乘风破浪冲向前方,既表现了海战的背景,又传达了胜利的主题。</b></p><p><b style="font-size: 20px;">虽然女神的头和手臂都已丢失,但仍被认为是古希腊雕塑家们高度艺术水平的杰作。作品的构图十分成功,向后飘扬的衣角和展开的双翅构成了极其流畅的线条,腿和双翼的波浪线则构成一个钝角三角形,加强了前进的态势。</b></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蒙娜丽莎》世界三大名画之一</b></p><p><b style="font-size: 20px;">这幅油画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b></p><p><b style="font-size: 20px;">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无界渐变着色法”般的笔法。</b></p><p><b style="font-size: 20px;">这次有幸亲身体验到了蒙娜丽莎的神秘,无论你站在她的正面,还是两侧,她的目光总是盯着你,甚至似乎在向你眨眼睛。</b></p><p><b style="font-size: 20px;">她的笑容也不一般,不同的人或不同的时间看她,总会有不同的感觉:亲切、温柔、娇嗔;玩世不恭、嘲弄讥讽抑或是……</b></p><p><b style="font-size: 20px;">随着岁月的流逝,画上油彩开始出现一些细微的裂痕,越来越使她的笑容变得诡秘。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学家称为“神秘的微笑”。</b></p> <p><b style="font-size: 20px;">熙熙攘攘的人群,川流不息,想到雕像和名贵油画近处拍照很难,只能高举手机和相机,远远拍下。</b></p><p><b style="font-size: 20px;">卢浮宫馆藏虽丰,但慕名而来的旅客却难窥庐山真面目。一是游览时间有限,二来六个展馆仅在周一、三两天全部开放,其余四天轮流开放,星期日只开一半。因此,有幸目睹卢浮宫全部珍藏的人寥寥无几。置身于40万件艺术珍品的包围之中,无论是谁,都会面对艺术本身或隐含其中的历史的情绪的沉积浮想联翩,卢浮宫的魅力也正在于此。</b></p><p><b style="font-size: 20px;">戴上发放的耳机,跟随地接导游的同声传译讲解,开始了卢浮宫观光之旅……</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卢浮宫油画</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匆匆留影</b></p> <p><b style="font-size: 20px;">《迦纳的婚宴》,保罗.委罗内塞(意大利,1528~1588 文艺复兴晚期的“三杰”之一),1563年,画布,油画,665.3厘米•990.6厘米</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圣经》的描述中,耶稣在迦纳的婚宴上不想顺从圣母的要求,他说:“我的时辰还未到。”因此可以看出,委罗内塞似乎想在豪华的世态场面外探索更深刻的哲学意义,这也使得这幅画更耐人寻味。</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卢浮宫最大的一个宝——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游客们普遍想要与蒙娜丽莎像“合影”,可是你只能想想而已,浩荡的旅游大军挤的你根本就站不稳。即便你挤走别的游客,蒙娜丽莎那边的警察叔叔也会自告奋勇地与你合影,因为他始终站在蒙娜丽莎“身旁”守护。</b></p><p><b style="font-size: 20px;">远远地欣赏“熟悉的”蒙娜丽莎,心中并无大波澜,因为早就见过若干回,Just real!这是我当时心中真实的想法。</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加冕》</b></p><p><b style="font-size: 20px;">作者:大卫(法国)</b></p><p><b style="font-size: 20px;">年代:1805年——1808年</b></p><p><b style="font-size: 20px;">类别:画布油画</b></p><p><b style="font-size: 20px;">规格:610厘米•931厘米</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加冕》还有一个冗长的标题:《1804年12月2日在巴黎圣母院这座大教堂里隆重举行的拿破仑一世皇帝后约瑟芬皇后的加冕仪式》。</b></p><p><b style="font-size: 20px;">这幅画巧妙而忠实地大卫热情支持的拿破仑加冕的情景。为了巩固帝位,拿破仑让罗马教皇庇护七世亲自来到巴黎为他加冕,目的是借教皇在宗教上的巨大号召力,人法国人民乃至欧洲人民承认他的“合法地位”。但是在加冕时,拿破仑拒绝跪在教皇面前让庇护七世为他加冕,而是把皇冠拿来自己戴上。大卫为了这幅富于历史意义的画面上回避这一尴尬事实,煞费苦心地选用了皇后给皇帝加冕的后半截场面。这样一来,既在画面上突出了拿破仑的中心位置,又没有使教皇难堪。画面气势庄严,众多有名有姓的真实历史人物:宫廷权贵、大臣、将军、贵妇、红衣主教、各国使节等都以精确的肖像来表现,栩栩如生地被组织在庄严辉煌的加冕仪式上。画中主要人物的行列都被安排的较低,使殿堂显得更加高大堂皇,站立的参加加冕礼的人物成半圆的弧形,缺口处被安排了仪式的主角,人物层次丰富,活灵活现。</b></p><p><b style="font-size: 20px;">为了画好这一幅巨作,大卫找人帮他制作了一座模仿加冕全景的沙盘,以便按照整体构思来进行画面光线的调整。</b></p><p><b style="font-size: 20px;">整幅画面的色调热烈而华贵,画家以金黄和大红色为主基调,各种冷暖色调犹如彩线织就喜庆氛围这一富于历史意义的宏大场面,显示出大卫不凡的手笔。</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雷卡米埃夫人像》</b></p><p><b style="font-size: 20px;">作者:雅克.路易.达维德</b></p><p><b style="font-size: 20px;">创作年代:1800年</b></p><p><b style="font-size: 20px;">类别:布上,油画</b></p><p><b style="font-size: 20px;">尺寸:174厘米•244厘米</b></p><p><b style="font-size: 20px;">雷卡米埃夫人是19世纪初法国上层贵族中一位年轻的银行家太太,她是巴黎社交界著名的美人。</b></p><p><b style="font-size: 20px;">作品看似简单,却完美地突出了夫人的温文尔雅。画中雷卡米埃夫人身着白色罗马式长袍,靠卧在罗马式卧榻上,长袍垂搭在靠榻前,色彩与形体和谐,呈现一种高雅古朴的休憩状态,一切都显得十分平衡。画家以古典美的抒情手法,描绘了这位夫人的妩媚恬静和秀丽的姿色,成为达维特肖像画的代表作。</b></p><p><b style="font-size: 20px;">柔和的色调,空荡抽象的背景,画面简练、典雅,古典与写实相结合,天衣无缝。</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大宫女》</b></p><p><b style="font-size: 20px;">作者: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法国)</b></p><p><b style="font-size: 20px;">年代:1814年</b></p><p><b style="font-size: 20px;">类别:画布油画</b></p><p><b style="font-size: 20px;">风格:新古典主义</b></p><p><b style="font-size: 20px;">规格:91厘米•162厘米</b></p><p><b style="font-size: 20px;">创作于1814年。这幅画在巴黎展出时,曾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和抨击,有人认为这宫女的背部至少多了三节脊椎骨,可安格尔的学生却辩解说,也许正是因为这段修长的腰部才使得她如此柔美,能一下子慑服住观众。如果她的比例绝对准确,那就很可能不这么诱人了。</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帕里斯与海伦的爱情》(The Love of Helen and Paris)</b></p><p><b style="font-size: 20px;">作者:大卫</b></p><p><b style="font-size: 20px;">类别:油画</b></p><p><b style="font-size: 20px;">规格:147厘米•180厘米</b></p><p><b style="font-size: 20px;">故事梗概:</b></p><p><b style="font-size: 20px;">《帕里斯与海伦的爱情》是根据希腊神话进行创作的。主要表现是帕里斯将海伦掠回自己的城堡后与她调情的场面:帕里斯牧童打扮,左手执一竖琴,右手挽住海伦的左肘。海伦侧身靠在帕里斯的肩上,表现出半推半就的神情。画面的环境是一个古典的古希腊特色的寝室,背景是古希腊厄瑞可忒翁神庙女像柱式的庭柱,帷幕式的床榻,低矮的方形门。</b></p><p><b style="font-size: 20px;">帕里斯是特洛伊王子,海伦是天神宙斯和凡人廷达瑞斯的妻子所生的女儿。廷达瑞斯将海伦嫁给了被赶出迈锡尼而投奔他门下的王子墨涅拉俄斯,他后来当上了斯巴达国王,海伦因此成了王后,但后来却被帕里斯拐走,于是引发了特洛伊和希腊之间长达十年的战争。</b></p> <p><b style="font-size: 20px;">《画家与女儿》 </b></p><p><b style="font-size: 20px;">作者:伊丽莎白.路易斯.维瑞</b></p><p><b style="font-size: 20px;">年代:1789年</b></p><p><b style="font-size: 20px;">类别:布上油画(法国)</b></p><p><b style="font-size: 20px;">规格:130厘米•94厘米</b></p><p><b style="font-size: 20px;">这幅画是作者最出色的代表作,也是她的自我写照。肖像画的特点在这幅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是她32岁时所作。</b></p><p><b style="font-size: 20px;">女画家装束朴素典雅,端庄秀丽,目光温柔而深情。她俯身坐着,双臂围抱着女儿的脸。女儿天真可爱,把脸紧贴母亲,搂着妈妈的脖子,画面十分动人。</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伊丽莎白•路易•维瑞(1755~1842)是路易十六时代法国最杰出的女画家。她父亲是著名的肖像画家巴斯特尔.维瑞。伊丽莎白在家庭影响下从小酷爱绘画。</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卢浮宫馆藏文物40多万件。这么庞大的文物来源主要分四个部分:一是王宫传承;二是战争掠夺;三是花钱收购;四是私人赠予。其中很多藏品都带有血腥味道。</b></p><p><b style="font-size: 20px;">把卢浮宫从城堡转变为王宫的弗朗索瓦一世,是达芬奇晚年的保护人,为达芬奇养老送终,由此得到了名画《蒙娜丽莎》。</b></p><p><b style="font-size: 20px;">路易十四更疯狂,一生迷恋艺术和建筑,大肆购买欧洲各派的绘画,包括卡什代、伦勃朗等人的作品,致使法国金库空虚。</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据说这些珍品要想全部看完,大约需要一年的时间,这对于游客们来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我们只能说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接触到的内容不过是九牛一毛。知足地讲,能够走进这个世界最大的艺术殿堂,就已经很欣慰。</b></p><p><b style="font-size: 20px;">游览结束后重新回到玻璃金字塔旁,通过大厅中央的旋转楼梯,走出卢浮宫,来到了多数旅游团队的进门处~西门,现在意义上的正门入口处的透明金字塔前。</b></p><p><b style="font-size: 20px;">司机师傅早已把车开到协和广场那边的停靠站,导游召集游客们集合在这里,一同朝协和广场走起。</b></p> <p><b style="font-size: 20px;">资料显示</b></p><p><b style="font-size: 20px;">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密特朗总统实施了庞大的卢浮宫扩建工程,在卢浮宫地下建立了一个大型的游客中心,完美地把一座古典宫殿转换为现代美术馆。这个游客中心的入口是由华人设计师贝聿铭设计的玻璃金字塔,一个真正的世界顶级的建筑大师的绝品之作。是一个上下不对称的玻璃菱形,地上部分仿埃及金字塔的造型,地下部分较小,这个独特的设计解决了地下游客中心的采光问题,让游客身处地下,仍能看到巴黎的蓝天,享受阳光的照耀。</b></p><p><b style="font-size: 20px;">密特朗总统和贝聿铭大师的杰作,还颠覆了卢浮宫的阴阳面。卢浮宫的东立面才是它的正面,金字塔入口处在卢浮宫的西面,站在这里我们只能看到卢浮宫的背影。但艺术是伟大的,金字塔的建成,毋庸置疑地把西门变成了卢浮宫的正面。但凡到过卢浮宫的人,提起卢浮宫,人民脑海中就会离开浮现出上图的场景。</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卢浮宫外,“拿破仑广场”的小凯旋门,是为颂扬拿破仑皇帝的辉煌战绩而建造的,周围是卡鲁塞勒花园。也就是卢浮宫属于前殿部分,再往前就是杜乐丽花园,在园内建造了杜乐丽宫,作为国王和王后的寝宫,像我们中国一样,是一个前殿后宫的格局。</b></p><p><b style="font-size: 20px;">导游介绍说,这个杜乐丽花宫已经在1871年巴黎公社时,被革命的烈火烧毁了。有人说这是报应,10年前法国军队在北京火烧圆明园,10年后巴黎公社的无产者在巴黎火烧杜乐丽宫。</b></p><p><b style="font-size: 20px;">到了十八世纪中叶,路易十五又在杜乐丽宫的西面建造了协和广场。越过协和广场,演变为香榭丽舍大道,一直向西蔓延,至凯旋门。</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这里还有个小典故,王后娘娘坐着小马车偷偷地从杜乐丽花园的后门溜出,沿着中央大道,到香榭丽舍的商业区去买LV、香奈儿和施华洛世奇等时尚奢侈品,是很方便的。每当国王的手机提示音响起的时候,他就知道这个败家娘们,又到香榭丽舍花钱去了。</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导游一路讲解,带我们一起领略大自然的风光——</b></p><p><b style="font-size: 20px;">路两旁有散步的、拍照的,景色很迷人;继续向前走,到了广场中心放眼宽广的香榭丽舍田园大道,可以一眼望到路尽头的凯旋门,还可以看到左右两边著名的国民议会大厦波旁宫和玛德兰大教堂。</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巴黎协和广场</b></p><p><b style="font-size: 20px;">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北岸的一个大广场,面积约8.4万平方米,是法国最著名的广场之一。是一个由护城河环绕的八角形广场,介于西面的香榭丽舍大街和东面的杜乐丽宫之间。</b></p><p><b style="font-size: 20px;">广场呈八角形,中央矗立着埃及方尖碑,是由埃及总督赠送给查理五世的。方尖碑是由整块的粉红色花岗岩雕出来的,上面刻满了埃及象形文字,赞颂埃及法老的丰功伟绩。广场的四周有八座雕像,象征着法国的八大城市。</b></p><p><b style="font-size: 20px;">因广场中心曾塑有路易十五骑像,1763年曾命名为“路易十五广场”,大革命时期改名为“革命广场”,被法国人民当作展示王权毁灭的舞台。过去,人们来这里观看大革命的恐怖屠杀;现在人们来这里,则是为了感受历史的发展,体味都市变迁。</b></p><p><b style="font-size: 20px;">1795年又改名为“协和广场”,后经建筑师希托弗整修,最终于1840年形成了现在的规模。</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广场喷泉⛲️</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从协和广场向西望去,路尽头便是凯旋门</b></p> <p><b style="font-size: 20px;">留影于凯旋门2018年9月10日中午时分</b></p><p><b style="font-size: 20px;">当天天气很好,瓦蓝瓦蓝的天空,淡黄色的凯旋门城楼上的游客络绎不绝,此时的卢浮宫已经淹没在绿荫中。</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一部分人员在此歇息拍照留念,一部分人员去逛店购物,附近的施华洛世奇店、名包名表店都有去逛;少数人爬上凯旋门城楼,俯瞰周围美景的。一看图片就知道,我是没钱逛店,只能拍照留念滴(哈哈)</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十二点二十左右,就集合去吃中午饭了</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十字街头,我在用手机拍风景,正好遇上他们,骑车女子挥手向我致意,留下了这一美好画面。</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巴黎街景</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午饭后游览巴黎圣母院</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巴黎圣母院</b></p><p><b style="font-size: 20px;">拍摄于2018年9月10日 </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巴黎圣母院是巴黎著名地标。</b></p><p><b style="font-size: 20px;">巴黎圣母院大教堂,正式名称叫巴黎圣母主教座堂,坐落在塞纳河畔、法国巴黎市中心、西提岛上的哥特式基督教教堂建筑,是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座堂。它的地位、历史价值无与伦比,是历史上最辉煌的建筑之一。</b></p><p><b style="font-size: 20px;">巴黎圣母院始建于1163年3月24日,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兴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全部建成,历时182年,正面双塔高约69米,是法兰西岛地区的哥特式教堂群里面,非常具有关键代表意义的一座,它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完全意义上的哥特式教堂。</b></p><p><b style="font-size: 20px;">祭坛、回廊、门窗等处的雕刻和绘画艺术,以及堂内所藏的13~17世纪的大量艺术珍品而闻名于世,是古老巴黎的象征。虽然是一座宗教建筑,但它闪烁着法国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b></p><p><b style="font-size: 20px;">对于观光旅游团的游客来说,教堂只作为名胜欣赏一下,或者说到此一游,稍停,便转向下一站。</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值得庆幸的是:走到巴黎圣母院广场,我便快速拿出手机拍下了几张教堂图片,然后又和姐妹们一起合影留念的。今天看来我这种做法是不错的,若非如此,徒留遗憾。原因是2019年4月15日傍晚18时50分,巴黎圣母院屋顶起火,一小时后,火情迅速蔓延(4•15巴黎圣母院火灾事故),资料记载,当地时间4月16日上午,大火扑灭,火灾持续14小时,圣母院容颜大毁。</b></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巴黎圣母院延伸了解</b></p><p><b style="font-size: 20px;">在早圣母院原意是“我们的女士”的意思,这位女士就是耶稣的母亲圣母玛利亚。圣母院大教堂并不是在它位置上的第一栋宗教性建筑,根据教堂地底下挖出来的文物,该地点被作为宗教用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罗马的提庇留大帝(Emperor Tiberius)时代。详见百度百科。</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作为观光旅游团的旅游人来说,建筑型景点只是到此一游,便乘车来到了塞纳河畔……</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亚历山大三世桥坐落在风光明媚的塞纳河上</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小丁导游科普亚历山大三世桥</b></p><p><b style="font-size: 20px;">亚历山大三世桥的由来与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父亲亚历山大三世有关。亚历山大三世曾于法国签订法俄联盟协议。1870年,普鲁士战胜法国,法国修建了此桥,命名为亚历山大三世桥。1896年10月7日,沙皇尼古拉二世和当时的法国总统弗朗索瓦.萨利.福尔为亚历山大三世桥奠基。1900年巴黎世博会时完工。建成的桥长107米,在南北两端的桥墩上竖着四座桥塔,塔顶上有一座腾空而起的青铜飞马。桥的拱起弧度压得很低,主要是为了不影响塞纳河两岸的景观。</b></p><p><b style="font-size: 20px;">整个大桥雍容华贵,金碧辉煌。由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作为法俄亲善的礼物,捐赠给法国的,并以尼古拉二世父亲的名字“亚历山大三世”命名。</b></p><p><b style="font-size: 20px;">大桥将两岸的香榭丽舍与巴黎荣军院广场连接起来。</b></p><p><b style="font-size: 20px;"></b></p><p><b style="font-size: 20px;">图片是在行车过程中拍摄的,一闪而过,但依稀可见桥墩上的青铜飞马。</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游览塞纳河胜地风光</b></p><p><b style="font-size: 20px;">塞纳河是巴黎的母亲河,巴黎的诞生与发展都与之息息相关。塞纳河全长776公里,是法国的第二大河。(此刻真真的想起了我们的母亲河~黄河)</b></p><p><b style="font-size: 20px;">塞纳河上有36座风格各异的桥,一桥一典故,一桥一风景。</b></p><p><b style="font-size: 20px;">这次我们几个人没有乘船游览,因为考虑到刚在东欧坐过两次船,还有一原因就是想着到威尼斯再过把坐船的瘾。</b></p><p><b style="font-size: 20px;">没坐船观光,收获也不少,我们沿河岸散步,拍照,还遇到了中国的旅游团(注:我们此次是德华旅游团),异国见面,格外亲切,一位来自中国南方的友人为我们拍了很多照片,畅谈中,我们彼此心中的家,是中国🇨🇳至今记忆犹新,并永远定格!</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中国古诗曾用“24桥明月夜”形容当年纸醉金迷的扬州瘦西湖的繁华;而以浪漫之都著称的法国巴黎的塞纳河上排列着形态各异的36座桥,每隔三百米就有一座,或富丽堂皇,或简约沧桑,或现代范儿。如彩虹般绚丽,横卧在塞纳河上的每座桥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b></p><p><b style="font-size: 20px;">塞纳河是法国第二大河,巴黎的河道以人工石头砌成,图片可见。许多著名的建筑物伫立在河道两岸,包括卢浮宫、奥赛美术馆、巴黎圣母院、最高法院,夏乐宫,还有我们即将前往的埃菲尔铁塔。</b></p> <p><b style="font-size: 20px;">船开始返航了,夕阳照在塞纳河上,波光粼粼,让这座城市显得更加迷人浪漫,让人流连忘返。</b></p><p><b style="font-size: 20px;">等齐了同游的伙伴们之后,火速赶到了埃菲尔铁塔下,旅友们看谁忙得很,单拍留影,合照留念,就连我们的旅游大军也是在这里留下了珍贵的合影。</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埃菲尔铁塔(The Eiffel Tower)</b></p><p><b style="font-size: 20px;">它矗立在塞纳河南岸法国巴黎的战神广场,于1889年建成,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它的名字取决于著名的设计师、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古斯塔夫.埃菲尔。</b></p><p><b style="font-size: 20px;">整个铁塔都是由施耐德铁器(现施耐德电气)建造。</b></p><p><b style="font-size: 20px;">埃菲尔铁塔分三楼,分别在离地面57.6米、115.7米和276.1米处,其中一、二楼设有餐厅,第三层建有观景台,从塔座到塔顶共有1711级阶梯。参观者可以乘电梯至顶层俯瞰巴黎全景。</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延伸学习:</b></p><p><b style="font-size: 20px;">埃菲尔铁塔的建设背景</b></p><p><b style="font-size: 20px;">1880年法国刚刚摆脱普法战争中的耻辱,为了显示国力,希望借举办世博会之机留给世人深刻的印象,尤其是1851年伦敦举办万国博览会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之后,巴黎更不甘落后。</b></p><p><b style="font-size: 20px;">1884年,法国议会作出决定:1889年5月5日至11月6日,法国巴黎将再次举办世博会,主题是庆祝法国大革命胜利100周年。</b></p><p><b style="font-size: 20px;">1886年5月,法国政府面向全球招标,在巴黎战神广场设计一座高塔。</b></p><p><b style="font-size: 20px;">1886年11月,法国贸易部长批准了埃菲尔团队的最后建塔方案。1887年1月26日正式开工。1889年3月31日,埃菲尔铁塔主建筑修建完工。</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铁塔的结构体系</b></p><p><b style="font-size: 20px;">埃菲尔铁塔的结构体系既直观又简洁,底部是分布在每边128米长底座上的4个巨型倾斜柱墩,倾角54度,由57.63米高度处的第一层平台联系支撑;第一层平台和115.73米高度处的第二层平台之间是4个微曲的立柱;再向上4个立柱转化为几乎垂直的、刚度很大的方尖塔,期间在276.13米高度处设有第三层平台;在300.65米高度处是塔顶平台,布置有电视天线。</b></p><p><b style="font-size: 20px;">铁塔总重10000吨,承担这些重量的是4个坚固的直伸至下卧持力土层的沉箱基础。(详见百度百科)</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法国人说,埃菲尔铁塔是“首都的瞭望台”,事实的确如此。导游介绍说,白天视野清晰时,极目可望60公里开外。每年约有300万人登临塔顶,俯瞰巴黎市容,叹为观止。</b></p> <p><b style="font-size: 20px;">编后感:</b></p><p><b style="font-size: 20px;">去到那里,看到什么,脑子一团糟,多亏稍作记录,精彩片段才得以留存。</b></p><p><b style="font-size: 20px;">巴黎印象:</b></p><p><b style="font-size: 20px;">巴黎女人:优雅轻佻,唯美随性,生活与艺术完美结合,浪漫唯美。</b></p><p><b style="font-size: 20px;">巴黎街头:每一个街角、每一个橱窗,每一幅广告牌都有着深深的巴黎烙印。冷眼观望香榭丽舍大街,就是一条普通的老式街道,但街道两旁的建筑和它的两个尽头的名胜,造就了它的与众不同!一端是久负盛名的凯旋门,另一端是万宝之殿卢浮宫,以及相连的两个广场。</b></p><p><b style="font-size: 20px;">这么一写,巴黎的市景图在脑子里成了一个步列有序的地图,仿佛故地重游,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到。</b></p><p><b style="font-size: 20px;">巴黎并不大,一天就可以把“所谓的”景点看完,如果细赏,那就需要时间了。</b></p> <p><b style="font-size: 20px;">由于篇幅所限,法国的凡尔赛宫只好下次再续……</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月兔之宝写于家中</b></p><p><b style="font-size: 20px;">2020年9月12日(距旅游时间已过去整整两年)</b></p><p><b style="font-size: 20px;">谢谢欣赏!祝君好运!</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文字编辑:月兔之宝</b></p><p><b style="font-size: 20px;">图片来源:手机/相机拍摄</b></p><p><b style="font-size: 20px;">景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b></p><p><b style="font-size: 20px;">配乐歌曲:《长长的路,慢慢地走》陈瑞</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