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我上学上的较晚,那年八岁,在薛城(那时候叫临城)南临城完小读小学。娘给我缝了个新书包,缝了件花褂子,用一块儿白布做了个假领子自己感觉很美。每天放学回来领着妹妹拿着篮子去卖煤的厂子里去扫人家装车后地上剩下的很少的煤末,很难扫,因为人家都扫的很干净,每天连土带少量的煤扫回家好做饭。</p><p> 1953年我又添了个妹妹,因为家里没有男孩儿别人给她起名叫"三换",意思是能换个弟弟来。妹妹们都长得很可爱,我放学后不再去扫末了,帮着看妹妹,每天我领着一个背着一个在外面玩。累却很快乐!后来爸爸工作调动调到济南,最早来济南爸爸每月开十九元钱,他除了生活开支还抽烟,每月只给家中寄五块钱。这五块钱是我们娘四个一个月的生活费用,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p><p> 1954年三妹才一岁多,那年黄河发大水,家中灌进的水把整个窗子都淹没了,到处都是黄水。往远处看只能看见房子顶部,水里不时地有牛有猪还有许多淹死的牲畜,人们都纷纷的往高处跑,娘带着三个年幼的孩子跑到火车站的货房处,那里地势较高,又能遮风避雨,可里面的人太多了,简直就没有立足之地。我们娘四个好歹的找了处空地住了下来,那时天真年幼的我也不知愁,背着三妹带着二妹,光着脚丫和许多小朋友在水里玩的可欢了。夏天很快过去了,黄河的水也慢慢的退了下去,家里什么也没有,每天吃娘低价买的糠皮做的煎饼,生活太难了。爸爸也知道我们的难处,于1955年的夏天把我们接到了济南我的童年就在这艰难困苦的日子里结束了,那年我十一岁。</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