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与红楼梦

余声

<p class="ql-block">  西山,地处北京西部山区,属太行山余脉。</p><p class="ql-block"> 西山以东,层峦叠嶂,湖泊罗列,泉水充沛,树木茂盛,风景优美,古迹众多,是历代皇家行宫苑囿之地。四季景色各异,秋天霜染山川,满目缤纷,“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冬天里的"西山晴雪",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清朝文学家刘大櫆有首诗《咏西山》称赞清新如画的西山雨后景象。诗曰:</p><p class="ql-block"> 西山过雨染朝岚,</p><p class="ql-block"> 千尺平冈百顷潭。</p><p class="ql-block"> 啼鸟数声深树里, </p><p class="ql-block"> 屏风十幅写江南。</p><p class="ql-block"> 北京市发展规划中提到的建设三山五园就在西山地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经红学界一些专家考证,西山地区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长期生活和逝世的地方。在正兰旗的黄叶村,他完成文学巨著《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创作。在西山地区关于他的传说有很多。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西山己经成为重要的地理座标。</p> <p class="ql-block">  1,北京植物园内的黄叶村</p><p class="ql-block"> 黄叶村是清朝健锐营正白旗的一个村落。村子周围过去是满山树木,且种类繁多,一到秋天,满山黄叶,分外绚丽,明代便有“金山脚下黄叶村”之说。</p><p class="ql-block"> 清代郑板桥在《游香山卧佛寺访青崖和尚》中有:“匹马径寻黄叶寺,雨晴稻熟早秋天”的诗句,又称卧佛寺为黄叶寺。黄叶村和卧佛寺现在都在北京植物园内,己经成为一处景观。</p><p class="ql-block"> </p> <p>  2,“黄叶村”由启功先生题写匾名</p><p> 黄叶村以前是村子,现在仅剩下了一个院子,院内有几处景点。</p><p> 在植物园澄碧湖东侧,可以看到一处绿树成荫,木板矮栅,草屋茅舍相接的院落。这就是尚存的正白旗黄叶村。</p><p> 棕地绿字的“黄叶村”门匾由启功书写,苍劲娟秀。院内布局错落有致,柱子上布满对联,景色优雅大气。墙上的凭栏和院内桃花坞的门楣充满佛家气息。</p><p> 院内有店家经营着餐馆和茶馆,在新冠病毒降级后开始正常营业。</p><p> 院子南排门口的墙壁上有篇“不如著书黄叶村”的题文,这句诗源于曹雪芹的好友敦诚的诗《寄怀曹雪芹》的最后一句。</p><p> 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扣富儿门。</p><p> 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p><p><br></p> <p class="ql-block">  这是木制题文,内容满是戏虐和无耐。不知作者是谁。</p><p class="ql-block"> “黄叶村,花雕酒,当年曹雪芹,在此写红楼。红楼未成人先去,留下红颜垒石头。遂成残篇惊天下,古往今来第一楼。小儿小女都随红楼成绝唱,不复记王侯。秃笔诗,流水箫,鸳鸯锁,龙凤裘,横空飞来马,潮夕过往舟。大江东去淘不尽,文章从来著高丘,岂为岁月留。</p><p class="ql-block"> 满园芬芳各春秋,杏花坞顶起碉楼,去断香炉霞,月隐西山后,远闻碧云禅,近牵卧佛手。北与孙传芳为邻,东与梁启超成友。还有南国雨村,愈是残冬愈繁盛,就在村西头。每逢细雨潇潇,村前重重飞烟,多少风冷花瘦。每遇飞雪絮絮,世界清清正气,管他浮云苍狗。</p><p class="ql-block"> 风也走,雨也走,扯得岁月一起走。为争风流满人间,勿使青丝笑白头。松竹风采到此见,京师俗气到此休,莫怪人高卧,只因酿未熟,两三眼花开叶落,四五个骚人墨友。为的是此山此水此村与此酒,搏得天公一抖擞。”</p> <p>  村内有家“凹晶馆”,借《红楼梦》书中“山之低洼近水处”之意,匾额是87版《红楼梦》组曲创作者王立平先生所提。该馆又称芹溪茶社,是人们体验曹红文化的地方。现因疫情仃业待装修。</p> <p>  从黄叶村沿山而上就是“雪芹小道”</p><p> 顺着乾隆21年前后修建的“河墙”可以走到樱桃沟的“水尽头”处。这里曾经泉水不断,山水顺山势而下,沿河墙流向玉泉山和清漪园,保障皇家园林用水。</p><p> 现在沿途尚有红衣大炮,正白旗水井、关帝庙、碉楼,以及河墙烟柳景点和卧佛寺等古迹。还有元宝石和木石结盟等红楼梦典故。</p><p><br></p> 黄叶村正白旗古井,至今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 “元宝石”位于樱桃沟水源头旁,相传曹雪芹受此石启发给《红楼梦》主人公起名“贾(假)宝玉”。 <p class="ql-block"> 正蓝旗碉楼</p> <p>  3,村内有国内著名的《曹雪芹纪念馆》</p><p> 纪念馆是以正白旗39号院为主扩建的。这个院子经红学专家考证确定为曹雪芹晚年故居,是他著书《红楼梦》的地方。</p><p> 1971年4月4日原住户舒成勋、陈燕秀夫妇在房间墙内壁上发现8首题壁诗,舒成勋生于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曾做过香山正白旗最后一个笔帖式,笔帖式为满语,意思是办理文件、文书的人。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中学教员,是红学爱好者,1971年时已64岁。他逐级上报,后经著名工艺美术大师、抄录曹雪芹佚著《废艺斋集稿》的孔祥泽老先生辨识,“题壁诗”的笔迹与曹雪芹佚著笔迹相同;另外经吴恩裕等红学家考证,其中一首诗落款的“拙笔”,与据说是曹雪芹遗物的黄木书箱上的“拙笔”暗合;其他诗中两句“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间多”,红学大师吴恩裕建国初期在西山采风中,听到张永海老人提起过是曹雪芹的朋友鄂比送给曹雪芹的对联诗,现在在墙壁上看到了诗文墨迹。这处旗院与征集到的史料和传闻大致相符,认定是曹雪芹晚年生活的地方,在史学界引起了轰动。</p> <p class="ql-block"> 正蓝旗39号老屋“题壁诗”</p> <p>  由于红学界存在争议,1983年4月22日,在这里建立了《曹雪芹纪念馆》。傅杰题写了匾额。1984年4月22日,北京市委宣传部和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准对外开放。这里的《曹雪芹纪念馆》是中国最早建立的也是目前规模最大的以曹雪芹《红楼梦》为主题的历史文化名人纪念馆。创建以来历经多次扩建和布展。几十多年来接待国内外游客千万人次。</p> <p>  4,《曹雪芹纪念馆》展示了文学巨匠曹雪芹的一生。</p><p> 这座虎皮石墙围切的长方形院落是清代制式“营房”布局。</p><p> 院前有馆名石刻和建馆碑文,三棵几百年老树盘根挺立,翠林环绕。</p><p> 院内前后二排三院共有18间房舍,青砖铺地,木窗瓦屋,幽静秀雅。</p><p><br></p> <p class="ql-block">  院内有一尊曹雪芹塑像,背衬绿竹,远眺凝思,沧桑不掩才华。</p><p class="ql-block"> 好友张宜泉在《题芹溪居士》诗中赞叹曹雪芹在西山的生活,街柳庭花,柴扉薄烟,遁身于槐荫浓密处。</p><p class="ql-block"> 爱将笔墨逞风流,</p><p class="ql-block"> 庐结西郊别样幽,</p><p class="ql-block"> 门外山川供绘画,</p><p class="ql-block"> 堂前花鸟入吟讴,</p><p class="ql-block"> 羹调未羡青莲宠,</p><p class="ql-block"> 苑召难忘立本羞。</p><p class="ql-block"> 借问古来谁得似?</p><p class="ql-block"> 野心应被白云留。</p> <p>  院辟有五个展厅,前排展室陈列清代旗人的生活环境,曹雪芹在西山生活著书环境模型和介绍,200多年来有关曹雪芹身世的重大发现及有关文章,书籍,其中包括黄叶村正白旗39号发现“题壁诗”的残墙复制品。后排6间展室介绍曹雪芹的生平家世和《红楼梦》的影响。陈列的展品中有清代的祖宗板子和挂签、八仙桌,躺柜墩箱,青花瓷器,以及《红楼梦》中提到的一些民俗器物如萨满教的全套祭器,银锁,手炉,拂尘等。其中在第三展厅详细说明曹雪芹著书黄叶村的经历;第五展厅详细说明曹雪芹在故居生活和著书的情况。</p><p> 据说院内《抗风轩》就是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呕心沥血,批点《石头记》的书房。</p><p> 因受新冠病毒影响,五个展厅现在仍未开放。</p>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抗风轩”,据说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地方。 <p class="ql-block">  此外,后院建有“芹圃学坊”展出对曹雪芹研究的成果及各种版本的《红楼梦》。不定期在纪念馆内举办红学研讨会和主题展览,推动红学研究。</p> <p class="ql-block">  这是现在正在举办的红楼梦展览。</p> <p>  全国各地有四处《曹雪芹纪念馆》。在辽阳市老城西小什字街口路东吴公馆院内一处;南京乌龙潭公园内一处;北京的两处,北京植物园内一处;市内瓷器口路口东北角,目前在建中的一处。</p> <p class="ql-block"> 这是南京《曹雪芹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这是在北京磁器口新建的《曹雪芹故居》,明年开放。</p> <p>  5,蒜市口《曹雪芹故居》</p><p> 蒜市口已经改为磁器口。这里的曹雪芹故居是唯一由清朝档案记载的曹家住宅。</p><p> 上世纪50年代,世界和平理事会成立后,连续纪念世界文化名人,包括中国的李时珍、吴敬梓、屈原、杜甫等,而曹雪芹更有资格入列。于是,文艺界想借曹雪芹逝世200周年之机,开展纪念活动。如若在纪念活动之前,能够将曹雪芹故居、坟茔位置明确下来,这将是红学研究领域中爆出的最大冷门。为此北京市文化局提前一年就开始准备,组织力量对曹雪芹故居、坟茔、后裔开展广泛调查。 在1982年,关于曹雪芹在北京的住所才又有了新发现。</p><p>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研究员张书才,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的清代内务府档案中发现一件雍正七年(1729)的“刑部移会”,其中载明:江宁织造隋赫德曾将抄没曹家的“京城崇文门外蒜市口地方房十七间半、家仆三对,给予曹寅之妻孀妇度命。”由此确定曹氏在蒜市口地区有十七间半老宅,而这里应该是曹雪芹从南京回到北京后的第一居址。据乾隆《京城全图》所标示,在蒜市口地区仅有一处院落是十七间半房,即广渠门大街207号院。经过实地考证,这处院落格局保存完整,而且它与档案记载、地图所绘完全吻合,基本可以确认这里就是曹氏故居。 在随后的实地调查中,专家们还发现了尚存在207号院的“端方正直”四扇屏门,这四个字在《红楼梦》里曾经出现过,由此专家得出结论,这处四合院是国内唯一的一处有清代档案可据、有《京城全图》可证、有遗迹遗物可寻的曹雪芹故居遗址。</p><p> 曹雪芹一家从江宁(南京)迁到北京时,曹雪芹大约13岁。</p><p> </p> <p>  6,曹雪芹的一生</p><p> 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祖籍辽宁铁岭,清朝正白旗包衣世家,生于康熙54年(1715年5月28日,卒于1763年2月12日)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遗腹子)。</p><p> 曹雪芹家世显赫。曾祖父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是康熙帝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接任江宁织造,曾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康熙宠信。在康熙、雍正两朝,曹家祖孙三代四个人主政江宁织造达五十八年,有权有势,极富极贵,成为当时南京第一豪门,天下推为望族。康熙六下江南,曹寅接驾四次。</p><p> 曹雪芹在江陵(南京)生活无忧无虑。“每日只和姊妹丫鬟们一处,或读书,或写字,或弹琴下棋,作画吟诗,以至描鸾刺凤、斗草簪花、低吟悄唱、拆字猜枚”。他终生都对这段幸福生活记忆犹新。曹家藏书极多,精本有3287种之多。曹雪芹尤爱读诗赋、戏文、小说之类的文学书籍,诸如戏曲、美食、养生、医药、茶道、织造等百科文化知识和技艺莫不旁搜杂取。曹雪芹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对四书五经和科举仕途没兴趣。 </p><p> 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亏空皇银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曹家日渐衰微。乾隆4年受庄亲王谋反案牵连,又遭更大打击,从此一蹶不振。这个时候曹雪芹大约二十四五岁年纪,经历生活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富贵无常,浮生若梦。曹雪芹有两个姑姑分别嫁给了皇族,在她们的关照和曹雪芹本人的努力,他曾到右翼宗学担任过“助教”,与皇族子弟敦敏、敦诚、裕瑞和私塾先生张宜泉交往过密,成为终生好友。裕瑞在《枣窗闲笔》中说曹雪芹“其人身胖头广而色黑,善谈吐,风雅游戏,触景生春,闻其奇谈,娓娓然令人终日不卷。是以其书绝妙尽致。”</p> <p>  曹雪芹晚年生活十分贫困。移居北京西山的黄叶村和白家疃,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也曾为乡親寻医问药,医术颇受好评。他的好友敦诚写了一首《赠曹雪芹》的诗,描写凄惨景象。“满经逢高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衡门僻巷愁今雨,废馆颓楼梦旧家。司业青钱留客醉,步兵白眼向人斜。何人曾与猪肝食,日望西山餐暮霞。”</p><p> 生活拮据的曹雪芹,唯一的儿子患天花夭折,他悲痛过度,在乾隆28年(1764年)除夕之夜抱病而亡,享年49岁。好友出资将他葬在西山一带,“生于繁华,终于沦落”,鲜花着锦落入凋零衰败,人生悲哀,世道无情,一代文学巨匠在寒冬中独自飘然而去。 </p><p><br></p> <p>  《红楼梦》在他身后名声鹤起,受到文人和官场的吹捧,市井抄书价格居高不下,康熙第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禵之四世孙清宗室诗人永忠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作诗写到:“传神文笔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可恨同时不相识,几回掩卷哭曹侯。”传神文笔足千秋,一句话写尽了曹雪芹文笔之绝。</p><p>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在西山的朝霞晚烟、晨钟暮鼓中创作出一部文学价值极高的古典名著,成为人们对曹雪芹长久的记忆。</p> <p>  7,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p><p> 《红楼梦》以丰富的内容,曲折的情节,深刻的思想认识,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中国古典的巅峰之作,被誉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一部作品构成一门学术独立研究的学科,这在世界文学史上极为罕见。</p><p> 《红楼梦》融汇传统文学精华。诗的风雅和小说的通俗,构成《红楼梦》一书文学价值的基础。红楼梦成书的时代,有吴敬梓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蒲松龄的文言小说《聊斋志异》,孔尚任的剧作《桃花扇》,洪昇的剧作《长生殿》,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最后的辉煌。鲁迅说“在中国,小说是向来不算文学的。在轻视的眼光下,自从十八世纪末的《红楼梦》以后,实在也没有产生什么较伟大的作品。”《且介亭杂文·〈草鞋脚〉》</p><p> 《红楼梦》包罗社会万象,思想性文学性极高。全书83万字,人物9百多,每个人的性格不同,却很鲜活。以金陵贵族名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鲁迅说:”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在我的眼下的宝王,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中医学家可以从全书中找到几百味珍贵药方,植物学家可以从中发现数百种珍贵名木,美食家能够列出上百种珍馐佳肴,建筑学家可以看见典雅秀美的园林建筑和规划,由于读者的思想感情和立场角度不一样,会有不同的看法,阅读《红楼梦》,各有所得。</p><p><br></p> <p>  新中国成立后对《红楼梦》研究进一步深入。文化部门组织系统性收集红楼梦和曹雪芹的史料,出版多种书刊,百家争鸣,使红学研究健康深入。成立学术研究组织,开展各类研究和宣传活动,推动红学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打造传统文化铭牌。由中央电视台制作,王扶林先生导演的87版电视剧《红楼梦》脍炙人口,其中由王立平创作的十几首歌曲经久不衰,有的成为了经典,树立起《红楼梦》的音乐形象,与清朝画家改琦的《红楼梦人物图册》相益彰。</p><p> 《红楼梦》研究自成书起就有争议,出现不少未解之谜。但是瑕不掩瑜,《红楼梦》一书极高的古典文学价值,是不争的事实。晚年曹雪芹在西山生活和著书也是不争的事实。</p> <p>  8,富振华战友的章回体小说《红楼春秋》</p><p> 富振华是工程兵131团汽车连战士,我的战友。北京兵,“老三届”,1971年从山西插队地方入伍,满族。幼喜诗文,尤喜《红楼梦》一书。退伍后调机械部军用车改装试验场,后调机械部机床局搞政策研究。在北师大中文系毕业时,他已过而立之年,操笔撰文著书,在报刊发表各类文章上百篇,《红楼春秋》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完成于1988年,1991年6月由花山出版社出版发行,1997年4月,经过修改交由京华出版社再版。</p> <p>  富振华所著长篇小说《红楼春秋》循着雍正皇帝暴亡之谜,将隐去的曹雪芹身前身后传奇般的故事娓娓道来。雍正帝不仅抄了曹雪芹的家,还把与他倾心相爱的女子竺香玉夺入宫中纳为妃子,册封为皇贵妃。为抗议强暴,曹雪芹与竺香玉二人合力将雍正皇帝用丹砂毒死。小说围绕这一事件,描绘出朝廷昏庸腐败,文武大臣猜疑倾轧,曹家荣辱兴衰,多情好义女子竺香玉由“龄官”而皇贵妃而尼姑的复杂传奇的一生。为了痛贬残暴.也是为了给自己和所恋女子立传,曹雪芹倾注后半生心血,写成了千古奇书《红楼梦》。</p><p> 富振华的《红楼春秋》一书,为红学研究提供了另一种视角。</p> <p>  照片后排左三是富振华。1973年初摄于陕西城固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