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初识科学家王谷岩,恐怕跟许多同龄人一样,是从学习高中教材《眼睛与仿生学》一文开始的吧,是我们那个年代(上世纪80年代)高中课本里少有的科普类文章。文章文笔优美,高科技问题讲得通俗易懂,那时,我记得好多同学读了这篇文章,热爱科学的兴趣大增。</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见到真人王谷岩,是2004年。我作为学校科普活动的组织者之一,接待王谷岩先生回母校为同学做科普报告。英俊、干练、儒雅、亲和,一下子拉近我们的距离。这么多年,王谷岩先生和母校一直有些密切的联系。</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 【王谷岩简介】</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王谷岩系我校1960届高中校友,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生物物理专业,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生物物理学奠基人、中国细胞学和胚胎学主要创始人贝时璋院士的学生和助手。</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王谷岩校友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长期从事科研工作,曾任学术委员会委员、科研处处长、政策与(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室主任。多年主要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研究方向为神经科学领域中的“视觉信息处理”,研究成果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1992年之后的十几年间,承担国家载人航天工程任务,在“神舟号” 航天飞船上进行空间生命科学实验工作,被授予“中国科学院参加载人航天工程优秀工作者”荣誉称号。</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之后,应约开始业余科普写作,成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基础科学与高科技专业委员会委员和中国生物物理学会普及委员会副主任。出版9本书、近300篇文章和3部影视科教作品。</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曾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科技宣传顾问、中央电视台大型科普动画系列片《千千问》科学顾问。曾获全国国防现代化征文一等奖、全国晚报科学小品征文奖、北京市优秀科普图书奖。《了解生命》一书被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协和中国科学院推荐为“科普佳作”。担任编剧的科教电影《细胞重建》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中国电影金鸡奖、第23届国际科技电影进步奖和第4届国际医学科学电影节金奖。</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撰写的多篇科普文章被编入全国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高中、中专、技校和成人高考语文课本和香港高中语文阅读课文。历时七年于2010年写作出版了43万字的《贝时璋传》。</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 【2007年题词】</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王谷岩校友母校情结浓厚,多次回母校为学生做科普励志报告。在学校建校60周年之际,还欣然为母校题词</span><b style="font-size: 20px;">“石蕴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2020年题词】</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20年9月11日,校友王谷岩先生给我发来微信,赋诗《母校辞——高中毕业60年》,表达一位老毕业生毕业 60年对母校的真挚情怀。可以说,这也是校友王谷岩第二次给母校的题词。</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