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金秋九月,疫情防控得力,又使蜇伏了大半年的我们踏上旅途,再次开始了说走就走的自驾游。此行目的地是号称“地上文物最丰富”的山西。天高云淡,车从京开高速南行,与扎哈•哈迪德设计的大兴国际机场擦肩而过。</p> <p>傍晚时分,VOLVOxc60缓缓驶入昔阳县大寨村。五十年前“农业学大寨”的口号尽人皆知,本不在旅程安排中的大寨随着阳泉、大寨岔口的路标令我们几位老者不约而同作出决定:走过、路过、不能错过。</p> <p>当晚住在村民开办的民宿,听男主人讲述大寨七十年的奋斗历程,虽然对大寨筚路蓝缕的创业史並不陌生,但是陈永贵率先组织农民成立互助组,並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领导才干使老弱组产粮超过青壮组並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使大寨粮食亩产八百斤“过了长江”,确实是创了奇迹。</p> <p>大寨人继承了老一代艰苦奋斗、不等不靠的精神,把八千多块石板田改造成今日的“海棉田”,实现了“吃饱肚子”到“装满袋子”的变化。家家户户交五万元就购得一楼一底24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外加60平方米的小院,足以开办农家院吃上旅游饭。</p> <p>这幢小楼的主人就是赫赫有名“铁姑娘突击队”队长、大寨村新的掌舵人郭凤莲的居所,与连排小院毫无二致,只是比村民的住宅面积多30平方米。</p> <p>郭凤莲门前是一座写着大红“福”字的照壁。</p> <p>郭凤莲有早起散步的习惯,清晨六点半我们也去她家门前等候,初见郭凤莲感觉就象退休老干部,装束整洁、动作麻利。我迎上前去:郭大姐,早上好!她回应道:你好,从哪儿来呀?我见她和颜悦色,遂答道:从北京来,郭大姐的事迹我们久有耳闻,想与您照张合影可以吗?郭凤莲一边说“可以”,一边走向福字照壁,同行者为我拍下了这张合影。</p> <p>郭大姐至今也是闲不住,拿起扫把将门前清理得纤尘不染。</p> <p>郭大姐也爱种鲜花,大概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对绿植的喜好成为一大乐趣。</p> <p>隔壁农家院借力“铁姑娘”的知名度,开了一家“铁姑娘之家”,纯朴的民风沒有招来“侵权”的爭议,生意红红火火!</p> <p>1965年,郭兰英一首《敢叫日月換新天》令国人知道了“一道清河水,一座虎头山,大寨那个就在那山下边”,沒想到55年后我们来到了虎头山下眺望着起伏的山峦。</p> <p>如今的虎头山,早已是绿阴铺地、层层梯田平展展的景致了。</p> <p>村民告别了窑洞,住进了水电齐备的楼房,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p> <p>吃水不忘掘井人,为了让大寨人的第二代、等三代……牢记父辈披星戴月冬练三九、夏战三伏的苦难历程,大寨纪念馆为后人留下了流血淌汗岁月的真实记载。</p> <p>陈永贵这位大寨的领路人,曾担任过共和国不拿工资的副总理,去世后又回归到当年领着村民战天斗地的大寨村,村民们对他推崇备至,在虎头山上修建了朴素的陵墓,让他看着乡亲们在奔小康,实现世纪梦想的路上阔步前行!</p> <p>镌刻着《陈永贵同志永垂不朽》的汉白玉墓碑后一座圆丘墓就是他安息之地,陵墓占地不足六十平方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陈永贵质朴一生却能名垂青史,这样的农民受到世人尊重是实至名归。</p> <p>大寨人至今仍将毛泽东思想记在心中,坚信毛泽东思想指引和陈永贵的超前思维、以身作则才使大寨旧貌换新颜!</p> <p>大寨人战天斗地、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魄是大寨的传家宝,即使在过上富裕生活的今天,他们也沒有忘记这个传家宝。</p> <p>大战狼窝掌,改造“七沟、八梁、一面坡”,山石上竖着一柄大锤的雕塑是老一代拓荒者坚韧精神的真实写照。</p> <p>大寨是个缺水的山村,水浇地是当年农民的梦想。现在有了深井,水泵将水抽到虎头山顶,村民们特意在陈永贵墓前建了一座水塘,让老书记天天看着青山绿水。</p> <p>站在虎头山上远望大寨村景,绿树挺拔、花草丰茂,一幢幢、一排排建筑掩映其中,这不正是老一辈们梦想中的家园吗?</p> <p>昔日陡峭的山坡被石块垒成的墙坝改造成平展的梯田,以前种玉米、谷子的田地种上了金灿灿的向日葵,人们不再只为果腹而操劳,对美的创造已成为今天大寨人新的精神追求。</p> <p>向日葵作为油料作物並非高产,但作为摄影网红打卡地却是绝佳的选择!</p> <p>红彤彤的高梁衬着蓝天向人们传递着丰收的喜讯,也是摄影爱好者不会放过的抢镜之作。</p> <p>这哪有农村的影子,分明是城镇居民小区的建筑群。</p> <p>周恩来总理多次来大寨视察並于一九六四年十二月提写了“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p> <p>迎着耀眼的阳光,我们驶离大寨,回眸一瞥是《大寨干部学院》,大寨虽然已风光不再,但却不会淡出人们的回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