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

伟宁

<p class="ql-block">  我的母亲原名靳淑清,(参军后改名靳清)。1928年农历12月20出生在山东省沂水县一个叫上华庄的村子里,祖辈曾有人在官府做事,家境还算殷实,等到姥爷这一辈,家道中落,日子越过越苦,母亲从小过着衣不遮体,食不裹腹的艰难日子。九岁那年,姥爷和姥姥因家庭琐事吵架,姥姥想不开,上吊自尽了,外出回来的母亲从门缝里看到了她最后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  姥姥去世后,家里的日子更加艰难,姥爷要经常外出打短工,两个孩子无人照料,没过多久,姥爷又娶了一房。失去亲妈的母亲,过上了更加苦难的日子。后姥姥心地歹毒,特别是在生了自己的儿子后,对这个唯一的继女并无好感,稍不如意就拳打脚踢。寒冬腊月,因年纪小赖床不想起,继母舀起一瓢凉水,直接泼进被窝。便急不让进茅房,要便到猪圈喂猪,时常被猪拱的东倒西歪。一天夜里,母亲肚子疼,不敢上猪圈,偷偷的便到了院子里,早上被她继母看到,按着头逼她吃掉,一个十岁左右瘦弱的小女孩,生活在这样的环璄中,痛苦不堪,又不敢告状,怕遭受更大的折磨,只有偷偷的哭泣,泪水咽进肚里,委屈藏在心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这种没有母爱的家庭生活,让母亲痛不欲生,沂蒙山是革命老区,当地百姓早早的就受到革命熏陶。1945年,年仅17岁的母亲毅然决然的参加了八路军,被分到了卫生队做护理工作。跟着部队南征北战,战士们打到哪,卫生队就要跟到哪,每一次的长途跋涉,脚底都会磨出一串串血泡。女兵最痛苦的是例假期,大腿经常磨的血肉模糊。冬天要砸开河里的冰块,清洗满是脓血的绷带,手冻的麻木,疼痛难忍。每一次战后,受伤的战士增多,没有止疼药和消炎药,只能用盐水换药,那种撕心裂肺的疼痛,让伤员难以忍受,可以想像出当时他们是多么的痛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母亲最爱看《南征北战》这部电影,她说拍得非常真实,在战爭年代,他们每天的生活就是如此。战爭是残酷的,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是多么的幸运啊!</span></p> <p class="ql-block">  1949年大军南下,母亲随部队驻扎南京军事学院。进了大城市,第一次看见了电灯电话,高楼大厦,一切都是那么好奇,新鲜。我曾经看见过一篇文章,农村人第一次进城,看见电灯,晚上不会关,几个人轮流去吹。母亲对我说这一点儿不奇怪,她们刚进城时也曾经这样无知,闹过许多笑话。</p><p class="ql-block"> 母亲很快就融入了城市生活,穿上旗袍,烫着飞机头,还真有点大家风范。</p> <p class="ql-block">  年青时的父亲</p><p class="ql-block"> 那时部队的年轻女兵,都要求跟一些老首长组成家庭。组织上多次找母亲谈话。动员她嫁给年纪较大的部队领导,可母亲主意很正,私下里和在卫生队当军医的父亲谈起了恋爱。那时父亲年轻帅气,又有文化。母亲后来说过,如果当时找了老首长,早就坐上小轿车,住两层楼了,待遇截然不同。</p><p class="ql-block"> 父亲出生在山东省莱芜县,(现己改为莱芜市,从小家境尚可,念过私塾。</p><p class="ql-block"> 1939年入伍后,因为有文化,直接被分到了卫生队。还受到了特殊待遇,行军途中不用背背包。大军南下后进入南京军事学院门诊部,1953年被选送上了长春第一军医大学。1959年毕业后他和学校的19名毕业生一起被分配到了西藏,那一年正是西藏叛乱形势最严峻 的时候,一些反动势力打出西藏独立的旗号,冲击部队,挟持达赖喇嘛,散布谣言,鼓动藏民闹事。父亲就是在那个时期上的高原,他用自己学到的医学知识,为广大指战员服务。在高原一呆就是二十多年,直到八十年代离休,安置在西安总后第一干休所。</p> <p class="ql-block">  父母亲和大姐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大姐是我们几姐妹中长的最漂亮的一个。从小性格文静,比较内向,我们几个经常打架,调皮捣蛋,只有她不掺合,经常一个人静静的坐在那里画画,无师自通的学会了画仕女图,红楼梦里的黛玉,古代故事里的宮女,月亮里的嫦娥,都被她画的一个个仙气飘飘,栩栩如生,父亲曾跟我说过,她是家里最忠厚老实的一个孩子。可惜因病不到60岁就去世了。</p> <p class="ql-block">  母亲虽然出身农村,但是很爱干凈,家里总是收拾的一尘不染,非常温馨。从小就把我们一个个打扮的很时髦,所以,长大后的我们都遗传了母亲的这个优点,爱干凈,比较讲究,追求高品质生活。</p><p class="ql-block"> 照片中那个扎绸子辫子胖呼呼的就是我。</p> <p class="ql-block">  1953年,父亲上了大学,毕业后又被分到了高原,母亲一个人在南京,既要上班又要带孩子,虽说家里有保姆操持家务,但操心最多,最辛苦的还是母亲。人常说三个女人一台戏,我们家是4个女孩儿。经常打打闹闹,嚎哭声不断。那时我们三个大的上了部队的子弟学校寄宿(宇花学校),两个星期回家一次。学校环境优美,在南京市孝陵卫铁匠营,过去曾是国民党中央政治学院,教学条件很好,妹妹也上了全托幼儿园,这样母亲能稍微轻松一些。每到第1个礼拜天,母亲总是骑着自行车去学校看我们,给我们带很多好吃的。记得我们围坐在学校的草坪中,在地上铺着一块布,摆上母亲给我们带去的牛奶,糖,和饼干,那是我们最开心的一天。一次母亲来看我们,骑车子回去时,在孝陵卫下大坡时摔了一跤,腿磕的鲜血直流。好长时间才好。</p><p class="ql-block"> 母亲工作很忙,有时还要上夜班,经常顾不上我们。一旦有了时间,我们总是缠着她。每天晚上闹着要跟她睡,孩子多只好轮流排班。晚上,母亲搂着我们讲她小时候后妈怎么虐待她,讲她和父亲相识的趣闻,讲战争年代后方医院的故事,讲她把我们从小带大的艰辛,听着她侃侃而谈的话语声,闻着她身上淡淡的体香,躺在温暖的臂腕里渐渐进入梦乡,做梦都是香甜的。</p><p class="ql-block"> 南京的夏天很热,在那个没有制冷电器的时代,大蒲扇是唯一的解热工具,母亲夜里经常起来给我们扇扇子降温,用湿毛巾给我们挨个擦身,睡梦中经常觉得很凉快,不耐烦的嘟囔着翻个身继续睡,完全体会不到母亲的艰辛和爱抚,长大后回忆起才觉得母亲太不容易了,一个人在南京带着四个孩子,我们当时又是那么的不懂事,可想而知她的无助和无奈。</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父亲临走时全家合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父亲在高原一年休假一次。每次回南京,他最爱带我上街,我是家里的老三,上面两个姐姐岁数偏大,小四又太小,现在回想起来,也许是那时我的岁数带出去最合适。母亲性格温柔,对我们比较纵容,有时实在生气,打几下,还心疼的掉眼泪。可父亲每年回来,不满意母亲对我们的娇惯,严厉的教训我们是家常便饭,有时还棍棒教育,所以我们对父亲没什么太深的感情。记得妹妹曾经和母亲说:“咱把爸爸卖了吧,再换一个爸爸”,稚气的语言让母亲忍俊不禁。</p><p class="ql-block"> 一年一次,一个月的假很快就休完了,父亲走之前,母亲都要让我们照一张全家福,还要带我们去下关车站送父亲。那时火车要乘轮渡,一节车厢一节车厢的运过长江。一次在回来的路上,我看见母亲在掉眼泪,非常好奇的问:“妈,你哭了”,母亲掩饰道,“风吹的”,坚强的母亲不愿意在我们面前流眼泪,直到长大后才理解。母亲那时的心情一定很难过,父亲在高原,工作条件非常艰苦,夫妻长期两地分居,没人照顾他,我们年纪又太小,不懂得关心体贴母亲,所有的生活重担都压在她一人身上,心中有多苦,别人难以理解,这种心情我多年以后才有体会。</p><p class="ql-block"> 60年困难时期,母亲因在传染科工作,又经常太劳累使抵抗力减弱得了肺结核,组织上照顾,经常给她分点营养品,可她从来舍不得自己吃,都留给了我们。父亲当时在格尔木,他知道内地粮食紧缺,想办法搞到了一只野生黄羊,千里迢迢的寄了回来,我清楚的记得,是用木箱子装的,化出来的血水流了一地,一只整个的大黄羊,善良的母亲毫不吝啬的分了一部份送给了邻居。在当时真是雪中送炭啊!</p><p class="ql-block"> 母亲是个非常善良的人,不仅对邻居好,也很善待老家来的亲戚,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都不是很富有,但母亲还是拿出钱来热情款待。我记得有一年大舅来南京,走的时候母亲不知道从哪买了个爆米花机,让大舅回去后掙点钱改善生活。回去时还总是大包小包,让他们满载而归。</p><p class="ql-block"> 南京虽说是南方,但冬天也是很难熬的,潮湿,阴冷。领导考虑到母亲身体不好,每年冬天都会给我们家发一个取暖炉和一堆煤,母亲总是把炉子生在我们的房间给我们取暖,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母亲从小家境贫寒,没有什么文化,入伍后在党的培养教育下,刻苦学习,努力钻研,后成为一名儿科医生,我真佩服母亲,一个沂蒙山区出来的苦孩子,能有今天的成绩,是多么的不容易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母亲的影响下,我后来也成为了医务工作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母亲和我们四姐妹的合影。</p><p class="ql-block"> 这是在原南京军事学院的大礼堂前照的。小时候每个星期都去大礼堂看电影,大礼堂后面的小花园非常漂亮,有假山,池塘,凉亭,我们经常去那玩耍。照片中我穿着花道道毛背心儿,笑得非常开心。母亲手很巧,闲瑕时总是在为我们织毛衣,一针一线编织着她对我们无限的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5年10万女兵大裁员。母亲也转业到南京白下路幼儿园。</p><p class="ql-block"> 不久,不知什么原因,母亲又第2次入伍。戴上了红领章,红帽徽。可好景不长,1966年文革刚开始,母亲因为身体不好,被组织上要求转业回山东原籍。记得当时全家开了家庭会,母亲征求我们的意见,她是转业回山东,还是复员随父亲到西宁,我们那时年纪还小,复员,转业这两个概念都搞不清楚,但知道只要和妈妈在一起,到哪儿都无所谓。最后母亲为了我们几个的前途,也为了解决夫妻两地分居,决定复原随军到西宁。如果不是母亲当时的英明决定,我们以后也不可能参军到部队,至今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母亲为了我们丢掉了工作,丢掉了二十多年的军龄,做了随军家属。这种牺牲和付出是许多母亲做不到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66年父亲母亲的合影。</p><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是我们离开南京前父母的合影,父亲从西宁回南京搬家穿的便装,只好借了邻居的军大衣和帽子,照片照的很成功,母亲很喜欢,之后放大了挂在家中的墙上。</p> <p class="ql-block">  初到青海,我们住在西宁市大堡子汽车76团,那时的西宁还非常落后,自然环境也很差,连一棵树都很少看见,经常是狂风卷着风沙,打的窗户啪啪作响,刮的眼睛都睜不开,家里的桌上和床上到处是土,关上窗户拉上窗帘都没用。空气干燥的使我们嘴唇干裂,还会流鼻血,家里没有厕所,这对于我们用惯了抽水马桶,娇生惯养的几个孩子来说,简直太不习惯了。在南京时因家中长期有保姆,什么都不会干,母亲又操劳起来,手把手的教我们做家务,尽快让我们学会了各种生活技能,也为以后成家立业打下扎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母亲为了改善我们的生活,养鸡,养鸭,还养了兔子,给我们补充营养,一次去连队食堂压面条,不慎压断了右手的三根手指,母亲为了我们,受了许多罪,吃了好多苦。后随着父亲调到了新的工作岗位,生活条件也有所改善。两年后的1968年,两个姐姐应征入伍,她俩离开西宁的那一天,母亲没敢去车站送,记得我送站刚进家门,母亲忍不住放声大哭,我从来没见她这么难受过,一下子送走了两个女儿,她非常心痛。没过几天母亲犯病吐血就住进了医院,回家后她茶饭不思,夜不能寐,第二年专程到西安去看望了她们。</p> <p class="ql-block">  母亲与大姐二姐的合影。</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她俩正值豆蔻年华,青春靓丽,大姐文静腼腆,不善言辞,二姐能歌善舞,性格活泼,都非常讨人喜欢。</p> <p class="ql-block">  大姐二姐当兵走之前,父亲专门为她们的题词,鼓励她俩在部队努力上进,字体苍劲有力,行云流水。</p> <p class="ql-block">  1969年末我也入伍离开了西宁,只剩父母和小妹在家,我们都长大了,母亲卸下了重担,笑的那么开心,她尽到了一个母亲应尽的责任。那段时间是她过得最舒心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73年我突然袭击回去休假,想给父母一个惊喜,母亲看到我,稍楞片刻,上来就是一个深深的拥抱,她高兴极了。</p><p class="ql-block"> 这是母亲穿上我的军装,照了一张照片,因为她把最美好的岁月留在了军营。所以永远忘不了自己曾经的军旅生涯。</p><p class="ql-block"> 探亲临走前,母亲语重心长的教育我,让我听党的话,靠拢组织,爭取早日入党,我也表明了要求进步的决心,决不辜负父母对我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  77年大姐婚后生下了女儿,母亲一直辛勤的照顾着。后又帮着带大了大姐的儿子,那一段日子,母亲又忙碌起来了。</p><p class="ql-block"> 母亲一天天的操劳。带大了大外孙,又要考虑小外孙。还要惦记远在外地的我。经常给寄吃的,穿的,用的让我好生感动。</p> <p class="ql-block">  时光飞渡,我们一个个都长大了,离开了父母身边,各自成家,开枝散叶。该是我们孝敬父母的时候了,可母亲还在为我们操劳,为我们带外孙,给我们做家具。这张照片是我回西宁探亲时全家的合影。后排依次站的是我们四姐妹,大姐己复员在地方上班,我和二姐当时还在部队,小妹在铁路公安任职。前排坐着四个小不点,我女儿很荣幸的被抱在姥爷怀里。(照片中还少两个女婿。最后排左一是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母亲性格温柔,父亲脾气暴躁,可在我随父母生活的十几年中,几乎没见他们吵过架,他们是那么的融洽,和谐,令人羡慕。</p><p class="ql-block"> 母亲很爱美也赶时髦,在父亲近80岁的时候,他们俩还专程去拍了一套婚纱照。照片中的母亲,依然那么精神矍铄,真是活到老美到老。</p> <p class="ql-block">  88岁的母亲。</p><p class="ql-block"> 母亲辛苦的带大了两个外孙,刚刚轻松一点,父亲又查出了癌症,前后共住了17次医院,都是母亲在照顾,那时我们都在上班,腾不出更多的时间去帮忙,母亲把父亲照顾的非常好,又让他老人家延续了十几年的生命。母亲的一生太操劳了。为儿女,为老公,为孙辈,岁月的沧桑慢慢爬上了她的脸颊,但她依旧非常有气质。笔直的腰杆,得体的衣着,根本看不出是一个年近90岁的老人。</p> <p class="ql-block">  母亲一天天变老。但一直不愿意跟孩子们一块儿住,总是怕给我们找麻烦,父亲去世后,她一个人在空荡荡的屋子里生活,在我们多次的劝说下,才请了保姆照顾。</p><p class="ql-block"> 母亲一生节俭,从小为了我们,做出了很大的牺牲,年老后,仍然在为我们考虑,为我们姊妹们留下了不算丰厚的遗产。亲爱的妈妈,为孩子您真是操碎了心啊!</p> <p class="ql-block">  我和母亲</p><p class="ql-block"> 母亲年青时爱唱爱跳,她喜欢哼唱《沂蒙山小调》,喜欢吃大葱蘸酱,喜欢吃带馅的食品,山东人的习惯终生不改。爱笑,也很爱哭,是个性情中人,我至今耳边时常回响起母亲那爽朗的笑声和那永远也改不掉的山东腔。进干休所后,她经常晨起锻炼,积极参加老干部组织的各项活动。可80岁后,他对我说她时常感到力不从心,对我们也渐渐的有了依赖,有时像个老小孩,露出可爱的一面。这张照片是母亲要吻我,被抢拍下来的。</p> <p class="ql-block">  母亲很知足,有四个漂亮的外孙女和一个外孙。孩子们都很孝顺。每次母亲见到他们都笑得合不拢嘴。</p> <p class="ql-block">  随着时间的推移。母亲岁数越来越大了,走路时常不稳,两次摔断了手腕,最严重的一次,把腰摔骨裂了,在床上躺了三个月,但她非常坚强,忍住疼痛,依然和我们谈笑风生,我真是佩服母亲,她总是那么要强,无形中给我树立了学习的榜样。</p> <p class="ql-block">  天下的母亲都是爱孩子的,可不是所有的母亲都是那么温柔可亲,在这点上,我的母亲是佼佼者。人常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可山总是那么遥远,可望不可及,而母亲的爱随时随地围绕着你。像一汪汪泉水,一缕缕阳光,沐浴着你,温暖着你。养儿才知父母恩。母亲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我终身难忘。我时常回忆起母亲对我们疼爱的一些小细节,像一幕幕电影中的画面在我眼前掠过。俨然是一部充满温情的生活片。</p><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是母亲最后一次逛超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018年十月十日,母亲突发疾病离开了我们,她走的那么匆忙,甚至没有留下一句话,在那个时刻,毫无思想准备的我,惊的没有流下一滴眼泪,可以后的岁月里,我常常因为思念母亲而泪流满面。妈妈这个词,我再也没有机会叫了。人常说,母亲对儿女是百分百的好,而儿女的回报不及百分之五十,我时常感叹我对母亲还不够孝顺,如果时光到流,我一定会做的更好。我是一个十分恋家的人,从小去幼儿园或住校,母亲送我时我总是要嚎啕大哭。入伍后,也经常会躲在被窝里因想家而偷偷的流泪。几十年过去了,因为母亲的去世,历史又重演了。</p><p class="ql-block"> 母亲是家中的灵魂,母亲快乐全家高兴,一个内心充满阳光的母亲,就是我们心中的天堂。失去了母亲,没有了凝聚力,没有了温暖的港湾。</p><p class="ql-block"> 我伴着泪水写完了母亲平凡而普通的一生,她只是千千万万母亲中的一员,一生中没有光辉的业绩,没有大起大落的波折,但她在我的心目中,是位伟大的母亲,我为有这样一个母亲而骄傲。</p><p class="ql-block"> 亲爱的妈妈,等着我,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们会在天堂再次相聚,希望我的灰烬和你融为一体,永远做你的三女儿,仍然依偎在你温暖的身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