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color: rgb(68, 68, 68);">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办好网络教育写入其中,标志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开始进入了2.0时代,即由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称AI)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推动教育信息化升级的新时代。为推进教育信息化2.0的发展进程,教育部于2018年4月发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为《行动计划》),这是继2016年10月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之后,教育部面向全国出台的又一综合性教育信息化规划。这说明教育信息化在2.0阶段将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开启智能时代新征程。然而,人工智能如何引领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将给未来教育带来怎样的挑战和机遇?这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追问并探索。</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人工智能助力未来教育的应用形态</b></p><p><br></p><p>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是一门研究运用计算机模拟和延伸人脑功能的综合性学科,其起源于1956年的达特茅斯会议,一群数学家,包括了如今被称为人工智能之父的麦卡锡,他们开会讨论:机器能否像人的心智一样去思考?“人工智能”这一术语也是在那次会议上被明确提出,标志着智能革命的开端。六十多年来人工智能取得长足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对教育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2017年高考期间智能教育机器人Aidam一度成为关注的焦点,它挑战高考文科数学卷,取得134分的成绩,用时9分47秒。据研发人员介绍,Aidam能够通过提前学习和训练,解答从未出现过的新题目,其解题过程已不再是一个纯粹的计算过程,而是一个模拟人脑根据关键知识点进行推理的“思考”过程。如同我们熟知的“阿尔法狗”、“沃森”的出现一样,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p><p>面对人工智能几乎能够替代我们非常多的领域的时候,教育工作者会担心,教师是否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面对人工智能几乎把学生所学的专业全部都快要替代掉的时候,学生也会开始担忧,我们所学的这个专业和知识到底有什么用。尤其是在拼命地学习大量的知识却也不会创新,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个社会、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更会担心自己会不会被人工智能所统治而变成知识的奴隶。人工智能之所以会对我们造成恐惧,更多地应该来自我们自身对未知世界的惧怕。但教育始终是与人息息相关的,要相信“再伟大的技术也比不过最平庸的教育”,在教育领域科技再发达,人也不会退场,关键还在于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教育。因而,未来的教育需要在拥抱人工智能的基础上,更多地站在人的角度进行深度而切合实际的思考。</p> <p><b>人工智能时代未来教育的变与不变</b></p><p>从古至今,教育总有变与不变的东西。若说变,那便犹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瞬息万变。人工智能来了,与教育最核心的概念——学习有关的一切会发生巨大的变革:学习环境由原来的“教育工厂”转变为“未来学习中心”,在这一学习中心里,学习的形式会走向丰富化,学习的时间会走向弹性化,学习的内容会走向定制化,学习的评价会走向过程化;而以知识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也会被更具实践性、情境性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所代替,以实现从“学以致用”到“用以致学”的观念转换,这类学习方式就包括深度学习、跨学科学习以及无边界学习;与此同时,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也会发生质的提升,为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性、交互性等能力,必须提升学生的数字与信息素养,必须重视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力。</p><p> </p><p>那么教育中有什么是亘古不变的呢?我想无论人类从事什么实践活动,其最重要而又最终极的目标一定是获得幸福感,即能够真正地享受属于自己的生活。而只有幸福教育才是幸福人生的基础。因而幸福也就自然而然成为了我们教育的目标,那便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让每个人能够真正快乐地、自主地学习,让每一个人能够真正地享受学习生活、享受教育生活,让每个人能够发现自己的潜能与天赋,让每个人在和伟大事物遭遇的过程中发现自我、成就自我,除此之外,教育别无其它目的。因此,在未来教育中如果没有把握住“不变”的东西,我们就永远把握不了教育真正的本性,也永远跟不上变化的步伐。</p> <p>“教育+人工智能”的应然状态</p><p><br></p><p>未来智能时代的教育应逐步从“教育+人工智能”的应用形态走向“人工智能+教育”的应然状态。那么这一应然状态何以实现呢?首先,教育的本质应更加凸显。教育本质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其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未来无论“教育+人工智能”怎样发展,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如何应用,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服务于人,而不是服务于机器;无论人工智能教育如何发展,都不能脱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个根本目标。其次,教育的结构应得到重塑。未来“教育+人工智能”应力图重塑教育内外部结构,基于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构建一个新的学习、教学环境,以培养创新型、创业型、智能型人才为导向,促使传统教育模式向智能教育模式转变,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多元人才的需求。最后,教育生态系统应打破封闭走向开放。未来随着“教育+人工智能”融合程度不断加深,学校应作为教育对社会开放的接口,构建开放的教育生态系统,实现学习社会的构建,满足人们随时随地接受教育的多元教育需求,促进教学进一步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p> <p><br></p><p>总之,未来“教育+人工智能”的应然状态就是要进行以人为主体、以人工智能为依托的一种“人性为王”的教育,在这样的教育中德行和情感等人性特有的东西应当受到极大的重视,由此我们有望重构人工智能教育生态体系,回归我们所追求的教育本真时代。</p> <p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color: rgb(136, 136, 136); font-size: 15px;">文章来源于:https://www.xzbu.com/7/view-14898923.htm</span></p><p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color: rgb(136, 136, 136); font-size: 15px;">文章转载自公众号【爱迪科森】</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u2nm3zuhPtWfQFCRV9zhtG7yWKjYCx5tMIk7ze9ia13XajnaFA4RL4Fm8QeNxNmLY4xveiaBOKpl2E8iaZ562Rymg/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width="160px"></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