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林坊与韦庄

木片(孙丹木)

<p class="ql-block">成都青羊宫之西,在唐代以降的千年时光中,因得益于美丽的浣花溪(含其上游清水河)、杜甫草堂、薛涛故居等文化渊源的滋润,便逐步成为成都达官贵人、文人墨客居住游乐聚集之地,故花林、别苑等古迹众多,盛及数代,但由于明末清初的战乱毁损,当今几乎难寻那些古迹的踪影,只有通过有关历史记载来考察它们遗迹了。于是本人根据《机投镇志》记载,对浣花溪上游清水河(古时亦称“浣花溪”)的“故蜀别苑”等古迹作了些考证,写了一篇名为《故蜀别苑何处寻》的文章,产生了较大影响和不错效果。本篇即将目光转向花林坊和与其有关的人物韦庄身上一一</p> <p>据史料记载,花林坊就在故蜀梅苑旁,与花林坊相邻的书台坊及以东的度人坊都是久负盛名的名胜古迹和官邸园林所在。书台坊相传是诸葛亮读书的地方,花林坊与度人坊的位置都排列在浣花溪旁。在五代前蜀后蜀时,皇家高级官员的官邸所在多选址于浣花溪上游沿岸,这除了是为了沾前蜀皇帝王建的光而外,还因为是看中了这块百花匝岸、清流满溪的风水宝地。</p><p>花林坊位于风光秀丽的浣花溪畔,与故蜀别苑一样,都是古成都的游乐胜地。</p> <p>故蜀别苑既然是皇家花园,那当时就只有皇帝及高官随从游玩的专利,而花林坊的主人贵及宰相,也不是任何人都可随便去玩的。只是到了后代,朱楼玉砌虽犹在,只是物似人非,这类的园林就逐渐成了大众游玩的地方。自古成都盛行郊游,无论达官贵人、名媛仕女以及市民百姓都乐于此俗。游玩的路线主要集中在浣花溪一带,处于浣花溪上游的花林坊自然是仅次于百花潭、草堂沧浪亭游人聚集之地。郊游从一开春,就沿风光旖旎的浣花溪展开,到了四月达到顶峰。任正一《游浣花记》载:“成都之俗,以游乐相尚,而浣花为特甚,每岁孟夏四有九日,都人士女,丽服靓装,南出锦官门,稍折而西行……”宋代张唐英所作《蜀梼杌》载:“四月,游浣花溪,龙舟彩舫,十里绵亘……游人士女,珠翠夹岸。”陆游《老学庵笔记》也说:“四月十九日,成都谓之浣花遨头,宴于杜子美草堂沧浪亭,倾城皆出,锦绣夹道……”可见,包括花林坊在内的浣花溪一带,的确占尽了锦里春风,吸引了倾城游人,独领了千年风骚。</p> <p class="ql-block">花林坊的著名,还因为这里住过几位名人,在百花争艳中“谈笑有鸿儒”,自然增加了文化品位。宋代张唐英所作《蜀梼杌》里介绍:“陈敬瑄、欧阳炯、韦庄宅于花林坊。”尤其是韦庄,他不仅是王建的宰相,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唐末五代成就突出的诗人,而且又是著名的词家,与“花间派”鼻祖温庭筠齐名,世以温韦并称。韦庄的不少格调新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词,就是在花林坊写成的。</p><p class="ql-block">文学史上对韦庄的生平是这样记载的:韦庄(836?—910),字端已,京兆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人。乾宁元年进士,曾官右补阙,后入蜀为王建书记。唐亡,王建称帝,庄为宰相,死于蜀。有《浣花集》十卷,《全唐诗》辑其诗316首。</p><p class="ql-block">韦庄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和《悯耕者》《睹军回戈》等,谴责了当时的不义战争,充满了饱受战乱之苦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具有一定的现实主义意义。他的经历和杜甫有些相似,因此他的这类诗的风格显然也受到杜诗的影响。</p><p class="ql-block">韦庄在浣花溪花林坊所做的一件大好事,就是寻到了杜甫草堂遗址,并在原址重新修建了草堂。韦庄之弟韦蔼在《浣花集序》中写到:韦庄“辛酉春,应聘为西蜀奏记。明年,浣花溪寻得杜工部旧址,虽芜没已久,而柱砥犹存。因命芟夷,结茅为一室。盖欲思其人而成其处,非敢广其基构耳。”虽然韦庄当时重建草堂一室的动机只是为了“欲思其人而成其处”,哪知他这一善举的结果则是让这处荒芜已久的文化胜迹重现光芒,永传后世,其功莫大焉。</p><p class="ql-block">韦庄在这里做的另一件不凡之事,就是写了不少格调新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词。其中《乞彩笺歌》特别著名。自薛涛笺问世后,当地人争相仿制薛涛笺(浣花笺)。韦庄对名贵的浣花笺自然是十分喜欢,于是作《乞彩笺歌》云:</p><p class="ql-block">浣花溪上如花客,绿暗红藏人不识。</p><p class="ql-block">留得溪头瑟瑟波,泼成纸上猩猩色。</p><p class="ql-block">手把金刀擘彩云,有时剪破秋天碧。</p><p class="ql-block">不使红霓段段飞,一时驱上丹霞壁。</p><p class="ql-block">蜀客才多染不供,卓文醉后开无力。</p><p class="ql-block">孔雀衔来向日飞,翩翩压折黄金翼。</p><p class="ql-block">我有歌诗一千首,磨砻山岳罗星斗。</p><p class="ql-block">开卷长疑雷电惊,挥毫只怕龙蛇走。</p><p class="ql-block">班班布在时人口,满轴松花都未有。</p><p class="ql-block">人间无处买烟霞,须知得自神仙手。</p><p class="ql-block">也知价重连城璧,一纸万金犹不惜。</p><p class="ql-block">薛涛昨夜梦中来,殷勤劝向君边觅。</p><p class="ql-block">此诗既描绘了浣花溪上造彩笺的盛况,又赞美了浣花笺的精美名贵,最后以薛涛梦中出现、特向她求价值连城的浣花笺作结,这无疑为薛涛发明的浣花笺打了个精彩的大广告。</p> <p class="ql-block">韦庄有不少写山水田园的诗,或抒发及时行乐的颓放心情,或流露凄婉感伤末世情调,艺术上较有成就。他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和《悯耕者》、《睹军回戈》等,谴责了当时的不义战争,充满了饱受战乱之苦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具有一定的现实主义意义。</p><p class="ql-block">韦庄作为花间派词人,他的词内容的实在和风格的清新明朗上还要胜过温庭筠一筹。这里举两首为例:</p><p class="ql-block">其一、《思帝乡》</p><p class="ql-block">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少年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p><p class="ql-block">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一个天真烂漫追逐爱情幸福的少女,形象颇为生动传神。</p> <p class="ql-block">其二、《菩萨蛮》</p><p class="ql-block">人人尽说江南好,人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p><p class="ql-block">此词写得情景交融,诗(词)中有画,画中有诗(词),让人回味无穷。荡漾着春江的画船,倾慕着酒店的美女,真有些乐不思归了。这词中的情景,是否就是花林坊江边的写照,无从考证,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其间必或多或少映照着花林坊和浣花溪的影子,流露出作者发自肺腑的真实情感。</p><p class="ql-block">可见,这样的诗人兼词人以花林坊为府邸,怎能不为花林坊锦上添花?怎能不是“诗意的栖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