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西行游记之三(山西篇)

刘旭

<p>8月12日离开乾坤湾以后,就进入山西了,当晚宿山西运城。</p> <p>第二十四天,8月13日。先后游览了盐湖、普救寺、鹳鹊楼、蒲津渡口遗址及大铁牛、关公家乡解州常平村的关公圣像,晚宿运城。</p><p>山西运城盐湖是世界三大硫酸钠型内陆盐湖之一。由于其盐含量类似中东的“死海”,人在水中可以漂浮不沉,故被誉为“中国死海”。又由于每个湖中所含的钠、钙、镁、铁等盐类的成份和浓度的差异,每个湖在阳光的折射下反映出来的颜色不同,五彩斑斓,十分神奇好看。</p> <p>盐湖的入口大门</p> <p>在无人机500米高空俯视镜头下的盐湖</p> <p>位于山西省运城永济县的普救寺是《西厢记》中崔莺莺和张生爱情故事的发生地。“ 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山西普救寺”。</p> <p>航拍普救寺莺莺塔</p><p>寺内屹立的莺莺塔以奇特的结构、精湛的工艺、明显的回音效应而著称于世。与北京天坛回音壁、河南宝轮寺塔、四川潼南县大佛寺的“石琴”齐称为我国四大回音建筑。并与缅甸掸邦的摇头塔、匈牙利索尔诺克的音乐塔、摩洛哥马拉克斯的香塔、法国巴黎的钟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齐名,被学者称为世界六大奇塔。</p> <p>普救寺前广场。一个巨大的连心锁,写着:愿有情人终成眷属。由于《西厢记》,将原来寺庙的性质都完全改变了。</p> <p>普救寺内的书院</p> <p>梨花园。《西厢记》中老夫人、莺莺、红娘在普救寺的寓居之所。</p> <p>院内屏风上莺莺写的约会诗句:待月西厢下 迎风户半开 隔墙花影动 疑是玉人来</p> <p>普救寺内的弥陀殿</p> <p>位于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黄河东岸、蒲州古城城南的鹳雀楼,是中国四大楼阁黄鹤楼、鹳雀楼、岳阳楼、藤王阁之一。其中只有鹳鹊楼在黄河,其余均在长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就是出自唐·王之涣的《登鹳雀楼》。</p><p>鹳雀楼始建于北周时期,大约在公元557--571年,由北周大将军宇文护建造,为一座军事戍楼,鹳雀楼建成后,经唐历宋,到金章宗明昌年间(公元1190—1196)楼还屹立如故,</p> <p>倚黄河而建,面向黄河一揽无遗的鹳雀楼</p> <p>无人机镜头下的鹳雀楼的俯视平面图。</p> <p>鹳雀楼上的牌匾,上面几个字是“道弘虞夏”</p> <p>鹳雀楼上的飞檐</p> <p>鹳雀楼内大厅</p> <p>凭栏可以远眺黄河</p> <p>蒲津渡口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2500多年的历史,是黄河流域最大的一个古渡口。蒲津桥是横跨在黄河上历史最早、跨度最长、规模最大的第一座曲浮桥。史称“天下黄河第一桥”。</p><p>蒲津渡遗址岀土文物黄河大铁牛(共四尊),为“天下黄河第一桥”蒲津桥的桥头地锚,铸造于唐开元十二(724年),距今将近1300多年的历史,每尊铁牛重约55~75吨,造型精美,栩栩如生,用铁量占当时全国年铁产量的五分之四。铁牛旁各有一铁人牵引,分别代表维、蒙、藏、汉四个民族,为民族团结的象征。</p><p>蒲津渡铁牛是具有实际功能的艺术珍品,是实用技术同雕塑艺术有机结合的典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世界桥梁、冾金、雕塑事业的伟大贡献,是世界桥梁史上唯我独尊的永世无价之宝。堪称“世界奇迹”。</p> <p>在离关帝祖庙不远的运城西南13公里的关公故里解梁县解州镇常平村,有一座关帝圣像。为世界最高最大的关帝圣像。圣像通高80米(铜体高61米,寓意关公61岁;底座19米,寓意关公19岁成家立业)。据说耗铜材2500吨、造价2亿元人民币。</p> <p>下马石。为对关公的尊敬。所有途经此地的官员平民,都要下马步行。</p> <p>从关公圣像景区经盐湖返回运城时,已经日落西沉了。</p> <p>第二十五天,8月14日。依次游览了解州关帝庙、道家之源函谷关及黄河三门峡</p> <p>解州关帝庙为武庙之祖,地处山西运城市解州镇西关。北靠盐池,面对中条。解州关帝庙创建于隋开皇九年(589年),宋、明时曾扩建和重修,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毁于火,经十余年始修复。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道教建筑群和武庙,被誉为“关庙之祖”、“武庙之冠”。</p> <p>大门</p> <p>过道中的层层牌坊</p> <p>神勇大殿</p> <p>气肃千秋殿</p> <p>通往后花园的厚载门</p> <p>后院御园里的巨型大鼎祭壇。</p> <p>函谷关</p><p>我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老子曾于此著述五千言《道德经》。是道家文化的发祥地;是古代西去长安、东达洛阳的通衢咽喉,河南文化和秦晋文化的交汇地;是千百年烽烟际会、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塞,紫气东来、鸡鸣函关等历史故事与传说的起源地。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这里以名人(老子)、名著(《道德经》)、名关(函谷关)留芳青史,名扬海内外。</p> <p>道家鼻祖老子像</p> <p>函谷关入口</p> <p>无人机巡航函谷关园区视频。</p> <p>道家之源</p> <p>大初圣宫</p> <p>函谷关大道院</p> <p>函谷关大道院</p> <p>道德经墙</p> <p>道德经墙</p> <p>长江有三峡,黄河有三门峡。始建于1957年的三门峡大坝是当年我国最大的水利工程,对治理历史上年年泛滥成了灾的黄河,起了关键的作用。被李先念题字为“万里黄河第一坝”</p> <p>从无人机角度高处看三门峡大坝。</p> <p>流经三门峡的黄河弯道。</p> <p>前国家主席李先念的提词:天下黄河第一坝</p> <p>三门峡大坝</p> <p>三门峡河道下游。</p> <p>大垻垻面。</p> <p>升降水霸大闸的机械装置。</p> <p>河南与山西在三门峡大垻的省界交界处</p> <p>泄洪道上汹涌澎湃的黄河</p> <p>正好遇到三门峡泄洪。泄洪视频</p> <p>参观完三门峡大坝后,返回运城夜宿。</p> <p>第二十六天,8月15日。先后游览了大槐树、王家大院,晚到达平遥古城,晚宿平遥。</p> <p>元末明初,中原地区由于战乱,大批难民逃离到山西等地。做成山西的人口和中原的人口相比,极不平衡。据《明实录》记载,洪武十四年(1381年),河南人口为189.1万人,河北人口为189.3万人,而山西人口却多达403.04万人,比河南、河北人口的总和还多25万。山西“地狭人稠生计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p><p>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户部侍郎刘九皋奏请迁移山西之民以实中原,终于得到了朱元璋的认可。于是拉开了—场轰轰烈烈移民活动的序幕。</p><p>明代初期山西的移民,说是从洪洞大槐树下迁走的,大槐树就成了移民现象的象征,大槐树因此也成了移民的根。</p> <p>大槐树反映了当地当时在大槐树下移民的情景。因地处晋南的洪洞县交通便利、人口众多,于是朝廷便把移民局设在洪洞县城驿道旁的广济寺,将人口迁徙往晋南。移民官员为迁民办理手续。大槐树记录老人折下槐枝送给即将远去的亲人,深情嘱托亲人不要忘记老家,永远记着大槐树;而手捧槐枝的儿女们,泪水涟涟,依依难舍,驻足徘徊于大槐树下,思绪翩翩,不忍离去,只得把随身的饰物,丝带挂在槐树上以示牵挂。大槐树就是要大们记得自己的根在那里。</p> <p>来到大槐树才知道,原来上厕所叫“解手”也有历史内容,有出处考证。相传明代移民迁徙由政府押解锁上手链。当移民内急需要上厕所时要大呼解手,由押解官员打开手链如厕,故上厕所又叫解手由此而来,厕所又叫解手場,还配有诗呢!</p> <p>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静升镇。距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35公里。</p><p>王家大院是由静升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300余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而且是一座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王家大院的建筑格局,继承了中国西周时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既提供了对外交往的足够空间,又满足了内在私密氛围的要求,做到了尊卑贵贱有等,上下长幼有序,内外男女有别,且起居功能一应俱全,充分体现了官宦门第的威严和宗法礼制的规整。其奢华、讲究之处在于细部,柱头、门头、扶手、墙壁的设计、雕刻无不寓意深刻、做工精细。</p> <p>图为王家大院开放部分之一的旧居大院的航拍俯视平面图。</p> <p>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始建于周宣王时期,明洪武三年(1370年)扩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是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p><p>山西平遥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市之一。</p> <p>第二十七天,8月16日。离开平遥后,取道万年冰洞到大同,晚宿大同。</p> <p>万年冰洞是世界中纬度永久冻士层以外唯一的大型冰洞,堪称世界级的地质奇观。冰洞距今已有300万年的历史。涧内四季冰柱不化,由冰形成的冰柱、冰帘、冰瀑、冰笋、冰佛、冰床、冰人,千奇百怪,神奇变幻。其成因至今仍是地质学上的谜团。</p><p>万年冰洞形成于新生代第四冰川期,距今已有300万年的历史。它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冰洞,也是地球上永久冻土层以外迄今发现的罕见大冰洞。冰洞腔体巨大,基本呈垂直桶状,现已开发近百米,分成上下多</p><p>层,下部仍有洞通往山体的深处。冰洞内是个冰的殿堂,大大小小的景观,千奇百怪,晶莹剔透,无不令人惊叹,可谓“中华一绝,世界奇观”。</p> <p>前脚刚从30多度的地方走过来,后脚就要准备跨进零下几度的万年冰洞了。真是冰火两重天。赶紧加衣,羽绒、冲锋衣一齐穿上。</p> <p>8月16日当晚,抵达大同。</p><p>大同地处中国华北地区、山西北部、大同盆地中心、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实为全晋之屏障、北方之门户,且扼晋、冀、内蒙之咽喉要道,北接中国对蒙古国最大口岸二连浩特市,是山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北方锁钥”之称。大同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名副其实的古城、古都。</p> <p>第二十八天,8月17日。上午游我国四大石窟中的大同云冈石窟(窟内最精美的佛像不许拍摄)。</p> <p>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约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2001年12月1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云冈石窟的开凿从魏文成帝和平初(460年)起,一直延续至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止,前后60多年。</p> <p>游完了云冈石窟,当天下午回到大同游览古城。</p> <p>大同古城新貌</p> <p>无人机镜头下的大同古城中轴线。</p> <p>入夜,这座有着沉厚文化底蕴的古城,它的夜晚也是璀璨的。</p> <p>第二十九天,8月18日。游悬空寺</p> <p>悬空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峭壁间,原叫“玄空阁”,“玄”取自于中国道教教理,“空”则来源于佛教的教理,后改名为“悬空寺”,是因为整座寺院就像悬挂在悬崖上,在汉语中,“悬”与“玄”同音,因此得名。建成于公元491年,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悬空寺”建筑极具特色,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素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俚语,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p><p>悬空寺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恒山十八景中“第一胜景”2010年入选《时代周刊》世界岌岌可危十大建筑。</p> <p>游罢悬空寺,下午,又来到恒山,在冷雨凄风中游览北岳恒山</p><p>北岳恒山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城南4公里处,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为中华五岳。自古即为中国北方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和重要的道教发祥地之一,国家地理重要标志。</p> <p>成45度角,每级台阶纵深只有20公分的上山道</p> <p>从恒山下来,我们又来到应县木塔,即释迦塔。</p> <p>释迦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南宋庆元一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且唯一一座木构塔式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国家AAAA级景区。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2016年,释迦塔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世界最高的木塔。</p><p>释迦塔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全塔耗材红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吨,纯木结构、无钉无铆。塔内供奉着两颗释迦牟尼佛牙舍利。</p> <p>无人机角度看</p> <p>无人机俯视图</p> <p>无人机环绕飞行视频</p> <p>第三十日,8月19日。</p><p>到忻州市游雁门关。</p> <p>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p> <p>雁门关长城</p> <p>雁门关</p> <p>雁门关</p> <p>镇边祠</p> <p>镇边祠</p> <p>碑林</p> <p>碑林</p> <p>雁塔</p> <p>烽火台。</p> <p>不到长城非好汉!登上雁门关长城,一揽众山小,极目晋天舒。</p> <p>在雁门关长城,遇到专业的无人机摄制组在拍摄</p> <p>游完雁门关,我们又来到民间传说中顺治皇帝出家的寺院,五台山清涼寺。</p> <p>8月19日当晚,我们到达并入住五台山的民宅。</p> <p>入住后,见宿舍对面的广化寺还亮着灯,第一时间甪无人机拍下五台山广化寺夜景。</p> <p>原来五台山真系有五台,分别是东台、南台、西台、北台、中台五个山头。只不过外地旅行团是鲜有组织去的。</p><p>第三十一天,8月20日,我们参加了当地旅行社垄断操办的五台联游。坐旅行社的车,从早上七点到下午五点,行程180公里。</p> <p>东台顶的望海(云海)寺,名副其实。</p> <p>五台山另一个鲜有旅行团到的狮子窝及明代著名的大道场万佛宝塔。塔上有上万尊佛像。</p> <p>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康熙皇帝下榻过的寺院,五台山的菩萨顶寺院。内有康熙御笔题字</p> <p>牌坊上的字是康熙御笔:五台圣境</p> <p>牌坊上的字是康熙御笔:云峰胜境</p> <p>航拍菩萨顶寺院的照片。菩萨顶寺院不愧是皇帝住过的寺院,在整个五台山地区傲视群雄,为我独尊。</p> <p>五台山的五爷庙,庙小神灵大。据说拜神特别灵。所以前来拜神的人络绎不绝。里三层、外三层,排长龙等上香,未轮到就在庙外参拜。</p> <p>第三十二天,8月21日,离开五台山后,来到介休市,夜宿介绍休市。</p><p>第三十三天,8月22日,上午游览完张壁纸古堡后,即转到位于晋中绵山,22日/23日在绵山住了两晚。24日离开绵山往晋城的皇府。因为篇幅原因,张壁古堡放到下一篇再也介绍。</p><p>绵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山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清明节(寒食节)发源地,中国寒食清明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寒食清明文化博物馆。绵山风景名胜区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地界,最高海拔2560米,是太岳山的一条支脉。</p><p>绵山起源于春秋时晋国介子推携母隐居被焚在山上,所以绵山又名介山。</p> <p>绵山云峰寺上的建在悬崖峭壁上的栈道。堪比悬空寺。</p> <p>绵山云峰寺及其在旁边我们下榻的云峰墅苑酒店</p> <p>第三十四天,8月23日。继续在绵山景区游览。游大罗宫及龙头寺。</p><p>“三清上,日大罗”、道家认为天有三十六重。三十六重之上为大罗天,因此这座宫殿为大罗宫,意为最高的仙宫。大罗宫依山而建,层楼杰阁,画栋雕樑,金碧辉煌。整个建筑群面积为三万多平方米,共十三层组成总高110米,游客称赞“可以与布达拉宫相媲美”,可谓天下道家第一宫观。</p><p>大罗宫始建年代不详,据传在春秋时介子推来绵山隐居,就有道家人物活动的遗迹,东汉时已有部分殿庙初具规模。唐开元十一年(723),玄宗皇帝南出雀鼠谷时,专程驾幸绵山缅怀前朝圣祖功德,感戴绵山诸神护佑李唐王朝的恩典,降旨敕修大罗宫诸殿。以后宋代元佑年间、明万历年间、清代康乾年间官方与民间屡加修葺。至1940年遭日军焚毁,1998年在原址上重修,才成为今日胜状。</p> <p>龍头寺,原名塔岩头,因岩下黄土坡古有空王塔院而得名。后唐贞观十五年太宗皇帝前来朝山谢雨巧遇神龙显灵而改为现名。区内有普救殿、城隍庙、山神庙、南天门、雷神殿、关帝庙玄武庙、龙门石牌楼明道坛、太宗赋诗亭等二十余处;还有大道碑记叶帅论绵山、屈原咏介子、子推不き禄等大型石刻。有宋代四朝名相文彦博所题匾额、大学士苏东坡所题楹联,均为稀世珍品;而唐宋彩塑是塑中不可多得的极品。还有唐武德三年秦王李世民率兵雀鼠谷度索原与宋金刚激战失利绵山,受关圣、玄武、雷神护佑,化作百零八条好汉助阵,大败宋金刚降服迟恭,塑有百龙图,相传至今。</p>